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在同一个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因编制不同,工资差距巨大的问题?

元氏王仁君


同工同酬,虽然是法律规定,但和大同社会一样,只是一种梦想。

1、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事业单位,以差额事业单位、特殊行业为主。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混合人员使用现象,有差额事业编制人员,算正式职工;临时人员,有人事代理人员,就工资收入和待遇来讲,算半个正式职工,但永远正式不了;有政府聘用的合同工,由地方财政供养,医院承担部分补助;有医院自己聘用的临时工,多半是护士和后勤管理人员,算是最底层,干的最辛苦的活,拿的最微薄的薪水。

还有就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同一单位,只有极少数事业编制人员,然后大量存在自收自支编制人员,自定事业编制人员,合同工。同一岗位,同一工作,不同身份,不同待遇。

现在,又多了一种更为不公平的人员类型:劳务派遣工,比临时工还不如,直接就不能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个人权益更难保障。

2、根源:编制不够用。社会在飞速发展,对应的机构编制却在不断缩减。政府节约成本,把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全面推向社会和市场,这本来是正确之举,但所有牵涉人的改革,往往困于现状,泥足不前。政策上改了,现实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不可能一刀切将所有人员随机构改革推向社会。而同时承担公益服务和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边减编、一边因扩大经营产生的大量人员需求,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有编制人员与合同制人员并存的现状。公立医院改革,老人老办法,使用编制,新人新办法,合同制管理,同工同酬,逐渐过渡为全面取消编制,正是这一现状导致的渐进式改革。

3、改革方向:分类改革,即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全面改企,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可以由社会或者市场承担的职能剥离出来,同样推向社会和市场,公平竞争。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只承担公益服务,政府也只管该管的事,不插手生产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同工不同酬、因一纸编制划分阶层的不公平现象。

4、整肃编制使用类型:地方政府自定的自收自支类编制、自定和自筹事业编制,将全面消失,自行消化解决,不再出现在事业单位中。行政、事业单位,只使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两种编制类型,地方政府不得自行设定编制类型,所有补充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受《劳动合同法》保障。


职言管语


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要说说,作为这种事情的直接伤害者。


我终于找到地方来吐苦水了,我工作一个机关单位,单位里公务员、事业编、公益性岗位这三种身份的人员。这三种身份的人,按照工资的高低分别为公务员、事业编、公益性岗位。当然比较的前提是同样的条件下。如果事业单位人员走职称工资的另说了。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种身份的区别:

第一,公务员编制晋升走级别,途径一般是从科级、初级、局级到部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年是科员,也就是最低的一级,几年之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过年当了处长,就是处级。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考核选拔,不签劳动合同。



第二,事业单位人员,一般是走职称,等途径一般是由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一般分为管理岗和技术岗。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简单的说,公务员都是拥有干部身份。而事业单位人员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还是工人身份。

第三,公益性岗位。依照我自己的理解,公益性岗位就是国家为了照顾一些就业困难人员而设定的基础性岗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其要求是连续失业一年以上,或者用人单位失业,断保一年以上。

但是在单位里公务员的提拔要比事业单位人员提拔要快的多。如果是同样的工作,公务员会优先提拔,也可能同样的能力,公务员已经走上了领到岗位,而事业单位人员还在努力拼命的干活!这一切都是因为身份的不同,谁也不要怪,要怪就怪你自己不是公务员!自己没有车补。

同样的干活,甚至比别人干的活还多,却比别人拿的少。相比较而已,公益性岗位就更加悲催了。公益性岗位没有进入编制行列,缴纳企业保险,一般合同期为三年,合同期满后就不再续签。干的活也不比别人少,拿的钱确实正式员工的一半,走的可能还不到一半。

总结一下,就是身份不同,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大家就努力考公务员吧,没有别的方法!


萌萌的大宝


同处一个办公室,干着同样的事,却拿着天上地下差别工资,这种现象在基层和公安,城管中最普遍。为什么呢?听清我分析:


大家仔细想想混编混岗,临时工最多的一般出现在工作量大,编制少的部门。基层混编混岗现象很是普遍,每个行政单位就几个行政编,但是随着工作量增加行政编制没有增加,只能用事业编来填充,事业编最后也满员了,那就招用临时工。公安和城管更是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恶劣,但是政法或者行政编制给的都很少,只有大量招录事业编和临时工人员。

就目前来说,正式警察工资,车补,警衔津贴,加班补贴等各种到手最少5000元左右,城管(参公管理)各项收入到手也有4000出头,乡镇公务员到手也最少有3800元左右。事业编主要相比公务员少了车补和职级并行,到手最少也有3300元左右。到临时工工资一般就在1800元左右,好点的也就刚刚过2000元。



同在一个屋檐下,出现这种情况确实很尴尬,相信国家会解决的。祝你们各种身份人员好运!!!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这个问题在单位里很普遍。就拿我所在的学校而言,代课的老师和在编的老师,工资的差距就达到了1倍多,并且,这些代课老师也确确实实和在编的老师工作量什么的都相差无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说到底就是财政上的负担问题:有那么些个“临时工”做着“合同工”的工作,并且领着比合同工少的多的工资,哪个做老板的不乐意呢?把这些单位看成是一个私营企业,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但是,这个问题所折射出来的东西很不好,那就是“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制度造成的,薪资制度的不公平就造成了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经年累月的得不到解决,并且,恐怕也没有谁解决。因为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没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的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公平,只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愿望,愿望是不会那么容易实现的!


鑫鼎赛亚


混编,在机关事业单位非常普遍。

我曾经待过的一个事业单位,甚至将职工身份分成了“三六九等”:一种在编的,分管理、技术、工勤三种,一种是不在编的,分单位聘、部门聘、临时聘。身份不同,待遇不同。像在编和不在编的,普遍收入差距在2500以上,单位聘和部门聘又差1000多,临时聘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发工资还好,一到年底发年终奖就更明显了,特别是BAXIANG规定前,在编的高的有五六万(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那么高了,差不多缩水了1倍多),不在编的只有几千,差距非常明显,难免有人抱怨。然而抱怨归抱怨,也没办法,该干的活还照样干,你不干,大把多人在后面排队等着干。

这就是现实。编制决定地位和收入,从国情来看,短期内要改变这种现状不太可能。所以,要理性来看。如果不想自己被区别对待,最好的办法就是考个编制。小公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同工不同酬,说到底人为制造不公,将员工分成三六九等,根本原因就是编制二字。我们从小学的人人平等,在这两字面前碎了一地。



有编制和无编制人员,在工资待遇、晋升途径、工作量和福利待遇方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没有编制的人员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不做有随时走人的风险,你看出事顶锅的都是编外临时工。而有编制的人,年纪大点的有时候领导也会使唤不动。



一些学校,有编制的老师磨洋工,而上聘用老师出苦力。还有的地方编制环卫工,每月花千八百雇用临时工代岗,自己成了二老板。



还有某单位体检,领导、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体检标准差距很大,你能照八个器官,他只能照两个。各个圈子界限分明!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希望以后有所改观!


壹权谋评职场


我觉得这是一种整体合理但又不完善的现象。为什么说整体合理?话题的切入点提到了编制,那么所涉及的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了,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这些单位会有不同编制的人员(包括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事业这几种),



虽然现在国家对编制的管控越来越严,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一律公开招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走向规范之前,存在极少数违规进入的人员,同时,在改革退伍军人安置办法之前,大量的退伍非干部军人分配到了机关事业单位,因此,就算纯行政机关的单位也会存在事业编制人员,更别提事业单位了。



接下来分析国家是如何保障这些在编人员待遇的,公务员、参公、全额事业编是由财政全额拨付,差额就是拨一部分单位自己负担一部分,这些单位一般自己有收入来源,比如医院,自收自支的话就是虽然国家明确某单位是事业单位,但完全靠自己收费而不负担费用,部分自收自支单位有段时间一度比公务员待遇好得多,你懂的。



最后,切入正题,为什么一个单位不同编制人员待遇差距大,可以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两个层次来讲,因为机关存在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区分,其实也说不上巨大了,现在一般都是财政统发,不同编制的工资差别主要在于目前公务员有车补,每月最低的科员级别有550左右,事业编制人员没有,另外公务员执行“职级并行”,工作到了一度年限,就算没有职务的升迁,也可以获得级别待遇,事业编制的话就得走职称路线了,不去努力考职称,工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事业单位内部的话,工资差距主要体现在不同岗位之间以及高低职称之间了。最后,为什么说不完善,因为现行的人事政策存在一定瑕疵,不见得在编人员或者说公务员编的就一定比事业编的能力强,很多单位的业务骨干都是编制性质没那么好的,这一点在部分基层单位问题尤其突出,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因此,笔者一向主张按岗位定薪,而不是按身份编制。当然,这种办法也不见得完美,会出现跑关系谋岗位的弊端。


紫鹊东飞本无心


我国法律规定同工同酬,但这只是多种工资分配的原则之一,还有按劳分配原则,按工资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原则。按劳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支付相应的工资。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所以,用人单位可以结合职工的劳动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对同岗位的职工工资分配进行适当倾斜,并可以根据职工表现在调整工资中分别确定调整额度。

不知道同志你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工资构成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很多单位工资是包含绩效工资的,也就是同样的岗位,业绩不同,最终拿到的工资也有很大差别。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努力工作,下一个拿高工资的人就会是你。


欢迎大家关注【共享人才APP】,更多精彩有趣的内容在等你!!


共享人才


你说的是机关事业岗位的人员工资管理问题。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因为人手不足,大量使用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情况。

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一般是政府按照人头拨付一定的费用,比如我们这儿是3500,是按照一三年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拨付的。但是一直没有涨,而且还包括保险公积金费用。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保险、公积金后马上就接近最低工资了。

而这些人员的工作安排,却比较灵活,哪儿需要就上哪儿干,除了领导岗位不能干,其他的都能干。因此也有很多人忍不过,选择主动辞职的。

很多人都知道编制跟不上工作了。国家也在逐渐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改革。

最简单的就是,事业单位改革。将一部分自收自支的单位化为企业,行政执法参照公务员单位变为国家机关。

而且我们的学校编制改革走的更前卫一些。2018年将全面取消学校新增编制,使用聘任制教师。原有编制,随着老编制人员退休消灭。

我们的辅警国家已经出台了辅警管理办法。

我相信,随着以后我们的编外人员将逐步走上正规。就跟很早以前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一样。大家还是在这个岗位上慢慢工作吧,国家总有一年会给个说法。等不及的就算了。


暖心人社


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员工与员工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工资差距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和工作的岗位、工作的类型、技能的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就是编制不同所带来的后果,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是依然存在。

让哪个员工想一想,干着同样的工作拿着不同的工资,人心里都会感觉不舒服,感觉好不公平。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事实就是有编制的工资待遇自然会好,没有编制的绝对会有所差距,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也是没有必要去过度深究的问题,它其中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同工同酬一直以来都是员工所关注的焦点所在,也是法律之规定的问题,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难发现,这个呼吁一直没有得以切实可及的实现,就如同和大同社会一样,它只是一种梦想而已。

对于同工不同酬现象之所以会在如今社会大量存在的根源还是因为编制名额有限,编制不够用所造成的,社会飞速发展,对应的机构编制却在不断的缩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让大多数的人失去了享有这些权利的机会,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对于这方面很清楚才对,如果我是当事人的话,无论是属于无编制人员还是属于编制人员,我都会很欣然的接受,我内心绝对也会感觉到非常的不公平,同样的单位,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付出甚至是很多,可是又怎么办?难道会因为这件事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吗?世上没有真正的公平所言,接受现实也许是最好的结果所在。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向了考取事业单位找工作的原因所在,不为别的,就为这简简单单的福利待遇的好,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原因所在。如果要问我怎么去看待这件事,以我的想法和观点平常心看待就好,努力做自己,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要一样,有差距就是有差距,这也是社会能够得以发展的原因所在。

上啥班,帮助你在职场里做得更好。欢迎小伙伴们关注上啥班官方账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