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認為家譜的傳承重要嗎?

崇州重陽王


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的血脈聯繫,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我們中國人有尊重祖先的傳統,並在重要節日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

我們大多數只知道父母親的名字和爺爺奶奶的名字,再向上追朔祖輩以上的名字就不知道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所謂的現代網絡世界中,更難把傳統的家譜放在心上。

家譜的作用是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到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傳了多少代人,在未來也要讓我們的後代子孫知道我們的存在。

家譜的另一個作用是為了祭祀用,祭祀時總不能為了祭祀誰都不知道吧。"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說的是一個國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和戰爭。可見祭祀祖先在古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國人進行了幾千年的傳承是不能忽視和忘記的。

我們應該做好家譜的傳承,尊重和憬仰我們的祖先,更要讓我們的子女做好家譜的傳承,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的,祖先是誰是很重要的。





來自南通的龍捲風


非常重要,因為家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記載,通過家譜,能夠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瞭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家譜是和正史、方誌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家譜興起於魏晉時期,到了唐代主要有私修的單姓族譜和官修的天下望族譜,宋代之後,修譜之風盛行,到明清時甚至到了“既無無譜之族,亦無無譜之人”的程度。

家譜是記載宗族世系及其事蹟的檔案,它以特定的形式記載了宗族的歷史,可以和歷史檔案中的奏摺、題本、信函、日記等並列為一類史料。不但記載了家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蹟。同時還記載了與家族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與本家族相關的地方風俗習慣、名勝古蹟、年節來歷等,具有難能可貴的史料價值,是檔案學、歷史學和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的重要研究對象。

家譜是宗族血脈的憑證,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功用。家庭淵源與世襲圖表是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記載最詳細、最精確的部分。因此,家譜歷來是人們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一部完整的家譜,都記載著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最基本的內容。通過修譜、建譜來追根溯源,尋祖問宗,也使自己和家人受到一次很好的祖系傳承的親情教育。如果沒有家譜,別說後輩不明祖宗,可說三代之後便無人知曉我輩。 家譜,引領同姓宗親尋根問祖,是子孫的根系所在。家譜是每個家族文化之DNA的傳承,也是中華文明的承載。 家譜不僅是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大多數家譜還記載著家訓、家規,表現出中華民族的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和時代風尚,特別是對教育、文化的高度重視,他們的事蹟有的令人泣淚哽咽,有的令後人扼腕感嘆,是傳統教育的生動素材。族規、家訓中也保留了許多對我們今天極為有益的東西。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發展史。一個家族要發展壯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質條件外,還需要足以“強宗固族”的精神條件,而良好的家風的形成,正是這種精神條件的基礎和內容之一。家譜中所保存的家規、家訓以及治有格言等,從一開始就以積極、進取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態度來討論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的建設。


豆爺說說


個人認為家譜傳承是重要的。家譜中的家訓、家規是傳統文化精神追求的具體化、規範化。對家風、世風有淨化推動作用。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一種特殊的文獻,具有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對研究古代歷史具有參考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家國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t“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修身”,再“齊家”,最終“治國平天下”。“齊家”就是管理經營好家庭,那麼如何管理和經營好家庭?先人們總結了家祖訓、家訓、家規,把它們記錄在家譜裡,刻在祠堂裡。要求家族子孫學習、理解、實行。

家譜是一本家族史,也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可以與正史相互印證和適當補充。遠不說《孔氏家譜》,就是其他姓氏家族的家譜也是一部歷史。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知道“古”及是歷史,“人”可以是古人,也可以今人。那麼家譜並不是一家族的人名的簡單記錄,同時也記錄了社會變遷,人口流動,家族興衰,兼具“古”與“人”的記錄。家族歷史是社會歷史的一部分,因為是家族史,所以可以更為詳盡。從一個家族遷徙,可以知道是何時何地及何種原因開始的,到過哪裡?經歷了什麼事?對當時的社會有更為直接的佐證。例如歷史的幾次人口大遷徙,“衣冠南渡”,“湖廣填四川”,及“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這些都可以從一些家譜裡查到記錄。

古代中國的經濟活動也可以從家譜裡尋得蹤跡,有些家譜裡就記載了家族先人們何時何地經商,從事何種事業,可以佐證“晉商”、“徽商”等等歷史上留名的商業行為。

家譜是家風的具體承載物,是優秀精神傳統的記錄與實證。可以說所有的家譜中都提出了家訓及家風的條例,同時對家族內的好人好事,優良品格也予以記錄,進行表彰,並要求家族後人學習及發揚。所以我們可以家譜中看到“精忠報國”、“清廉守節、“孝義持家”、“樂善好施”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個個實際人物,是中華民族的“四維八德”在實際家族裡的傳承與發揚。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錯的離譜了。中國人一直有個樸素的信仰一直沒變,那就是祖先崇拜,精神追求。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翻開家譜,可以知來源,可以明得失,可以凝聚家族感情,可以教育子孫奮發圖強。


四顧20DD


家譜,作為傳統民俗文化,對於家族的凝聚,民族的團結,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不能一味地強調家譜、家族、乃至於族權勢力的作用。

我認為家譜的傳承沒那麼重要。關於家譜問題導致的下列現象需要予以遏制:

一,以修家譜為名義斂財的現象屢見不鮮

某地有一譚姓家族,族內的“頭面人物”,牽頭修家譜,族內有人數近2萬口,每口收費500元,總共收費近千萬元。

這千萬元款項,牽頭人巧立名目開支:有到外地聯繫同宗同族人員的開支,此項開支其實百分之八十是用於遊山玩水;有到外地取經學習“科學修譜方法”的,此項開支其實也大多進了私人腰包;有“招標”聯繫印刷公司的,其實許多錢被牽頭人吃了回扣;有所謂用於辦公經費的,其實成了牽頭人大吃大喝的費用 …… 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說到底,這種做法根本就不是為了修家譜,而是十足的斂財手段。

對於這種斂財手段,有一定實力與“牽頭人”對抗的人被收買,與之狼狽為奸,大多數小百姓敢怒不敢言,狀無處告,頸無處吊,只能任其搜刮。

這種斂財手段甚至幾年來一次,使普通百姓不堪重負。

二,族權勢力的持續抬頭,造成的不良作用

之所以上述修家譜的斂財手段通行,原因就是封建族權的抬頭和擴張。許多地方甚至封建族權取代了基層政權,有些地方的基層政權甚至得仰仗族權勢力的支持,否則政令暢通都有一定問題。

這種現象絕不是正常的,而要予以遏制、控制、甚至予以打擊。

族權勢力是舊封建的糟粕,這點毋庸置疑,絕不能以所謂“弘揚民俗文化”的名頭,讓它死灰復燃。

不贅述。

三,宗族間以強凌弱的現象時有發生

我們國家民族眾多,姓氏更是眾多,大姓氏人口不計其數,小的姓氏則人口屈指可數。

姓氏間、宗族間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現象並不少見。

我的老家有趙家出譜向家吃苦的說法,說的是,趙家人多勢眾,一旦修譜出譜,數萬人口集中到祠堂,趙家祠堂旁邊的小姓氏向家,田園裡的莊稼被踩踏,樹上的果實被採摘,甚至屋子的圍牆擋路了被勒令拆除,而向家人只能忍氣吞聲,不敢稍有不滿言行,否則會招來人多勢眾的趙家的報復。

這種情況,已經完全脫離了修家譜,謀求家族和睦的初衷了,而成了恃強凌弱的典型的社會問題了。

至於修家譜、建祠堂花錢如流水,雕樑畫棟的祠堂邊上的小學校一片破敗的景象隨處可見。如果說這就是“弘揚民俗文化”,筆者認為似乎並無必要。而百年大計,教育第一的觀念,倒更應該弘揚。


初曉兒


立國有史,立族有根,立家有譜,人生才有精氣神膽魂!

因為,家譜是氏族傳承的血緣文化文字記載的dna,是家族歷史記憶的活化石,其重要作用是傳承家族血緣文化的凝聚性和積極性。

當後人每每捧閱族譜,大多心存敬畏,總能感受到來自各代祖先的愛意和期冀,更能無形無意的幻覺先輩在各自不同崢嶸歲月裡的滄桑歷程。同時,家譜每一次的傳承斷裂,都記錄著那個時代的苦難和掙扎。反之,大凡太平盛世,家譜傳承就會豐富多彩代代相傳。所以,追憶歷史,緬懷宗功祖德,是為了珍惜今天,更好的創造明天的輝煌!

一部族譜,序言是大幕,源流是根本,文化是靈魂,世系是核心,名錄是豐碑。修譜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存史千萬年,代代知榮恥。修譜不是為某個人歌功頌德,而是記載這個家族何處來去。把家族祖系和文化歷史以及每個成員的成長過程記載下來,啟迪後人如何明是非、辨忠奸、識善惡、知榮辱。旨在讓家族的道德觀得以世代弘揚,讓家族的自信心得以不斷提高,讓家族的價值觀得以普遍認同,讓家族的凝聚力得以充分增強,讓家族的榮譽感得以廣泛樹立,讓家族的知名度得以大幅提升,讓每個家族成員光宗耀祖和崇祖報國意識極大提高。真正達到修家譜、承傳統、傳家風、鑄族魂、揚正氣、榮宗族、報祖國的目的!

萬卷丹書揚家風,四千萬眾啟未來。自古修譜立功德,更得清風滿庭月。煙塵常從底處起,雨露皆在天上來。

修譜人在當世的辛勞付出,只能在身後受到後人尊重。尊重修譜人,就是還祖宗的願。其實修譜是一個為家族立身、立命、立根、立功、立德、立言的過程。感受過程是享受一種與生俱來的神聖和榮耀,是對過去、當世、未來過程的一個交待,更是一種對家族各代成員的標記。



文海墨韻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曆史,素來與國史、方誌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

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古人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

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

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

如今,一本本家譜已成陳跡,流入廢品收購站、古玩店,或被圖書館收藏,很難再與家族的後人重逢。現在還講究這些的人不多了,於是起名字不按字輩,各地親戚回鄉過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長幼全都亂了套。

只在一些鄉村,還保留了這一文化習俗,修譜人也大多是老人。

他們走了,誰再來接續呢?

家無家譜,就如國無國史。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

自古以來,家譜承載著倫理規範,塑造著人格精神,維繫著社會秩序。

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因此自唐代以來,歷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和支持。

“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一個家族的百科全書,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彙總和歷史檔案。後人可由此瞭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蹟。

同時家譜也為地方誌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佐證,對歷史學、人口學、民俗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因此,續修、新修家譜既是一個家族的頭等大事,也關係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對話名人


家譜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家譜的重要的意義在於文化傳承。當代家譜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範圍也不廣,而家譜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如果我們現在珍視和珍藏好家譜,那麼也是將來子孫瞭解我們的一個範本。

尊重家譜是尊敬祖先的表現,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另一方面,族譜詳詳細細地記錄著一個家庭、家族的文化,藝術與科學等。

促團結 牢根基: 家譜記述著中華民族由宗族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家譜雖是以記述一家一族為主體的史實,但不容忽視的是,它必然要涉及到多家多族。 古人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家睦鄰安,動亂無由,國家又安能不固。而這一切的完成,重要的場所是家庭,最原始最多的渠道是家教,重要的載體是譜牒。

斥腐敗 倡清廉。家譜歷來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教育,故專設家規家訓篇。其篇文辭優美,道理至明,哲理深厚,讀之朗朗上口:多由本家耆宿所撰。其家規家訓,總按修身、齊家、治國三大類統屬,止惡揚善。

辨親疏 明昭穆:從家譜的歷史淵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祖宗世系傳承。一部完整的家譜,都記載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最基本的內容。家譜,引領同姓宗親尋根問祖,是子孫的根系所在;沒有家譜,尋根問祖猶緣木求魚;沒有家譜,追根溯源猶無本之木。我們每個人都承載著祖宗的靈魂。

教子孫 鞭後代:家譜不僅是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謂“尊譜施教”,一部家譜,就是一本教科書,它對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子孫後代的影響將會世代傳承。 家譜從孝悌禮儀、理家穆族之理到做官為民、經邦濟世之訓,統括了人生的各個方面。正是對後人修身處世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和為人處事基本原則的告誡。對後人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鞭策激勵。








思德


其實我感覺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家好像沒有這個,這個有必要留下來一本的,怎麼說也是一種傳承吧





子辰風水


家譜對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很重要,一個姓氏的繁衍和遷移記載很重要,沒有這些記載,將混混不清,族不象族,姓不象姓,年代移微多一點就子不子,父不父,都分不清了,我們吳氏家族族譜還有一句世代傳下去的格言,但凡男女,在國家危亂時一定要參加保國的行例之中去。





吳德兵4


我認為‘相當:重要’!!!我就舉個例子吧:由於我‘業餘’愛閱讀、蒐集和研究‘家譜’。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家譜有點收穫。這時,有位熟人問我:他的爺爺叫什麼名字?我們不是同姓,我怎會知道呢?!於是,我對他實話實說:等我抽空到有你們‘家譜’處去查一下。沒過幾天,我就將查到的信息反饋給他。這時,我才問他:你為什麼不知祖父名字?他說:不怕您笑話,因祖父去世太早,父親又不願提及他舊社會辛酸往事,我又不好意思問,如今父母都己去世多年,我兒子如今已結婚生子。我聽說你對此有研究,咱倆關係不錯,所以才問你、求你幫忙,了卻我心中的‘痛’。又如,我有個遠親,因他在外地工作,族人又失去聯繫,當我得知他要‘尋根問祖’的訊息後,便抽空‘抄錄’了他的姓氏族譜,並掛寄給了他。他收到後,非常高興,多次誠邀我去他家做客。但我卻推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