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论语.里仁第四》01:清醒的醉,或者是啮合的齿轮

《论语.里仁第四》01:清醒的醉,或者是啮合的齿轮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试译:

先生说:“处于‘仁’的境界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怎么称得上有智慧呢?”

敬亭山言:

有一晚,夜深人静,不知几点几分,忽从梦中惊醒,起身拉开窗帘,月华夺窗而入,心神摇曳之际,忽觉世界之大,竟似生无可恋,岁月悠悠,只剩黯然叹息!

人生若无超越自身的追求,便不免汲汲为己所累,而一旦有所寄托于外,则又容易患得患失,期望内心的完满从此再无可能!这两难的境界,千古以来谁人能破?即使以狄奥尼索斯的醉境,将个体融入千万人的狂欢之中,也不过是一时虚妄,当精神世界不能与现实世界同步,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有人问:学哲学有什么用?

但,哲学需要考虑用处吗?或者说,这是一个能用有用没用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吗?问这个问题,就好比问:学习思考有什么用?学习活着有什么用?

无论你学不学,你都需要去活着,需要去思考。而哲学,不就是围绕着活着的思考吗?

孔子追求的“仁”,大概是想在清醒中实现醉的效果吧!他不追求人与人之间能达到水乳交融那般完美和谐的状态,而是希望能像啮合的齿轮那样,不即不离,保持自己独立的同时又不与其他人产生冲突。

这,就是孔子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