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病毒傳播的一點常識

最近幾天大家對這次來勢洶洶的冠狀病毒都很害怕,生怕自己不幸被感染了,防出了六親不認的節奏,這樣很好,也很有效。但有些常識還是要知道的,即積極配合防疫全國一盤棋的大局,相信政府的防疫手段和辦法;也不要過分焦慮產生恐慌情緒。下面是我從有關專業頻道上摘抄的有關病毒傳播的幾種途徑或是條件的解釋,內容有點多,

重點的地方有加粗,請耐心看看。

傳播類型

經空氣傳播

經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飛沫傳播、飛沫核傳播和塵埃傳播三種傳播途徑。

1.經飛沫傳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噴嚏、咳嗽時經口鼻排入環境,大的飛沫迅速降落到地面,消毒飛沫在空氣裡短暫停留,侷限於傳染源周圍。因此,經飛沫傳播只能累及傳染源周圍的密切接觸者。此種傳播在一些擁擠的公共場所如車站、學校、臨時工棚、監獄等較易發生。對環境抵抗力較弱的流感病毒、腦膜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常經此方式傳播。

2.經飛沫核傳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 飛沫核是飛沫在空氣中失去水分後由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所組成。飛沫核可以氣溶膠的形式漂流到遠處,在空氣中存留的時間較長,一些耐乾燥的病原體如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等可以此方式傳播。

3.經塵埃傳播(dust transmission) 含有病原體的較大的飛沫或分泌物落地面,乾燥後形成塵埃,易感者吸入後即可感染。凡對外界抵抗力強的病原體,如結核桿菌和炭疽桿菌芽胞,均可以此種方式傳播。

另外,空氣傳播的發生取決於多種條件,其中人口密度、衛生條件、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起決定性作用。

1.病毒離開人體存活時間:病毒離開宿主後能存活一定時間。但有囊膜的病毒通常存活不超過數小時。

2.病毒的劑量:存活不等於能達到感染條件,一個或少數幾個病毒顆粒進入人體是無法構成感染的,需要感染活性和顆粒數的綜合水平達到一定的量才行。研究裡常用半數胚胎感染 3 劑量(EID50)或半數組織培養物感染劑量(TCID50)來衡量,指的是用雞胚或組織細胞培養病毒時,引起 50%發生死亡或病變的最高病毒稀釋度。

也就是說,如果要在公共場合感染病毒,必須要有以下幾個條件:

1.密切接觸:直接接觸患者含有病毒的體液,比如咳嗽的飛沫,或者含有病毒的氣溶膠。

2.無有效防護措施:病毒要有一定的通道進入人體,否則濃度再大也不可能形成感染。

3.病毒的密度要夠:哪怕防護措施不足,只要病毒密度不夠,依然引發不了感染。

在現在滿城風雨的情況下,你的內心得多大條才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我們看一下現在提倡的防護措施:

1.不去人群聚集地、不與疑似感染症狀的人密切接觸:切斷密切接觸的渠道。

2. 戴口罩、勤洗手:建立有效的防護屏障。

3.室內採取通風措施:降低病毒的密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