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震懾淘寶,京東,三年三億用戶,獨角獸拼多多的飛昇之路

​從“拼的多,省的多”,到“一款3億人都在用的APP”,拼多多的廣告語不斷爆火,它也一步步地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逆襲。2015年成立至今,拼多多靠著低價拼團的模式一路開掛。在淘寶、京東的縫隙中,迅速成長為GMV(商品成交總額)過千億元,用戶量超3億的電商黑馬。

然而,這無上榮光的背後,風波不斷。

6月6日,法制晚報一篇“拼多多涉黃涉暴”的報道,再度將拼多多推到風口浪尖。據報道顯示,拼多多電商平臺公開售賣著開刃刀、偽基站設備、摩托車牌、文案以“幼女”為噱頭的充氣娃娃等商品,其中不乏法律明令禁止或遊離在灰色地帶的商品。而當記者向商家質疑這些商品的合法性時,卻被反問“不能賣我還在賣?”

除了商品涉嫌違規,報道中記者還發現,成為拼多多商家的門檻非常低,商品和個人信息在發佈過程中無需任何審核認證,“隨意發佈一件商品,自己就已經成為商家。”

震懾淘寶,京東,三年三億用戶,獨角獸拼多多的飛昇之路

事發當晚,針對平臺涉黃涉暴的報道,拼多多官方微博迅速回應致歉:“拼多多已高度重視,緊急排查,並啟動全面、系統清理,關閉涉事店鋪,下架違規商品。情節嚴重的店鋪已被列入平臺“黑名單”。

一直以來,拼多多在入駐規則中均要求商家網售商品必須合法,嚴禁銷售違規、違法產品。目前,拼多多商品審核系統24小時自動識別、自動巡查違禁品,並通過人工排查隨時下架違規、違禁品,並及時處理違規商家。”

事實如此,法制晚報當天報道後,拼多多在傾倒之際力挽狂瀾,整個平臺已難以找到報道中涉黃涉暴的商品。回應聲明最後寫到“作為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拼多多深知還有太多不足,歡迎各界向我們舉報平臺上店鋪的違規行為。”從依託微信到用戶量破3億,拼多多高速成長的3年,也確實裹挾著諸多問題。

震懾淘寶,京東,三年三億用戶,獨角獸拼多多的飛昇之路

2017年,拼多多以電商黑馬的姿態,闖入大眾視野。這一年,拼多多已不再靠微信大媽分享拼團鏈接出現。上半年,拼多多獲得1億美元融資,估值超百億;下半年,先後成為大熱綜藝節目《極限挑戰》 《中國新歌聲》的贊助商;而在細分電商類榜單上,拼多多已經成為淘寶、京東之後的行業第三,儼然一匹獨角獸。

這一切並非突如其來,早在3年前,黃崢創立拼多多前身拼好貨時便有徵兆。

2015年,浸潤互聯網行業多年的黃崢,已先後涉足過電商和遊戲領域。在他看來,電商、遊戲不該像阿里騰訊那樣互不兼容,二者結合更為重要。“阿里巴巴是國內電子商務巨頭,騰訊在遊戲領域佔據優勢,旗下產品包括微信。這是中國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最成功的兩家公司,但是它們的業務沒有彼此滲透。”黃崢曾在一次採訪中透露。

最終,黃崢做出來的不是遊戲和電商的結合,而是社交+電商的拼好貨。2015年4月,微信朋友圈大規模出現拼好貨的拼單鏈接。拼單的模式簡單粗暴,多人拼團成功後商品價格將低至半價,甚至更多。得益於拼單的優惠,拼好貨累計活躍用戶數月便突破千萬。

拼好貨拼單最多的是水果,用戶變多、訂單量劇增後,缺貨、爆倉、水果腐爛、退貨退款難的問題湧現。黃崢則迅速成立新的APP拼多多,並在拼好貨的基礎上增加食物、服飾、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更多品類。2015年底拼多多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步入發展快車道。

和當年的快手一樣,拼多多的規模和成長速度極快,最大的用戶群體也都在三四線城市、中國廣袤的城鎮、鄉村。有人說,是微信的賦能給了拼多多拔地而起的可能,但應該加上“低價+拼團”這一核心要素。

體驗過拼多多APP的人都知道,使用它最大的動力就是便宜。1元、9.9元、19.9元包郵的商品琳琅滿目,為了這巨大的優惠用戶不惜呼朋喚友來拼團。相比糟糕的購物體驗和產品的劣質,拼多多隻靠著便宜便讓用戶拋棄了淘寶、京東,把時間花費在拼團上。

2016年9月,拼多多一週年時,用戶數已超1億,月成交量超10億,和成立多年的老牌電商唯品會的用戶量持平。2017年拼多多成立兩年多,卻已坐擁3億用戶;這樣成績,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社交電商領導者的稱謂,不脛而走。

每一個光速鋪量的商業模式,都遺留下諸多問題,迅速封神的拼多多一樣如此。

野蠻生長背後的問題

對於依靠微信長大的拼多多來說,這三年最為急切的應該是快速完成商業發展,提升用戶量,其精力幾乎全放在了營銷和品牌上。所以,商品的品牌和質量不在首要思慮範疇之內,更不用說電商底層的供應鏈,配送和服務等環節。

和淘寶一樣,拼多多的成長,一直伴隨著外界對其售價的詬病。成立至今,用戶在享受著拼多多低價的同時,不遺餘力地投訴著售假,產品質量差等問題。2016年,拼多多投訴量達13.12%;兩年過去,到了2018年3.15前夕,依然有大量消費者投訴拼多多售假、虛假宣傳、售後服務差、缺乏投訴途徑等問題。

面對拼多多日益嚴重的信任危機,黃崢在採訪中承認過平臺對商品的管控、對服務的品質都很初級,“我們正在通過升級供應鏈和打擊假貨來提高商品質量。”今年2月1日,拼多多發佈《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年報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

至於效果,依然如同淘寶,每年都在不斷加重打假力度,每年依然有售價問題出現。拼多多商品的質量問題,或許將是一個解不開的輪迴。

低價拼團的商品有質量問題,其實無可厚非,給用戶退貨就是了。而拼多多的問題在於,

用戶很難和商家溝通並正常退貨,更多時候需要平臺方介入。就像法制晚報記者所寫,點進一個商品想和商家溝通是很難的。

三年過去,拼多多起於微信,又已脫離微信,甚至招來了淘寶,京東的截胡。現在的拼多多

更像是站在舞臺上的主角,巨頭曾經給了支持,如今對手也給了足夠關注。在這樣的節點,如何解決好已有問題,提升電商配套服務,或許是這隻獨角獸更應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