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別人問“貴姓”,一般都會答“免貴”,但這2姓卻用不著這麼謙虛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西周的時候姓氏是貴族的特權,一般老百姓是沒有姓的,西周末年春秋戰國時期,隨著一系列社會變革的發生,舊貴族的地位受到衝擊,姓氏不再是世襲貴族的專利。姓氏和古代宗法制度密切相關的,宗法制度強調的是父系血緣關係,把具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分為大宗與小宗,大宗相當於族長,小宗要服從和尊重大宗,普及到民間也就形成古代宗祠文化。

別人問“貴姓”,一般都會答“免貴”,但這2姓卻用不著這麼謙虛

古代的子女一般都要隨父姓,而且為了維護宗族團結,不同姓氏的大家族都要修家譜,輯成於北宋的《百家姓》中就一共收錄了568個姓氏。明朝時,又修《皇明千家姓》,增加後的姓氏達到了1968個。這麼多姓氏,在排列時,被當局者認為重要的尊貴的姓氏肯定排在最前面,例如,《百家姓》中的“趙”姓,《千家姓》中的“朱”姓,必須包攬第一的位置,在當時,這些姓氏被問到貴“貴姓”時,也自然是必須免去“免貴”二字的。然而,趙家江山也好,朱家江山也好,也只不過存立了短短的數百年,在整個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這兩姓還實在不算是最尊貴的。發展到今天,若被問到“您貴姓”,朱和趙姓人士出於禮節也不可避免地加上“免貴”二字。那麼,從整個歷史時期來看,在所有姓氏中到底有沒有哪個姓比較特殊,可以不帶“免貴”的呢?

別人問“貴姓”,一般都會答“免貴”,但這2姓卻用不著這麼謙虛

答案是有的,這兩大姓便是孔和張。這兩個姓氏,若別人問到“貴姓”,卻不用這麼謙虛。說到孔姓,可能很多人也猜到了原因,那是因為孔子。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雖然他在世時過得並不如意,社會地位也不高,可是自從漢朝建立他的思想被董仲舒承襲改造後,儒學就一直作為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了,他本人也就被神聖化了。孔子的直系子孫從漢武帝起就接受歷代統治者封賞的爵位,他們社會地位尊貴,被高高供養,一直持續到近代社會。受兩千多年根深蒂固觀念的影響,孔姓被人們公認為上姓,它尊貴得理所當然。另外,還有一個姓也可以帶“免貴”,那就是張姓,為何是張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認為這姓沒啥特殊的,但放在過去,張姓卻也是十分了不得的。因為在民間宗教道教中,掌握天地神人命運的玉皇大帝就是姓張。民間流傳他的真名有不同的版本, 或叫張友仁、張友人、或叫張百忍,然而無論哪一個都是張姓。作為玉帝后代的張氏,被認為尊貴於常人,他們的姓氏在問到“貴姓”時,也用不著帶“免貴”二字。

別人問“貴姓”,一般都會答“免貴”,但這2姓卻用不著這麼謙虛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更新換代,大家或許會對過去一些文化表示出不認同,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文中說到的兩個比較尊貴的姓,也許就會遭到很多朋友的質疑。然而,有一些文化現象,我們可以不苟同,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