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马仲英为何要夺取新疆?

于无声处34


马仲英原名马步英,甘肃临夏人,与马步青、马步芳为堂兄弟。马仲英自幼胆识过人,喜欢习武,曾在青海军事学校学习,骑马、射击、武术样样精通。17岁时带兵在西宁起事,素有“尕司令”之称。早年间因与马步芳争地盘而大打出手,他改名马仲英,弟弟改名马仲杰。

马仲英起兵时只有16岁。

1930年马仲英被蒋介石委任第36师师长后,大肆扩充实力,于是受到马步芳打击,马步芳联合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各路军阀一起攻讨,马仲英走投无路,四处逃窜时遇到了新疆哈密的特使尧乐博斯,于是马仲英以推翻金树仁军阀,解救伊斯兰教弟兄的名义,乘机率军进新疆。

图为西北马家军。

1931年马仲英第一次进军新疆,残兵败将其实只有500人,100多条枪,分成三个纵队,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东部,在星星峡、黄芦岗、镇西等地打了胜仗,缴获大量粮食和武器装备部队,在攻打哈密时,兵败于盛世才并身负重伤,最后只留下了一小队人马与金树仁部周旋外,马仲英退回甘肃。

盛世才,执掌新疆12年。

退回甘肃的马仲英在酒泉一带扩充兵力,并再次计划攻入新疆,剿灭金树仁部自己取而代之。1933年马仲英第二次率部进军新疆,并攻下鄯善、吐鲁番等地,这时新疆发生军事政变,金树仁倒台了,盛世才登上了新疆督办的宝座,8月南京政府派罗文干赴新疆调停,谈判破裂,双方继续开打,10月盛世才请求苏联支援,苏联阿尔泰军由伊犁、塔城进攻马仲英部,兵败的马仲英部逃往南疆。

占领南疆的马虎山最后兵败于盛世才,马虎山逃往印度后又秘密回到甘肃,投到马步芳帐下。

这时在南疆地区兴起了一个由英国扶植的东土耳斯新坦伊斯兰国,简称“东突伪政权”,东突伪政府大量屠杀回族和汉族,企图分裂中国,1934年逃到此地的马仲英部顺手叮叮咣咣就把这个伪政权给消灭了,这也算马仲英大功一件。此时的马仲英已被打残,盛世才和马仲英都请苏联人调解双方矛盾,最后划新疆和阗、叶城、巴楚、皮山、墨玉等9个县城为马仲英部防区,马仲英部交给姐夫马虎山指挥,马仲英则去苏联学习,此年马仲英26岁。


图文绘历史


马仲英原名马步英,是民国时期西北诸马军阀中的一支。

早年因与族兄马步芳有矛盾,遂改名仲英。被称为最帅的地方军阀,年级轻轻就可以兴兵起事,自为首领,被称为“尕司令”。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马仲英试图建立一番功业,无奈身死国灭,留下一声历史的轻叹与嘲弄。马仲英与马步芳为近族弟兄,与著名的西北五马不同,他不是依靠军阀起家而是依靠反军阀、反对国民军而起家。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的西北形势是,中国还处于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根基不稳。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在东南沿海,广袤的大西北就成了统治的末端。

于是,在西北除了冯玉祥统治着宁夏甘肃一部、绥远之外,在青海和甘肃西北,就是军阀割据,互相混战。加之这里民风彪悍,各类社会矛盾复杂,势力之间互相倾轧,造成本来就地贫民瘠的甘肃更加民不聊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马仲英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乘时假势,一哄而起,以号召反抗起义之名,企图创立一番事业。由于他做事果敢,老练,得到了蒋介石的垂青,升任为国民军第36师师长,以牵制西北的冯玉祥。

不过,马仲英实力有限,无力逐鹿中原,便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新疆。1928年,新疆的军阀金树仁统治残暴,日益引发人民的不满被推翻。此时,盛世才还未成气候,所以给了马仲英以进军新疆的机会。 关于他在新疆的踪迹,由于史料的缺乏至今仍众说纷纭,一说他后来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打击分离势力;一说他出卖了新疆军阀盛世才作殊死拼杀,只是盛世才有苏联的支持才功败垂成;一说他想建立一个地方政权,一说他的军队大败了苏联红军。

最终,马仲英下落不明,据说逃到苏联学习飞机后参加了苏德战争,最后战死殉职,还有人说他在苏联肃反中被杀,也算是一个神奇的人物。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马仲英年轻气盛,被别人当枪使了,逃跑到新疆的,和他一起倒霉的还有“甘马”的少主马廷勷。

网上一直说马家军如何凶悍,战斗力如何顽强等等,真实的马家军很弱小。因为西北穷,他们的装备都很落后,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从同治年间的陕甘叛乱起,到民国末期,马家军三代军阀最关注的就是如何才能不被内地军事集团或是军阀兼并。

1924年的北京政变爆发后,冯玉祥被奉系赶出北京城,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把西北当做他逐鹿中原的大本营,所以国民军一进入甘肃就立刻肃清或是整编了所有汉人武装力量。

由于西北民族问题复杂,冯对马家军表面上拉拢,但背地里处处限制,时刻想将其兼并,这使得西北诸马如临大敌。

当时西北马家军分三大派系,甘肃马家军是创始人,他们实力最强劲,但是掌门人马廷勷是位少主,宁夏的马福祥和青海马麒都是他父亲马安良的老部下。

面对冯部咄咄逼人的态势,年轻的马廷勷最先和冯的手下刘郁芬公开对着干,而青海的马麒是老狐狸,他一面联合东北的张作霖,一面在马家军内部煽风点火。

“国民军要把我们用各个击破的办法,以期消灭全部地方武力,我已经老了,年轻人没有几个儿子娃,如果有的话,出来和国民军干一下,跟随的人一定不会少。”

马仲英就是听了马麒的撺掇公开反冯的。马仲英起事后,马廷勷因与刘郁芬矛盾很深,在马麒的暗中支持下起事反冯。最后马廷勷又与冯部冰释前嫌,但最终还是在焦作被冯的手下杀害。这样马家军创始人马占鳌家族就彻底败落。

马仲英的人马都是临时集合起来的,虽然有南京的支持,但最终还是被西北军名将吉鸿昌打得抱头鼠窜。马仲英沦落甘州时,又被马麒的儿子,臭名昭著的马步芳大败,带着几百残兵逃入酒泉。

马仲英后来听说新疆又农民起义,然后就打着“奉命出关”的旗号逃跑到新疆了。马仲英夺取新疆就是为了逃难,要是能在甘肃站住脚,他才不回去新疆。

这场事变马仲英和马廷勷都被马麒利用了,甘马因此被冯连根拔起,从此马家军从“三足鼎立”变成宁马、青马的“二马相争”。


史料不辑


马仲英是民国时期割据西北的军阀之一,原名叫做“马步英”。其人十分残暴,手段血腥,手上沾满了妇孺儿童的鲜血。他的军队先后流窜于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多地,但都立足未稳。在甘肃和内蒙作恶时,他就多次被冯玉祥的军队击败。逃到宁夏后,他又被马步芳的军队击溃。正是由于走投无路,所以他在别人的怂恿下决定逃到新疆去立足,还梦想夺取整个新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1930年,这位野心勃勃的军阀马仲英在甘肃省自立为“甘宁青联军总司令”,痴心妄想地要统一甘肃的军政。可是没过多久,他就遭到了西北军阀马步芳的攻击。马仲英不仅损兵折将,还接连丢了张掖、酒泉等地。

恰在此时,马仲英在肃州见到了一个新疆人尧乐博斯。尧乐博斯对马仲英说,新疆地区自从1928年杨增新被暗杀后就内乱不休,没有一个人能够稳定局面。而野心勃勃的马仲英认为,如果自己可以进军新疆,或许会大有作为。由于尧乐博斯在一旁使劲儿地怂恿,再加上马仲英当时确实被马步芳的军队打怕了,于是决定放弃甘肃、宁夏等地,带着最后一点残兵败将进入入疆另谋出路。



其实,当时的新疆也确实是一团乱麻。在1928年以前,杨增新是新疆的实际统治者。但自杨增新于1928年遇刺后,无人能控制局面,所以当地的叛乱力量便层出不穷,陷入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这位马仲英最初入疆时带去的老弱残兵才不过500多点,但在短短2年后就发展到了7000多人的规模,不可谓不强。他与马全俸在新疆大打出手,但最终却让老谋深算的盛世才成了最后的赢家。马仲英在宁夏时败给了马步芳,到新疆后又败给盛世才,最后当然一事无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马仲英在新疆与盛世才争霸时,消灭了一支试图分裂国家的“东突势力”,这不得不说是他对国家的积极贡献。



世界人文通史


马仲英并不是穷苦人家出身,他是马步芳的堂弟,和马步芳同一个曾祖父。

马仲英计划夺取“新疆”,有三大原因,一是形势所逼,无路可走;二是有人劝说邀请,给了希望;三是新疆地大物博,可以承载梦想。

马仲英无处安身



马仲英几乎是一夜成名的,因为他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了一场民变,可怕的是当时他只有17岁。

1928年春,冯玉祥处决了一名叫马宝(这是马仲英他爹)的回族将领,正在军校的马仲英义愤填膺,立刻组织了六位同学,开始了一次袭击“国民运输军”的行动。

袭击很成功,六个人获得了大量武器。回到河州后,在马仲英等几人多方奔走下,组织起了三万人左右的武装力量,打着“黑虎吸冯军”的旗帜,大张旗鼓的反对“冯玉祥主政”,马仲英自命为司令,外界都称他为“尕司令”。

这还了得?冯玉祥马上派人围剿,派出来的人很猛,他们是吉鸿昌、孙连仲、佟麟阁等部。年轻的马仲英兵败岷州。

看来甘肃没法待了,但总得有块自己的地方吧!于是,在1928年十二月,马仲英开始攻打西宁,在这里他又碰到了孙连仲的阻击,这是个硬茬。



没法子,马仲英转而攻下湟源。但冯玉祥对这个不知高低的年轻人很不“感冒”,于是在1929年,马仲英部与冯玉祥派来的吉鸿昌部又展开了两次激战,

两次作战之后,战绩不好的马仲英被马鸿逵收编,马仲英自己去了北平。

1930年,马仲英重回甘肃,召集一部分旧部,再次自命为“甘宁青联军总司令”,攻打了甘州(张掖),又占领了肃州(酒泉),这两个都是河西走廊上的重镇。

有人问了,为什么不去其它地方占地?因为实力不够,没法去其它地方。此时,青海是马步芳的天下,宁夏是马鸿宾在镇守,甘肃兰州一代暂时也有大军驻守。只有河西走廊镇守实力较弱,而且进可攻,退可往新疆方向撤。



这时候,他堂哥马步芳派人来了,不为其他,就为收拾他,因为实力悬殊,马仲英开始往新疆方向溃败,此时,估计,马仲英恨死他堂哥了。

马仲英被劝说




在溃败过程中,马仲英碰到了一个人,名字叫做尧乐博斯,此人不是寻常人,他是哈密“反对新疆金树仁”的起义军去南京的特使。

他劝马仲英去新疆发展,并对新疆的各种情况做了详细讲解,马仲英听到这些情况后,希望大增,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上新疆。

于是,马仲英带着400人的队伍,唱着“马步芳,操你娘,撵着老子上新疆,白蜡杆子换钢枪”的歌曲,一路向西。

到了新疆第一战“星星峡”,马仲英一个夜战轻松拿下。然后,接着又占了哈密的新城,然后对驻扎着守军的哈密老城虎视眈眈。

金树仁赶快派鲁效祖和盛世才前来支援,但神奇的是,马仲英的二百骑兵竟然大败支援军。此战,虽然胜了,马仲英也受了伤。

马仲英战胜的消息传到南京和甘宁青地区时,蒋介石震惊了,西北三马也震惊了。于是,蒋介石抛过来橄榄枝。

马仲英去甘肃养伤,蒋介石的委任状也到了,那就是担任新编36师师长,目标是攻占新疆。

新疆地大物博,点燃了马仲英的梦想



首战告捷,再次归来时已经到了1933年1月,这次马仲英带着6000兵上来了。这之前,派了两个先锋官马全禄、马占明带着一支队伍,先行上了新疆,而且战绩不错,收了吐鲁番,并且袭击了迪化(乌鲁木齐)。

等马仲英上来时,哈密所在的新疆东部顷刻间收了回来。

继续西行,此时还有霍加尼牙孜的起义军和马仲英一同开进。



1933年的新疆领导人不是金树仁了,而是盛世才,这是个狡猾无比的人。

看着马仲英过来了,盛世才先用重金笼络了马全禄的手下马德祥,其后马全禄被马德祥杀死,于是2000人归了盛世才。

盛世才一看计策好使,继续用,这次是离间马仲英和霍加尼牙孜,这次导致两人分道扬镳,就此马仲英没有了当地人的支持。

在滋泥泉子,马仲英战败,然后退守吐鲁番。

在后面的时间里,马仲英准备充分去攻击迪化,眼看就要攻下时,盛世才的援军来了。这个援军很猛,飞机大炮放开轰,原来盛世才把苏联军队引进来了。



看来,收复迪化没有可能了,那就南下,喀什、阿克苏等地区也很广袤。马仲英凭着过硬的实力,战胜了霍加尼牙孜当总统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占领了喀什。

随后,盛世才的队伍也开到了喀什区域。两方经过谈判,签订了停战协定。

此时的马仲英,早已顾不上国民党政府了,行动还有点亲共的倾向。据说,马仲英和共产党做了联系,准备迎接红军到新疆,一起联手,占据新疆,开创共产主义事业,但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因为此时的红军困难重重。

1934年七月,红军还在江西和国民党周旋,而马仲英带领200名骨干飞赴苏联学习。

次年下半年,马仲英和苏联人准备迎接西路军入疆,但不幸的是西路军遭受重创,大部分红军被马步芳杀了,于是这个计划就没有了任何可能性。马仲英也没有返回新疆。

慢慢地,马仲英的消息越来越少了,1936年,马仲英发了一个准备积极抗日的消息后,便没有了消息,就此仿佛消失了。



有人说,马仲英在苏联大清洗中被杀;也有人说,马仲英在学习飞机时驾驶失事;还有人说,马仲英在苏联卫国战争时牺牲了。

到底是什么结局,谁又能说清呢?

1937年新36师彻底瓦解,被盛世才收编。

马仲英想夺取新疆,其一是没处可去,想找一落脚地;其二是被起义军特使劝说,于是来新疆发展;其三是新疆地大物博,可以寄托马仲英成就“一方实力”的希望。


蓝风破晓


马仲英因十六岁时任少校营长,十七岁时自己拉队伍成立所为;“陕、甘、宁、青,青年联军”并自称“司令”,因其年幼从军,所以,人称“尕司令”。带着他的“尕娃兵”(因其部兵多以年青人为主)驰骋于甘、宁、青、新,打击国民军,成为西北五马之一,当时的南京日报报道称这是一支红色武装。

关于入新疆的原因,1931年哈密维吾尔农户不堪忍受金树人政权的残酷压迫,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义军受到新疆省军及其金树人的军事围剿,义军不支败退山区,推荐首领之一尧勒瓦斯率领一个代表团去向南京政府请愿,途经酒泉得知马仲英住军在此,力邀请马出兵哈密解围,马仲英率部四百余人一夜之间克服沙漠的干渴炎热,传奇般的越过戈壁荒漠进入哈密地区,攻克哈密新城,在向巴里坤进攻中,守军团长何振声一枪未发宣布投降,缴获很大,获得大批武器装备,直接威胁到金树人的统治,任命鲁效祖为东路剿匪总司令,盛世才为参谋长,挥戈东征,先行部队到达七角井时,即被马仲英侦知,马仲英随即决定放弃回师攻打哈密老城计划,令其弟弟马仲杰继续围攻哈密老城,自己则亲率劲旅西进七角井迎击。当时双方兵力悬殊,马部只有二百余骑,省军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比马部多七、八倍。在武器方面,省军占绝对优势,除拥有两门德国克虏伯大炮外,还有许多轻重机枪,特别是占据了瞭墩高地,即有水草供人马食用,又居高临下。马仲英部经过长途跋涉,人疲马乏,即无掩体,又无外援。实际上是孤军深入。形式极为不利。战斗打响,马仲英一马当先,二百余骑随后直驱省军阵地,省军虽然枪炮齐发,但并没有能够阻止住马部的冲锋。省军丢弃克虏伯大炮及重机枪大败溃逃,参谋长盛世才若不是爬躲藏在灌木丛借着夜色掩护险些成了俘虏。此战役中马仲英或大胜,缴获颇多,但是在冲锋中不幸腿部中弹,后伤势严重不得已退回酒泉修养,在哈密只留少量部队帮助起义农军。

1932年11月,马仲英在酒泉整军后,蒋介石给与部队番号,命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三十六师”,马仲英任师长,派部下兵分南北两路分别进入北疆和南疆吐鲁番盆地,随后自己亲率主力部队三千余骑,由酒泉出发第二次进入新疆。进占哈密三城后召开军事会议,宣扬新编三十六师是“奉中央命令”“率部西来”的。“志在排解纠纷,挽救危局,使同胞出水火之厄”。年轻的马仲英(时年21岁)在取得新疆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区后,1933年1月,进军迪华,在即将攻下迪华时,为了不伤及城内百姓,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希望城内放弃抵抗展开和平谈判。在此期间,手中握有军权的盛世才取代金树人获取了“代理新疆督办”的新疆最高统治地位,并积极开展投靠苏联的活动,通过苏联领事向斯大林表示自己要求加入联共“布什维克”,并承诺,自己若在新疆执政,愿意把新疆划为苏联的一个自治区或者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容许苏联开采阿尔泰的稀有矿藏等无耻的卖国行为。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扶持傀儡盛世才政权,派两万余苏军分别从伊犁和塔城入境,换装新疆军队服装,假冒新疆“塔尔巴哈台”军,突袭围剿了伊犁边防驻军张培元部,张培元师长眼见丢失了国土,在向南京政府发出最后一份电报“苏军以占领伊犁,中国将丢失伊犁”的电文后,在师部拔枪自毙,以告国人。苏军长驱直入,直扑迪华。在苏军的飞机、装甲部队和哥萨克骑兵的打击下掩护下,马仲英部在骑兵旅长、前线总指挥马虎山的带领下与哥萨克骑兵在头屯河岸展开骑兵大战,经过激战二十余天,双方各自死伤1500多人。最终在苏军飞机装甲部队的狂轰乱炸下,没有重武器只有骑兵的马仲英部用血肉之躯无法抵挡苏军的进攻,没有取得迪华,败退大阪城,迪华解围盛世才成为迪华的最高统治者。

进入南疆:在夺取迪华未果后,马仲英带着他的残兵进入南疆,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击溃喀什“东突共和国”在那里设防的东突分裂分子武装,沉重打击了分裂分子,此后,沿途的所谓“东突共和国”武装分子听到“尕司令”的名字就闻风丧胆,不战而逃,马仲英的先头部队摧毁了东突分子在喀什建立起来的所谓“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以及和田地区的分裂分子的“伊斯兰共和国”。马仲英部进入喀什城后,召开民众大会,向英国、俄国、阿富汗等国住喀什领事宣布;“我代表中国政府收回喀什!喀什属于中国”!此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值得赞赏!

1934年7月10日,马仲英在周围几位进步人士(有的是共产党员)如张雅韶、蔡雪村等人的影响下,考虑到自己队伍的发展前途,决定去苏联学习,在苏联领事的斡旋下,新编三十六师暂由骑兵旅长马虎山代理师长,驻防和田地区。马仲英带着他的二百八十多名年轻的高级幕僚进入苏联学习现代军事知识,马仲英本人在莫斯科军事学院学习航空飞行。其他幕僚也都在苏联各院校学习军事、政治,科技等现代知识。

1935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到达河西走廊时,苏联派专家10多人,同马仲英等组成了一个联合参谋处,专门研究三个问题;

(一)中国西北的地形、

(二)国民党在西北的军事力量,

(三)迎接红军入疆问题,

这个参谋处连续工作三个多月。

关于马仲英的结局,尚无人提供准确史料;据传说(1)在苏联学习驾驶飞机时,失事而死,(2)参加西班牙战争阵亡,(3)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献身。据马彦良(马仲英幕僚,和马仲英同赴苏联学习,马仲英委派提前回国整军,准备把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在1938年10月到延安会见毛泽东主席时,毛主席说:“马仲英现在仍在苏联,你们以后可以见面”。


Tonggang


马仲英为何要夺取新疆?很简单,因为他已经被马步芳撵的无处可去,同时,始终没有根据地的马仲英也急需自己的地盘。

马仲英的四周,他既打不过宁夏的马鸿逵,也惹不起青海的马步芳,甘肃又是马鸿宾的地盘,西藏海拔过高,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不适合作为根据地。所以,为了保存和扩大实力,马仲英有且只有一个选择——新疆。




马仲英,西北五马之一,年仅16岁就已经成为一只队伍的领袖,因他年龄过小,也被称为尕司令。他是五马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自己地盘儿的马家军阀。马仲英和“青马”马步芳是堂兄弟关系,16岁起兵之前,他在马步芳家族的军队“宁海军”中担任营长。


西北马家军崛起于清末同治回乱。当时回乱的领袖之一马占鳌看到清军势大,率队伍投降了左宗棠,成为了左宗棠平定叛乱的得力助手。也因此,靠着战功,西北马家军逐渐在西北崛起。

到民国期间,西北马家军第三代已经占据了西北数省,往西仅有新疆不在马家军的统治之下,也因此,新疆成为了马仲英觊觎的地盘。马仲英起兵时年纪很轻,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政治能力,都十分不成熟,马仲英的队伍的政治主张也始终十分混乱。


甚至在马仲英的队伍流窜西北各地期间,对汉、蒙、藏等多个民族进行了屠杀和屠城,惨绝人寰,骇人听闻。但与此同时,在新疆期间的马仲英也平定了野心家所谓的“独立运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两次进疆的马仲英成为了当时“新疆王”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最大障碍。而最终,也并非盛世才击败了马仲英,而是盛世才以投靠苏联,签订数个不平等条约为代价,换取了苏联的出兵。

1934年,与盛世才激战数年的马仲英部在苏联的飞机轰炸下被击败。失败后的马仲英选择了去苏联,而这一年,马仲英年仅22岁。到达苏联后,马仲英神秘消失,直到如今,他的死因和行踪仍是一个谜。


鸢飞九天2018


尕司令马仲英

马仲英在西北也是一号人物,原名叫马步英,后来因为和马步芳矛盾,因而改名叫马仲英,应该也算西北马家军的一份子;其父马宝原来是马麒的一个营长,后来被冯玉祥的国民军怀疑“通匪”而逮捕枪决。

当时只有十六岁还在军校学习的马仲英得到消息后,联合了父亲以前的部下或者同事,袭击国民军的运输队,缴获了大量武器,通过这批武器,马仲英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人称“尕司令”。

为了替父亲报仇和发展壮大自己,马仲英在甘肃和国民军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对抗,后来不敌孙连仲,最终退走河西。

但是,马仲英的胆谋和智慧还是很出众的。

马仲英一直想要一块地盘

马仲英想要夺取新疆,完全是为了能有一块自己的地盘,在被国民军打败后,继续进行斗争,先是在甘肃进行战斗,后来在国民军的不断打击下,1929年最终退入宁夏。

冯玉祥让吉鸿昌进入宁夏去追剿,马仲英虽然不敌国民军,但是当地马家军对马仲英都很支持,在多次交手后,马仲英被马鸿逵收编。在被国民党正式收编后,马仲英开始励精图治,逐渐在酒泉站稳了脚跟开始扩充实力。

然而,当时青海的马步芳已经崛起,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于1931年开始进攻马仲英,在马步芳的压迫之下,马仲英选择领兵入疆。

可以说,从甘肃到青海,最后再到新疆,马仲英一直寻找一块地盘,所谓军阀,没有地盘的还叫什么军阀。

当时新疆出现问题给马仲英夺取的机会

1931年的时候,新疆正处于战乱之中,当时金树仁并不能控制局面,各种派系林立,被马仲英看到了机会。

反抗金树仁的主要力量是哈密起义军,哈密王为了取得内地中央政府的支持,暗中派遣特使到南京去请援,但是途中遇到马仲英,两人相谈甚欢,马仲英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在被马步芳吊打的情况下,选择进攻新疆。

事实证明马仲英的嗅觉是极为敏感的,马仲英当时只有四百多骑兵,在进入新疆之后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在反金部落的配合下,马仲英势如破竹,虽然没有攻破哈密城,但是也收获颇丰,也算作夺取新疆的一次探路了。

1932年金树仁任用盛世才剿灭加尼牙孜,加尼牙孜再次请马仲英入疆,1933年马仲英亲率三千人从酒泉出发,在马仲英的打击下,当时的迪化城都有沦陷的危险,声势极大。

马仲英除了利用军事手段,还采取政治攻势,沿途张贴《为讨伐金树仁告新疆民众书》,罗列金树仁十大罪状,宣扬36师"奉中央命令""志在排解纠纷,挽救危局,使同胞出水火之厄"。

由于反金势力的强大,金树仁的统治摇摇欲坠,结果盛世才半路截杀,在金树仁下台后,盛世才被推选为新疆督办。

马仲英与盛世才之间的战争

盛世才成为新疆督办后,开始积极的巩固自己的政权,利用马仲英和加尼牙孜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马仲英在失去加尼牙孜的支持之后,逐渐不支,最后狼狈逃到吐鲁番。

后来马仲英在吐鲁番继续纠结力量,可以说马仲英还是很有力量的存在,在和盛世才的斗争中也多次击败盛世才的军队,后来盛世才在取得苏联的支持后,才逐渐打败马仲英。

因此,马仲英夺取新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马仲英在青海实在是有点站不住脚了。当然,军阀间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史论纵横


"马步芳,年纪青,爷爷说话你不听……"马步芳X你娘,逼的老子上新彊……″这是民国年间,马仲英部住河西时广为传唱的两首小调,据说是马仲英亲自唱的,大意就是说马步芳年纪青,老人劝说都不听,容不下马仲英,逼的马仲英上新彊。那么事实就经如何呢。

(马
麒一一宁海镇守使,马步芳父亲)

事实上,马仲英起事和马麒有很大关系。由于冯玉祥部刘郁芬委派的河州镇守使赵席聘,导河县县长叶超在征粮,征款,征兵上过于心急,在加上在处理河州西乡,南乡回民新教老教冲突过于极端,引起回军各镇地方实力派的不满,特别是宁海镇守使马麒,心中特别不平,当着手下说"赵,叶两人这样糟蹋人,难道就没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娃给他们一点教训吗?"此话被在宁海军中任营长的马仲英听到,于是,马仲英就带了一帮手下哥们,抢了国民党招兵局的枪反了起来,马仲英起兵造反,所到之处,回民大多依附,不几日啸聚数万之众。刘郁芬急忙调兵镇压,但于事无补,战乱之初,甘青回族地方军阀实力派还想沿袭大清左宗堂,北洋政府招安,封官许愿那一套,平息战乱,但冯玉祥,刘郁芬不吃那一套,使事变演化成了民族仇杀,马仲英等部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对汉民烧,杀,抢,奸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地方荒废,民不聊生。围剿马仲英等部的国民军也对依附马仲英等部作乱的回民进行屠杀,使回汉矛盾进一步加深。


(马仲英)

一九二九年,马仲英挥兵占领宁夏,后被吉鸿昌部所败,落魄的马仲英把残部交给手下节制,和胞弟马仲杰投到蒋介石门下,蒋介石就把马仲英,马仲杰留在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后来马福祥请准蒋介石,把马仲英调到马鸿逵部任参议。

一九三O年,马仲英兄弟在马鸿逵部留居期间,被该部的中共地下党发展为共青团员。一九三0年夏,马仲英潜回宁夏,纠集旧部,乘甘肃国民军东调,防务空虚之际,兵不血刃,占了河西重镇张掖,自任甘,宁,青联军总司令,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此事触碰了马步芳的利益,马步芳不顾老人们的劝说,亲率大军,进剿族兄马仲英所部,马仲英战败,率领亲军几百人,一路往西逃入瓜州境内,由于关外三县地贫人稀,马仲英部的到来,使当地人民苦不甚言,不久,马仲英乘新彊哈密维族和金树仁发生冲突,率部进入新彊,几仗下来,金树仁部溃不成军,马仲英部缴获不少,金树仁急调部队截击,马仲英自知不敌,仍退入甘肃境内。


(马仲英)

一九三二年,经多方活动,马仲英部被杨虎城收编为"新编三十六师"马仲英借机名正言顺的扩军,在扩军的同时,马仲英一边严格整顿军队,狠抓军队军事训练,一边和哈密维吾尔族部分武装首领一一和加尼牙子,尧乐博士暗通书信,做二次进彊的准备。

一九三三年四月,马仲英率部二次进彊,由于和维吾尔族同教,逐联合维族武装迅速在天山南北座大,战火几乎遍及全疆!

纵观历史,如果说马仲英笫一次上新彊是被逼无懒,那么他笫二次上新彊,夺新彊就是个人野心的澎涨!


鹰x眼


民国时期西北大地上风起云涌,当时人们以清末回乱那一拨人的子孙后代为首,盘根错节地在西北凝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对西北诸省展开了世袭式的统治,而这些人都姓马、都来自甘肃河州。

马仲英就是西北马氏家族的成员,他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如果我们抛除他所犯下的罪恶不说的话,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少年将才,军事能力非常之过人。


马仲英年轻时父亲因为为百姓们请愿被冯玉祥所杀

在马仲英年轻时,他父亲被冯玉祥找借口杀掉了,原因就是冯玉祥在统治西北地区的时候,为了从百姓们手中压榨金钱参与军阀的混战,在西北地区定下了很高的税。

当时人们家里如果有烟囱、做饭冒出了火烟是要交税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税。

因为冯玉祥的压榨,西北各地的百姓们苦不堪言,而当时能为西北百姓们说话的人不多,但是马氏家族的掌权者们绝对算得上是一部分。


不过当时马氏家族的大佬们都是绝对的人精,他们根本不敢得罪冯玉祥,所以在他们的推诿下,马仲英的父亲带领着西北地区百姓们的情愿,找到了冯玉祥想劝说冯玉祥免掉高额的赋税。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想要从冯玉祥这样的军阀手中截下钱,简直就是犯了大忌,于是冯玉祥就找了个借口把马仲英的父亲杀掉了,父亲的死对马仲英的打击很大,有一段时间他避开了人群,在沉思过后决定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为父报仇的马仲英

正是那段时间内对冯玉祥埋下的仇恨种子,马仲英才会在后来被自己的堂叔父、马步芳的父亲马麒忽悠,拉起了一支队伍和冯玉祥对抗了起来。

马仲英起兵那年刚好16岁,非常的年轻,刚开始起兵的时候他手下也只有六个人,他率着六个人攻击了冯玉祥的一支武器运输队,抢夺了不少枪械,并凭借这些枪械和马麒的暗中帮助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和冯玉祥对抗了起来。



虽然马仲英、西北骑兵很悍勇,但是在那个武器决定一切的年代,他们根本就不是冯玉祥的对手,冯玉祥凭借着多年的积蓄,他攒下来的武器在军阀中绝对要比马仲英从他手中抢得的那一些武器好上无数倍,正因为凭借着武器的优势,马仲英开始溃败了。

刚开始对抗冯玉祥的时候,马仲英很是正义凛然,他提出了不杀汉不杀回的口号,只为了一心对抗冯玉祥的残暴,正是因为他一开始的正气,他才获得了那么多人的支持。

只不过在战局激化、马仲英连连陷入战争泥潭后,他的初衷却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在西北地区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在西北地区酿就了不少屠城的血祸。

最后马仲英被冯玉祥手下的吉鸿昌彻底击溃了,在投降了冯玉祥后,马仲英前往了北平,在那里学习了起来,在北平待了一年后,马仲英又回到了西北,又重新拉起了自己队伍,在酒泉一带驻扎了起来。

(吉鸿昌)

马仲英第一次因为无奈转战新疆

马仲英带兵攻打过两次新疆,第一次攻打新疆时马仲英是情非得已的,当时他受到了自己堂兄弟马步芳的攻打,在击败后带领残部向新疆进军了。

马仲英在新疆期间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一次战斗中他凭借着仅仅200号人马就击败了盛世才1500号的人马,战斗力可谓惊人,只不过在一段时间后,马仲英因为冲得太前线了,所以身负重伤的他又重新退回了酒泉。

因为马仲英在新疆的惊人战绩,马步芳这一次没有再找他的麻烦,反而把酒泉交给了马仲英打理,国民政府方面也对马仲英表示了认可,给了他一个师长位置,地位跟马步芳平起平坐。




(马步芳)

马仲英第二次攻打新疆

马仲英第二次进攻新疆的时候,他是气势勃发地前往的,他这次受到了新疆一位军阀的邀请前往新疆攻打盛世才。

原本新疆盘踞着大大小小各大势力,但是在盛世才的扩张下,新疆渐渐成了他自己的地盘,就在他准备完成自己大业的时候,马仲英搅和了进来,马仲英的出现使盛世才深感头痛起来,最后盛世才是凭借着苏联人飞机的帮助,才打败的马仲英,成为了新疆王。


不过盛世才也因此全面投靠起了苏联,他不仅把当地的许多矿产与畜牧资源交给了苏联人,还提出要把他的地盘转化为苏联同盟国的想法,如果不是被斯大林屡屡拒绝的话,我们的地图现在可能已经少了一块地方。

马仲英在被盛世才和苏联人击败后,他前往了苏联,并最后不知所终起来。

所以说马仲英之所以攻打新疆,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次是无奈,是慌不择路的流兵攻打,第二次则是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其实马仲英的第一目标根本就不是新疆,如果可以的话,他是想在西北三省中抢夺一块地盘的,只不过西北诸马的力量比他强大的太多,他根本没有机会在这里称王称霸,于是他就只能把目标放在了稍微弱一些的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