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專家權威解析!2018年貴州高考試卷評析出爐

6月8日,我省2018高考順利結束。高考結束後,省招生考試院邀請權威專家,對我省今年高考各學科試卷進行了評析。

专家权威解析!2018年贵州高考试卷评析出炉

語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大力助推素質教育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今年貴州高考語文命題牢牢扣住“新時代”和“新一代”的歷史內涵與特點,以選拔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具備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優秀人才為目標,命題具有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和示範性。試題在反映時代要求、助推素質教育上作出了新的探索,更好地彰顯和發揮語文科在高考科目體系中“立德樹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獨特功能。試卷結構合理,保持穩定,並形成自身亮點,精準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進一步助推進素質教育。

立德樹人:揚帆新的時代,化育新的一代

今年的高考語文命題立足於時代特徵,著力於把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團結奮進、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精神有機融入。試題鮮明地體現出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意義,明確傳達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增強考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考生樹立遠大理想,投身新時代建設偉業。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語文學科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直觀而策略性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如作文的“改革開放三部曲”命題背景: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浙江,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新區標語,雄安,2017

三條標語口號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濃縮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折射出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式的變遷。分開來看,三條標語口號分別表達了各個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時代精神的最強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代表著改革開放之初告別貧窮與大鍋飯、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渴望與激情;“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反映了新世紀注重環境和生態保護、追求科學與和諧發展的理念與態度;“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則顯示了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這個比以往更接近“中國夢”光明前景的重要時刻,對歷史使命和責任的強調與召喚。組合起來看,三個口號書寫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波瀾壯闊的發展三部曲,可以幫助考生在寫作過程中,時刻銘記改革前輩的光榮與夢想,深刻領會當代青年的使命與挑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全力以赴走好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育才成人:聚焦關鍵能力,助推素質教育

今年高考語文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為考查目標,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聚焦關鍵能力,創新試題設計,強化素養導向,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不同水平的學生充分展現才華的空間。尤其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重點體現語文學科考查內容,提高語用水平、塑造思維品質、關注信息處理、倡導主動學習,融入有利於終身學習的語言、文學、文化的必備知識,育才成人,助推素質教育。

一、創設真實情境,突出語文實踐

試題緊扣語文學科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通過創設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實現對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和素養的測評。一是將具體的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置於特定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如語用題的成語、語病題,過去都在獨立的句內完成,今年在一個文段中設計3道選擇題,使考查語料從句子變為篇章,更加突出對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也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體現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中凸顯語文特點。如“談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的關係”、《精衛詞》的賞析等題,都著眼於考查考生文學鑑賞的關鍵能力。論述類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論證結構和手法的基礎上,洞悉立論背後的動機與目的,最終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判斷;實用類文本則需要準確解讀材料,篩選整合信息,多個文本材料相互呼應,循序漸進,各有側重,對文章的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進行全面考查。

二、關注信息處理,強化探究意識

今年高考語文面對現代社會發展,加強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從文本呈現方式、試題設問等方面,有效考查考生面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時選取恰當策略進行信息處理的能力。一是注重對考生在整合加工、辨析推斷信息方面的策略考查。文本的類型不同,所提供信息的形式、密度及設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論述類文本主要關注文本的核心概念、關鍵語句、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考生要對文本信息進行深加工,進而分析、推斷,形成獨立見解;實用類文本關注文本的信息內容、信息間的關聯、信息背後的立場等,考生在作答時首先要快速瀏覽,根據試題內容定位信息、篩選信息,然後進一步整合加工。二是重視考生面對信息的遷移應用能力的考查。實用類文本三則材料內容圍繞“圖書數字化”主題展開,考生要定位、篩選材料中的相關信息,並結合問題進行分類和歸納,通過對信息處理與應用能力的全面考查,也進一步強化了對考生探究意識的要求。

三、引導自主學習,凸顯創新導向

今年高考語文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與創新興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把學生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文學類文本選用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微紀元》,這是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幻小說首次進入高考;第20題語用題變換題型,採用主觀題的方式,要求考生在判斷得體與否之後作出修改;第21題用圖文轉寫的方式來進行考核,需要讀懂構圖,分析關鍵詞與思考路徑間的整體關係,從“解答題目”轉向“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古詩詞賞析《精衛詞》則在主觀題考核上設置開放性答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張力。

以文化人:彰顯文化優勢,突出引領功能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將“以文化人”列為提高學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養的一條重要途徑。語文科以古今優秀作品為載體,包羅萬象,蘊含豐富,在落實“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一、萃取思想精華,以優秀的文化傳統浸潤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潤澤後世,優秀的文化傳統是化人之本。今年貴州高考語文試卷精心選材,萃取精華,通過歷史人物的人格垂範、古代思想的現代映射、傳統美德的當代傳承,在考查語文能力的同時,實現對考生的精神浸潤。如“文言文閱讀”以北宋范仲淹之子範純禮為考核點,集中讚美其清忠履正、寬厚為政等高尚品質,有助於喚起考生對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記憶。此外,“名篇名句默寫”考查諸葛亮《出師表》的章句,觸發考生聯想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考生在答題時猶如對話前賢先哲,其薰陶感化可想而知。

二、博採古今名篇,以精彩的文學作品感召人

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給人藝術享受的同時,能夠陶冶情操、涵養正氣、昇華人生境界。“古代詩歌閱讀”部分選取王建《精衛詞》進行考核。精衛“高山未盡海未平,願我身死子還生”的誓言本身動人心魄,又能引發考生對“愚公移山”故事及內涵的聯想,可謂言外有意,韻外有旨。“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節選自劉慈欣《微紀元》,小說虛構了人類文明歷劫復生的悲喜變奏,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對人類文明的信心是始終貫徹的主題,小說結尾的“人類還在,文明還在”給人以強烈震撼。

三、精心選材設題,以優雅的語言文字引導人

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凝聚民族精神、增進文化認同、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意義重大。“語言文字運用”部分著意選擇了蘊意豐富、涵義相近的詞彙,一方面強化對考生正確、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促使考生深入思考近似詞彙背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考生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領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深度和精神特質。考生在將“教書”改為“從教”、“惠贈”改為“敬贈”、“先睹為快”改為“斧正”的過程中,可以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文化內涵,直接感受到優雅語言文字的魅力。

總起來看,2018年高考語文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融入高考命題,找準它們與語文考查的契合點,優選考核內容,優化呈現方式,幫助學生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命題堅持問題導向,釋放明確信息,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彰顯素質教育鮮明導向,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服務高校科學選才作出了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數學:素養導向新舉措 能力考查新突破

2018年高考數學科貫徹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將高考內容和素質教育要求有機結合,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綜合素質提高作為命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命題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考主幹、考能力、考素養,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突出關鍵能力的考查,強調邏輯推理等理性思維能力,重視數學應用,關注創新意識,滲透數學文化,強化素養導向,助推素質教育發展。

突出關鍵能力考查

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注重數學思維的考查,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重視學科主幹知識,將其作為考查重點,圍繞主幹內容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杜絕偏題、怪題。通過高考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強調理論聯繫實際

把高考內容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應用題中,將數據準備階段的步驟減少,給考生呈現比較規範的數據格式或數據的迴歸模型。採取“重心後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點後移到對數據的分析、理解、找規律,減少繁雜的運算,突出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如第18題,以生產效率評估為背景,體現了概率統計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試題減少了繁瑣的數據整理步驟,將考查重點放在運用概率統計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釋數據之上,突出了考查重點。同時,對第18題(1)的判斷結論的理由陳述的多樣性,創新試題的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採取多樣的形式、多角度的提問、不唯一的答案,真實地考查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不是訓練技巧,降低題海戰術、機械刷題的收益,從而起到減負的作用。

增強數學文化浸潤

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也是立德樹人、繁衍發展的文化基因,蘊含強大感召力的文化積澱。數學試題把其中的精華引入到高考的內容中,既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又有東方數學的特點,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注意吸收世界數學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如第3題以優秀的中華木土文化為背景,以榫卯為載體,從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圖形的轉化能力。

英語:強化育人功能,全面考查能力

從貴州省今年的高考英語試卷來看,命題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為目標,從語篇理解、學用能力、文化意識、多元思維等多角度對考生進行了考查,體現了基礎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考查要求,助力引導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試題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關注思維品質,強化價值導向,落實育人任務

2018年高考英語卷的語篇選材凸顯了很強的思想性和時代性,充分體現了高考堅持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的功能。

一、注重思維培養。試卷閱讀理解部分選取了一篇關於是否讓孩子擁有越多就越好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自己孩子的引導和測試,得出了“Live More with Less” 的結論,這樣的題材所反映的主題既具有很深的哲理,也有助於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另有一篇關於加拿大城市道森的歷史發展與現狀的文章,在倡導和諧自然的同時,也體現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注。此外,試卷完形填空文章介紹了一位男子在收到陌生短信時禮貌回覆併到醫院探望新生嬰兒的故事,飽含了滿滿的善意和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總之,這些文章在傳導深刻哲理和現實生活的同時,也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引導。

二、注重價值導向。試卷閱讀理解部分一篇文章報道了中國建築設計師在其作品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獲得國際獎項,讓世界瞭解中國的消息。這一語篇的選擇和題目設置在自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宣傳介紹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引導學生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同時,文化是雙向的活動,有對自己文化的理解、認同,也有對對方文化的包容與理解。這一語篇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時,也讓考生能反思“何為傳統”,啟迪學生思維,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試題設計合理,緊扣考試大綱,全面考查能力

試卷在深入理解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四層”考查目標和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四翼”考查要求的同時,重視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強調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加強了對聽說讀寫結合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

一、強調聽說讀寫四項關鍵能力的考查。試卷各種題型搭配科學合理,全面考查考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試題通過恰當的選材和巧妙的設問,不僅考查考生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及聽說讀寫等關鍵能力,還滲透對考生交際能力、思辨精神和學習能力等學科素養的要求。

二、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考查要求。試卷體現了基礎性和綜合性的考查要求。在問題情境的設計上,既有需要考生進行真實的書面交際的任務,又有需要考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寫作任務,體現了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試題題型穩定,考題設計靈活,信度效度兼高

試卷題型穩定,試卷難度在合理範圍內,試題區分度進一步提高。試卷所採用篇章材料的難度水平呈階梯分佈,在材料話題難度、題型搭配以及考點設置等方面,難易搭配合理,題目類型多樣,考查要點覆蓋面廣,試卷中難、較難、較易和容易各難度層級試題比例得到進一步優化。試題通過合理設置選擇題的干擾項和關注內容推理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了試題的區分度。

總體來看,今年高考英語命題在穩定中求發展,試卷信度和效度都很高,充分體現了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英語學科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的要求和精神,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理科綜合:聚焦學科素養 注重能力考查 推動素質教育

2018年高考理綜命題貫徹落實發展素質教育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的要求,以“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嚴格遵循考試大綱,聚焦學科主幹內容,突出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加強對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助力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依綱命題,體現基礎性

理綜試題優化考試內容,精選命題素材,從學科主幹知識出發進行命題,著重考查學科必備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引導基礎教育抓住核心、穩住基礎。試卷中增加定性理解的試題,適當減少複雜的運算,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試題加大源於教材試題的數量和分值比例,引導教學回歸教材中的基礎內容,夯實學生學習的基礎,如第14題考查第一個人工放射性核素,第24題考查質譜儀的基本原理等,這些情境都來源於教材或學生熟悉的情境,都是基本的、典型的問題,但情境不拘泥於教材,在設問方式上進行創新,引導教學重視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打牢解決問題的基礎。化學試題中涉及的元素主要為應用廣泛的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豐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如27題食鹽中的碘酸鉀,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利於增加熟悉感、降低學生對物質的陌生度,迴歸中學化學元素化學教學的本質。生物試題第32題考查生物方法在處理生活垃中如何發揮作用,將貌似遠離卻有相通之處的主幹知識進行整合考查。

注重關鍵能力考查,體現應用性

理綜試題充分發揮高考育人功能的積極導向作用,試題在加強學科主幹知識考查的基礎上,注重考查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增強主動學習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題給情境,利用所學知識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考查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如第19題利用豎直礦井中裝礦石的礦車在兩次提升過程的速度-時間圖線,考查學生從圖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並結合物理規律作出推理判斷的能力。對於學生相對熟悉的內容,增加開放性,考查發散性思維,如27題提供了兩種合成碘酸鉀的方法,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從中分析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試題提供各種類型的信息,考查信息獲取及加工能力,如28題提供量化數據關係,讓學生定量分析比較不同條件下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從微觀和整體認識反應速率和反應平衡;再如36題引入國際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多官能團化合物為目標化合物,提供一個新偶聯反應作為新穎反應信息,讓學生將此新反應與烷基取代反應、炔烴加成反應、氯代烴取代反應以及羥醛縮合反應相融合為一體,構建出一個可解決問題的知識體系。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詳實證據,對物質的組成、結構及性質變化進行分析推理,考查邏輯推理能力,比如28題以物質反應轉化為題材,呈現不同類型的數據隨時間或溫度變化圖形,考查基於數據的推理;13題以週期律和結構知識推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考查基於規律的推理。

聚焦學科核心素養,體現綜合性和創新性

理綜試題關注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注重科學創新思維、科學探究思維的考查,試題情境來源於生產、生活、社會及科研實際,體現生命觀念與社會責任。如在實驗題的設計中,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原理和步驟,反思實驗結果,提出改進的措施,通過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著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第22題要求考生給出一條能夠提高測量結果準確程度的建議,讓考生在反思結果的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措施,鼓勵考生髮散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體現了考生的創新意識;第32題以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生動形象地反映生態農業對物質循環利用、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突出優勢,對生態學內容進行多方位的考查,引導學生對生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與優越性,這有利於強化生態文明意識,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

加強文化浸潤,提升民族自豪感

今年的高考理綜試題挖掘古代科技文獻,以我國古代化學化工成果為情境命制試題,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體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例如35題中提到“《中華本草》等中醫典籍中,記載了爐甘石(碳酸鋅)入藥,可用於治療皮膚炎症或表面創傷。”這些試題展示中華優秀科技成果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引導學生自覺傳承我國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同時加強了為祖國發展拼搏的社會責任感。

文科綜合:聚焦立德樹人 深化內容改革

思想政治試題:深化內容改革,助力提高政治素質

2018年高考思想政治科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高考評價體系框架理念,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助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一、突出重大主題,體現學科促進素質教育的育人導向作用。

圍繞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主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全面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1、緊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促進發展政治認同素養。高考命題突出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等融入命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轉變,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認知中國社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發生的變化。如22題,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材料,使學生能從認識論角度思考中國發生的新變化。

2、緊扣國家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國家發展認同感。高考命題突出國家發展戰略,如17題,“2016年以來,受中央委託,各民主黨派中央分別奔赴8個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區,深入瞭解脫貧攻堅工作實際”,通過材料說明,引導學生對國家正在實施的脫貧攻堅計劃以及鄉村發展戰略,有了思考和判斷,能進一步使學生樹立國家認同感,尤其是對國家發展戰略的認知和掌握。

3、緊扣傳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培育和踐行價值觀。高考命題將艱苦奮鬥精神的豐富內涵融入考試內容中,增強試題試卷的文化感染力,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勇於實踐、甘於奉獻的精神,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下基礎。如40題,選取了甘祖昌將軍“共產黨人不能享清福,要艱苦奮鬥一輩子”的英雄事蹟為材料,引導學生如何樹立、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材料的解讀使學生認識到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二、聚焦關鍵能力,深入考查學科思維品質

突出考查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發展戰略思維能力、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思維過程,提升思維品質,助力素質教育發展。

1、注重考查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握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培養理論思維能力,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把握問題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中明確規定的重要目標。如20、21題,以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為背景,通過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以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依存度日益加深,分析不斷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學生增強理論思維能力,學會運用唯物史觀深刻把握中國的發展和變化以及世界的發展和變化,這兩者間的變化如何相融相長,樹立要不斷改革和開放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格局。

2、加強對國家發展戰略的考查,促進學生樹立國家發展的戰略認同感。培養學生運用發展的戰略眼光來更深入的認識國家,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如38題。“2014年,中國推出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將智能製造作為國家戰略主攻方向,提出到2025年中國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使學生了解和認知國家發展戰略,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和認同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考察了學生對國家發展的認同以及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積極融入和發展定位。

3、強調對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的考查,助力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試題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如40題以甘祖昌的感人事蹟為材料,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確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有了行動的指南和參考,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對艱苦奮鬥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具有積極意義。

三、優化考試內容和考查方式,推動發展素質教育

命題能否實現考查目的和意圖,依賴於考試內容和考查方法的正確選擇。考試內容的優化,考查方式的恰當,對於構造一個好的考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圍繞學科主幹,突出基礎考查,體現基礎性要求。高考試題的基礎性主要指向學科主幹知識考查。加強學科主幹考查,也即對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是引導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教學、避免超綱超量學習的必然選擇,也是保障基礎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如15題,用某國2013~2017年對外貿易差額變化圖為材料引導考生思考該國平衡總體貿易收支的政策,考查學生從經濟數據圖中獲取關鍵數據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突出思維考查,體現創新性要求。通過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多角度提問、鼓勵創造性作答等方式,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以此引導學生關注思維能力訓練,從題海戰術、機械刷題中解放出來。如40題,選取了甘祖昌將軍“共產黨人不能享清福,要艱苦奮鬥一輩子”的英雄事蹟為材料,要求班級舉辦學習甘祖昌精神演講會,圍繞“青春、奮鬥”為主題列出演講提綱的三個要點,這種對問題的考查方式,使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獨立思考,從而培養個性化、創新性思維能力。

歷史試題:激揚家國情懷 傳承時代精神

2018年高考歷史試題重點考查核心價值、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體現高考內容改革對“助推改變應試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實現高考選拔德才兼備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

一、聚焦立德樹人,體現歷史學科積極育人導向

1.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文化觀、歷史觀。歷史學科通過精心選取素材,構建試題情境,引導考生增強國家認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堅持唯物史觀。如26題敘述了我國古代藥學的發展脈絡,具體考查了考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及認識能力。

2.激勵考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科試題融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念,啟迪學生成為中國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國人。

3. 為高校選拔具有家國情懷的學生。歷史學科在試卷結構和考試內容選取上都注意與黨和國家的人才選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適應考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必備品格。

4.引導中學落實黨和國家對歷史教育的要求。歷史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試卷的“鮮亮底色”,向基礎教育界釋放出強烈信號,即讓馬克思主義成為師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強大思維工具,併成為他們信仰的指引。如29題。

二、落實依綱考試,凸顯考試與素質教育要求的內在聯繫

1.強調必備知識,避免“偏、難、怪、深”。歷史試題無論主觀題問題設計還是選擇題選項設置無不以考試大綱為基本依據,對考試內容和要求進行了優化與整合,避免“偏、難、怪、深”,強調考查必備主幹知識。

2.找準關鍵能力,支撐學生終身發展。歷史試題考查多種關鍵能力,包括信息加工、邏輯推理、獨立思考等學習生活中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多數題目都不侷限於考查某一種能力。如31題。

及其國際背景,考生需要運用準確掌握歷史時序、客觀敘述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等能力進行綜合思考。如41題。

3. 注重學科素養培養,引導學生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歷史學科堅持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引導考生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如41題以上海和曼徹斯特兩個城市的發展為例,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問題進行比較視域下的考查,涵蓋了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學科素養,考生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進行說明。

三、優化考試理念,體現素質教育基本要求

1.夯實學習基礎,考查學科主幹內容。2018年高考歷史試題依據考試大綱,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無論是考試內容還是分值權重,重點都在於主幹內容,以此保障基礎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2. 古今貫通,中外結合,考查知識整合、遷移能力。歷史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合和遷移能力,在題目設計中做到古今貫通、中外結合,並以問題為導向,對知識與能力,理論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分層、綜合、有效的考查。如28題。

3.注重歷史對現實的關照,以史為鑑。歷史學科以試題為載體,強調歷史的實際應用功能,如30題。

4. 創設新情境,提高學生對歷史與現實的認識水平。歷史科在考查基本思維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增強情境的探究性和設問的啟示性、開放性,考查考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42題考生運用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地理試題: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推進素質教育新徵程

2018年高等地理試題以《考試大綱》為依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主幹內容,以能力考查為重點,以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科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考試內容改革。情境設計聯繫實際,貼近考生認知水平,反映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正能量。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凸顯立德樹人價值導向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通過人地關係,傳遞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之美,培養可持續發展觀,促進高考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地理學研究地球表層的自然環境以及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蘊含豐富的生態環境教育內容。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精選地理學科中生態文化內容,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提高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如第44題,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典範——鄱陽湖區一種傳統的捕魚作業模式“塹秋湖”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塹秋湖”捕魚模式對鄱陽湖區候鳥越冬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並針對其消極影響提出改進建議。

二、突出學科關鍵能力考查,體現服務人才選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過加強試題綜合性,注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擴大試題開放性,提升學生髮散思維品質;提高試題探究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考查學科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從而為高校選拔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

1. 加強試題綜合性,注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2018年地理高考試題考查學生對地理空間格局的觀察、概括、歸納以及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特徵的分析與綜合,要求學生運用地圖、圖表等工具,對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的位置關係、空間形態、空間排列方式和空間制約關係、依存關係等的觀察、有條理的推理、概括與歸納。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地理學科獨特視角。例如37題以亞洲部分地區某時刻海平面氣壓系統分部為案例,展示天氣系統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通過對地理空間動態過程的分析、規律概括等學科思維模式的運用,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使考查的綜合性得到增強。

2.擴大試題開放性,提升學生髮散思維品質。2018年地理試卷擴大開放性試題比例,考查內容與方式具有多樣性,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使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既保證學生思維的發散,充分表達;同時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標可測,答案可控。例如36題第3小題要學生根據博茨瓦納索瓦附近純鹼廠項目的生產與銷售情況,讓學生提出是否關閉純鹼廠的有關建議。考生通過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從有利與不利條件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導考生抓住問題的關鍵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該題設問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給考生充分發揮的空間。

3. 提高試題探究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精選材料,增強試題的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和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 9~11題以澳大利亞某地區地下住宅為切入點,提供氣候資料,探究在特殊條件下,溫度、通風、地質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意在對通過地理過程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認知培養創新思維,引導學生科學認識“人與自然和諧”這一命題,並對其進行深化和昇華。

三、優化材料選取情境創設,引導教學重基礎重應用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根據考查要求裁剪素材、選擇主幹內容,不刻意迴避熱點,也不刻意追求新奇,力求與現實生活的多樣性緊密相連。

1. 圍繞主幹內容選材,發掘地理內涵。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圍繞考生較熟悉的主幹知識提供材料,既不偏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情緒體驗考查學生的水平,也不超出學生的理解程度設計情境。引導教學重視課堂,讓認真學習的考生面對試題似曾相識有獲得感。例如第37題,涉及的鋒、氣旋是常見的天氣系統,考生比較熟悉。但本題在一般模式外,將來自西北、快速東移南下的冷鋒與氣旋相疊加,要求考生不但掌握所學的氣旋知識,同時還必須有空間想象力,對目前氣旋中鋒面分佈特徵異常進行解釋。內涵豐富,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思考空間。

2. 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重視地理實踐。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情境設計中突出反映當今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考查學生應對實踐問題的素養。力求在學與用之間搭建橋樑,避免學習和社會實際脫節,避免考試和學生生活脫節。如3~5題,以大別山區某國家級貧困縣為案例,緊密結合當前中國精準扶貧工作要求與實際,考查學生對貧困地區脫貧工作的關注情況。

3.緊扣新時代主旋律,開闊地理視野。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結合學科實際,通過精心選擇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的典型案例設計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合作共贏等觀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試題試卷不僅成為選拔的有效手段,也成為開闊地理視野的重要途徑。如3~5題體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產業扶貧,提升農民就業、創業能力等精準扶貧舉措設置問題,考查考生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能力。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羅海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