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任命13位丞相,他们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刘彻(前156年-公元前87),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54(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先后任命了13位丞相: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绎侯公孙贺、彭城侯刘屈氂、富民侯田千秋,不过这13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鲜有善终。

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任命13位丞相,他们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后元元年(前143)—建元元年(前140年):建陵侯卫绾

后元元年(前143)丞相刘舍被免职。八月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前131年),谥号哀侯。

建元元年(前140年)—建元二年(前139年):魏其侯窦婴

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任命13位丞相,他们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免职后,汉武帝汉武帝任命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建元二年(前139年),被窦太后解除了丞相职务。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婴“伪造圣旨罪”被处死。

建元二年(前139年)—建元六年(前135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二年(前139年),柏至侯许昌接替窦婴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建元六年(前135年)—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安侯田蚡

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任命13位丞相,他们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蚡登上丞相之位。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田蚡病倒,不久便恐惧而死。

元光五年(前131年)—元朔五年(前124年):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行丞相事,不过韩安国很不幸运,从车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武帝只好将他病免,让薛泽做了丞相,担任丞相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元朔五年被免职。

元朔五年(前124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平津侯公孙弘

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但是根据汉朝的制度,丞相都是在列候中选任的,于是武帝下诏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

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五年(前118年):乐安侯李蔡

西汉飞将军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公孙弘死后,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李蔡不愿接受询问,自杀而死。

元狩五年(前118年)—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强侯庄青翟

汉高祖时武强侯庄不识(《史记》作庄不职)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李蔡死后,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庄青翟为相。元鼎二年(前115年),因与权臣张汤的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元鼎二年(前115年)—元鼎五年(前112年):高陵侯赵周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因父功封侯。元鼎二年二月,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元鼎五年,因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而自杀身亡。

元鼎五年(前112年)—太初二年(前103年):牧丘侯石庆

赵周被免职后,汉武帝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

太初二年(前103年)—征和元年(前92年):葛绎侯公孙贺

石庆死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葛绎侯。不过,汉武帝的丞相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李蔡、庄青翟、赵周连续三任丞相皆因罪自杀。所以他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见了汉武帝生气后才不得已拜受。果不其然,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征和二年(前91年)—征和三年(前90年):彭城侯刘屈氂

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征和二年被任命为丞相。征和三年(前90年),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之后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征和四年(前89年)—元凤四年(前77年):富民侯田千秋

战国时田齐后裔。车千秋接替刘屈牦担任丞相,封为富民侯。元凤四年(前77年),为相十二年后去世,谥号定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