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李斯的少年时代

李斯的少年时代

李斯影视形象

吕不韦死后,李斯辅佐年轻的秦王嬴政,用了十多年时间,就把天下统一了。

李斯用的是什么高招呢?也不算什么高招,是阴招,就是大搞间谍战,前面范雎也搞过这套,只是到了李斯这儿玩得更猛了。派出大量间谍,携重金去贿赂收买东方各国的重臣、将军,还有社会贤达、名人,把这些人策反了,让他们都顺着秦国的意志说话,类似于所谓的和平演变这一套。收买不了的,搞不定的,怎么办?派刺客刺杀,或者用离间计,离间他和君主的关系,让他靠边站,让他反对秦国也有心无力。

总之,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政治的和准军事的手段,去瓦解各国的防御体系。大军随后而至,各国就没有多少反击之力了。

现在一讲创业,都说90后厉害。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了,他们玩A站、弹幕、二次元,这些东西咱都不知道是什么,他们就把钱赚了。李斯的这套玩法,也有点这意思,跟以前的玩法不大一样了。

以前的战争,特别是春秋早期的战争,都是讲规矩的,祭祀有祭祀的礼仪,战争也有战争的礼仪。

最著名的有个宋襄公的故事,当时宋襄公带兵跟楚国打仗,楚军正渡河呢,人仰马翻的,十分乱腾。手下建议:主公啊,咱们趁他们正乱着,赶紧打吧。

宋襄公一拨拉脑袋:不行,不能打,不符合战争礼仪嘛,“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è),不鼓不成列”(《韩非子》),楚军还没有摆好阵列、阵势,不能打。

结果,楚军过了河就把宋军给打败了。宋襄公战死,贻笑千古。

不过,这位宋襄公之前也是了不起的君主,《史记》称其为“春秋五霸”之一。他上面说的那一段,其实就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战争规则,就跟体育比赛似的:对方已经负伤了,就不能再打了;不擒二毛,二毛就是头发胡子花白的,两种颜色的,也就是老兵呗,不能俘虏;也不能把对方逼到险绝路上去,不能乘人之危之类的。

李斯的前半生,也就是在秦灭六国之前,他的做派与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类似。纵横家没底线,玩间谍战之类的就更酣畅、更厉害。李斯的后半生是苏秦、张仪远远比不了的,以后再说。这回先讲几段他前期的故事。

头一个是粮仓老鼠的故事。

李斯本来是楚国一个小地方上蔡的人——现在是上蔡县,属于驻马店市。他在当地干个小官吏,也就是小公务员,朝九晚五的,过着平凡的日子,怀揣着伟大的梦想。

所谓年少轻狂,哪个年轻人没有梦想啊?可是绝大多数人,在社会的底层,晃晃悠悠,一不留神就老了。

李斯也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才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有一次他上茅房,看到茅坑里有一群老鼠正在吃屎。老鼠们正吃着,忽然见到李斯进来了,嗖一下子都吓跑了。李斯也没在意,这挺正常啊。拉完屎出来,当天正好有个公事,要去当地粮食储备库。结果,一打开粮仓,就发现里面有几个东西在动,李斯吓一跳:这是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只肥头大耳的老鼠,都跟兔子似的那么大,正在那儿吃粮食呢。看见李斯进来了,这些老鼠也不害怕——因为,粮仓里很少有人来,它们不怕人——还瞪了李斯两眼。

这一下子,李斯受刺激了,回去就睡不着觉了,一宿翻来覆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列传》

人就跟这些老鼠一样啊,决定你的层次的,不在于你本身的才能、才华,完全在于你待在什么地方。待在厕所里的,就得吃屎,还吃不饱;待在粮仓里的,就可以吃粮食、吃大米。

我也得去找自己的粮仓!

第二天,小公务员这个工作他就不干了,辞职了,并辞别老婆孩子,离开上蔡这个小地方,去找他的粮仓了。可是,那个粮仓不是说谁想去就能去的,尤其你本来就在底层,村里的。怎么办呢?

这事搁在今天怎么办?考大学呗。考名牌,清华、北大、哈佛、牛津,这些名头,说白了就是个粮仓入场券。

李斯那时没有名校,但有名师。谁啊?荀子。荀子出生在赵国,后来春申君灭了鲁国之后,请他做了当地兰陵的县令,就是今天的山东兰陵。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后的大儒,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有个著名的观点: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人性本恶,善是一种伪装。

这跟孔孟的主流观点正相反,《孟子》讲的是: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孟子》

人性本善,就像水天生就往低处流一样。

那么,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这是哲学的一大命题,到今天还是说不清楚。不过,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决定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方向。

性恶论,强调人性恶,人是自私的,人是有原罪的,这是西方的主流认识。那要怎么办呢?就得想办法去完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性善论,强调人性善,这是孔孟儒家的认识,也是东方比较主流的认识。既然人性是善的,那么,尽量引导人把这种善发扬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强调以道德和教化为主,来治理社会。

荀子的著作流传后世,最有名的是《劝学篇》,初中课本里也收录了。里面有很多名句,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类的。

李斯就拜到荀子门下学习,学“帝王之术”。注意啊,荀子当时就是一个小县令,却是教人帝王之术的。先秦诸子百家,多数只是士这个阶层的,类似于平民,可他们的学说,说到底都还是在讲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术。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有趣之处,中国文人都揣着一个做帝王师的梦想,都想致君行道。

李斯跟荀子学了几年,便学成了,向荀子辞行,讲: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史记·李斯列传》

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老师,我已经受够了。现在秦国要吞并天下,正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我去投奔秦王了,您老人家多保重吧。

李斯到了秦国后,先投在吕不韦门下,大得吕不韦的欣赏。吕不韦将其举荐给秦王嬴政,并封了官,一举实现了从茅坑老鼠向粮仓老鼠的飞跃。

吕不韦倒台后,秦国下逐客令,李斯因祸得福,凭一篇《谏逐客书》得到秦王赏识,成了秦王的大红人。这是李斯的第二个故事,上回已经讲过了。他的第三个故事是害死他的同学、大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李斯的少年时代

《这才是战国》

出版:天地出版社

《谷园讲通鉴》是视频网站上颇受欢迎的国内首档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本书是该视频节目前24回有关战国部分的文字结集,从战国初期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一气呵成讲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历史,精彩纷呈地演绎了其中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正史的严谨,读来别有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