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 马正拓

眼下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采取各种措施,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半岛记者回河南老家过年期间,见闻了豫鄂交界的广大城乡地区疫情防控的种种举措:高速出口逐车登记,乘员人人接受体温检测;村村设点劝导,外来车辆一律劝返,连本村返乡车辆也严格实行“只出不进”。在最注重乡里亲情的广大农村地区,在面对打赢疫情防控硬仗时,人情和脸面不再成为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改变了春节年俗的这场防疫大战,不仅仅是提高了乡亲们的卫生健康意识,比如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等;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也唤起了大伙儿对规则和秩序的遵守。哪怕经过层层的上传下达之后,这种因陋就简设立的规则有点荒腔走板。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村头随处可见的防控宣传语。

大年初一收到防疫提醒

半岛记者的老家位于河南省新野县,是地处豫西南的一个农业县。记载上称,新野春秋时期封邑,西汉初年置县。光武帝刘秀起兵于此,《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兵博望、火烧新野,也是指这里,因此被称作“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新野还是中国“猴乡”,据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的灵感就源于新野,作者吴承恩曾任新野知县。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现场直击|豫鄂交界乡村硬核防控:“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进村的道路用农用车封堵起来。

尽管历史悠久,但新野至今仍是经济不甚发达的中原小城。全县约84万户籍人口中,有65万农业人口,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尽管隶属于河南省,但新野距离湖北省会武汉和河南省会郑州的里程相当,均在330公里左右。并且,新野与湖北省襄阳市毗邻,往年春运返程高峰时,从县城发往襄阳的客运班车,10到20分钟就发出一班。襄阳市常见的窝子面、牛杂面等特色小吃,在新野街头也是随处可见。

虽然老家所在的乡村较为偏僻,但半岛记者1月22日回到村里时,武汉发生疫情的消息已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好在村里没有从武汉返乡的人员,村里的气氛并不紧张。从全国各地陆续返乡过年的乡邻们,饭后仍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交流这一年在外听说的奇谈怪闻,品评穿村而过刚铺设的新水泥路,揣测这3.5米宽的新路是否会因无法会车而拥堵。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现场直击|豫鄂交界乡村硬核防控:“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进入县城及乡镇的主要路口都设有劝导点。

疫情似乎还很遥远,乡亲们根据往年的节奏安排过年事宜。即使除夕当天阴雨绵绵,贴对联、上坟祭祖等习俗仍按部就班进行着。1月25日大年初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起了效果,往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少了许多,但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在村里依然延续。不过,随着“河南这次防疫很硬核”“防范疫情,快来河南抄作业”的文章在网上被转发和点赞,县城里的气氛已经紧张起来,互不串门拜年成了街坊邻居之间的默契。

城里人“很讲究”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对身处偏僻农村的乡邻也产生了冲击。大年初一下午,大伙儿开始相互打听第二天是否还如约串亲戚。随后,来自省、县、乡三级的各种防疫提醒,已经陆续在微信群里转发。大家终于意识到,疫情越来越近。到了晚上,不少家庭开始接到亲友的电话,商量取消第二天的串亲行程。

看似粗暴的村村封路

真正让大家感到防控迫在眉睫的,是随后公布的两个消息:一个是百度地图APP发布的大数据,另一个是本县也出现了4个确诊病例。

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统计,武汉人口热门来源地为:信阳、重庆、南阳、驻马店等地,其中信阳占武汉流入人口总量的1.54%,南阳占武汉流入人口总量的1.13%。而信阳、南阳、驻马店是豫西南的三个地级市,前两个都与湖北省接壤。在武汉封城之前离开的500万人中,理论上已经有不少人返回了家乡。与这些数据相佐证的是,乡邻们这才知道,早在除夕开始,豫鄂交界处的交通道路已经设卡,安排专人值守,从湖北方向开来的车辆全部实施卫生检疫,甚至是劝返。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现场直击|豫鄂交界乡村硬核防控:“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往日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如今人车稀少。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一大早,有乡邻到本村及周边的卫生所购买口罩,被告知早已被抢购一空;与邻县相通的道路横亘着大土堆,无法通行。由于取消了走亲串友,大家似乎闲散下来,家里的卫生收拾得勤了,陆续有村民拎着一袋袋垃圾,送到村里专设的垃圾集中处理点。依然有村民站在村里道路上闲聊,但相互交流的已经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疫情的最新通报,和能够采取的防护措施。戴口罩的人也明显多了,口罩一时之间成了这个偏远乡村的时髦货。

这时候,“外孙拜年被姥爷拒之门外”的消息,已经不再是笑谈,大家开始接受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随着外地防疫措施越来越“硬核”,周围的村落也都行动起来,村村封路陆续开始实施。通往外界的入口处都设立了劝导点,劝返外地牌照的车辆进入。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现场直击|豫鄂交界乡村硬核防控:“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高架桥上的郑渝高铁南阳至襄阳段已暂停运行。

起初,还有乡邻调侃说,劝导点的执勤人员都是乡里乡亲,平素眼熟面花,不至于不通融,遇到“光棍儿”,肯定不会拦截。这里说的“光棍儿”,是家乡的俚语,指的是有头面的人物,在三乡五里较为吃得开,无论到哪里都会儿给他面子。然而,现实很快被证实,在全民防疫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以往好使的脸面和人情似乎都行不通了。经常有乡邻爆料,远近知名的“光棍儿”甲乙丙丁等,开着车也未能进到村里来。

连本村乡邻的车辆,也要遵守“只出不进”的防疫规定。大年初三早上,返乡过年的邻居因脚伤,需要到镇上的医院治疗,驱车到了劝导点后又不得不折返。因为车辆一旦出村,就无法再进入,仅人员可以回来。无奈之下,只好骑着摩托车去镇上就医。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做法,在乡邻中间居然形成了共识,半岛记者没有听到大伙儿的牢骚或者抱怨。因疫情临时建立起来的规则和秩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遵守。一时间,挂着粤、浙、苏、鲁等地车牌的返乡车辆,均在房前屋后趴窝着。往年节后较为集中的返程期限,也被暂时搁置在一边,继续享受回家过年所特有的闲适和团圆。

高速入口处的严阵以待

随着疫情进入防控的关键时期,各种“硬核”举措有增无减,先是通往县城和市里的客运班车停运,接着高速沿线的部分收费站出入口开始关闭。就连去年12月份刚刚通车的郑渝高铁郑襄段,也陆续停运了多趟列车。郑渝高铁途经半岛记者老家的镇政府驻地附近,与G55二广高速在这里形成了交叉。这两条公铁干道,被视作是主推新野县经济发展的两条交通动脉。受这次疫情影响,近些天不仅看不到高铁从高架上飞驰而过,二广高速上车流也比平时锐减。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现场直击|豫鄂交界乡村硬核防控:“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二广高速新野北收费站处的防控现场。

1月29日接近午饭时分,半岛记者来到G55高速新野北收费站。作为二广高速进入新野县城最方便的出入口,这里堪称是新野县城的“北大门”,经由双向六车道的新野大道,可以直接进入县城。涉及多个部门的二三十名工作人员在这里严阵以待,每一辆从高速出口驶出的车辆,都要逐车进行登记,全身武装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疾控人员,认真对车上乘员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哪怕是悬挂本地车牌的车辆,也要经过上述程序。虽然看上去有点繁琐,但记者在现场目击的半小时内,没有一辆车出现抵触情绪,大家无一例外都戴着口罩,接受排查和登记。

豫鄂交界新野乡村硬核防控疫情:“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半岛记者现场直击|豫鄂交界乡村硬核防控:“光棍人”开车也回不了村

二广高速新野北收费站处的防控现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时,提高防范意识,养成卫生习惯,精准科学防控,都是积极应对的应有之义。对于有着过亿人口的河南省,以及毗邻湖北省的新野县来说,疫情防控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村村采取的“硬核”防控措施,无疑对阻击疫情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再加上疫情通报和防控措施的及时发布,以往城乡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正在被逐步抹平,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的城乡联动防控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有利于消除恐慌情绪、杜绝谣言传播。

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这次的疫情也终将过去,暂时受到影响的生产和生活迟早会恢复。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城乡广大群众因此提升的健康卫生意识,以及对规则和秩序的自觉遵守,也值得在疫情过后的总结时写上一笔。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父老乡亲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