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是吹出來的?

韓信的軍事才能強得匪夷所思。但和白起情況不同,根本無法比較。白起曾有以少勝多的往績,但如韓信般打法,歷史可能無人能複製。

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是吹出來的?

韓信約生於公元前230年,他是淮陰人,時人稱之漢初三傑,同時也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

根據史記和資治通鑑記載,韓信是布衣出身,年輕時是個小混混,不能為官,又不會經商,只好寄人籬下混飯吃,什至以乞討為生。 他投靠寄居的南鄉亭長的妻子十分討厭韓信, 並且羞辱他, 韓信一怒之下竟然就此離去。有一天 韓信 在釣魚,卻一無所獲,被一位洗衣服的老婦人請吃飯,竟請了數十天(韓信臉皮之厚可見一斑) 他高興地說要將來要報答覆老婦人 怎知道老婦人卻說只是可憐他,不望回報。

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是吹出來的?

又有一天在淮陰街頭,有一個大流氓侮辱韓信,說他雖然身材高大,又整天揹著劍,卻只是一個孬種, 流氓要韓信刺自己一 刀,否則就要從自己的胯下爬過去。韓信思前想後最終都是低頭承受胯下之辱 大家都嘲笑他認為韓信只是一個懦夫。不久之後,項梁軍隊北渡淮河,韓信便杖劍從軍。

從上述韓信早年的事蹟,我們可以看到韓信善惡分明,他雖然窮困潦倒,卻注重尊嚴,但面對涉及生死,他也能委曲求存,大丈夫當能屈能伸,這種靈活的性格,可以說是他後來指揮風格的原型。

韓信加入了項梁的軍隊以後,成為了一名低級軍官,項梁戰敗後,他又從屬於項羽。項羽雖然躍升他為執戟郎中,擔任禁衛軍,但對於他的建議 卻從不採用。因此過了不久,韓信便逃離楚軍 投奔劉邦。

韓信在經歷了斬壯士和蕭何月下追韓信等事件之後終於被引薦給劉邦。何曰:「諸將易得耳。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顧王策安所決耳。 」 劉邦當即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面見劉邦時即獻上千古留名的漢中對。韓信的《漢中對》,要比後世諸葛亮的《隆中對》,要高明的多了。

韓信在他的《漢中對》中,字字指中項羽的致命要害。 項羽打仗常常親力親為,對手下人不夠放心。項羽手下的龍且​、鍾離昧、季布等人,都可以獨當一面,項羽就是不給人家機會。

項羽在政治上是個白痴(相對而言)。 他坑殺了秦軍二十萬,失去了關中百姓的心。 他也知道後果,亡一國須亡其社稷,毀其城池,滅其文化,所以他選擇了火燒秦王宮。 他自認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關中,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所以他回老家彭城了。 當年陳勝自立為王,沒有推舉楚國貴族為王,失去了楚人的心,結果敗亡。 楚人復國之心,甚為強烈。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人對楚國的感情非常深,可是項羽逐殺了義帝,失去了楚人的心。 劉邦也是楚人,他打著為義帝復仇的旗號,自然能得到楚人的心。 而且項羽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策略,都不懂。 義帝雖無實權,卻是天下共主,誰也不敢當出頭鳥,公開違背義帝的旨意,結果這個愣頭青又讓項羽當了。項羽的戰術,雖然非常厲害,但主要靠勇武,是不能持久的。項羽在戰略上,簡直就是一個弱智(相對而言)。 他放著天下至關險要的關中,棄之不要,竟然定都彭城。

韓信可以說是一個千年難得一遇的天才軍事家,他是少數能夠同時在戰略,戰術方面都有巨大成就的名將。根據著名軍事學家鈕先鍾先生所說 ,英國近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 其大作間接路線中所提倡的戰略理論受到很多人的 推崇,

「奉行“間接路線”,即在作戰中避免與敵人作直接硬剛,而是採取各種巧妙的方法,出其不意地打擊和震撼敵人,使之驚慌、動搖,在心理上和物理上喪失平衡。」韓信可謂是第一個成功提倡利用間接路線 並實施此戰略的人,可說是領先了時代2000年。

「採取“間接路線”的行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避免向堅固陣地作正面突擊,儘量從翼側迂迴以猛擊敵要害地點;作戰計劃具有靈活性,根據情況隨時變更部署;實施兵力、兵器的廣泛機動;採取欺騙和迷惑敵人的方法,誘使敵人在兵力部署和作戰行動上犯錯誤;威脅敵補給系統和交通線等。何種時機採用何種方式無固定規律,需靈活掌握,一切均以破壞敵人的穩定性為準則。」上面的描述不正是對韓信的描述!

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是吹出來的?

楚漢元年(公元前206年)8月,在韓大忽悠的鼓動下,劉邦終於率領大軍抄小道出漢中進襲三秦,此時離劉邦被封漢中王不過半年時間。 據專家分析,明修棧道在動機上和成本上而言,可能性都不大,很可能只是一種傳說而已,歷史上並無確實記載。 漢軍進攻三秦所走的不是險道,而是一條大迂迴的進軍路線(間接路線),從南鄭西進甘肅,到白水再向東北,出大散關,在陳倉過渭水,襲雍城。 一個月內就平定三秦,只餘下章邯在廢丘苦苦支撐,第一戰已經充分發揮其愛好奇襲的風格。

漢二年,漢軍出函谷關,收魏,河南,眾諸侯聞風而降,合兵共擊楚,彭城一戰漢軍被殺得潰不成軍,有人說韓信也在敗軍之中,其實韓信也有可能正和周勃在圍攻廢丘,細節不詳。 韓信迅速出關(或收容潰兵)和劉邦會合於滎陽【記:此處有小改動,避免大家誤會,俺的立場是中立,韓信彭城之戰所在何地,可能性不止有一個】,並擊退了楚軍的追兵。由於漢軍慘敗,眾諸侯大多都叛漢附楚,一時間形勢急轉直下,這時候韓信的軍事才能便大派用場了。 由破魏一役,韓信開始了他一發不可收拾的軍事行動。8月,他帶領曹參,灌嬰和不詳數量的軍隊,專家估計不過三萬,木罌渡河破魏,用時不過一個月,韓信最高明之處,莫過於用奇兵渡河突襲魏軍側翼並切斷其和趙地的聯繫。

其後,韓信得到增援,馬不停蹄,迅速北上滅代,在險道井陘以弱勝強,大破趙軍。 然後和南線漢軍主力合擊襄國,殺了趙王歇。 有人以為韓信是以一偏師獨滅趙國,其實,趙軍主力是韓信所滅,殘兵則由靳歙等劉邦手下大將所處理。 韓信以三個月不到的時間連破三國。

韓信很快招降燕國,攻破齊國,並且主導漢軍擊破楚國大軍,殺了龍且。 此時項羽在戰略上已是潰敗,漢軍對楚軍在韓信主導下完成了戰略合圍。 楚漢五年十一月(前202年),在韓信統領下,漢軍以優勢兵力打敗項羽,逼使其自刎於烏江,楚國滅亡。

韓信在中國古典軍事史上,可稱之為最偉大的軍事統帥,其超卓的戰略和戰術判斷力和指揮能力,使其在名將輩出的楚漢之際,得到完全凌架於眾將之上的超然地位,只有另一軍事天才項羽堪與之比較,即使在後世能望其後背的軍事家也木木無幾。 淮陰侯的大戰略包抄和極盡靈活的戰術留下一個個經典的軍事範例,連一向惜字如金的太史公也不禁詳細記載其戰績。

所謂軍事家,不過三個準則。 一則曰戰略,二則曰戰術,三則曰理論。

戰略方面:韓信的軍事戰略對漢朝有極大的貢獻。 在彭城之戰之前,韓信雖然領大將軍之名,無大將軍之實,事實上是行謀主之事。

以下引漢書

信以拜,上坐。 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 」上曰:「然。 」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 」漢王默然良久,曰:「弗如也。 」信再拜賀曰:「唯信亦以為大王弗如也。 然臣嘗事項王,請言項王為人也。 項王意烏猝嗟,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也。 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 項王所過亡不殘滅,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於威,強服耳。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誅!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 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而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 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邯、欣、翳脫。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豪亡所害,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戶知之。 王失職之蜀,民亡不恨者。 今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提出漢中對,漢中對比後世識諸葛亮的隆中對可謂有過之而無而不及,為漢軍定下打天下的戰略指導方針;提出定三秦之策,掃除了劉邦的疑慮不安,促使其進步關中,為日後的後勤基地打下基礎;提出大包圍戰略, 為合圍項羽以至日後垓下決戰製造有利條件(基本上韓信消滅龍且軍團之後,項羽已失去大部分戰略反擊的空間和資源)信遂虜豹,定河東,使人請漢王:「願益兵三萬人,臣請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

戰術方面:韓信用兵能力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卓絕,只有白起,李靖等數人可相題並論。 由彭城之戰失敗,韓信收集敗兵,支持漢王破楚軍於點索開始,韓信才真正開始了其用兵生涯。 1.破魏,指揮曹參合擊魏國,用了一個月左右擒了魏王豹;2.破代和趙,韓信任主將,張耳任監軍北伐,開僻第二戰場,韓信常被劉邦抽走精銳部隊去支持滎陽,只用數萬弱兵,背水一戰消滅了趙軍主力。

漢王與兵三萬人,遣張耳與俱,進擊趙、代。 破代,禽夏說閼與。 信之下魏、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是吹出來的?

3.降燕,不費兵卒收下燕地;4.破齊,韓信乘齊王鬆懈之機,迅速攻下齊國;5.消滅楚軍龍且軍團,龍且作為楚軍一方大將勇猛,威名在外,居然被韓信一戰消滅,以至於項羽也感到恐懼,派出使節和談;6.垓下之戰,統領數十萬漢軍打敗楚軍, 一統天下(這裡而不用什麼奇計,用最穩健的正兵合圍足爾)

漢三年十月,韓信出擊北伐代,趙。 至漢四年十月,韓信攻下齊地。 漢四年十一月大破龍且軍團。 (漢以十月為歲首,即刻年之初)韓信一年時間攻下四國,連之前的破魏一戰,共打了五次大戰,無一敗績。 (在多次被劉邦奪走精銳的情況下連續作戰,不停進軍,可見幾乎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驅市人戰此技能即出自此處)何其變態 有人認為陳餘,龍且不過酒囊飯袋。 陳餘知許人,名士也。

陳餘,亦大梁人,好儒術。 遊趙苦陘,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 餘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交。

高祖為布衣時,嘗從耳遊。

龍且則是項羽手下能獨當一面的猛將,跟從項王由抗秦戰爭即奮至此,項王敢把手下相當一部分軍隊交給他,難道他會是平庸之輩。 從陳勝起義至今還留存於世的人,不可能是平庸之輩。 我們看到的戰果,只是因為韓信強得太離譜。

理論方面:與張良一起大規模整理兵法典籍,是史上第一個實行的人。著有兵法三篇,已失傳。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 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 餘視其母冢,良然。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 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人物誌·捲上·流業第三》)

何晏​:「此兩將者,殆蚩尤之敵對,開闢所希有也,何者勝,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為出奇無窮,欲窺滄海,白起為勝,若夫韓信,斷幡以覆軍,拔旗以流血,其以取勝,非復人力也,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 白起破趙軍,詐奔而斷其糧道,取勝之術,皆此類也,所謂可奇於不奇之間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卷三九·魏三九·何晏·韓白論》)

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 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 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 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 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 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 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

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是吹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