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才情不凡的“怡紅公子”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主人公賈寶玉最討厭的事情莫過於“上學讀書”了。他年齡不大,本該是上學的學生,可是卻不肯正經讀書,不屑經濟仕途。平日裡似乎什麼也不幹,就喜歡與姐姐妹妹們廝混在一起。就因為寶姐姐勸他讀書求取功名,他竟然當場讓寶釵出去,弄得寶釵下不了臺,尷尬不已。

對於賈寶玉的“不喜讀書不喜上學”,很多學者將其看成是對封建正統教育制度的勇敢反抗,是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的表現。可是,人的成長畢竟是一個需要不斷接受教育和不斷學習的過程。一個處於上學年齡的孩子,如果不讀書不學習,將來怎會有好的前途?更別說什麼滿腹才學了。

然而,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賈寶玉“頑劣不堪”,是父母眼中的“混世魔王”,但在大觀園一眾姐妹中,其才學與品性可謂卓然超群,甚至可以說博學多才。這一點,從“大觀園題詠”中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那麼,賈寶玉的滿身才學到底從何而來呢

?備受詬病的封建正統教育對其才學真的毫有無用處嘛?

對此,本文認為:賈寶玉的才學是封建正統教育和旁學雜收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即:封建正統教育+旁學雜收=賈寶玉的滿腹才學。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紅樓夢》裡的“叛逆少年”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其實只有小學畢業水平;

明清之際,封建正統的科舉教育制度已經發展了千百年,體制完備。在康雍年間,著名教育家李塨在《小學稽業》中安排的理想學制是:8歲入裡學,11歲升邑學各修三年,這是小學教育的兩階段,開設禮、樂、數、書四種學科。

裡學教之幼儀、退讓、認字、學書、習九九數等;邑學教之孝梯、忠信、並習小樂、小舞等。此外,在這兩階段,學生要修完《孝經》、《論語》、《大學》、《孟子》,《易》、《詩》、《書》、《春秋》、《周禮》等具體教材。

15歲入縣學,教之存六德、行六行,講究經世濟民之道,讀《資治通鑑》及古文。習禮樂、騎射、六書、九數,作策論。聰穎者可涉獵九經、甘一史;

20歲時,教成者進之郡學,教之三學,察試德行學藝。再經藩學、成均,察試後即謂之太學生。然後,分科以為士,共分禮儀、樂律、天文農政、兵法、刑罰、藝能方域、理財、兼科等九科。

從現代教育制度來看,李塨的這種學制安排在當時也是很科學而系統的小學教育體制。事實上,他的這種學制安排在當時的教育領域確實很有影響力。那麼,按此學制論,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其學歷又是在什麼水平了?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少年寶玉

對此,我們可以把少年賈寶玉的上學年限統計一下就能夠知道:

三四歲時,已得大姊元春心傳口授。識了數千字,唸了幾本書。

七歲,業師為之童蒙規訓;旋即業師家歸未返,寶玉學業暫且荒置。

九歲左右,與秦鍾入家學,數月後即作罷,學業又被荒置。十三歲捱打後賈母做主:二門不許出,外人不會見,自修之學也停下。

十三歲至十五歲,賈政被點學差外任,寶玉樂得一直停學不上。

十六歲,賈政歸京,寶玉再度入學。不到十七歲,瘋癲病發作,再度停學。

如此,我們可以看出,賈寶玉的上學年限很是可憐:從三四歲到十六歲,十餘年的上學經歷,一路停停上上,足有一大半時間荒置停學,連同幼時賈元春手把口授所教學業算在內,勉勉強強能湊六年。因此,依李塨的學制所定入學修業年限論,寶玉的學歷勉強等同於小學畢業水平

事實上,作為“學生”的寶玉,其對學業的荒廢,連底下的僕人都瞧不過眼。用第六十六回興兒的話講:“他長了這麼大,獨他沒有上過正經學堂。……成天家瘋瘋癲癲的,說的話人也不懂,乾的事人也不知。……見了人,一句話也沒有……每日也不習文,也不學武,又怕見人,只愛在丫頭群裡鬧,再者也沒剛氣兒……”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賈寶玉背書應付檢查;

封建正統教育並非一無是處,它為賈寶玉日後的滿腹才學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於封建正統的科舉教育,現代人往往詬病滿滿,認為其就像封建糟粕一樣令人厭惡,摧殘人性。可事實上,封建正統的科舉教育制度自隋唐時期建立以來,便與封建王朝息息相關,共同存在了幾千年,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那些名人大家,很多都是通過科舉制度而走向歷史舞臺的。

只不過,隨著明清之際“八股取士”的流行,科舉制度任用選拔人才的標準被嚴格地限定,成為一種固定模式,使很多讀書人一輩子皓首窮經,盡做一些內容空虛的格式文,白白耗費光陰。可是,也並不能因此就把封建正統教育制度全盤否定。畢竟它存在了上千年,在學生的基礎教育上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雖然不喜讀書不喜上學,學歷也只有小學畢業水平。然而,如果沒有封建正統教育所給予的基礎教育,諸如閱讀能力,識文斷字,欣賞水平等等,就不可能有他後來的滿腹才學。事實上,賈寶玉的學歷雖低,卻因了賈政的參與設計與嚴加督責,在學期間所修課程似比李塨學制所定的還要寬,還要多,起點還要高。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兩代“賈寶玉”

例如,在賈政給賈寶玉所列的書單中有“四書”、“五經”。包括了左丘明、公羊春秋三傳、國策等;此外,賈政還為其所選擇漢唐古文、時文八股大約百十來篇。這些帶有強迫性的功課是家族期待的必讀內容,屬於外力逼催的既定學業,每每讓生性向往自由,不愛拘束的賈寶玉痛苦不已。進而導致其對正統教育目標要求下的理學教材抱著極強的逆反心理,對那些求取功名的必讀書籍也深惡痛絕。

但平心論之,這些帶有外在強迫性的學習內容,雖然具有極強的功利性,在教育內容上也屬於應付接受型的死記硬背成分,可是卻構成了寶玉增長學識的先期準備,是寶玉才學的基礎。這些內容並不都是禁錮人心,沒有用處的知識。至少《春秋》、《國策》、《資治通鑑》這些書,到現在都是國學經典。

對少年寶玉來說,這些內容看似枯燥,需要死記硬背,令人厭惡。可是,正因為有了這些內容做基礎,賈寶玉才能夠在少年時代打下紮實的閱讀理解能力,日後才能夠旁學雜收,獲得具有異端色彩的人文價值觀。而這是賈府圍繞賈寶玉進行的正統教育所始料不及的。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寶玉的滿腹才學

賈寶玉的滿腹才學;

賈寶玉的學歷儘管有限,但他的學識才情卻非同尋常。一個十餘歲的少年公子雖不喜讀書不喜上學,卻能從花開花落中體悟人生短促、生命無靠的無奈,從宇宙無恨、人生有限的衝突中進行人對自然的反叛與歸順的思考。

他一個小小少年,時常對著燕子、游魚、星星、月亮,抒發人生短暫、世事無常之哲思,時常發出關於人的存在價值以及人生意義的深沉浩嘆,並將其一一達之於詩詞曲賦。箇中所蘊涵的深途思想和煥然文采,所反映出的駕馭詩詞歌賦的創造功力和學識才情,每每令人擊節賞嘆。

寶玉的才情首先表現在為周圍人命名,營造人文環境的超常才能上。怡紅院眾丫鬟、書童之名號,體現著主人的自然情趣,什麼晴雯、秋紋、襲人、茗煙、鋤藥、伴鶴……每個名字就像是一幅畫一首詩,組聯成串,則春花秋月,霞明雲爽,霽雨初雪,四時星雲,良辰美景,宜人風韻,悉數在身旁。

這些名字一律是人與自然的親近組合,一派悠適勞作之態,藝術地再現了丫鬟、書童、小廝們的現實身份和天真頑皮,即再現了他們身處園林的特殊環境和身為少年人的天真特性,又極見怡紅公子貴族化了的田園情調以及超逸有致的人文情懷。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大觀園“題詠”

此外,賈寶玉的才學早已遠遠超出傳統封閉的貴族文化圈了。他的詩、文、曲、賦的創制才能和書法水平,更是足以讓今天的很多文科大學生都羞愧汗顏。賈寶玉於適情恆意中閒吟了幾首《四時即事詩》一經寫成,便立刻傳到府外,被人寫在扇頭上、牆壁上,不時吟哦賞讚。就連黛玉也曾半開玩笑說:“怎麼寫的這樣好!明兒也替我寫個匾。”

另外,大觀園題額更是寶玉初展詩才的重頭戲。那“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配以“沁芳”之額;“吟成豆蔻才猶豔,睡足茶藤夢也香”配以“蘅芷清芬”;“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配以“有鳳來儀”等,情旨飄逸清曠,深貯畫韻詩情,又極切“沁芳閘”、“蘅蕪院”、“瀟湘館”等處設景立意,具有很高的美學理論實力。試問:今天的大學生們面對名山秀水,能恰切題詠兩聯,並道出理論依據嗎?

至於那即興吟唱的《紅豆曲》,不僅書中蔣玉菡、馮紫英等齊聲喝彩,亦被今天俗雅各色人等均視為膾炙人口的珍品名曲。還有“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於女子,男人們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等言論,早都成了名言名句。一篇《芙蓉女兒諫》,不啻於是大觀園中的《離騷》,真是讓很多文科教授都有自愧弗如之感。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寶黛二人共讀《西廂記》

旁學雜收是賈寶玉獲得才學的有效途徑;

《紅樓夢》中,賈府眾人但凡提到寶玉,總是會說他“愚頑怕讀文章”。其實,寶玉怕讀的“文章”是那些正統教育規定之下的儒家教材,是封建家長眼中應該發憤苦讀的理學經典、科考制藝一類的文章。這些書籍,就像其父賈政一樣,端方正直、一臉正經,所以寶玉“怕讀”。

於是,一旦瞅準時機,寶玉的閱讀興趣就轉向了五花八門的不入三教九流的各類雜書。這些“雜書”是什麼呢?是有傷理學教化,與經濟仕途格格不入,與世俗社會的禮教規範嚴重違背,有礙正統教育的健康實施,被封建統治者視如洪水猛獸的違禁書札。

可是,寶玉特別喜歡閱讀這類雜書,一如當年汲飲“群芳髓”,時時暗中閱讀,如飢似渴,此即為旁學雜收。對此,《紅樓夢》中有多處地方進行了描寫。例如:

搬進大觀園後,寶玉心滿意足,百事如意,誰想靜中思動,忽一日不自在起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懶在園內,出來進去只是悶悶的、痴痴的。

這大概就是現代人所謂的“青春騷動症”吧。最懂寶玉心思的茗煙左思右想,便去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腳本買了許多來。寶玉何曾見過這些雜七雜八的野史小說和戲劇腳本,真如得了珍寶似的,專門放在怡紅院床頂上,無人時自己偷看。

作為“學生”的賈寶玉,學歷只有小學水平,其滿身才學從何而來?

寶黛二人共讀《西廂記》

此外,在第23回,寶黛二人共讀《西廂記》一段最是逼真傳神,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封建禮教之下的貴族青年男女的青春苦悶和莫名惆悵。他們內心十分渴望把握鮮活的青春,渴望擺脫難耐的寂寞。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卸下面具,借詩情畫意的調侃戲謔來抒發生命本真的衝動。

唐宋傳奇、元人元曲、古今小說這類雜書,對寶玉而言,是解決精神飢渴的靈丹妙藥。這些五花八門的最易於“移了性情”的雜書對青少年時期的寶玉,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刺激著他持續而頑強地於各類野史雜記廣泛地自主學習,文本謂之“旁學雜收”。

寶玉滿腹詩情才學的獲得,就與他“旁學雜收”的讀書興趣有直接關係。這些所謂的“雜書”文采斐然,以情為主,讓寶玉如獲至寶。於是,他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由書及人,穎悟世情,感受人生。這種讀書效果,自然是求知學文的最佳途徑,是其獲得才學的最重要方式。

結語:

對於賈寶玉而言,今人眼中如同封建糟粕的正統教育就如萬丈高樓的地基,為其日後的“旁學雜收”打下了堅實基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對於正統教育中那些禁錮天性的內容,賈寶玉又以頑強的自我意識,旁學雜收,由著心性愛好,背地裡偷看被正統認為有傷風化的雜書,從而獲取了巨大的心理滿足,收穫了大量的文化學識。這樣一個賈寶玉,倘若認真讀起書來,那自是萬人所不及的。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