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有些醫院不管什麼病都要抽血、做心電圖、做CT,合理嗎,為什麼?

蕭關君


唉,為這個事情,醫院曾經扣掉我4000塊。老家一個親戚,因為肺炎過來住院,原本以為輸幾天抗生素就好,差不多一週就能出院。結果住院後查出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心肌酶也升高,針對性地使用了一些藥物,治療效果很不錯!

出院算賬的時候,這位親戚不樂意了!我們來治肺炎的,憑什麼給我們治心臟?你們醫院太黑了,你這個人我也不交往了!然後,就走了。主治醫生打過多次電話溝通,拒絕回來結賬。

當年豪大夫也是手欠,來的時候住院押金不足,豪大夫給簽字做的擔保,然後醫院就從工資里扣掉了4000塊……

從那以後,豪大夫就不給任何人做擔保了,畢竟差一點回家跪搓衣板,實在有些心涼。

住院病人,做全面檢查合理嗎?

我們舉幾個例子,用事實說話:

病例1,胸部CT意外發現肺癌

這位老人因為反覆便血住院,結腸鏡查出腸息肉,胸部CT發現晚期肺癌。


如果沒有完善檢查,只做了結腸息肉切除,出院後一兩個月再發現晚期肺癌,會不會責怪醫生漏診?庸醫只會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這位病人治療效果還不錯,對化療很敏感,現在還活著,已經三年多了。

病例2,農藥中毒住院,意外發現小肺癌

這位老婦人很勤勞,子女已經很有出息,不需要她種地。但一輩子操勞慣了,閒不住,前幾天很熱,去地裡打藥後頭暈,擔心農藥中毒送過來住院,結果完善檢查發現小肺癌。

她的腫瘤已經出現分葉、空泡徵,如果不是這是農藥中毒意外發現,很可能偷偷長成晚期。目前正在準備手術切除,這種小肺癌治癒率極高!

3.高血壓住院,查出腎癌。

很多疾病是整體性的,要透過現象追查本質。上圖這位女士高血壓、頭疼住院,全面檢查發現腎癌。腫瘤已經比較大,還好沒有突破包膜,目前已經右腎切除三年多了,沒有復發:


如果醫生只是開了幾天降壓藥,回去調理一段時間再說,很可能會錯過治療機會。

也實在沒有辦法,現在腫瘤發病率真是比較高,醫生漏診是要承擔責任的,也一定會被責罵甚至毆打……


影像科豪大夫


現在進醫院象進孫二孃開的黑店,不叫你脫層皮,直著走進去,躺著抬出來才怪,至少也要讓你破產。不管啥病,一進去,各種檢查輪番上陣伺候,不淘幹你那羞澀的錢包不罷休!舉例,我前幾年,經廣播介紹,我老伴因耳朵流膿進了武漢第X醫院,心電圖,抽血,CMI,聽力測試,X光等等檢查個遍,什麼臭氧,激光等等,當然掛水是必修課。折騰了個把星期被逐出醫院,病還沒好,原來他們有個不成文的慣例,一般病人只能在醫院呆一個星期後必須出院,如有必要,你可再辦入院手續,再交一道門坎費,……老夫看見老伴為疾病折磨心痛,自學中醫,僅用幾味中草藥就治癒的老伴的頑疾!只花費了書錢和藥費,沒有掛號費,檢查費什麼的,至今老伴未復發。通過這個事例,老夫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學中醫是很有必要的!記得當年還寫了一首詞,現以饗眾網友:青玉案,元宵節

雪驅霧霾星月晰,情人節,中西壁。美女帥哥猜燈謎。玫瑰價貴,為表真情,購買眼不閉。

家中不辛有病妻,到處尋藥苦求醫。今求上蒼,吃罷湯元,精神抖擻,除病好借力!


老張335536


進醫院不管什麼病都要抽血、做心電圖、CT。CT有輻射,怎麼可能都做?也不作為常規檢查啊。先不說這提問就有問題。

如果是門診患者,中國門診患者多是自費去,每次問診查體後,想進一步檢查,都要掂量掂量花費,一定是很有必要的我才給開。

前不久一個患者從雲南某市醫院出院5月後來到我門診,是個前列腺增生患者,本來剛出院沒多久的,想必前列腺癌篩查已做過,家近的話也許我就不給查了,開點前列腺增生的藥就OK,以後再來查,想到其距離較遠,來一趟不容易,不知道以前住院的醫院是否已給篩查,於是我給他抽了個血,結果後來明確是啥?前列腺癌並多發轉移!

這時候診斷是八九不離十了,完善常規檢查,前列腺核磁提示前列腺癌,骨盆轉移,做了前列腺穿刺活檢,明確診斷,做了腹部胸部CT,沒有發現胸部轉移,盆腔淋巴結腫大。做了骨ECT檢查,多發骨轉移。

這就是做的檢查,根據病情需要,如果是個年輕小夥子看病,也許我啥檢查也不開,也可能開點藥或者啥藥也不用。

現在醫保,衛健委監管很嚴,開檢查也要查陽性率,住院也要查合理性,用藥也要查合理性。醫生開檢查、住院、開藥都很謹慎,稍有不慎就會被罰款、暫停處方權!

綜上,您多慮了,歡迎評論區留言吐槽。


泌尿男科楊博士


因為醫生靠這些提成拿錢,根本沒醫德,在不是為治病救人。管你是急病還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檢查一通把錢拿到手。急病死了醫生沒責任。小病開幾顆藥患者也沒話說。這就是現在的醫生。我岳父就是胸疼難忍,一大早去醫院掛號,醫生聽完症狀後喊去照cT,打B超,抽血。結果剛從B超室出來就倒地不起死亡。最後搶救的說是心血管破裂。哎,醫生如果先給開點降壓止痛的藥。就不是這個結果。但能說醫生有錯嗎?他會說不先確診怎麼開藥。哎,醫德醫德。


一尺差二寸


關於到醫院看病做輔助檢查的問題,遭到很多人詬病,說實話,有些人是不懂醫學常識,有部分人是有意黑醫院黑醫生。

談一點看法:

1,這是醫學的需要:比如患者咳嗽就診,咳嗽只是一個症狀,而不是一個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咳嗽,如普通感冒,咽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結核,腫瘤等等,很多很多。在經過望捫叩聽常規檢查後,假設是肺部感染,就必須查血常規,基本可以判斷是細菌感染或病毒,或其他原因。如果是細菌性感染,需做細菌培養,明確何種細菌,而有的放矢用藥。這是第一部

在知道是肺部疾病後,要明確是在那個部位,是左肺或右肺,是上部還是下部,是大葉性肺炎,還是小葉病變,或是氣管,或支氣管等等那就要做影像學檢查,照光,攝片,c T,磁共振等檢查。

通過影像學檢查,如果發現有佔位性病變,可能還要切片做病理學檢查……。你們認為是多餘的,但是作為醫生,那就是必須要做的。

2,法律法規的需要:還是用事實說話,患者腹痛就診,(有幾十上百種疾病可引起腹痛:)醫生通過常規檢查,初步確診闌尾炎,如果在30年前,與家屬溝通一下,就可以決定是否手術或保守治療。但是現在不行,主要是醫患關係。假如這個患者出現醫療糾紛,法庭上是講證據,儘管憑經驗診斷明確,但是你沒有各種檢查報告單,經驗在法庭上是沒有效力的,只有檢查報告單才能作為依據。為什麼患者已經死亡,還要做一個心電圖,而且必不可少,有些人不理解,死了都還要檢查,這些是法律法規要求必須做的。

3,患者或家屬的原因:有的患者或家屬,見到醫生就說:我要做什麼什麼檢查,醫生經過初步瞭解,認為沒有必要,結果患者不滿意,認為醫生不負責,忽悠病人。結果他又去找其他醫生開檢查單,或者到上級醫院檢查。所以,醫生想給患者節約錢,患者還不領情,說不定還會遭投訴,後果會怎樣??

所以,應不應該檢查,合不合理,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理性思維。

醫生與患者,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對大家都好。

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


井底之蛙163243299


到醫院,看病,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抽血、心電圖、CT。

總的原則是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描述的症狀,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而並不是像有些說的,不管什麼病,都要抽血、心電圖,甚至CT。


因為去醫院看病,疾病各種各樣,我們沒辦法一一把每一種疾病都說出了,我們先說說這幾種常見檢查,都能查些什麼。

抽血,抽血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對於現代醫學來說,幾乎必須抽血判斷,否則很難診斷和治療,抽血因為項目不同,目的也不同,我們常見的抽血包括:

血常規:看有沒有貧血,有沒有白細胞升高引起的感染,有沒有血小板增多或減少,有沒有紅細胞增多或減少。在診斷貧血、各種感染、血液病等方面非常重要,而且血常規是最基本的檢查,住院患者肯定要檢查,因為我們不抽血,不瞭解有沒有貧血或感染,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療,很多藥物有沒有禁忌也必須考慮。

電解質:也就是血鉀、血鈉、血氯,人體最基礎的元素;肝腎功能:瞭解肝臟和腎臟的功能是否正常;血糖血脂:瞭解有沒有糖尿病、高血脂。這些檢查也是最基礎檢查,住院患者都需要查,但門診患者並不是都要抽血,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這些常規抽血大概300-400元。

抽血不但可以發現上述問題,還能查到甲狀腺功能、腫瘤標記物、心肌酶、凝血功能等等情況。這些不屬於常規檢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項。這些特殊抽血比較貴,可能需要上千元。


心電圖:心電圖是心內科醫生的左膀右臂,可以說心內科醫生沒有心電圖,幾乎無法診斷,無法治療。心電圖也是最基礎的檢查,因為很多隱匿的心臟病,平時沒有任何不舒服,通過心電圖能初步判斷,比如說心肌缺血、比如說心律失常、比如說早搏、比如說陳舊性心肌梗死等等疾病。如果對心臟沒有初步瞭解,不管內科還是外科都必須有心電圖的依據。心電圖一般需要30元。

CT:上述心電圖常規抽血,可能使用比較廣泛,尤其對於住院患者,幾乎都有檢查。但CT並不是大家都檢查,因為CT有輻射對人體有危害,而且費用較高,不同部位CT費用不同,一般需要500元,增強CT需要2000元左右。不同部位的CT目的不同,比如腦CT可以查出來腦梗死腦出血;胸部CT可以查出來肺感染、肺癌、胸腔積液、骨折等等;腹部CT能查出來肝膽胰腺等等佔位;四肢CT能查出骨折及腫瘤等等疾病。

總之,醫生需要根據患者描述的線索來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而不是什麼檢查都做。

用最少的檢查,確診疾病,才是有良心的高明的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嚴格說,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醫學上的學術問題,更多的是一個社會問題。這其中需要醫學知識,但是更多的是向大眾解釋現代醫學的本質,以及反映出現階段醫療環境中的諸多問題。也涉及到大家對於醫療環境的信任問題。

應該說在過去很長時間的生活環境中,由於我們經濟欠發達,所以醫療條件不太完善,人們就醫後更多的是依賴醫生的經驗進行治療。比如說感冒了,通過問診就開藥了,完全靠的是醫生的經驗。而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的醫療條件與國際接軌了,甚至超過某些先進國家了,這時候以前那種看病模式就顯得有點不那麼嚴謹了。於是我們來到醫院,也會做一些檢查後,醫生才會給出具體的治療方案。這樣一來,就有了上面提到的這個問題,甚至有的人會覺得怎麼一個感冒還抽血啊?這之類的問題就層出不窮了,再加上的確之前也有過一些醫院過度檢查的報道,就更加加重了大眾對於醫療的不信任。

其實,說句公道話,現階段我們的醫療條件較之過去真的有了很大提升。很多條件下,必要的檢查對於疾病診斷也是有幫助的,沒有診斷依據做出的診斷不嚴謹、不科學。但是我們也反對多度醫療,這就要求我們醫療人員做好自己,不忘初心,堅持醫療的本質。這是對於每一個醫生的要求。


張之瀛大夫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現在有些醫院不管什麼病都要抽血、做心電圖、做CT,合理嗎?為什麼?

現在我發現很多人對醫院和醫生的誤解很深,可能有時候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很多時候這是醫院和醫生無法改變的事情。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欠發達,人們對於醫療知識欠缺導致的。而且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的一些常規性的東西,之所以大家對於醫療行業有較多的詬病,是因為大家接觸醫院的次數比較多,如果是基礎設施領域,那我估計就沒有這麼多誤解了。今天我來分享一下醫院做這些檢查有沒有意義。

1.醫院不管什麼疾病都要抽血、做心電圖、做CT這合理嗎?

我可以很明確地說,沒有哪個醫院上來就做CT的,這個必須有一定的指證才能做,否則就是過度檢查;那是不是上來就抽血、做心電圖不恰當呢?其實這個是大多數的醫院必須做的檢查,像我們常見的三大常規,如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和心電圖是必須要做的,這個是每個醫院約定俗成的東西,因為現在病人住院需要檢查一些東西才能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有個瞭解,這樣是為了避免漏診;因為現在有很多疾病症狀不是太典型,如果漏診或者誤診,這個責任病人能負責嗎?像有些病人得了心肌梗死,並沒有明顯的胸痛,但是他很可能會猝死,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今天,出人命了不還是醫院和醫生的責任嗎?做這些檢查其實是對病人的負責和對醫務人員的保護,因為醫生治療的不是某個個人,而是要顧及到整個群體;

2.現在的醫生水平不如過去的醫生嗎?

現在的醫生水平比過去肯定高很多;很多人有這種感覺主要是覺得現在的醫生過度依賴檢查,而過去的醫生只需要望聞問切,靠自己的經驗,其實這點根本站不住腳;不說別的,現在人均壽命提高了,這點都得利於醫療水平的提高,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治療難度是加大的;過去的醫生因為漏診、誤診導致病人死亡的不算少,只是那時候的事情,大家並不知道而已;所以現在的醫生的水平是高於之前的醫生的水平。

最後小結:醫院的三大常規和心電圖是住院病人必查的項目,具體的原因總結如上,這裡不再贅述。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要從兩個角度去看待

  1. 從患者的角度看待,我就是一個感冒發熱,我就想掛點水,給我掛一些頭孢抗生素之類的不就好了,為啥要抽血,還要拍胸片,做心電圖,折騰我,就特別希望啥也不做,趕緊掛水,胸片結果要是正常的,更會覺得浪費我錢浪費我的時間,這個醫生是不是想在我身上多搞一點錢。可是要看病,沒辦法醫生暫且說啥就去做啥吧,不情願。大致就是這樣吧?
  2. 我是一名醫生,我從一個醫生的角度具體說說為什麼要做檢查,就像一個發熱的患者知道量體溫一樣,他想知道他到底多少度,我們做血常規,胸片是想知道你究竟是什麼毛病,排除一些其他的毛病,從而達到對症下藥。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發熱都是頭孢治療的,不能達到對症治療怎麼才能有效治療。這也是為什麼私人診所有時候不能對患者有效治療的原因,當你的病情剛好需要頭孢或者青黴素治療的時候,你在私人診所就可以看好,不需要做其他檢查,當你看不好的時候,你自己也會去大醫院做個檢查看看到底怎麼回事了,而我們的檢查就是為了明確的針對性治療,如果檢查不能及時發現毛病,我們和私人診所就差不多了,先給你用一般的藥物,再逐漸加強。三天私人診所的掛水費用,應該比你要做的檢查費用多的多了。



有的人又會說以前的醫生都是摸摸敲敲就知道什麼病了

作為一名醫生我可以明確的說,現在我們給你敲敲摸摸,我們也能知道你是什麼病,但是卻不能就這麼給你治療。你所謂的敲敲摸摸就是體格檢查,體格檢查就是一種疾病鑑別手段。以前的醫療環境是什麼樣的?記得我小時候,醫的好的人就會多去一點,醫的不好的就少去一點,從來沒有病人指責醫生誤診,不會有是不是搞我錢,我要不要告他這種想法。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醫患關係這麼緊張,大醫院都是有明文規定,用什麼藥就要有什麼診斷,有什麼依據,體格檢查並不能作為明確診斷的依據,只有實驗室檢查才能拿做依據。醫生看病就是一個找證據的過程,體格檢查只能說僅供參考,無法作為充分的證據。



總結:做的檢查都是為了鑑別診斷,排除診斷,達到不漏診不誤診,爭取對症治療的效果,儘可能保證患者更快的取的療效。在醫療環境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就是想給病人一個充足的交代,有證可尋。你看的安心,我看的舒心。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醫患矛盾絕對是當今社會中,一個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無論是什麼原因,醫生不相信患者,患者也不相信醫生成為了無可奈何的現實。就比如提問者說到的,到醫院以後無論什麼病都要抽血做心電圖,做ct,這樣合理嗎?為什麼?

一、真的是什麼病都做這麼多檢查嗎?

我相信肯定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會做這樣的檢查,畢竟在門診,還是急診上類似的病人非常非常的多,他們幾乎每天要看的病人忙也忙不過來,很多時候能夠儘快處理絕對不會拖拖拉拉。如果真的是讓你做這麼多的檢查,那麼肯定有其中原因。


二、這麼多檢查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提問者,在題幹中已經預設了,醫生開這麼多檢查的目的之一,是不是和金錢有關呢?事實上,藥品零差價、耗材零差價、耗材兩票制,以及醫院績效的改革,早已經把這些和利益相關的因素,儘可能的排除在外。如果我現在告訴你,醫院的藥品比外邊藥房還要便宜,估計沒人願意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所以大多數時候,醫生開具如此多的檢查,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可能是為了篩查疾病的需要以及自我保護的需要。


實際上輔助檢查一方面是為了明確診斷另一方面是為了儘可能的避免,以經驗為依據的診斷性治療。醫學是科學容不得半點摻假。即便是90%的肯定,也建議做檢查明確診斷以後再進行治療,畢竟一旦誤診和漏診,我們面對的可能就是一條生命,而且沒有重來兩個字。所以我絕對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只憑經驗的就開藥治療,而不進行確診。

我的回答肯定會讓很多人不滿意,但事實是沒有充分的瞭解就沒有發言權,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了解目前醫療的現狀,到醫院走一走看一看,不能只片面聽信某些新聞或者消息道聽途說,而掩蓋真正的事實。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