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從打工仔到房產大亨 從山溝裡走出的中國首富

X出生的日子是在1958年的那個秋天,用現在年輕人時髦點的話講也算是“00後”,當然是1900後,到今年也整整60歲了。

那個年代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處處都吶喊著“誓叫日月換新天”的口號,可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瀰漫著那三年自然災害的帶來的恐慌。

少年不幸多磨難

X出生於河南太康,這是一個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十年九澇,當地人常常以外出討飯為生。幼年的X跟現在的孩子比簡直就是不幸,可以說它能活到今天,絕對有老天爺的眷顧。

那時候X的家庭,母親早逝,家境十分貧寒,奶奶會做酸醋,空閒時就會到集市上賣,貼補一些家用,而他的父親在地裡種了很多柳樹,長大了,就砍下來拿去集市賣,一根賣幾毛錢,一車能賣幾塊錢。

從打工仔到房產大亨 從山溝裡走出的中國首富

而X依靠父親節衣縮食供他念書,卻常常面臨輟學的窘境。印象中最刻骨銘心的是他經常帶饅頭到學校上課,可不到三天饅頭便長了毛。

小時候的X喜歡畫畫,還喜歡擺弄“電器”。從性格上來說,小時候的它屬於調皮型,沒事就帶著比自己小的小孩去站隊,練習立正稍息,並以此為樂。

以至於長大之後,X還做過農村裡的保安,那時候叫“大隊自保員”。幾十個人,住在大隊部的房子裡,在地上鋪上草,弄個通鋪,就在那睡。平時負責維護村裡的治安,誰家的豬羊把別人的田地搞壞了,就要抓回去。

直到現在,X看到公司裡的保安,就如同看到當年的自己。它給保安的待遇在他所處的行業中也絕對是最高的。

少年生意經慘遭現實碰壁

高中畢業後,為了生計X曾和比自己大幾歲的本家親戚許家讓一起嘗試做生意賺錢。

那時,販賣是當時農村比較通行的“打工”方式,比如把石灰、煤炭、大米、稻草等物資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賺取其中的差價。這種 “打工”的方式不需要很多成本,但需要體力。拉一趟,僅能賺幾塊錢。

看到很多人都去,高中剛畢業的X也動了心思。雖然奶奶不同意,但他還是去了。

X說他還記得當時用的是單人在前面拉的兩軲轆拖車,下山的時候,這種拖車要使勁往後壓才能控制速度,因為沒經驗,下坡的時候只會拼命往下跑……結果人倒車翻,販賣的石灰撒了一地。

那時候的X坐在路邊,既無助又心酸。對了…這是1974年,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單生意。

X生的第一次轉變是在他19歲的時候,也就是1977年……

1977年,中斷多年的高考恢復了。X聽到消息,第一時間報上了名。不過因為時間倉促,沒考上。第二年,他花了五個月的時間準備,回到高中的學校複習補課。住的是破房子,蓋的是一床滿是補丁的被子。記憶裡深刻的一個場景是:自己帶到學校的饅頭和地瓜餅,過了三天就變黴長毛。但是還是捨不得扔掉,洗掉黴點以後繼續吃。

1978年,X終於如願考入武漢鋼鐵學院,成績位列周口市的前三。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收到了父親的禮物——一塊梅花派收表。

讀小學的時候,有天晚上,X跟父親說,如果考上了大學,能不能送一塊梅花表。沒想到父親竟然答應了,十年後,父親踐行了他當時的允諾。

開學那天X和現在所有的大學新生一樣,站在校園門口,沐浴著太陽灑向天之驕子的光芒,大學的生活還算不錯,可以說個大學的小插曲,也算是影響到我對體育行業的熱愛吧,當然這是後話。

在大學求學的時候(現武漢科技大學),X曾到學生會的辦公室去看管公共財物,其中最重要的“寶貝”是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當時,學生們看電視需要統一組織,時間一般是星期六,如果有其他“重要事情”需要收看,就要向系裡申請。這類“重要事情”,就包括收看“鐵榔頭”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比賽。

與女排有關的,不僅是比賽。X的大學同學後來曾對外說過,“當時學校一個月會安排一場露天電影,放的比較多的電影是《閃閃紅星》、《歸心似箭》等,還有《排球女將》就是那個時候看的,X很崇拜鐵榔頭嘛!”

大學畢業後的國企十年工作生涯

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X走了一條大多數知識分子當年所走的路:畢業分配。

學習四年鋼鐵專業,然後X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陽鋼鐵公司,在這裡一呆就是10年。在當年,舞鋼是大型國企,X一去就主動申請到了第一線—熱處理車間,當時學鋼鐵的大學生比較少,所以受到重視,幫忙協助車間主任,一年後升為車間副主任,再後來做了車間主任。

從打工仔到房產大亨 從山溝裡走出的中國首富

對這套制度的出臺和貫徹,讓X在第二年升為車間主任,贏得“小皇帝”的外號,這種注重從實際中找問題並以制度化解決問題,竭盡所能讓人事和業務運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管理文化,可以說這個階段X已經顯現出個人鮮明的特徵。

不甘平凡 辭職下海

滿懷抱負地在一線工作崗位埋頭苦幹十年,此後適逢改革開發潮湧,X終於按耐不住一顆驛動的心,而小平南巡講話後,當年的中國出現了大規模的官員下海潮。所以,X毅然決然地放棄原有的鐵飯碗,從內陸的河南直奔深圳,開始了商海浮沉。

剛到深圳的時候,X揣著若干份且每一份都有三十幾頁紙的簡歷,在深圳的各個招聘市場奔波。半個月後,依然找不到一家願意接受他的單位。那時候的X深感虎落平陽,難掩心裡的巨大失落:在舞鋼也算是處級幹部了,在這裡竟然“混”到沒有工作,甚至連住的地方都難尋覓。

後來,一位好友向他指點迷津:你把原來厚厚得那疊簡歷,變得簡單點試試吧!隨後,X就做了只有兩頁的新簡歷,很快,有3家公司向他表達了聘用意向。

X選擇了其中一家貿易公司,名叫中達。雖然那麼多年過去了,X表示他仍然很感激當年的老闆,,X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X的新職業是業務員,、那時就連見到公司裡20歲的小女生,他都會喊“師傅”。三個月後,X做成第一個單子,為公司帶來10萬元的業務額,這讓老闆對他另眼相看,而X也從此不用再東奔西跑,當上了辦公室的負責人。

為了老闆的第二次創業

到了1995年底,X已經是這家公司總經理,再次面臨人生的一次機遇。

X的老闆派他進軍廣東的房地產業,X靠著自己極強的洞察力意識到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定會帶動當地房地產行業的紅火,自此X立志決意在地產界打拼一番,收拾好行李,帶著公司的委託和老闆的信任X離開深圳去了廣州。

初到廣州,創業的艱辛難以想象,一個司機,一個出納,一個業務員,一共只有3個員工的公司成立了。沒有辦公費用,X就找朋友借了10萬元。為了節省開支,X就在郊區租了一間民房辦公。公司沒有資金、項目,X就四處打廣告,找客戶,經過不到3個月的努力,終於找銀行貸到了2000萬元的啟動資金。經過不到一年半的努力,這家房地產公司已成為廣州地產界小有名氣、初具規模的地產公司,而X也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有過這兩次為老闆創業的經歷,X的創業起家自然就輕車熟路了。當人們看著之後10年創造的驚人財富時,其實並不知道X用了14年的時間歷練自己獲得財富的本領。

出走 X要為自己創業

1997年5月,X與老闆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從此決定要離去,他對老闆說“人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水平、什麼樣的貢獻,就一定要有什麼樣的待遇。不然,從管理上來說,是留不住人的。”

其實在1996年X就已經註冊了公司,而真正成就X的事發生在1998年6月23日,廣州市政府舉行中心城區的首次土地拍賣會。當時,X的公司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卻以1.34億元的價格拿到了海珠區南州路的農藥廠地塊,樓面地價僅686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可在1年內分期繳付,而正是這塊當時無人願要的農藥廠地塊成為廣州諸多樓盤設計的的標杆。

在這塊地上開發的金碧花園以2500-2800元/平方米的價格開賣,由於價格低,金碧花園成為當年海珠區銷售最好的樓盤之一。

有業界人士保守估計,一個金碧花園讓我有了五六億的進賬。這也是X的第一桶金。之後X名下公司的項目——金碧花園、金碧華府、金碧御水山莊、金碧灣等13個樓盤同期開發的驚人紀錄,創下了房地產開發的奇蹟。1999年X的公司位居廣州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30強第七名,完成這一切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公司步入正軌的黃金十年

接下來公司的運轉就自然而然轉入了高速奔跑階段。

當時廣州有1600多家房地產公司。而絕大部分公司都比X的公司還要早5、6年。所以,X採取的是在廣州快馬圈地的策略。1999年,X的公司就進入了30強的第7位,到了2004年,已經進入中國百強房企前10,並於2004、2005、2006年,連續三年時間蟬聯前十強。

2004年對X和他的公司而言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X的公司是以規模取勝,之後度過資本原始積累的初創階段後,公司開始走“規模+品牌”路線。

2004年後,公司的樓盤項目逐漸開始從產品上進行改革:金碧花園四期設計完後,X把全體員工拉到現場開會,開始高呼“從今以後,公司都要宣傳打造精品,創立品牌”的口號。

首先動刀的是樣板房,裝修標準從最初金碧花園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X將它稱之為“意識的轉變”,不管是中端還是高端產品,只要樓盤素質好,投入產出比就會高。於是再後來就有了如今媒體圈熟知的精品戰略。

公司上市成首富

從打工仔到房產大亨 從山溝裡走出的中國首富

2009年11月5日,港交所,意氣風發的X敲響了上市銅鑼。說到這可能有很多人已經能讀懂猜出X的身份,沒錯,X就是許家印。

而許家印一手創立的恆大地產歷盡幾次波折,終於正式登陸H股市場。

恆大上市當天,製造了一個意外。我以422億元的身價,超過當天公佈的福布斯富豪榜的首富王傳福,首次問鼎中國內地的首富寶座。

從打工仔到房產大亨 從山溝裡走出的中國首富

而按照原來的計劃,11月5日上市之後,恆大地產本來安排了一場盛大的新聞發佈會。但是,在得知自己成為內地新首富的消息後,所有大型的公開慶祝活動,都被立即取消。

“為什麼要做首富啊?做了首富有啥好處啊?”許家印對關於首富的問題也感無奈,他說:“除了別人心裡不平衡來盯著你,甚至不明真相的人來罵你,其實真的沒啥好處。但是你的企業上市了,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藏不住。”

寫在文章最後:成功的人生,不是來源於運氣,而是來源於對自身非常清醒的認識和腳踏實地的努力,沒錢,沒後臺,沒經驗的許家印,清醒地知道,他沒有任何優勢可以依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學習和實踐。

注:文章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房天下、創業故事、嶺南會等媒體及許家印本人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