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重讀《邊城》:忙之錯?愛之難?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重讀《邊城》:忙之錯?愛之難?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們相愛一生,一生太短。”如此浪漫的情話皆出於沈從文之手。

這位生長於湘西鳳凰城的文學大師,讓人難以忘記的除了他那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和令人歆羨的愛情故事之外,當然還有他筆下的《邊城》

這部入選了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且排名僅次於頭名《吶喊》的作品,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沈從文去他筆下的那邊陲小城走一遭。

第一次讀《邊城》,我不禁會感嘆,這世上竟有如此美的城和如此美的人《邊城》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船家少女翠翠的純美愛情故事。

故事很簡單,故事裡的人也很簡單。重讀《邊城》,美還是依舊,但是我也多了一份對現實的思考。

一、茶峒小城的另一面

對於這座城,沈從文這樣寫道:“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頗有些陶潛筆下那個世外桃源的感覺。

的確,這裡擁有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安靜與和諧,但是即使在這樣一個令人嚮往的小城,也有那頑固的世俗觀念存在。

重讀《邊城》:忙之錯?愛之難?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1. 軍人與農人的婚姻並不被認可

翠翠父母的愛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兩個人因歌聲而傾心彼此,他們的愛情自然而美好。但是翠翠父親的軍人身份與翠翠母親的船家女身份無疑成了兩個人結婚的障礙。

在翠翠母親有了身孕後,翠翠父親提出了逃離的想法。善良的翠翠母親不捨拋下孤獨的老父親,兩人逃離無果後,翠翠父親服毒自殺。翠翠母親也在生下翠翠後喝冷水殉情,留下翠翠這個可憐的遺孤。

這種觀念的存在何嘗僅僅斷送了一對相愛的人,受傷害的還有兩個家庭。

2. 邊城人習慣把命運歸為上天的決定

對於翠翠父母的事,老船伕說:“說來誰也無過,只應‘天’去負責。”對於天保的死,船總順順說:“

一切是天,算了吧。”這個小城裡的人似乎習慣了向命運低頭,習慣把自身的存在看成是極為渺小的一件事,無論發生什麼,天最大。

這種卑微未嘗不是一種存在已久封建思想,而這種思想在這個邊陲小城中似乎是被大家普遍認可和接受的。對於命運的愚昧與麻木似乎是這座小城乃至當時很多地方的“病症”。

二、《邊城》的不完美

如果非要給《邊城》這個故事的不完美給出緣由,我覺得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1. 忙之錯

在茶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大家各司其職,無論是馬伕、火夫、屠戶,還是管渡船的老船伕,大家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故事的主人公翠翠、天保和儺送也都忙於他們的事。

沈從文用其獨有的樸訥竊細膩的筆觸將這個川湘小城的自然淳樸民風描繪的恰到其分,也讓現實中的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生活。他們的忙與我們的忙併不一樣,就像老船伕整天忙著渡人,沒有收入,卻極其熱愛這項工作。我們則更多地為自己而忙。

重讀《邊城》:忙之錯?愛之難?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無論是哪種忙,都是要以時間為代價的。

翠翠終日陪著祖父管著渡船,幫著祖父渡人,也自然很少有時間去那僅有一里路的茶峒山城。天保兄弟則在父親的輪流派遣下各處旅行。向下行船,隨船做夥計;向上趕路,跟川東客貨。

“學貿易,學應酬,學到一個新地方去生活,且學習用刀保護身體同名譽”。也正是各自的“忙”,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特殊節日翠翠可以與他們接觸,平日裡交集並不多。似乎他們總是習慣在腦海裡想著自己心中的那個人,卻忙於自己的事。

從這一層面看,忙確實是對他們間的感情產生了影響。如果他們暫且放下手中的事,果斷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如果他們多一些及時的溝通,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現實生活未嘗不是如此,在我們終日的忙碌中,那些可愛的人,那些難得的事,毫無意外地被我們一一錯過,而我們不知也不覺。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去忙:忙著工作和學習,但不要忙著去錯過生活。

2. 愛之難

《邊城》裡的愛是純粹的,也是充滿遺憾的。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在這樣 一個“世外桃源”中,愛似乎成了唯一難以成全的事。外公在經歷了女兒的悲劇後只期望翠翠能幸福。

可這份期待似乎也沒有如願以償地實現。翠翠的愛情同樣充滿了遺憾。因為端午節偶然的遭遇,讓翠翠和儺送彼此吸引。可偏偏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並且還先一步向翠翠提了親。

重讀《邊城》:忙之錯?愛之難?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在經歷了翠翠的連番推脫以及兄弟二人用歌聲決鬥明白翠翠心屬弟弟後,天保以做生意為由離開此地,成全弟弟。這是這次行程,天保遭遇不測,溺水而亡。儺送在此之後也逃離這個傷心之地,留下翠翠一人在等待她的愛。

正如張愛玲所說的那樣“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愛上一個人很容易,但是如果真正想要把這份愛在兩個人中開花,卻不是一件易事。兩個人精心呵護的那顆上脆弱的花骨朵可能在一場不可控的暴風雨下被摧殘殆盡。哪怕是安靜的小城,愛也是如此。

三、《邊城》所引出的現實問題: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1.《邊城》中的例子

茶峒的人們無一不向往愛情,與之對應的,他們也渴望有一番事業。於是才會有翠翠父親在美好愛情與軍人名譽間艱難抉擇,

最後為愛而死。

這種選擇題在主人公身上也有體現。儺送就曾被問過要碾坊還是要渡船,當然這裡的碾坊就好比事業,而渡船則是愛情。儺送無懼世俗的束縛,毅然選擇了愛情

2.選擇權終在自己

關於愛情與事業,最好的結果莫過於 “愛情事業雙豐收”。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兩件事皆成全並非易事。愛情也好,事業也罷,二者沒有孰重孰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無論選擇了哪一個,請不要違背自己的內心想法。

重讀《邊城》:忙之錯?愛之難?普通人到底要事業還是愛情

世俗的條條框框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這種桎梏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的障礙。即使是普通人亦有選擇的權力,這是任何因素都改變不了的 。倘若事業與愛情任何一項有了權重加成,那豈不是太可悲了。

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左右,那選擇也就毫無意義。翠翠可能永遠等不到她心愛的那個人,你可能會為她感到不值,“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但是這就是她的選擇,正如當初她沒有選擇天保那樣的堅定,現在局面的好與壞並不重要,一切已是最好的安排。

參考文獻

[1]沈從文 《邊城》 中國青年出版社

[2]趙連文 淳樸的人性美——淺談《邊城》的思想傾向

[3]李瑞真 一曲人性美的頌歌——試論沈從文《邊城》的藝術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