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在山東臨沂境內,有兩條母親河,一條是沂河,一條是沭河。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較大的河流,今天暫且不說,先來說說沭河。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沭河,是一條流淌了千年的河流,曾哺育了東夷人首領、中國五帝之一的少昊,早在戰國時期就被“登記”在《周禮》上。

“正東曰青州……其浸沂、沭。” 意思是:正東地區是青州,那裡有沂河和沭河可供灌溉田地。沭水,古人又寫作“術水”,《漢書·地理志》:“術水南至下邳入泗。”唐代顏師古注:“術水即沭水也。”

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也對沭河的源頭、流向,流域內山陵、城邑,沿途建置沿革、歷史、傳說、名人雅士,更是悉數記載。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沭水”為何被古人寫作“術水”?沭河的名字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對此,《莒縣地名志》中記載為,沭河因古術士施展法術之水匯成此川而得名,專家普遍認為此說近於荒唐,而對當代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中的表述表示讚賞。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白壽彝認為,春秋時期,我國東部有一條南北交通要道,這條道路北至齊國都城臨淄,南至徐國,由於這條道路不是主路,因此將這條道路稱為“術道”。

而“術道”與“沭水”二者路線一致,相依相傍,古人便把這條道路一側的河流稱為“術水”。為了區別字義,又在“術”字上加了“水”旁,即“氵術”,這就是沭河名稱的由來。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頭枕穆陵關,腳呲宿遷縣。”沭河源出沂水縣沂山南麓,同沂水平行南流,過郯城縣入江蘇省,原在今宿遷市匯入泗水再入淮河。

古詩有云:“河輸灕江半山秀,江遜沭河七分幽;無邊煙柳水天碧,春在琅琊沂州東。”沭河一直有著“北方灕江”之稱,她風光旖旎,水路灣灣,蘆葦叢叢,景色迷人,如詩如畫。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春草連塘,和風繞廊,幾枝紅杏,萬樹綠楊,燕雙飛而試剪,鶯百囀以流黃。”

這是清末郯城縣曹莊進士吳步韓描繪的沭河美景。沭河及以沂沭河流域為中心向南構成的扇狀沂沭河沖積平原,是華夏民族先祖的繁衍中心之一,也撫育了世世代代的沂蒙人。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而沭河在歷史長河中也有著並不美麗的記憶。數據統計,從明初至1949年年間,這裡曾發生過100多次大水災,有著“沭水十年九禍”的說法。伴隨水患的是治水的艱辛。其中,北宋著名的科學家和政治家沈括、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今天的江蘇沭陽當縣令期間都曾大力治水。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在1128~1855年,因黃河南徙奪徐州市以下泗水河道和淮陰市以下淮河干流入海,後因河床淤高,黃河在1855年又北徙,留下廢黃河故道,沭河失去了入淮的水道。

沭河的徹底治理在解放後。1949年春,導沭第一期開工,開挖新沭河,以分洩沭河洪水;1971年11月,國家再次動工興建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通過整治,現在沭河分兩路入江蘇省。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沭河兩岸也留下許多傳說故事。公元前341年,河邊的馬陵山就是曾是戰國時期孫臏、龐涓鬥智的古戰場,至今龐涓仍抱恨羞眠亙臥於河畔的馬陵樣山之巔。

在樣山前端,一塊巨石長臥於此,石身中三箭,箭痕如孔,傳說那是遠古時這石因生長速度過快,企圖遮天蔽日,玉皇大帝聞訊後,令二郎神三箭射穿,石無底氣,從此不再生長。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在沭河兩岸還有“沭河慄海”美譽的臨沭縣白旄鎮沭河古慄林裡,更有數百萬棵明清時期所種的栗子樹,這裡也成了文人雅士們的好去處。雲林觀古唐慄,據說是隋唐瓦崗寨首領程咬金所植,是這裡年紀最大的一棵樹,當地人稱為“千歲慄祖”。

山東臨沂有條河,名字源於古道,有北方灕江之稱,流傳很多故事

最美的莫過於“蒼山疊翠”,沭河流域內的蒼馬山和山上的朝陽洞、鬼谷駐跡等景觀,被列為古琅琊八景之首。這條河你來過嗎?歡迎留言討論。如果喜歡,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莒縣地名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