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涂雄黄酒是中国端午节标志性的习俗。6月11日,有游客在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金子山拍摄到一组视频,10多名员工围在一起,以黄泥为馅,包起了泥粽子。这组视频发朋友圈后立即引发轰动与猜测,网友议论纷纷:难道金子山的黄泥裹在粽叶里蒸熟也可以吃?难道金子山要包黄泥粽子给游客吃?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从游客发的视频与图片中可以看出,10多个人围在一起,有的穿着少数民族衣服,有的穿着普通衣服,他们都戴着工牌。从工牌中可以看出,他们是金子山的员工,年纪最大的有50多岁,最小的才20多岁,年轻人占了相当部分。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这些员工坐在小板凳上,旁边放着粽叶、粽绳,中间一大堆新鲜的泥土。员工们正在包泥粽子,只见他们手里拿着一片粽叶卷成漏斗状,用不锈钢勺子将黄泥舀进漏斗粽叶里,然后封好口绑好粽绳,一个泥粽子就包好了。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上了年纪的妇女对于包粽子可谓轻车熟路,顺手拈来,很快一个精巧的粽子就包出来了。而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尤其是男青年来说,对于包粽子这个技巧活可谓老虎登天,无从下口。折腾了老半天,也包不出一个像样的粽子出来。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小年轻不得不求助于老把式。老把式开始手把手地教年轻人,通过10多分钟的学习,年轻人终于能够独立包一个粽子出来了。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既然是包粽子,为何不用糯米做原料,而是用黄泥土?难道黄泥煮熟也可以吃吗?记者致电景区了解情况,才知道景区特意安排年轻人学包粽子,为了不浪费糯米,就用泥土做馅料,免得浪费,糟蹋粮食。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据金子山相关负责人介绍,连山有着悠久的端午历史,浓郁的壮家端午风情,丰富的壮家端午民间艺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端午“渡河公”、挂“麽乜”(香囊)、吃七彩粽子,还有古老的端午祭祀仪式。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壮族人爱吃粽子,除了端午节包粽子,过年也包粽子,叫年粽,里面包含很深厚的壮族文化,就像北方的包饺子一样,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壮语中,粽子大概音接近于普通话的“风”和“逢”中间音,所以“包粽子”的发音为“面逢”。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包粽子是壮家人男女老少必须学会的一种技艺,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工作与生活,想吃粽子直接去超市购买,会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传承壮家粽子文化,金子山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学会包粽子,便组织员工分批学习包粽子。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由于大部分年轻员工均第一次包粽子,如果用糯米做馅料,肯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所以就选用黄泥做馅料,这样既能够学会包粽子的技艺,又能够做到不浪费糟蹋粮食。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据悉,今年端午节,金子山将举办主题为“渡河公挂麽乜品彩粽”为主题的第三届壮族端午民俗风情节,让游客过一个极具壮族民俗的端午节,给游客送上极具壮家特色吉祥祝福。金子山壮瑶餐厅会包一批七彩粽子,让游客品尝。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广东清远景区组织员工包黄泥粽子,游客看了大跌眼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