03.06 一點書法繪畫的基礎都沒有,能否成為書法家、美術家?

怡昕使者


個人覺得書畫這個行業吧,有的時候不一定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這個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通過努力是可以寫的很好,畫的很好,但是想自成一家確實有點困難。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基礎,會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底蘊也會越來越深厚。



A金棲桐


個人拙見:無基礎怎麼了,藝術之心為什麼要用“書畫大家”來框住?人走了,景逝了,相思無處安放,連通筆尖刻畫於薄宣之上,抒發情懷.何來大家之說?一心想要成為“大家”,可能也只是表面意義上的登峰造極吧!





我思英語


一點書法繪畫的基礎都沒有,能否成為一個美術家或者是書法家?

這個問題關鍵是看你是誰。

宋朝還有非常了不起的三個人物,就是一門三父子蘇東坡的一家子,家主蘇洵,相傳他27歲時才開始發奮讀書,幾次應考,但都名落孫山。一些人對他冷嘲熱諷,但他沒有灰心,而是閉門苦讀,終於通六經百家之說,並因散文的極高成就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奇葩遲開,大器晚成”。

齊白石,在二十七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篆刻,耗費了他很大的心力,弄得到處都是水和泥,最終成就了他一手好篆刻。五十七歲的時候,在京城租房住下,開始了自己歷經十年的“衰年變法”,在經歷十年的磨礪之後,他終於成為內外兼修的集大成者,90歲的時候天下無人不知。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摩西奶奶,76歲開始作畫,80歲舉辦個展,100歲啟蒙了渡邊淳一,1000餘幅作品給無數年輕人帶來最純淨的心靈啟迪。

以上三個人是勵志的代表,是成功的典範。他們的事例說明一個事實,成功沒有早晚,勤奮沒有遲早。

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意志,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決心和艱苦的付出,這些條件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在繪畫領域還需要有相當的天賦或者是特別的熱愛和專注。

許多人總是哀嘆自己學習某種技能總是太晚了或者太遲了,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的一種託辭、藉口。而我們常人最容易為自己找的就是藉口,最難以做到的就是堅持,所以儘管下了無數的決心,但能夠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兩個月,一兩年,三五年的都鳳毛麟角,此外,普通人不容易取得大成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功利性太強,一旦發現自己進步太慢或者是沒有收穫的話,就很容易放棄。

所以,世界上成功的人總是極少數,能在技能、藝術上成功的人一定是具有極大毅力的人,但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的比例往往是鳳毛麟角。

所以說,你想不想成為一個書法家或者是美術家,那麼首先你要問一問自己是否具備這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以外的東西。你也不用去考慮自己經過了多少努力,會不會成為空想或者是白費力氣,如果你的目標就是書法家或者是美術家,即使達不到別人認可的那種高度,但是如果你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那麼一定會達到你自己認為的那種高度。


素心明月


你問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看你是如何定義書法家、美術家的?


如果你想成為如王羲之、張大千、傅抱石、齊白石等這樣的大家,那我看比較難。因為這些大家的成就,與時代、個人天賦、際遇等因素都息息相關。


就拿張大千來說吧,雖然眾人對他褒貶不一,甚至齊白石對他也是閉門不見,瞧不上的感覺。但這無關於他的藝術水準,他在潑墨潑彩方面可是開闢了一代新風格,對後世的很多名家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他的仕女畫,工筆重彩,更是一絕,前段時間,有幸去博物館看到他的一些真跡時,再次感嘆他藝術造詣的精深,我輩恐無法企及。


張大千 仕女圖


張大千 觀音像


張大千能有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因為他家庭環境的薰染。他的母親和二哥都擅長繪畫,且成就也不凡,這讓張大千從小就有了繪畫的創作環境。


另一方面他經歷豐富,時代賦予了他很多挫折,但同時讓這些成為他創作的源泉。他東渡日本,去異域學習繪畫。詩書畫印兼學,兼擅。從日本回來後,又拜當時上海名書法家曾熙、李瑞清為師,勤奮刻苦的學畫。在當時的時代,張大千雖歷盡艱辛創作,但這些經歷恰恰輔助了他的創作。中國畫講究的就是個人意志的精神意境表達,如若沒有更多的個人想法和創作思路,只能跟在別的大師後面亦步亦趨,是成不了“大家”的。


再者,在他所處的環境和時代裡,他是有能學習到其它名家作品的機會和機遇的。他學習任伯年、費丹旭的風格,後又研究唐伯虎、吳偉的畫作,並且在自己的畫作中運用到了西方的繪畫風格,創作了一些中西合璧的作品。這也是他個人的風格開創之一。


像我們現在,有幾人能有機會接觸到如這些曾熙、李瑞清這些大家或能看到以前名家真跡的機會呢?可遇不可求。


我這些年去採訪的很多可以說在當代算是有一定成就的書畫家,師從的人也都是我們現在看來不可攀的一些名家。我覺得這也算是個人藝術成就能否達到一定高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當然,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天賦和努力,否則以上其它的都是白談。這個我後面會重點來說一下。我們繼續說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書法家”,“美術家”。


現在很多人動輒就稱自己為“大家”“名家”或者加上各種名頭,“書法家”“美術家”已不是什麼稀罕的名頭。所以我覺得你大可不必覺得成為這樣的人很難,難的是要做到名副其實。


如果你說的是想成為這種名副其實的“書法家”,“美術家”,又是零基礎,我覺得也不晚,也完全有可能。這就要提到我上面提到的天賦和努力了。


說到天賦和努力我這邊說兩個例子。一位是徐渭,一位是我身邊的一位藝術家朋友70多歲的媽媽。


先說徐渭,徐渭是何許人呢?他是晚明的一位畫家。他畫的好到什麼程度呢?我用兩個例子佐證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徐渭


揚州八怪之中的鄭板橋,是一位個性頗強的畫家,但他在看過徐渭的作品之後,刻了一方印章,印章的內容是"青藤門下走狗”,(徐渭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也就是說他甚至願意做徐渭門下的走狗,這道出了對徐渭的無比敬仰之情。齊白石更是說出了“恨不能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張'”的話。是何等才能的人能讓齊白石說出這樣的話呢?


簡單地說,徐渭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法,可以說是獨步古今,對後世影響深遠,如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濤,晚清的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等都深受其影響呢。這看出他有多厲害了吧。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搜搜,徐渭是一個奇才,身上的故事非常多。


徐渭 黃甲圖軸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但是他真正畫畫其實是從五十二歲開始的。確切地說,是四十五歲之後因誤殺了第二任妻子入獄後在獄中開始學習繪畫的。


那你說你現在開始學晚麼?條件會不會比他更艱苦呢?自己想想:)


如果你覺得這個例子離你很遠,那我就說個近的。真人真事,無半分杜撰。


我認識的一位藝術家朋友的母親,大概70歲左右,是一位農民。年齡大了之後兒子把她接到自己的城市生活。去了兒子的城市,也沒有鄰里鄉親的嘮家常或打麻將等事情打發時間,兒子呢也是天天忙於繪畫創作展覽之類的,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她很無聊,兒子有很多畫材在家,她沒事就拿起來試試,隨便塗塗。


有一天我這畫家朋友偶然看到了他母親的作品,大驚啊。為什麼大驚呢,因為她母親可以說既沒有繪畫技術的基礎,更沒有理論的基礎了。大字可能都不認識幾個。但是正因為這種沒有基礎,她畫出的作品自有一種“童真”或者說是“樸拙”的意境在裡面。這跟畫家的賣弄技巧可完全不同,我看過這位母親的作品,甚至有種畢加索立體主義風格的感覺。


兒子很開心母親有了自己的愛好,也是為了鼓勵自己的母親,就把母親的作品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裡。恰好被一位媒體的朋友看到了,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就對這位母親做了一個小採訪。就這樣,這位母親竟然“出名”了。後來還在國外辦過幾場展覽。今年更是從大年初幾就開始畫起來了。作品也被不少人收藏了。


不要以為大家是看在她畫家兒子的面子上才去收藏或推廣的,國外的藝術機構是不會看這些的。如果說在這個過程裡,她兒子的唯一作用可以說就是為不太擅長網絡她做了宣傳吧。


所以說,你還怕自己沒有基礎成不了畫家或書法家麼?


我覺得你缺的就是從現在開始,而且應是興趣使然,是真正喜愛,而不是認為畫好了,一幅畫就能賣大錢才去學習的。何況現在藝術市場並不好,想賣錢難,靠畫畫賺大錢更難。


希望對你有幫助:)


畫畫的有一


沒有一點書法繪畫基礎,能不能成為書法家?美術家?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其實,不用把“成家”想的那麼艱難和複雜。只是這個“家”標準有高低之分。

一、成“小家”容易,成“大家”難

不論你年齡是多大,文化基礎紮實不紮實,悟性高還是低,如果是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書畫,只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並且把書法繪畫當做自己終身追求的藝術永不放棄。成為一個書法家,或者美術家是有可能的。之所以說有可能,是指這個“成家”的標準不要定的太高就行。比如“成家”是以什麼為標準呢?當下書畫的體制有書協、美協,書畫的機構有專門教學的美院,各類書畫學會,各種書畫培訓機構,各種書畫院等等。成為這些機構裡的一個分子,也算是是小有所成了。再比如,書協、美協有區縣、市、省、全國各級機構,隨著級別的提高,“成家”越來越難。但是,這不影響你成為一個“小家”。當然,這不是衡量一個人藝術水平的唯一標準。要成為有所建樹的書家畫家,是有條件的,條件不具備是成不了家的。

二、在書畫方面“成家”的首要條件是不要把“成家”當做學習書畫的終極目標。如果為了成名成家,終日為了功利苦惱,很難平心靜氣的學好書畫,“成家”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樹立正確的觀念,按照科學的學習方法,讓書畫養心健腦,平抑浮躁,真正成為自己怡心養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書寫自己真情實感的藝術人生。

三、“成家”大小,都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做基礎。如果沒有文化修養,筆墨技法再純熟,也難以成為大家。因此,在書畫筆墨訓練的同時,要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放在重要的位置不可偏廢。靜心、養心,恆心,勤奮、刻苦,持久,成家並不是遙不可及,而且指日可待。


莊子之水


沒有什麼能否!沒有什麼不能否!有人賞識你,就算你零基礎,80歲拿起宣紙、毛筆,你也可以成大畫家、大書法家!如果沒有人賞識你,就算你基礎最好,你從生下來開始,畫到你死的那一天,也成不了有名氣的書法家、美術家;當年的齊白石,如果沒有遇到徐悲鴻,也只是在北京擺地攤畫畫賺生活……當年的李苦禪,如果沒有遇到齊白石,也只是在北京拉車賣苦力……所以,你想成為有影響力的美術家、書法家,還得先遇到或找到一個靠譜的貴人是關鍵。






左大拾影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舉例說明一下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早期吳昌碩任安東縣令,後來辭職,每日做詩,刻印,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吳昌碩的書畫金石藝術,使其名聲大振。

第二個,從青樓走出來的畫家,潘玉良。

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陳秀清,生於6月14日,江蘇揚州人。後改姓名為張玉良。

1919年入上海美專學畫。1921年考入中法大學,1923年考取巴黎國立藝術學院,1925年考取意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1928年回國後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再次赴法國巴黎直至1977年病逝。

第三,劉惠民先生,從開始學習繪畫到被人認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他告訴說:“真的想繪畫的話,四年多吧。”

創作中的傳奇書畫家劉惠民

看到我一臉的詫異,他又告訴我說:“學習繪畫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困難往往都是自己心裡想出來的。用四年多的學習繪畫時間是足夠了,別說是被一般人認可,就是成為繪畫大師,四年多的時間也夠了,關鍵是看你怎麼學。”

劉惠民先生花鳥畫畫作品

劉惠民先生給我舉了齊白石先生當年學畫的例子,他說:“齊白石先生開始學畫的時候是20多歲,當時他是個木匠,每天要做工,一天到晚做木工活很累的,每天抽出一個小時來練習畫畫就算是多的了,這樣算來到35歲時按15年,每年按365天,每天一小時計算下來就是15*365=5475小時,除以24就算合成228天。

劉惠民先生《牡丹圖》

從36歲到50歲又15年,每年按兩小時算合成456天。從51到63歲到北平藝專成為國畫系教授是13年的時間,每天按5小時計算是13*365*5=23725小時,除以24就算合成989天,天數加在一起就是228+456+989=1673天,1673除以365等於4.58,就是4年多的時間。

老耘先生作品《蘭石圖》

劉老耘先生的這一段話使我恍然大悟,原來學習一樣東西,我們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做著別的事情或猶豫徘徊,真正按照既定方案堅持走下去的人是不多的。我回想我原來定好的計劃用多少時間畫畫的,可是人不可能脫離生活環境獨自生活在空中,每次一到有人的地方回到家裡,就被周圍的人或事幹擾而把時間都消耗掉了。

老耘先生作品

看來要想快速地走向成功,必要要安下心來,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而且必須要有毅力、能堅持,這樣進步就會快。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成功。

劉老耘先生還告訴我,學畫畫的同時還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學習。

劉老耘先生作品《蝦趣圖》

第一,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等方面的修養,特別是詩詞等。他說畫面的內容一定要有趣味,而好的詩詞是高度凝練的語言,語言簡練而富含深意,文化修養高的人的畫往往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好的畫往往具有詩意。

老耘先生書法

第二,要研究我國的繪畫歷史。像黃賓虹先生、傅抱石先生等都是在先研究中國的繪畫歷史的基礎上走上繪畫大師的道路的,也就是先對我國的繪畫的來龍去脈先搞清楚,再去學畫畫心裡就會在方向和方法上做到心中有數。實際開始動筆練習時還要多學習前輩大師的作品和理論。

芥子園畫譜插圖

有正確的理論做指導就像在黑夜裡航行要依靠前方有指路的燈塔一樣。初入門可以先練習《芥子園畫譜》,齊白石先生等很多前輩都是從這本《芥子園畫譜》開始的,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再臨習其他喜歡的大師的作品。

齊白石先生作品《荷花》

最後劉惠民先生還告訴我學習繪畫除了理論聯繫實際以外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等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大膽創新才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大師的。

傅抱石先生山水畫作品

老耘先生和李苦禪先生是朋友,

劉惠民先生當年曾經李苦禪先生到北京拜見過齊白石先生,就書畫問題進行過一段時間的探討。但劉惠民先生一生孤傲不願留在北京。傳奇一生卻不求聞達,甘願大隱於民間,詩、書、畫、醫術、武術樣樣精通……每當想起這些劉先生這些教誨就不由然而生起懷念之情,為了表示對劉惠民先生也就是人稱書畫奇才的劉老耘先生的懷念和敬意,特此把先生當年傳授給我的這些學習繪畫的寶貴經驗和大家共享。

老耘先生花鳥畫作品

正確的方法加上力排干擾,靜心學習,學好繪畫應該不會太久,祝願大家早日成功!






圈子的生活


首先這個跟有沒有基礎沒關係,沒有基礎從零學起最好,想成為書法家或美術家,不單只是一句口號的問題,下面我就拿能不能成為書法家,與大家簡單做一個探討!

記得啟功先生曾這樣說過,學習書法沒有半路出家這一說法,小孩也能學,年齡大的也能學。其實這是一個不需要任何基礎,且人人都能學的文化藝術,如果你說想平時練練書法陶冶情操絕對沒有問題,但你要是直奔書法家的目標去學習書法的話,恐怕這不是短時間的問題了。

大家都知道,想學習書法,必須要做的就是臨帖,想要有好的成績必須要刻苦臨帖,臨帖只是你成為書法家道路上的第一步,學習書法除每日臨帖以外,我們還有注重字外功的學習,也就是說文化知識,書學理論都要研究學習,有些人可能把成為書法家想的很簡單,認為只要會寫字就可以了,其實不然,這種想法太過於簡單。

一位書法家的產生,那必定是文化、學識、修養、閱歷的綜合體,如果你想成為書法家從最初的臨帖開始,我們就要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要能吃苦,能耐得住臨帖時的枯燥和寂寞,所以不管你有沒有基礎,只有你下苦工夫,方向正確,若干年後相信你會取得卓越的成就。(更多和書法有關的話題,歡迎關注:墨香閣書法講堂)


墨香閣書法講堂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待,一個是本身有興趣、喜歡美術及書法,既然是從自己自發的去學習探索,那麼相信對於想成為書法家或美術家剛開始還是沒有這個刻意的想法的,就想我喜歡我就平時寫寫畫畫,充實豐富生活及提升下自己的藝術修養。另一個看法是如果是有這個目標進入這個圈子,想靠書法美術去快些賺取一些收入、提升自己周圍人對自己的名聲的,那可以從系統當中去學習,還有多參加一些老師舉辦的培訓班,順便認識一些圈內的同學朋友,一起交流不斷進步,爭取可以多參加一些由各市協、省協、國協等國家承認的機構舉辦的比賽。比賽多了,經驗也多了,認識的圈內同學朋友也多了,自然而然十幾二十年的累積相信可以如自己所願。當然本人建議在系統瞭解藝術後,要系統的去學習,不要淪為所謂的“江湖人士”,那就越走路越遠,要不斷的學習傳統優秀的作品,如書法很重要的用筆這一關,需要時時去提升練習,美術像國畫的用筆用墨,及前人畫論、畫理等,都要不斷去提升這方面的知識體系。



晴晴南


答案:能否成為書畫藝術家和有沒有基礎是沒有太多關係!

吳作人油畫《齊白石》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有哪個人一生下來就是書畫藝術家?何況在現實生活中,大器晚成者也比比皆是!如《富山春居圖》的作者黃公望五十五歲才開始學畫畫,清代“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五十歲開始學畫畫,近代的工筆畫家陳之佛是在四十歲才開始畫工筆畫,而婦孺皆知的一代書畫大師齊白石更是在二十七歲才成為木匠,五十歲去北京拜師學畫,直到七十歲方奠定自己的藝術地位。所以說有沒有書畫基礎並不是是否能成為書畫藝術家的條件,更不是一個人不想成為書畫藝術家的藉口。

戲曲人物畫家關良先生

想不想成為一位書畫藝術家,與有沒有基礎沒有直接關係。重要的是有沒有濃厚的興趣和堅定的信念。並且做好充分的準備,願意為自己夢想持之以恆的付出,不管是嚴寒酷暑、還是窮困潦倒,都要耐得住寂寞,坐的住冷板凳,這才是最大的考驗,才是一個人是否能成為有所作為的書畫藝術家的堅實基礎!

著名書畫篆刻藝術家:石開

當然也並不是有了這些基礎,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書畫藝術名家。俗話說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在藝術奮鬥的道路上,同樣需要這些。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個人的天賦,還需要一些機會,遇到一些高人。所以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不但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要閱人無數和高人指路。這樣,距離成功就不會太遠!

著名章草書法大家:陳新亞

我是無心齋,專注於書畫藝術品的鑑賞、收藏,歡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進步!

(備註: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