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知青故事:学做饭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故事不长我讲给你听……

题记:

一晃工龄44年,该下车(1)了。

当年,老人家一声号令,千百万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俺17岁。

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随着79年知青大批返城戛然而止。其中的苦涩、无奈、失望、渺茫,只有亲历者才能感受,一部《蹉跎岁月》,让知哥知妹看的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也许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经历、阅历等原因,我远没有主人翁那么伤感悲壮,我挺知足,挺快活。在最痛苦,最无奈的时刻,农村接纳了我,尽管农村很穷,但它淳朴,尽管农民很憨,但他们善良。

梁庄子插队两年,实实在在干了两年庄稼活,认认真真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刻骨铭心的730天,有欢乐,有忧愁,有知足,有无奈,广阔天地那是不假,大有作为那是扯淡,再教育那是真有内容。

做饭

刚到乡下,在老队长家吃饭,把粮食交给大婶,做啥吃啥挺好的,两个月后老队长说:"程儿,得学着做饭啦,自己开伙吧。"

真轮到自己烧柴禾点大灶还真有点麻爪,亏得队上有位大姐每天帮我做饭,做完就走,一天,大姐对我说:"程儿,我要走了,不能帮你做饭了。"

我送大姐出了小院,望着大姐远去的背影很是茫然,我很愚,大姐叫啥都没问,我很蠢,连声谢谢都没说,后来,才知道大姐出嫁了,她是枝子姐。

收工回来,学着大姐的姿势,活着玉米面,左拍右打成一个球状,按扁贴着八沿锅上,在拍打一下,一个饼子贴成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很是顺手美滋滋的,谁知第三个饼子刚贴上,第一个饼子刺溜滑进锅底水中,捞起饼子又贴锅上,哪知第二个饼子刺溜又滑了下去,怎么回事?

猫着腰,撅着腚,用左手按住即将滑下去的三饼,右手按住一饼,眼睁睁看着二饼化在水中,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一松手一饼三饼刺溜滑入水中。大怒,一脚把面盆踢飞,还好落在柴禾上没碎。

南院的二嫂见我这动静不小赶过来,二嫂是新过门的媳妇,大红中衣挺漂亮,新媳妇见状,笑的前仰后翻,我更蒙了,怎么了?二嫂笑毕:"程儿,这就不对了,你是冷锅贴饼子,哪有不刺溜的?先点火,将锅烧热,再贴饼子。"

二嫂麻溜的干了起来,填柴烧火,水一响边,贴饼子,一会儿黄橙橙的玉米饼贴了一圈,盖上盖,风匣拉的呼达呼达的,“记着,火烧一会儿,要向两边烧,这样饼子才会有噶哏,火要越烧越小,最后靠灶膛的余火就行了,记住啦。”我破涕为笑“记住啦。”

这是贫下中农教我的第一课,也是最实用的一课。再后来,一来二去烧火做饭我也成了行家里手,一摸盆底便知饼子熟否。

知青故事:学做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