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氫彈到底有多恐怖?

期雨


氫彈,即利用核聚變原理的核武器,又稱為熱核武器,在核武器劃代上,屬於第二代核武器。

第一代就是裂變原理的槍式核彈和內爆式核彈。第三代就是中子彈。

氫彈,即熱核武器,也是冷戰時期美蘇裝備數量最多的核武器。當年美蘇的氫彈是普及到師,也就是說每一個師都有師屬核武器。

為何?因為熱核武器可以調節當量,實際使用時當量可在一個較大範圍內進行調整,這樣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有效使用,避免產生過大的爆炸範圍造成不必要的誤傷。

實際上,對於中美俄這種核武器技術成熟的大國,使用的基本都是氫彈,為何?因為相比於原子彈,氫彈可以調節其當量,原理也不復雜。

氫彈的引爆條件需要使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來獲得。所以對於可調節當量的核武器而言,最低當量就是其原子彈引信爆炸的當量。最高當量就是核材料完全聚變爆炸產生當量。

另一方面,核聚變的材料是輕原子,很容易獲得。而核裂變的材料是鈾這樣的重原子材料,非常珍貴。所以使用聚變+裂變的模式,就能提高核武器的性價比。

所以實際的情況是,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玩氫彈,而只有巴基斯坦印度這樣核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才玩原子彈。

那麼為啥不玩中子彈?首先,中子彈不能立即致死,中子彈屬於通過瞬間的高強輻射造成生物器質性衰變以致死的殺傷原理,一般來說,中子彈的起效時間在12個小時左右,而且對非生物體沒有任何殺傷力,所以中子彈雖然貴為第三代核武器,但是實際卻沒什麼裝備。


白虎堂


氫彈到底有多恐怖?

沒有實驗過的氫彈不叫氫彈!光有氫彈的理論模型是不行的,即使“天河二號”也無法徹底模擬超氫彈內部的熱核聚變的過程,幾大氫彈的擁有國也是待到核試驗取得足夠的數據後,才宣佈全面停止核試驗,否則沒有足夠數據支持的理論模型是不會達到想要結果的!

這是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的動態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擁有氫彈的國家都是試驗過的,而且毛子還試驗了全世界當量最大的氫彈,當量超過1億噸,只是理論模擬後認為其影響超過無人區,因此減少當量到5000萬噸.....要不然現在最大氫彈的當量可是一億噸哦!!

這個總質量27噸的變態熱核武器才配得上毛子這個北極熊的綽號,這是全世界擁有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當然不是因為別的國家造不出,而是如此威力的武器實在是不太有使用的機會,而且其27噸的總重連載機都不太好找,即使有也是慢吞吞的巨型轟炸機,還沒飛到目標上空就已經被擊落了哈!!

可能各位對氫彈與原子彈的結構上了解並不是十分清楚,簡單說明下,原子彈使用核裂變材料在獲得自由中子裂變並釋放出多個自由中子引發鏈式反應,這就是原子彈(也稱裂變彈)的原理,一般原子彈都有一個臨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的話,其本身即可發生鏈式反應,因此原子內的塊狀裂變裝藥是分開安置的,在起爆時將各塊裂變裝藥聚合到一起引發裂變!因此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各塊裝藥都不能超過臨界質量,二是塊狀結構複雜會導致起爆時的參與裂變的材料比例過低而影響威力!因此原子彈的威力通常都不會太高,一般幾十萬噸到頂了!因此阿湯哥新片中的500萬噸鈈彈是不存在的哦!!

而氫彈則不存在這個限制,但氫彈需要原子來引爆以達到輕核聚變的過程,因此能玩氫彈的必須先在原子彈上面畢業了才行,但問題是原子彈爆炸到氫彈引爆,這個時間應該是微秒計算的,如何在被原子彈炸散前讓儘可能多的輕核材料參與聚變是一個問題,而且如何讓原子彈的能量集中起來是另外一個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如何小型化將是更為嚴重的問題,否則數十噸的總質量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熱核聚變裝置!當然這些在大師面前這些都不是問題,美國人是一次次爆出來的,我們天朝的大師級人物于敏老爺子拿支筆算算就OK,所以上面動圖天朝的第一顆實用氫彈只有8噸,當量330萬噸,當然另有資料認為中國的第一顆實用氫彈遠小於這個數字,我們不用較真,第一顆實用氫彈就是空投這種方式的技術起點是極高的,當時的戴高樂聽聞中國空投氫彈成功就對法國的氫彈研發團隊大發雷霆.....當然這又是另一個“中國人能搞的我們為什麼搞不出”最早版本的故事了!!

儘管我們現在對萬噸這種概念已經不再驚訝,據資料顯示,美國在二戰期間所消耗的炸彈約為210萬噸,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總共投送了63.5萬噸炸彈,在1965-1973的整個越戰前後期在南北越總共消耗470萬噸炸彈.....

天朝的第一顆實用氫彈當量即超過330萬噸,毛子的沙皇炸彈更是超過5000萬噸.....想象下一場世界級的戰爭會是如何的一個場面,也許正如某人所說的“我們可能不知道下次戰爭用什麼武器,但下下次肯定是用石頭”!!

今天剛好是我們第一顆原子爆炸的紀念日,非常感謝為我們付出汗水甚至生命的老一輩科學家、工作人員們艱苦卓絕的工作,有了他們的努力讓我們有了仰仗.....願我們的世界在未來不再有戰爭!!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圖注:美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時的景象

原子彈威力大不大,美國當初匆匆趕製的,技術上還不是很成熟,爆炸當量只有一萬多噸的初代原子彈,就能把日本一個城市炸個稀巴爛,死傷十數萬人,並遺毒幾十年。

對於氫彈來說,上面這種威力的原子彈,只能用來擔任核扳機,成為氫彈核聚變反應的啟動器,可想而知氫彈的威力有多大。一般來說,原子彈的爆炸威力二三十萬噸當量就到頭了,因為裂變反應靠的是中子轟爆原子核,而中子的數量是有限的,能同時發生反應的核裝料有限,大部分核元素實際只提供“中子流”而已,所以再大就是浪費核材料了,得不償失。而氫彈的爆炸威力是沒有上限的,因為聚變反應的本質是核融合,體積被極限壓縮,核裝料可以充分反應,所以只要手上的核材料夠多,就能持續增加威力。比如說,蘇聯就搞出過設計當量1億噸的氫彈,只是這個爆炸威力太誇張了,最後試驗的時候,蘇聯科研人員怕威力太大引發地質災害,勸說赫魯曉夫把當量下調到5000萬噸。即便是威力只剩下一半,最後核爆的時候,也把所有人嚇了一跳。這個網上能找到視頻和相關的紀錄片,看完就會對氫彈的威力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圖注:氫彈爆炸形成的蘑菇雲

此外,氫彈並不是沒有國家敢試驗,擁有氫彈的五大常任理事國都試爆過氫彈。美國在1952年就爆了第一顆氫彈,當量1000萬噸,次年蘇聯也爆了其研製的第一顆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爆炸當量300多萬噸。1968年,法國也試爆了氫彈,當量200多萬噸。現在這幾個核大國之所以沒再進行核試驗,是因為各類型核彈已經研製完成,且積累了足夠多的試驗數據,最重要的是具備了計算機模擬核試驗技術,不需要進行爆炸試驗,就能完成相應的設計工作。


兵工科技


1961年10月30日蘇聯在新地島群島引爆了有史以來最牛掰的核武器“大伊萬”,TNT當量5000萬噸,相當於美國投放日本的4000倍。

原計劃蘇聯把大伊萬設計為1億噸的TNT當量,但是赫魯曉夫害怕爆炸後的核塵埃和其他影響會牽扯到國際糾紛,所以把當量縮減到一半,1961年10月30號上午11點,蘇聯空軍引爆了大伊萬,爆炸產生的火球高達4600米,超過引爆的高度,火球迅速席捲地面,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能看到,產生的冠狀雲寬40公里,高60公里,比珠穆拉瑪峰高7倍,產生的熱風讓170公里外的人受到3級燒傷,產生的閃光能讓220公里的人眼睛劇痛甚至失明。芬蘭都感覺到爆炸,還嚴重影響了數千公里範圍內的電子通信系統,美軍在阿拉斯加的雷達和4000公里範圍內的高頻通信全部失靈,長達20小時。爆炸產生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3次,整個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

赫魯曉夫對爆炸結果很滿意,而且還說我們還有比這更牛逼的,只不過我們不想試驗了。

氫彈是核聚變反應爆炸,原子彈是核裂變反應爆炸,氫彈的威力相當於原子彈的幾十到上萬倍,相對原子彈結構更復雜。由於結構複雜,氫彈製造出來後需要龐大的人員資金設備來定期保養和維護,不同於一般的核武器只需要在恆溫的儲藏設備裡儲藏即可。

于敏構型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氫彈構型,使得我國的氫彈維護保養成本大大降低,法國曾經用民用核技術換的了部分中國的“于敏構型”技術。我國的這一構型相對美國的T-U構型,使得氫彈保質期更長。


小小羅羅蛛


說氫彈到底有多恐怖,不如說核聚變到底有多恐怖,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感受著核聚變的威力,這隻要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就知道了,它的內部時刻都在發生的核聚變,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每秒鐘的光熱輻射就相當於同時引爆80多億顆廣島原子彈,所以雖然它距離我們1.5億公里,然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在靠它生存,夏天它能把柏油馬路曬出七八十度的高溫,我們如果在大太陽底下曬半小時,肯定會把皮膚曬傷。




氫彈就是以核聚變的方式釋放能量的,它大多采用氘核聚變,據說即便是小型化的氫彈,同等重量的原料氫彈也是和原子彈能量的十倍,而且氫彈多是大當量的核彈,在氫彈剛出現的時候,其內部實際上都包含一顆原子彈,這個原子彈只是起到引信作用,它的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才可以引發氫彈的爆炸。

原子彈做到大型化不容易,迄今為止原子彈的核爆最大當量是1974年美國的“國王”實驗中爆炸的原子彈,約為50萬噸tnt爆炸當量,然而氫彈做到小型化就不容易,因為它不像原子彈那樣容易引爆,所以氫彈多是大當量核彈,迄今為止最大的氫彈就是前蘇聯試驗的大伊萬氫彈了,其核爆當量為5000萬噸tnt,是整個二戰中使用的所有彈藥的十多倍,包括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扔下的兩顆原子彈,其爆炸衝擊波橫掃上百公里,而發出的次聲波則圍著地球跑了好幾圈。



氫彈爆炸之後會有光熱輻射,x射線輻射,中子輻射,衝擊波、次聲波等等,每一種都是很恐怖的殺人方式,但願這個東西永遠不會用於戰爭中。


科普大世界


參考太陽,不過太陽是受控的核聚變,氫彈是不受控的核聚變,反應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氫彈一般的引爆方式是原子彈的核裂變爆炸引發的能量壓縮誘發核聚變,這種方式造成的核爆中心溫度高達1千萬至2千萬攝氏度,足以熔化一切,與太陽的核心溫度相當,你說恐怖不?

就拿1961年在新地島試爆的沙皇炸彈(大伊萬)來說吧,當量為5000萬噸的氫彈,於距離地面4.2千米的高度引爆。巨大的蕈狀雲高度約為60千米,寬度約為40千米。

爆炸產生的火球半徑長達4.6千米,在1000公里外的居民都可以看到這個亮瞎鈦合金狗眼的火球,單說1000公里可能覺得不知道多遠,拿北京到廣東的距離來看,北京-廣東,直線距離差不多是2000公里,現在有了大概了吧。

爆炸產生的火球光芒可以讓遠在220公里外的人們感受到刺眼的疼痛,如果不及時迴避,有可能造成眼部疾病,甚至是失明。220公里,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也得行駛2小時多。

原本計劃當量是1億噸,由於擔心後續影響較大,於是縮減為5000萬噸,可見,核爆特別是氫彈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覷,可要比百年多以前的火炮威力大得沒影了。

你說,這種武器能天天試驗嗎?顯然不能呀。


科學船塢


氫彈就是人造小太陽,前蘇聯的沙皇氫彈甚至讓亞歐大陸整體移動了7毫米

氫彈不同於尋常原子彈,乃是以核聚變為原理製造出的威力遠超原子彈的超級大殺器。美國當時投放在廣島和長崎的是兩顆原子彈,儘管只有幾萬噸的TNT當量,但是也造成了幾十萬的人員傷亡。



而早期的原子彈不論是質能轉化率還是威力都不足以滿足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於是在以核裂變原子彈之後,科學家們又研製出了比原子彈威力大的多的氫彈,氫彈的恐怖威力全是靠內部的輕核聚變,而要想讓氫彈完成聚變反應就必須要讓氫彈的中心溫度達到數千萬攝氏度和大氣壓,迄今為止只有原子彈爆炸的瞬間可以達到數千萬度的高溫和高壓。


於是氫彈的爆炸過程就變成了一個三級反應,首先是外圍的常規炸藥爆炸引發內部的原子彈爆炸,而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高溫高壓又讓內部的核材料發生聚變反應,最後產生威力巨大的氫彈爆炸。

世界上第一顆氫彈是美國在1952年爆炸的“邁克”氫彈,爆炸威力是1000萬噸TNT當量,是投放在廣島原子彈當量的500倍!

我國第一顆實用氫彈是1967年爆炸的,用空投的方式起爆,當量為330萬噸。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氫彈是前蘇聯1961年在新地島爆炸的“沙皇氫彈”當量達到了5000萬噸,而原計劃的當量是1億噸,後來怕出事就減少了一半。

氫彈實驗現在是被嚴令禁止的,常任理事國都獲得了足夠多實驗數據從而可以在電腦上模擬氫彈實驗,但是其他的國家如果進行氫彈實驗就會被五大國制裁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答:氫彈可怕在它爆炸時的瞬間殺傷力,還有爆炸後殘留的核輻射;這是人類目前為止,破壞力最強的武器。


殺傷力

我們先來看比氫彈威力小的原子彈,被譽為二十世紀十大科技發明之一,也是人類至今為止,在戰爭中用過的最強武器,日本是唯一嘗試原子彈的威力的!



1945年,美在日投放的廣島原子彈,當日就造成8.8萬人直接死亡,毀壞建築物7萬餘座,靠近爆炸中心下方的人瞬間蒸發,爆炸產生的亮光讓目視者雙目失明,日本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了代價!

但氫彈的威力更大,同等質量的原子彈和氫彈,氫彈的爆炸當量是原子彈的十倍,至今氫彈未在戰爭中使用過。





再來看一個數據:廣島原子彈的TNT當量約1.3萬噸;我國1967年爆炸的氫彈當量為330萬噸;前蘇聯的沙皇炸彈當量達5000萬噸。

按照殺傷力半徑估算公式:

D= 1.5 × 等效TNT爆炸當量^(1/3);

人類目前實驗過最強的氫彈——沙皇炸彈,殺傷半徑是廣島原子彈的16倍,能把200公里以內的建築物摧為平地!


殘留輻射

氫彈由外層包裹的原子彈來引爆,爆炸後會有衰變物質殘留,這些衰變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受到核輻射的人,會發生基因突變、造成癌症、智力嚴重受損等等,輻射物質還會在土壤中存在數百年之久。




需要提醒的是,在核輻射方面,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比核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嚴重得多;因為核彈爆炸時,絕大多數核燃料都反應了,而且核彈內放射性元素本來就不多!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氫彈!這個爆炸當量等於相同重量體積原子彈上百倍的核聚變武器,每提及這兩個字,都會讓人有如面臨地球毀滅的恐怖!

在當今世界,只有中美我英法五個核大國掌握了這項技術,其它幾個或明或暗的擁核國家,對不起,還都玩不了。

聯合國禁核試條約簽署後,除朝鮮外,其它國家就沒有人再進行實物核試爆了,技術實力比較強的國家可以進行計算機模擬試驗。但不經過實際爆炸試驗,就無法獲得真實可靠的數據,而且這還僅是在已經有了一定原子彈實爆經驗基礎上的試驗。

如果想搞氫彈實爆試驗,首先需要跨越幾道門坎:

一. 製備核聚變原料——氘,這需要許多頂.尖科學家付出長期艱難的努力,而且這種氫的同位素氘是一種極不穩定,易然易爆,劇毒材料,極難儲存維護。製取這種材料不是一般科技實力的國家能夠做到的,就連俄美英法這幾個核大國目前已經因此而放棄了氫彈的戰略儲備。

二. 要想試爆氫彈,必須先具備原子彈小型化能力,因為氘做聚反應需要上千萬度高溫及其帶來的高壓,才能進行,要創造這種,條件,只有在小型核爆的轟擊下才能做到,這也不是隻進行過幾次簡單裂變爆炸試驗的國家能夠輕鬆做到的。

三. 經得起全世界的集體遣責和極端嚴厲的制裁。

所以說並非沒人敢於做這種試驗,而是有的國家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無需違反禁核試條約,再去進行無謂的試驗。還有的國家肯定想做,卻實在無能為力而已。

在當今世界,只有中國於一九六七年成功掌握了基於于敏構型製取出狀態穩定,無需特殊儲存環境,無需特殊維護的氘材料,使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保有氫彈戰略儲備國家。自那時起,中國也無需再進行那種無謂的試了。


鐵嶺鋒


氫彈和原子彈同屬核武器,歷來都是被視為“國家重器”,一般來說它們都是用來起威懾作用,因為其威力太大,一顆下去可能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就被毀了。原子彈的威力我們在廣島長崎的下場中已經領教了,而氫彈的威力相比原子彈只強不弱。

對於原子彈來說,其爆炸當量最多最多不過8-10萬噸TNT,而氫彈呢?一般最小都要20多萬噸,稍微大一點的氫彈則高達數千萬噸TNT當量,而且氫彈的威力是沒有限制的。也就是說,只要你手裡製造氫彈的熱核武器材料足夠的話,你可以造出一個比宇宙超新星爆發威力還要大的氫彈,這才是氫彈可怕所在。如果非要量化了解的話,原子彈可以解決廣島,氫彈可能就會解決日本了。

當然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敢在戰爭中使用氫彈,因為其破壞力實在太大了,但是在實驗中試驗氫彈成功與否,往往都會引爆試驗氫彈。最著名的就是1961年前蘇聯在新地島測試的一顆,代號沙皇的超級氫彈,由圖-95轟炸機攜帶並且投擲,引爆後儀器測得該氫彈爆炸 威力達 5700萬噸TNT炸藥,也就是說,它的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5700倍!

爆炸後蘑菇雲高達7萬多米,其爆炸時產生的強光在距離爆心300公里以外都亮得刺眼。試驗後,幾乎整個新地島被抹成了平地,島周圍北冰洋裡方圓數百公里的海冰全部融化。因為爆炸時產生的強 電磁脈衝 ,全世界通訊中斷了數個小時。而且這個實驗用品只是縮減版,更厲害的蘇聯不敢用,怕把自己家給炸沒了。

如今的世界只有五個國家掌握了核技術,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其中一個,不需要天天面對核威脅,生活在這個國家真是一種幸福,大家說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