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今年大雪,是冬月十二,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老話,還靈嗎?

轉眼又到農曆雙11來,而今天(冬月十二)是今年的大雪節氣,節氣大雪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並不代表天空飄雪,因為大雪節氣與農曆24節氣中的其他節氣日一樣,它只代表這個時段的氣候特徵,節氣大雪指的是氣溫與降水量,所以它的到來意味著冬季的降溫及降水量漸漸增多。

今年大雪,是冬月十二,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老話,還靈嗎?

對於農民人來說,關於二十四節氣想必都不陌生,因為其由來歷史悠久,據古籍文獻“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其說明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數千年的傳承,二十四節氣,凝聚著中華勞動人民的智慧精華。時值如今日,在農村民間,依舊流傳著許多未形成書籍的節氣老話語,可以說,這些老話語只要有中國農民人的地方都會有流傳,數千年讓不少農民人深信不疑,物轉星移,日新月異,時代的發展許許多多的老事物,漸漸從我們新時代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那些如今依舊流傳在農村人之間的千年“中國農民”老話,還靈嗎?一起來看看這三句農民老話你認識嗎?

今年大雪,是冬月十二,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老話,還靈嗎?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

每到一個節氣,村裡的王大爺,總少不了和大家嘮叨老話語,如啥“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不大雪節氣將到了,大爺又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還說這是老輩人流傳下來的的“看天秘訣”,靈驗著呢!

關於“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農諺老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意思是說大雪節氣如降溫天氣少,在一些季節性明顯地區,到了大雪節氣時以往通常常見降溫結冰的現象,而這年到了大雪節氣還沒冰封大地現象的話,說明冷天氣來遲,寒冷的天氣可能會長一些。其實簡單理解就說的,大雪不冷,驚蟄冷。

今年大雪節氣是農曆冬月十二日,距離2020年驚蟄日2020年03月05日 (二月十二)還有89天。


今年大雪,是冬月十二,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老話,還靈嗎?

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

老人們常說“該冷不冷,該熱不熱,年景難成”,“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進入這個節氣後,天氣會更冷。雖不意味著大雪會下雪,但卻意味著這是冬季冷空氣,雨雪活動頻繁的時節,而冬季的降雪多少關乎著,冬季大地獲得的雨水量,小春作物冬季缺水,收成欠佳,同時更不利於來年春播工作,大雪兆豐年同瑞雪兆豐年一個意思,是人們對降雪的期盼。對於多數地區的農民人如果一個冬季都沒有降雪,其農事生產必受大影響。

今年大雪,是冬月十二,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老話,還靈嗎?

大雪不寒凍不明,春倒寒牛羊打嗦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到了大雪節氣,還沒明顯的降溫天氣,物不見明顯的冰凍現象,說明氣候特點異常,因為大雪節氣是降溫,降雪多見時節,也就是說,這樣的現象不正常,提醒大家恐怕冷天氣延時,易出現倒春寒現象,“春倒寒”其實就是倒春寒的意思,牛羊打嗦指的是牛羊動物都因為天氣的冷,打寒戰,身體發抖之意。這是地方表述話語的不同罷了,各地類似的說法有“大雪不凍倒春寒”。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其實各地農諺老話,不單是在字面表述上存在差異,也因地域性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有關大雪時節的農諺老話,大多皆表述這是一個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多的時節。降溫下雨或下雪應該最常見。

今年大雪,是冬月十二,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老話,還靈嗎?

這些老話語,很多都是從過去就流傳至今的了,大多數皆是一代又一代的農民人的經驗及經歷總和而成,過去農村缺乏精準可靠的氣象信息年代,老話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過不少的農事生產依據。物轉星移,日新月異,時代的發展許許多多的老事物,也漸漸失去往日色彩。對於這類農民老話語,相信不少農民年輕人都很少熟知了,至於中國農民流傳數千年的這類老話,還靈不靈?如今的年輕人早已看法各不一啦!

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不妨評論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