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感覺信陽東西部語言差別那麼大?

用戶6213068650734


信陽有很多外地遷來的人

信陽是河南的南大門,在歷史上也是中原地區的南大門,大別山的阻擋讓這裡與江南地區分離開來。在歷史上,不僅有信陽人遷徙到浙江長興縣等太湖一帶,也有很多江西、浙、閩一帶的人遷往信陽。

明末清初,中原地區大亂,李自成在光州實行屠城政策,南方的江西等地也遭受了嚴重的經濟破壞,民生凋敝。於是在大軍退去後,很多江西人便遷往湖北至信陽一帶,現在很多信陽人的家譜上還記載的有這段歷史。

信陽風土人情多姿多彩

信陽兼具南北方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比如信陽北部一小部分吃麵食的多,淮河及以南則是以大米為主。信陽在建國時也是分為潢川和信陽,行政區劃在歷史上多次調整,再加上信陽境內山地眾多,交通不便,族群小聚居的特點。使得遷徙而來的外地人更容易保持原有的方言,不容易被河南方言所同化,久而久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信陽話。

總之,在語言上都有這樣一個特點,相隔距離近但方言差別大的必有一方是移民而來的,平原地區方言同化的速度也要遠遠高於山地地區,發達地區的方言也很容易同化,這一切都取決於各方言的族群是否擁有可以頻繁進行交流的條件。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我覺得我挺有話語權的吧 我河南信陽新縣沙窩鎮人 地處湖北省安徽省三省交界 我們祖籍湖北 清初搬到這邊來的 我們這個地方一個鎮說話都好幾個腔調 隔個小山領 說話都不一樣 我在鄭州讀書的時候 我和我們鎮上的同學用家鄉話說話 我們班的同學都瞪著眼看著 等我們聊完 他們問我我們剛才嘰裡咕嚕說的什麼 他們一句都沒聽懂


天空那麼高那麼藍


我是信陽最南端雞公山管理區李家寨鎮的,距離湖北也就20公里左右,往北20公里是信陽市區,往南20公里是是湖北省廣水市。說話口音更接近湖北,我們說搞麼斯(幹什麼),一日三餐都是米飯。


佛系Mr林


信陽地處大別山區,屬於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決定了語言的不同,信陽北部地區生活習性接近河南,信陽南部山區生活習性按近湖北,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嘉貝


信陽市 信陽縣(現平橋區) 在歷史上各個朝代幾乎都是跟駐馬店地區 屬於一個地方 信陽東部一直是光州 解放後東幾縣才合併給信陽


光州張學友


我們的祖籍湖北,新縣人,說話口音跟江西九江一樣!


用戶5227278265452


因為信陽緊挨湖北,他的生活習慣和南方一樣


用戶8628194099037快


東西部差別再大口音還是可以聽得懂,南邊的新縣完全聽不懂的。


用戶5092974575884


十里不同音,有什麼可奇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