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提示:這篇文章會非常長,而且是未經任何利益相關方干擾的未刪減版本。出於對這款2020年上半年國產旗艦機的極度喜愛,本文難以保證客觀。但是一部分IEEE的論文資料和大量的客觀實測保證了該文章一定程度上的中立客觀性。這次評測,是我從媒體離開後花費測試時間最長,詢證時間也最長的一次評測,甚至在這篇文章創作的過程中,我還和OPPO的基帶測試團隊在南京進行了路測,解決了一個重要問題,當然也花了不少時間。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在這篇文章裡,你會看到很多OPPO無法提供的資料,以及我的實測思考。好,讓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從產品開始說起,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Part1:OPPO FindX2 Pro的總體設計

Part2:QHD+屏幕素質與O1協處理器評價

Part3:遊戲實測與多維度綜合續航測試結論

Part4:IMX689規範科普與拍照模組的綜合實測結論

Part5:如何評價從市場角度,FindX2系列眼花繚亂的刀法

注:測試樣機為內部工程機,本文的ColorOS版本為7.1A01,Factory基帶版本為0301。本文所有測試結果和測試評價僅限於該版本得出。(3月5日,OPPO向所有測試用戶推送了0305版,ColorOS7.1為A03,解決了此前工程機涉及到的所有問題)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FindX2 Pro很適合拍各種題圖,很好看

Part1:OPPO FindX2 Pro的總體設計

如果你問我,這代FindX2 Pro和初代FindX哪個設計更好,我會選擇二代。設計的目的是讓用戶更舒適更愉悅的使用產品,而不是滿足某個小執念。這其中包括了外觀設計,CMF工藝,總體性能與功能設計,交互設計等。儘管FindX2 Pro沒有一塊無暇的全面屏,但其他方面無疑是全面超越FindX的。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PU素皮的色彩很正,高級感很強

FindX2家族分為標準版和Pro兩個系列。得益於這一代超薄的柔性三星Super AMOLED面板,使得FindX2家族在控制機身厚度上有大約1mm的屏幕厚度先發優勢。(這塊超薄屏的基礎特性同樣用於Reno3Pro和小米10Pro)。此外,匯頂最新一代超薄光學指紋模組的加入,也讓最近發售的旗艦機型具備了一些騰挪空間的可能性。FindX2家族擁有玻璃、PU素皮和超薄陶瓷三個版本,標準版厚度為8mm(陶瓷,玻璃)、PU素皮為8.7mm,重量分別為196g、187g和180g。Pro版厚度為8.8mm(陶瓷)和9.5mm(PU素皮),重量為209g與200g。我們可以認為,因為供應鏈材料的改良,最新一代的陶瓷也可以見到擺脫厚重這個詞的這一天。我手上的這臺PU素皮FindX2 Pro,比我主力機Reno3Pro略趁手,不過圓潤的手感基本一致。素皮Pro版厚度在所有型號裡是最厚的,但並不像其他平面9.5mm手機那麼有刮手感。另外,機緣巧合,我實際上手了187g 的FindX2標準版,那個手感真的是和Reno3Pro一樣的,非常舒適。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67.8度微曲面,很漂亮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確實怎麼看都好看

OPPO的Reno3Pro作為OPPO對雙曲面屏幕的新評估,將曲率定在了67.8度,FindX2系列也採用了這個曲率。曲面設計在FindX2上完全屬於美學範疇,不具備實用價值,因此OPPO也做了大量的防誤觸設計,以防因美翻車。

我在寫Reno3Pro文章的時候提出一個猜想:OPPO是否會在這種微曲率,超輕薄的路線上努力精進下去。我其實不相信一款堆料到極致,用了大量定製大尺寸元器件的旗艦機,能做到Reno3Pro那個境界。但事實證明,OPPO在確保旗艦品質的基礎上,做了巨大的努力,削減每一克重量和厚度,同時具備素皮/陶瓷外殼、1/1.47英寸大底的IMX689、雙4800萬主攝與潛望式模組這些嚴重影響手感和外觀的器件,能把外觀控制到這個程度,我認為已經非常不容易。期待各位拆機UP主揭曉內部奧秘。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從下到上為閃光燈,IMX689,色溫傳感器,IMX586和長焦

外觀辨識度是目前手機廠商重要的設計目的。從背面看,FindX2Pro和標準版基本承襲了Reno3Pro的設計風格,但是Pro版就像我說的,具備了一種往日中國廠商不具備的富貴逼人的氣息。我前幾天還打趣,這種富貴逼人的氣息,好像過去只屬於某些歐洲奢侈品公司或者日本的高端品牌,與傳統電子廠商無關。

Pro版的背後攝像頭排布,應該代表了OPPO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的設計風格,如同華為承襲了保時捷的車燈矩陣設計,OPPO這種側豎向美學,也會成為OPPO最主要的辨識度。況且,OPPO也做到了側面安置如此巨大的三顆模組:OIS SONY IMX689、IMX586超廣角和OIS 5倍光學潛望鏡以及獨立色溫傳感器。留個猜想,內部是否也採用了重新規劃的條狀雙層主板和定製雙電芯呢?

標準版的背部就簡潔很多,8mm的厚度捏在手上,無限接近Reno3Pro的設計。攝像頭區域的美學設計也不像Pro版這麼歐氣十足,非常低調簡樸。

總結一下FindX2 Pro的外觀設計:選用大尺寸頂尖器件的前提上儘可能的做到了重量和厚度的優化。外觀偏歐式奢華風,拿在手上非常有質感,屬於那種不看參數就看外觀 和亮屏也不低於5000元的好東西。如果非要說遺憾和毛病的話,那就是這塊PU素皮畢竟是PU的(可能是考慮防水防汙和日常磨損選用PU),不是Nano頭層小牛皮,相對某奢侈品牌的蘋果手錶腕帶(東京銀座店賣9000人民幣),親膚感和質感都差不少,中框鍍金顏色略老氣,如果採用18k玫瑰金可能會更好點。

FindX2標準版的外觀則主打輕薄簡樸的路線,品質感有保證,但和Pro版的高級版差距較大。我個人覺得不缺錢直接上Pro版得了。

Part2:QHD+屏幕素質與O1協處理器評價

這塊屏幕的實測,請大家仔細閱讀頭條MDT評測室 的量化評測。我說點應用層面和O1的話題。這塊屏幕的基本指標是:6.7英寸QHD+(3168X1440)分辨率的三星SuperAmoled超薄柔性屏,具備120Hz全局刷新率。屏幕採用COP封裝,底邊寬度為2.98mm,經過與一加7T Pro(QHD+,COP)和Reno3Pro(FHD+,COF)對比,同屬目前最窄邊的一批旗艦機。這塊屏幕的基本參數我就不多說了,直接說說我在整個測試過程和實際使用中的主觀感受: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建議日常設置為QHD+,120Hz和影院模式

先聊聊ColorOS 7.1中關於O1和色彩模式的設置與結論。與Reno3Pro不同,這次增加了一個影院模式。根據OPPO官方JNCD的指標,生動P3模式JNCD小於0.8,柔和與影院模式都小於0.4。而根據MDT 的實測,覆蓋100%sRGB的柔和模式與廣色域DisplayP3影院模式的DeltaE2000平均色彩偏離都是0.65,這是個令人驚訝的數據。需要說明的是,影院模式是OPPO結合了P3和sRGB特點自己調出來的色彩模式,而生動模式則與Reno3Pro的生動模式沒什麼太大區別,DeltaE2000平均色彩偏離在1.15左右(具體見MDT實驗室的實測結論)。色溫方面,影院模式是6500K,而生動模式則是7500K,綜合來說影院模式更接近iPhone11 Pro MAX的整體屏幕觀感,推薦使用。

來自PixelWorks的Iris引擎,OPPO定製了一顆圖像協處理器O1。這顆芯片有三個核心作用:提供動態HDR優化;將SDR轉為HDR和提供高達60fps的插幀加速。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PixelWorks的Iris引擎SDR轉HDR的過程

Iris引擎具備將HDR10/SDR視頻轉換成10/12bit HDR視頻的能力,提供1000000:1的對比度、自適應色彩校正和亮度調整、自動對部分圖像進行銳化處理、此外對低分辨率視頻在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上播放時,進行可編程縮放算法和最大32倍縮放比率的畫質優化。這對480P、720P的視頻在這塊QHD+屏幕上播放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這顆O1芯片另外一個核心作用就是對24/30fps的影片進行插幀加速處理。Iris引擎官網介紹的移動計算版本,提供每秒5億像素的處理能力,將視頻最高提高到60fps。發佈會上OPPO宣稱這顆芯片具備120fps的插幀能力,不過我手上的COS裡只能到60fps,估計以後會有更新吧。

目前搭載O1的FindX2系列手機,在3月6日發佈的時候,提供對YouTube、騰訊體育、騰訊視頻、愛奇藝、Netflix和優酷視頻的SDR/HDR轉換能力,HDR加速能力和最高60fps的插幀能力。在體驗階段實測了Youtube和Netflix。值得一提的是,Youtube對QHD+分辨率的設備,即便是原始8K60的視頻,也最多提供到1440P實際播放。在部分4K30的場景裡,O1的加速效果比較明顯,大場景變換的果凍感基本消失不可見。在正式測試階段,我的使用了騰訊視頻的《決戰中途島》 1080P版本,請大家注意一下這幾個場景(場景截圖不等於肉眼觀感,僅做場景測試說明使用):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比較能看得出來O1性能的在航母的大範圍機動,夜間航行以及激烈的空戰場景。實際觀影確實可以發現在航母大範圍機動和空戰場景中,畫面順滑了不少,往日的果凍感幾乎不存在。而在暗色調和夜間場景,O1的HDR能力也可以完全展現出來。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O1這種性能,會徒增耗電麼?後面的續航測試會告訴你。
FindX2系列屏幕參數,目前初始系統設置為:智能分辨率、智能刷新率、生動色彩模式。而我日常使用的是:電影模式(默認色溫)、QHD+分辨率和120Hz刷新。無機評測人士的困境就在這裡:給你QHD+高刷屏和大電池,你要說人家太重太厚;給你QHD+高刷屏+說得過去的電池和65W快充,你又腦補這手機續航崩潰到無法用。那麼,FindX2 Pro的續航到底行不行?下一部分來介紹。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Part3:遊戲實測與多維度綜合續航測試結論

先簡單說一下游戲測試。因為我個人並不喜歡用曲面屏打遊戲,而且用我賬號測試這玩意可能會掉分,所以只做了十來局的PUBG Mobile國際服和《和平精英》測試。從需求和產品匹配角度來說,FindX2系列並不適合重度和半專業遊戲玩家,Reno ACE這方面表現更出色一些。主要問題在於三個:第一是曲面屏在操控上不如平面手機來的順手,即便這塊屏的採樣率高達240,超過很多打著遊戲噱頭的旗艦機,但我適應這塊屏花了很長時間,不像ACE我只用了一局就適應了。第二個問題是沒有耳機孔,C口耳機太礙事,而TWS耳機延時是個很鬧心的事情。最近PUBG Mobile國際服針對TWS進行了-60%的延時專項優化,但是OPPO的Enco Free依然很難滿足高階段的戰鬥需求,主要問題還是槍聲和腳步有延後,隔壁樓宇的腳步聽不清楚。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目前看國服的對驍龍865的優化進度要遠好於國際服,畫面更順暢,國際服可能還需要點時間。我打PUBG Mobile和《和平精英》的參數都是桌面QHD+分辨率120Hz刷新,遊戲內HDR高清、超高幀率、全屏反鋸齒和電影畫質。這張圖是其中一局《和平精英》的對局數據,遊戲時間為28分鐘。PUBG兩款遊戲續航實測:9.5分鐘對局掉電3%,28分鐘對局掉電10%,十分穩定,沒有意外波動。這個續航數據和目前主流的旗艦機相差無幾,談不上出色,更談不上崩盤。另外多說一句,這手機有雙揚聲器,聲音很大,在公眾場合不但擾民,而且聽不清楚槍聲方位,建議打遊戲時全程耳機。

說完遊戲,來說正經環節:多機型視頻播放橫向對比。考慮到不同形態的屏幕功耗不一樣,所以除了分辨率和刷新率之外,我基本選擇的都是最近幾個月新發布的基於三星E3發光材質SuperAmoled的產品,最高亮度都在800nit,峰值激發亮度1200nit,分辨率涵蓋QHD+和FHD+兩種,刷新率60Hz/90Hz/120Hz。測試統一參數設為:80%亮度(大約300nit)、90%電池電量(規避100%電量的涓流影響),全部使用TWS藍牙耳機輸出,聲音電平50%。使用的測試影片為騰訊視頻1080P《決戰中途島》,O1默認關閉。另外自備一部4K影片專門測試FindX2Pro的O1的極限負載,測試結果如下: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多平臺1小時1080P視頻續航對比

顯而易見的結論是:無法從實測得出FindX2Pro續航翻車的結論。負載最大的一次測試是播放打開O1加速,播放4K視頻,此時錄得11%的電量消耗。而其他時間各項測試,FindX2 Pro並不比驍龍855+ QHD+/90Hz、驍龍865/FHD+ 60Hz出現崩盤式的費電。這臺FindX2Pro在各種模式轉換間連續跑了7個小時的視頻測試,累計視頻播放消耗電量68%,外加其他操作損耗,電量90%電量跌到18%,亮屏時間7小時44分鐘。當然,非要說這每小時多費2%的電量一天下來累計也有15%-20%的劣勢,這也沒什麼問題,但這手機從9%開始到充滿電只需34分鐘,所以這點劣勢我覺得不算什麼問題。另外,在塞滿80GB個人數據,裝247個軟件,打開WiFi、藍牙(連接睡眠監測的手環)、打開5G,8小時隔夜待機掉電,連續五天測試均錄得5%,這個隔夜掉電數據和同期測試的Mate30 Pro基本一致。

至此,可以給個結論:FindX2 Pro的續航完全經得起評估,絕不是續航崩盤的產品。不過,對於一般用戶,還是建議帶著充電器或者Vooc充電寶,以防萬一。

Part4:IMX689規範科普與拍照模組的綜合實測評價

FindX2 Pro的核心賣點是影像系統,由三枚鏡頭組成,分別是:1/1.47英寸,單個像素1.12μm,採用Quad Bayer編碼格式2X2OCL,合併像素尺寸2.24μm,能在最低1.0Lux照度下實現全像素對焦的4800萬像素索尼IMX689主攝,最大光圈F1.7,採用OIS穩定技術,這顆主攝採用裁剪的方式支持2X變焦,在2X變焦下最近對焦距離約為10cm,可以實現中焦微距。另外兩顆主攝是索尼IMX586 F2.2的超廣角鏡頭和OIS 5X潛望鏡模組,最大光圈F3.0,光學等效焦距80mm,10倍混合變焦在160mm左右。


OPPO並沒有向我提供IMX689的詳細資料,還好在2019 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上,Son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提交了一篇叫做《A 1/2inch 48M All PDAF CMOS Image Sensor Using 0.8µm Quad Bayer Coding 2×2OCL with 1.0lux Minimum AF Illuminance Level》的文章,發表於IEEE.org。這篇文章裡提到的這枚1/2英寸,0.8μm的新感光器,就是目前這枚商用的IMX689的前身。我花了33美元購買了此文章,在這裡為大家做一個規範科普。以下關於IMX689的科普闡述,主要來源於這篇文章,再次感謝索尼為產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一般讀者只要能讀懂這篇文章的Abstract部分即可。簡單點說吧,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接觸到的CIS編碼有兩種:一種就是媒體上經常提到的QuadBayer Coding(QBC),另外一種是不常見的Dual Photodiode Coding(DPC或者叫DPD也行)雙光電二極管編碼。各自的優勢在於QBC實現了超高像素和高動態範圍,DPC則實現了PDAF。索尼半導體在這兩種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高性能CMOS解決方案,試圖在一個CMOS上同時解決高像素、高動態範圍表現和超高速的PDAF性能,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索尼IMX689,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把2X2片上透鏡在QBC上實現的全新CMOS,索尼把IMX689 稱為CIS時代的變革。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主要編碼格式的CIS的性能評估

這是文章中給出的Bayer編碼,QBC編碼,DPD編碼和QBC 2X2OCL的主要性能特徵對比。IMX689作為第一款商用QBC 2X2OCL,像素大小從文章的0.8μm大幅度提高到了1.12μm,在量子效率(這是對感光元器件敏感性和轉換效率的關鍵指標)、對焦性能、HDR能力上具備較強的性能,特別是針對目前廣泛應用的QBC,如IMX586,IMX689在量子效率和低照度全像素對焦性能上全面勝出。

總結:IMX689試圖解決三個問題:超低照度下的全像素對焦速度、實現更高的像素和實現更大的動態範圍表現。索尼觀點很明確,高像素趨勢不可逆轉,但是在這個前提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下圖是索尼對原型感光器的實驗結果,相對傳統的QBC(例如IMX689 VS IMX586),PDAF性能和QE光電轉換效率提升十分之恐怖。其中IMX689可以在1Lux超低照度下實現全像素對焦,而IMX586只能最低在10Lux。而不同通道的QE,也有7%到10%的性能提升。在文章的最後,索尼除了對這款0.8μm,1/2英寸大小的實驗原型做了性能總結,還官宣了會量產0.9/1.0/1.12μm規格的QBC2X2OCL,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尺寸最大的量產版:IMX689。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QBC2X2OCL與QBC的關鍵性能指標對比

下面進入實測階段。因為目前處於特殊時期,我計劃前往京都為FindX2拍攝樣片的計劃落空,而國內好點的景點也都不開門。選來選去,最終在南京牛首山風景區的佛頂宮進行本次有限拍攝。本次拍攝只拍攝了佛頂宮外觀,佛頂塔,而預期中的內景,也就是至高無上的釋迦牟尼佛頂舍利供奉地——舍利大殿和七寶舍利塔,則無緣相見。因此本次拍攝,沒有機會展示IMX689在室內複雜光線和低照度下的對焦、色彩、降噪等關鍵指標,只能以後補上了。

本次拍攝的總體環境不佳:寒冷、颳風、陽光穿過厚重的雲層,光線生硬銳利,缺乏柔和感。整體光線對攝影設備來說比較難以把控,對白平衡準確性有較大的考驗。作為本次拍攝的重要參考,華為Mate30Pro也加入進來,參與了超廣角成像和主攝成像兩組測試。

1) 第一組:IMX586超廣角成像樣張及細節分析

本組在逆光環境下拍攝了佛頂塔,FindX2Pro和Mate30Pro分別關閉炫彩和徠卡色,直出樣張。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Mate30Pro與FindX2Pro超廣角樣張

從焦距上看,Mate30Pro確實是略微窄了點,FindX2 Pro的廣角更寬。成像風格看,華為拍攝此類素材總是喜歡偏向古建築風格,整個畫面比較質樸;而FindX2 Pro則能忠實還原現場的風格,特別在藍天,水潭和袈裟頂棚的表現近乎完美的還原現實。兩張照片均為大逆光拍攝,樣機均採用自動HDR,表現均比較出色。因為成像色彩風格緣故,FindX2 Pro的畫面更有層次感一些,特別是天空雲彩和水面的表達。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超廣角中心區域100%細節展示

超廣角中央區域100%成像放大視圖。因為這兩枚鏡頭的焦距並不一樣,所以沒法從圖上直接說誰好誰壞。圖上看Mate30Pro的地磚細節比FindX2 Pro明顯要好,但銳化的痕跡比較明顯。兩者在“佛頂塔”牌匾的表現上基本一致。兩者中心區域成像素質都比較高,相對Mate30Pro呈現的古建築風格,FindX2 Pro的正常自然色調可能更符合大眾的口味。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超廣角邊緣成像100%細節展示


這是兩者超廣角邊緣成像對比,FindX2 Pro的層次感更強,明暗對比表現更好一些。兩者的邊緣成像都還算清晰,降噪表現在手機這個領域都算很出色的。總體來說,兩者在超廣角的成像風格上差異很大,解析力基本一致,Mate30Pro在中心細節上略勝一籌,而FindX2 Pro在畫面風格,邊緣成像明暗觀感,對比度上則好於Mate30 Pro。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FindX2 Pro的色彩策略為自然準確的風格

這張FindX2 Pro的超廣角舍利大殿外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色準非常到位,我是沒想到國產廠商也有主動意識和蘋果一樣追求色彩的本源,這顯然是個好現象。

2) ---第二組:IMX689主攝成像樣張及細節分析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IMX689主攝與IMX600Y主攝樣張展示

我是替華為感到有點遺憾的,整體色彩取向並不適合拍攝這類風光照。IMX689呈現出來的自然色彩、明暗層次感和HDR能力,賺到了我的眼緣。而Mate30Pro的近景水面細節保留上略好一些,而FindX2Pro在水波光線反饋上更佳。在這個場景,我投給FindX2 Pro。而Mate30Pro因為色彩策略緣故,顯得畫面比較暗淡,不過Mate30Pro的地面細節還是更清晰一些,FindX2 Pro就顯得比較平淡。

主攝的曝光參數分別為:F1.7、1/6764s、ISO100和F1.6、1/7813s、ISO50。Mate30Pro的近處地磚細節比較清晰,FindX2 Pro地磚色調比較淡但細節未丟失。而佛頂塔的細節,則是FindX2 Pro的全方位勝出。我個人認為這是IMX689的寬容度好很多,另外自然色彩的HDR也比華為偏古舊風格的色彩佔一定便宜。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主攝中央成像100%視圖細節

對了,佛頂塔的原圖盲測,更多的吃瓜觀眾喜歡自然色彩的FindX2 Pro。華為這種顏色風格更適合中東大漠的創作。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FindX2 Pro超廣角與主攝樣片展示

這是FindX2超廣角與主攝的逆光拍攝。獨立色溫傳感器的存在,使得這兩張照片的色彩差異在目前所有具備超廣角的手機裡屬於最小的那一批。我們應該倡導和鞭策所有的手機廠商去想辦法解決不同焦段的色彩一致性問題,儘管這很難做到,但減少差距總是可以做到的,FindX2 Pro就是這樣一個良好的範例。硬摳成像細節優劣的話,IMX689在這種場景比IMX586優在邊緣成像。這張IMX586的超廣角照片,塔尖部分存在邊緣發白的情況,而IMX689主攝就不存在這種成像瑕疵。

3) ---第三組:IMX689主攝裁剪2X變焦成像分析

FindX2 Pro的2X變焦由主攝IMX689剪裁而來,直接上測試樣張: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IMX689的1X與2X效果展示

主攝的1X和2X基本保持了畫面的色彩穩定性,沒有出現色彩上的重大翻車。2X裁剪對塔身細節的表達非常好,地面細節一般,塗抹感比較重。對這個塔拍了不少片子之後我就發現,這顆主攝對地磚的表現是色彩比較淡,對比度不高,2X變焦會丟失一些細節。但好在1X和2X對佛頂塔的表達都非常到位,2X的塔尖邊緣細節也值得表揚,逆光下既沒有紫邊,也沒有白邊,也沒有色散。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FindX2 Pro 2X中焦微距樣片

FindX2 Pro的這枚主攝在2X變焦下支持最近10cm的對焦,得益於MBC2X2OCL強大的全像素追焦能力,充當一個2X中焦微距鏡沒有太大問題。另外,這是我見過用主攝裁剪的最美的焦外畫質,在部分場景下呈現自然的圓形光暈,極美。

4) ---第四組:關於S5K3M5長焦鏡的一些探索

FindX2 Pro的潛望鏡採用的是S5K3M5 1300萬像素,標準版的FindX2直立式長焦採用的是也是這顆底。它的單像素面積為1.0μm,1/3.4英寸。通過對這顆潛望鏡焦外光暈的觀察,可以斷定這次的潛望鏡總成和Reno10X上那顆D-CUT並不一樣,應該是業界目前採用的一般性方案。醜話說前面,如此小的底,在低照度的對焦速度、成像質量、噪點控制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潛望鏡作為手機長焦的解決方案,是不是一個長期正確的方向?還是短期內的過渡方案?在Reno10X那個階段無從判斷。在索尼確定了要同時解決超大像素成像、高規格HDR和低照度PDAF性能這個方向之後,這件事就變得有意思起來。我們先比較一下IMX689 1X 成像100%裁剪、2X成像100%裁剪和5X長焦鏡的實際成像,感受一下差距。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不同變焦倍數的原圖展示

先來看1X、2X、5X的全局圖片,在照度良好的情況下,FindX2 Pro在色彩表現上儘可能的做到了接近。當然這個5X潛望鏡在大多數情況下的顏色表現和主攝並不一致,這也是目前所有潛望鏡手機的主要特點。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很嚴肅的說一句,IMX689的1X變焦和2X變焦都無法達到目前這顆潛望鏡100%視圖的細節大小(這好像是一句廢話)。所以我採用兩步走對比,先上一組1X和2X 100%細節與潛望鏡30%縮放視圖比較,可以發現這三者區別非常小。這也就是說,IMX689基本具備形成一個80mm焦距,但是畫面尺寸很小(大約500萬像素)的高品質成像能力。那麼,潛望鏡如果放大到100%視圖會怎麼樣呢?


無刪減首發:年度真旗艦—OPPO FindX2 Pro詳測

2X和5X變焦100%畫面展示

就目前來說,潛望鏡的放大倍率還是要比IMX689的放大倍率大很多,這與IMX689只有4800萬像素有很大關係。如果假以時日,索尼能在QBC2X2OCL的基礎上開發出1億像素的CMOS,那麼5X裁剪達到目前這個潛望鏡畫質的可能性就出現了。而QBC2X2OCL完全可以解決極低照度的對焦、降噪、色彩表現等一系列問題。我個人覺得潛望鏡的解決方案並不會活太久,索尼再努努力,至少100mm焦距內靠兩顆不同焦距的QBC2X2OCL來實現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5) ---關於拍照部分的中期總結

因為特殊時期,無法對FindX2 Pro的模組進行更多的測試,特別是佛頂宮舍利大殿內金碧輝煌的複雜光線下的表現,也沒有進行視頻、夜景和人像實拍,以後會補上。說箇中期結論吧:

1. 這套模組的核心是QBC2X2OCL,實測發現色彩表現、寬容度表現和對焦速度均明顯優於QBC的IMX586。主攝的2X中焦表現不俗,焦外成像質量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高速PDAF的存在,使得這顆50mm中焦鏡作為微距頭拍攝小品和花鳥蟲魚成為可能。

2. 作為全球第一款在超廣角上使用的IMX586,表現也相當不錯。

3. 整套模組的色彩偏真實自然風格,內置的炫彩模式日常無需使用,但是在霧霾天可以起到良好的去除霧霾、提高畫面通透度和對比度的作用。

4. OPPO為這套模組配備的獨立色溫傳感器,為色彩準確性和色彩一致性做出了重要貢獻。

5. 這顆潛望鏡沒有什麼值得表揚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地方,和業界目前大多數手機用潛望鏡表現基本一致,低照度對焦速度、噪點控制和成像色彩都有一定侷限性。

Part5:如何評價從市場角度,FindX2系列眼花繚亂的刀法

這個話題我本來不想說,但只要是產品,就有槽點和缺點,FindX2系列也不例外。一個合格成熟的商業公司,在產品上動刀子是不可避免的。既要讓消費者要麼跟錢站一邊,要麼跟產品站一邊,又不能吃相太難看。這種刀法在業界經常翻車,要不就是高低搭配差異性不明顯,兩邊不討好,要麼就是丐版縮水太多,成為坊間的笑料。

先說FindX2 Pro的槽點:沒有無線充電。沒有無線充電這個事情,我個人無所謂,但很多人挺在乎的,那就等著Reno ACE2首批搭載Vooc無線閃充吧。其他麼,沒槽點了,這恐怕是OPPO有史以來第一次旗艦機槽點如此少,前年FindX的槽點比這個多,什麼沉重、IMX519掃個碼、機身發熱等。

然後重點吐槽FindX2標準版,其實就目前這個價錢,FindX2的槽點也不是不能接受。也許大家會說,標準版模組最大的槽點是萬年IMX586。但我要說,FindX2的拍照模組是很有特色的,我準備再入一臺標準版,因為我需要那顆1200萬像素的首發IMX708電影鏡頭。這組OIS IMX586+IMX708+5倍混合變焦的組合在4000多塊錢價位沒毛病,千萬別質疑OPPO調教這顆OIS IMX586的能力,這顆主攝比絕大多數缺乏經驗的IMX686和GW1表現要好得多,我在日本拍了上千張照片,非常滿意。從拍照和視頻角度出發,FindX2還是比較正常的,沒必要吐槽。

FindX2還有的槽點就是Z軸馬達了,震動感確實比X軸有些差距,X軸馬達那種噠噠噠的感覺確實用了回不去,所以請盡情吐槽吧…….

從刀法看,FindX2標準版最大的槽點在很奇怪的LPDDR4X,這個刀法有損網絡上的輿論口碑。這個沒辦法,不要強行解釋,沒太大意義。其他我覺得都還行,如果認為馬達最重要的話,Z軸馬達確實也不太體面。但考慮到4000多塊錢你已經擁有如此美麗的屏幕,180克的重量,65W快充,8mm的厚度和驍龍865+X55套件以及一組真的能經得起評測的模組,那個看上去刀法很奇怪的LPDDR4X也就不那麼難看了。

哦,對了,這倆手機使用的都是UFS3.0,支持TurboWrite+HPB,我實測順序讀取為1650MB/s,順序寫入為740MB/s。這個性能,不構成槽點。就我個人來說,FindX2標準版的LPDDR4X是個槽點, Z軸馬達算個槽點,其他都很可以,也對得起這個價錢。

寫在最後:

這是我個人極度喜愛的一款旗艦機,我也有十幾年沒有為一款手機寫過這麼長的評測了,所以無法做到客觀評價。正因為如此,我對售價並不在乎,考慮到市場接受能力,目前這個定價算是合理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