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 题/不作死就不会死得快:波兰“敌友不分”的外交政策最终自食恶果
  • 文/金色明月,一位热爱历史的,喜欢写点东西的小人物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摘要: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突袭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波兰便宣告灭亡。其原因何在?人们大多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很少涉及此前波兰的外交政策。其实波兰的迅速败亡和其外交上的敌友不分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德军入侵波兰示意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在东欧建国。波兰并没有能够把握住在新的历史机遇,反而在外交上敌友不分,使得波兰最终走进了外交的死胡同,惨遭苏德瓜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宣告败亡。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波兰灭亡前的欧洲形势图)

疏远英法、亲近德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波兰在外交上紧跟英法,奉行孤立德国、敌视苏俄的外交政策。到了三十年代,鉴于德国势力的增强;英国忙着处理“家务事”无暇参与欧洲事务;法国国家影响力日渐下降,波兰开始调整其外交政策,走上了疏远英法、亲近德国的外交之路。

波兰在外交上的这一变化,被希特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修好德波关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希特勒的和平烟幕和连哄带骗下,1934年1月,波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一举赢得了波兰的信任,并将触角伸到了东欧地带。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德国大使汉斯-阿道夫·冯·毛奇、毕苏斯基、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和波兰外长约瑟夫·贝克,摄于1934年6月15日的华沙,五个月前,两国签署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拥有三千五百多万人口的波兰,是德国周边较大的邻国之一,也是抵御德国法西斯东扩的重要阵地。

可如今,波兰在外交上采取了亲德政策,《波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得希特勒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同时也在波法关系中打下了一枚“钉子”,希特勒从此在东边再无后顾之忧,对其可谓是百利无一害。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希特勒上台就意味着战争,图为希特勒(左三)、曼斯坦因(左一)、蔡茨勒(左四)、克莱斯特(左五)等人在商讨军事行动)

《波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波兰在外交上处处“支援”德国,三十年代中后期,希特勒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德国的扩张之路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波兰对此却不以为然,不仅没有意识到德国的危险性,反而一再为德国呐喊。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波兰骑兵跨越边境侵入捷克斯洛伐克)

对于德国吞并奥地利,波兰人竟然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反对的。”希特勒染指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也趁机出兵,伙同希特勒瓜分了自己的邻国,从捷克斯洛伐克手中夺走了近千平方公里的领土。

大战将至,波兰却如此糊涂,是非不清,敌友不分,在错误的道路上死不回头,或许他们也没想到,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的厄运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而且还那么快。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1938年3月11日,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成为“大德意志”,图为维也纳街头的民众庆祝德国防军入驻)

心怀偏见,仇视苏联

波兰东边是社会主义的苏联,也是其可以依赖的重要盟友,可是由于历史原因、民族矛盾、制度偏见等一系列原因,复国后的波兰对苏联一直怀有偏见,奉行敌视苏联、孤立苏联的外交政策。

1934年,为了遏制德国不断“冒起”的扩张势头,苏联提议东欧国家签订诸国互助条约,当时只有德国和波兰反对。德国反对的原因不言而喻,波兰反对那就只能是“糊涂”了。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二战欧洲形势示意图)

1939年3月,张伯伦提议英、法、波、苏联合发表公开声明,表明四国对于德国侵略行径的共同态度,波兰依然抱着“波德友谊”不放,予以拒绝。

战争即将爆发,国家已经处在危难时刻,波兰政府却依然敌友不分,坚持“距离柏林不要比距离莫斯科更近一毫米”的思想,结果由于波兰的反对,张伯伦提议的共同声明也就此“流产”。

为了粉碎“祸水东流”的阴谋,摆脱自己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的处境,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波兰由此失去了一个可能成为盟国的近邻——苏联。

紧要关头依然害怕德国,在外交上唯德国马首是瞻,波兰的“无底气”一时间暴露无遗,希特勒更加有恃无恐,德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德国解除了来自苏联的威胁,按照预定计划发动战争,波兰成为了闪电战的牺牲品,也就此为自己的错误外交政策“买单”。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苏联外交部长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站在他身后的是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以邻为壑,唇亡齿寒

历史上波兰曾经作为大国而存在于中东欧地区,然而在18世纪后期却惨遭强邻的三次瓜分,不堪回首的记忆始终让波兰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纳粹德国咄咄逼人,苏联的国力愈加强盛,英国和法国无所作为,美国置身事外,波兰越来越感受到自身所面临的危险。

夹在苏德两大国之间,波兰竟然为了自身的战略安全打起了邻国的主意,通过占领邻国土地来扩充自己的战略纵深,这无疑是以邻为壑。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德国军官观察正在捷克斯洛伐克“攻城略地”的波兰军队)

波兰在凡尔赛和会上得到了波兰走廊作为出海口,从一个内陆国家一跃而成沿海国家,但是波兰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企图控制波罗的海地区,并且把矛头对准了波罗的海三国中的立陶宛。

1938年,波兰和立陶宛发生边境冲突,波兰立即大兵压境,要求立陶宛放弃维尔纽斯的主权,当时列强忙于对付希特勒,无暇东顾,立陶宛迫于无奈被迫屈服,两国签订协议,立陶宛放弃维尔纽斯的主权。

在苏台德危机期间,波兰无视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是协助捷克斯洛伐克抵御德国,而是趁火打劫,胁迫捷克斯洛伐克放弃切欣地区的主权,企图坐收渔翁之利。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波兰步兵部队)

波兰出于对德苏强邻的恐惧,企图在夹缝之中寻求生存的机遇,追求自身安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其对待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态度就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了。德国的战车很快就让波兰明白:你不是坐收红利的渔翁,而是火中取栗的猫。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波军的7TP坦克)

不作死就不会死得快

波兰的迅速败亡和它在外交上的“胡作为”、“乱作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波兰为了稳住德国,疏远英法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苏德的再度崛起,英法不思进取,波兰深感力不从心,况且波兰夹在苏德之间,一旦有事,远水救不了近火。

波兰决心改善与德国的关系,希望能和希特勒相处在当时也是无奈的选择。但是不管怎么样,波兰更应该懂得“平衡外交”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疏远英法、亲近德国、仇视苏联。

直白的理解就是波兰为了自立和自保,必须要在英法、德国、苏联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任何一个都不行,可是到最后,波兰竟然全部都踩破了,竟然如此,焉能不亡国。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1939年苏联军队向波兰进军)

处在夹缝之中的波兰对于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两个是极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能事,对希特勒的野心缺乏起码的警惕,唇亡必定齿寒。

面对着法西斯的战争威胁,波兰应该尽释前嫌,和苏联结成同盟,共同构筑抵御希特勒的东方防线,而不是抱着“红色苏俄必是异类”的思想,把苏联推向德国。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最终波兰只能得罪各方,招致人厌。1939年9月,波兰再次被邻国瓜分,国际上竟无一人为其“伸冤”,波兰的下场令人唏嘘。

在英法、德、苏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波兰结果全踩碎了,焉能不亡国?

(苏、德瓜分波兰形势图)

不作死就不会死,更不会死得如此之快。波兰留给自己的是悲惨的命运,更是深刻的教训。

你认为波兰被瓜分冤吗?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