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總是徘徊在堅持與放棄的邊緣,微不足道的小事,足夠我胡思亂想好久,我該怎麼辦?

馮開朗


如果真是如你所說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是不會老是去胡思亂想很久,我會學會很快放下的,這樣我可以給自己心靈一個空間不是更好。


225802091川江晏子


說到堅持,這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又讓很多人難以做到的一件事情。

記得年少上初中時,我的數學,一度學的很差,上課總是聽不懂。雖然也很想學好,但一上課就哈欠連天,睡意朦朧。初一期末考試時,數學考了不及格。這對於以前一直被認為自己是個好學生,成績還行的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直到暑假,有一天閒來無事,突然想起自己的數學老大難問題,就來了靈感。我想把學不懂的數學,自己再好好啃一遍。立馬把課本拿來,一頁一頁仔細地往後看。看到後面不懂的東西,就又翻到前面看。這樣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以後,終於把整本教材全部搞懂了。

新的學期開學後,我逐漸養成了每天預習的習慣。每天作業寫完後,都要對照第二天的課程表,把第二天要上的主課預習一遍。預習完以後,試著做一下課後的作業。

自從用上這個方法後,我數學終於能聽懂了,再也不瞌睡了。而且上課總是能積極回答問題,顯得很“聰明"。其實並不是我聰明,只是好多東西都是頭一天看過,所以知道。遇到預習時看不懂的東西,要麼會提前翻看以前的知識點,要麼上課時就會分外的注意,專心聽講。

通過堅持這個人人都知道,但很多人難以堅持做到的簡單方法,我的各門功課越學越有信心,成績越來越好。

到初三時,一些成績好的同學都在暗暗較勁。聽說有的同學每天會學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一點,但我直到初三畢業,睡覺從來沒有超過十點。我每天寫完作業,預習完之後,下晚自習回到家裡,睡前背十分鐘的英語就睡,第二天起床後再背幾分鐘英語鞏固一下。

就這樣簡單的學習方法,堅持下來之後,使我初二初三的學習生活越來越輕鬆,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到畢業中考時,取得了物理滿分100,數學119分(滿分120分)的好成績。樂得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拉著我,在學校園裡逢人便說,這是我的學生,中考數學成績考了119分!

大道至簡。

好多事情其實不需要考慮的很複雜。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只要能堅持下來,也是能取得成功的。

還記得在蘭州上學時,陳群老教授這樣對我們說過: 一個人只要專心幹一件事,堅持幹十年,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當時十幾歲的我們不以為然。歷經多年迷茫,彷徨和打磨之後,再想起陳老先生的這番話,才深深體會到,這些話的確是大智慧真實無虛。



酒泉老聶


“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有有效的堅持,才會做成你想做的事。

記得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停水,大熱天的,沒水洗澡怎麼行。我提著水桶到蓄水池邊,所有水龍頭打開都沒水,只有一個水龍頭一直滴著水。我把水桶放在滴著水的水龍頭下,守著水一滴一滴地滴進桶裡,直到滴滿,足足等了三個半小時。

還有另一件堅持的事就是,在操場上跑步。讀書的時候我體質比較弱,三百五十米的跑道,我根本沒法跑完兩圈,就動不了了。於是我給自己立個目標,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起床去跑,每天多跑一點,漸漸地每天多跑一圈,兩圈,三圈,四圈,有一天我竟然跑了十六圈,天啊,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

無論做什麼事情,我的骨子裡都有一股韌性,就是不達目的不放棄。

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讓你胡思亂想好久,說明你想要做的事,沒有立即去行動。去做了才知道可不可以;只有去做了,才會發現其實困難沒有我們想象那麼大。要有意識強迫自己立即行動的習慣,你才會改變猶豫不決的狀態。


近在遠方默默


你說,總是徘徊在堅持與放棄的邊緣,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已都要胡思亂想好久,其實,你的這種想法我也有過,記得是剛下崗的時候,自營了一家小店,因為年輕,特別是自己經驗不足,碰到少數顧客的指則,和刁鑽,自已就非常喜歡無思亂想,甚至想到放棄自己的經營,那段時間,自已總在堅持還是放棄的邊緣徘徊,可當看到,正上小學的孩子,家庭的生活重任,在徘徊之候,我選擇了堅持!在堅持的過程中,充實自己的技能,寬容人家的言行,在工作中尋找樂趣,二十年過去了!因為堅持,我實現了自已的生活目標,也贏來了顧客的支持和信任!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在人生路上有徘徊和胡思亂想的思想,是正常的,不要感到可怕,只要自己在徘徊中去找準方向,在胡思亂想的時侯認清自我!那你一定會從這種糾結中解脫出來!也祝你一定能解脫出來!


也許2566315


一直往前走別往兩邊看,突然想起兒子小的時候帶他爬香山,我一直在前面走,他一直跟著,中途我也多次想放棄,為了給兒子樹立榜樣,咬牙堅持絕不回頭看,結果登頂。一覽眾山小,看著依然氣喘吁吁爬的人,兒子“笑傲江湖”。很多年,他的學習都名列前茅,他說他有爬山的感覺。


YYYY體溫計


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擾,一個是我愛著的事業(幼兒教育因為孩子的單純世界是吸引我從事這個行業的唯一條件。)但,在看到家長們都在為錢艱難的拼命著(包括公公婆婆、媽和愛人)自己卻坐享其成時的愧疚讓我想要放棄這份理想。但,每次的苦苦掙扎後又回到孩子們的世界裡去!眼睜睜的看著他(她)們的疲憊無能為力!


潛力點


答:看得出題主是一個思想不開闊,心胸不寬廣的人,一個小事會令你如此糾結,這一輩子,你絕對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

人這一生,做事要果斷乾脆利落,當斷不斷,必受其害,考慮問題應詳細周全,但不能過於糾結,猶豫不決。

一件小事,足夠令你胡思亂想好久,可見你的性格決定了你的思想,誰也無法改變你,這一生,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和你利益往來。

只有敢做敢當,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會成大事立大業,而那些舉棋不定,猶柔寡斷,畏畏縮縮的人,此生必定一事無成。



LJY117


除了從臥室到客廳再到廚房遛彎,刷微博看微信聊春晚,勤洗手、戴口罩,多運動、少出門,不信謠、不傳謠,宅在家裡給國家和社會做貢獻之外。優秀如你的年輕人兒,是不是還該做點什麼?

關注新型肺炎,是月初那幾天。為了提醒大家注意,在1月11日8時15分,發了第一條微博。也就是那天,“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並有1例患者死亡。 雖然,當時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並不是太瞭解。但一種肺炎足以讓患者失去生命,而且有傳染、擴散的趨勢,讓人不由得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所以,在看到武漢市衛健委7點多發出的情況通報後,一邊吃早餐一邊發了條微博,真心希望能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 人類對一個新生事物的認識,總是需要一個過程。在初步判斷和認識不到位的這段時間裡,有一些與之相伴隨的話題會接踵而來。這,是規律。對於新型肺炎疫情而言,與之俱來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防控措施是什麼以及何時防控?二是如何治療以及能不能治好?三是如何認定謠言以及如何預防? 這些問題,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頭等重要的事情,需要時刻關注的問題。 找準問題,就等於打靶有了目標。這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怎麼做了。 作為一個法律人,對醫學問題自然不是太懂。何況是新型病毒?為了不說錯話,為了不誤導他人,專門付費研讀了十幾篇與“冠狀病毒”有關的學術論文。除去那些源自豬狗牛等畜類以及引起腹瀉等疾病的以外,還下載了四篇跟這次病毒接近的論文,存起來反覆看。學習,能讓人充滿自信和力量。 其實,近年來對於冠狀病毒的研究,學術成果不少,在知網就有相關的3700餘篇期刊文章。正是因為有了十餘年的理論研究和積累,這次的疫情防控較之於非典時期要快速有效得多。 隨著春節將近,人們還想按照“過完年再說”的行為模式迎接春節的時候,病毒的擴散並卻沒有因為春節的來臨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疫情的防控也沒有因為過年而變輕鬆,反而演變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波及每一個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兵也罷,老將也好,走進戰場就必須戰鬥。 真正感受到疫情防控就在身邊,是大年三十晚上六點多的時候。村幹部和鄉鎮幹部、醫生、警察等在兩縣交界處安置檢測點。檢測點,距離老家房子不遠。 跟他們一起搭帳篷、接電線、支床鋪,看他們攔截來往車輛,逐個檢查登記。這幾天,他們是在崗位上過的夜,24小時輪流上崗。 真正感到疫情防控工作量超出想象的大,時間要早一點。除了向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致敬外,第一時間轉發推送疫情的權威消息,以及患者治療的情況,成了這段時間的主要任務。這幾天,微博的閱讀都在千萬次左右,互動也在一萬左右。評論每條都要看。 封城以後的生活,封村以後的走親戚串門,攜帶者的傳播途徑,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接觸人群和出行路線,等等。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尤其醫護人員被傳染,醫護人員主動請戰等等,都牽動著大家的心。鍾南山院士等專家的一言一行,都是焦點中的焦點。作為一個自媒體博主,能做的,就是準確及時地把權威消息傳遞給每一個人。 謠言總是和真相同生。雖然,人們痛恨謠言,但在對未知事物認識不明或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容易中了造謠者的圈套。好比村裡一後生問我知不知道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區別一樣,僅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分析未知對象,憑著感覺做判斷,很難得出客觀、準確的結論,也很容易被謠言帶節奏。 除了那些作死被刑拘的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之外,造假中央電視臺欄目這種老掉牙的謠言,也在老師和家長的手機裡瘋傳。而對新型冠狀病毒是不是sars的認識,也曾干擾了人們的視線。 普法需與疫情同步。人與人的行為,人與社會的行為,都需要放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評價。針對疫情防控戰爭裡的典型事件,普法必須一馬當先。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無論是涉嫌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的犯罪,還是涉嫌利用疫情危害公共安全和市場秩序的犯罪,製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等犯罪,第一時間釋法明理都很有必要。既是老本行,也很受網民的歡迎。 雖然,假期有所延長。但是,距離開工的時間會越來越近。疫情當前,防控是頭等大事。網上開庭,成了配合防控的最佳選擇。各地法院也都發出了網上辦案,配合疫情防控的倡導。智慧法院的建設成果,是該接受人民的檢驗,發揮更大的作用了。 生命重於泰山,使命需要擔當。一個有使命感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間,都會主動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融入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 防控疫情,做好自己是擔當,照顧好家人是擔當,積極落實防控要求是擔當,向身邊人宣講科普知識也是擔當,立足自身特點和所在環境,在充分研究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方法,更是一種擔當,等等。確實是有數不完的事情要做。 顯然,所有的列舉,都無法將所有該做的事情囊括。倒不如每天問問自己:面對疫情,我們還該做點什麼? 可能會有更好的答案。


一起看電影大家


內心強大和忙碌的人,沒時間胡思亂想,有時間多做事情,別給自己胡思亂想的時間,有時間想是否堅持還是放棄,莫不如先做,頭腦靈光的總是想好再做,我頭腦不靈活,就先做,錯了再改,然後時間久了就好了,

自信一些,遇到問題逢山開山,面對唄,解決唄,想有啥用。



下一秒Bob


能夠理解這種感受,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也是這樣。之所以在堅持與放棄中徘徊,不過是因為眼下的人或者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自己的能力卻很有限,只能講究自己過勉強的日子。想要擺脫這種局面,首先得認清這個原因,其次就是認清自己:自己究竟要什麼,能力幾何,然後再沉下心來長本事。把手裡的事情做好,把心修好,把遠方的路鋪好。想改變的自然也就改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