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中動用超過80萬的軍事力量鎮壓獨立運動,為何法國失敗了?

熊style


所謂邪不壓正,二戰以後,在越南尚未脫身乾淨的法國為了阻止阿爾及利亞脫離掌控,又投入大量兵力到北非,結果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最終也註定了失敗。

  • 第一,二戰後全球去殖民化是大勢所趨,法國投兵阿爾及利亞是逆天而行;
  • 第二,兩次世界大戰已經嚴重削弱法國;
  • 第三,阿爾及利亞積極抗爭,並且得到了廣泛支持與援助。


阿爾及利亞地處北部非洲,北部隔著地中海與法國相望,雖然沙漠廣佈,不過阿爾及利亞礦產資源豐富又地處交通要衝,近代更加成為列強垂涎的對象。19世紀,法國國王查理十世派人攻入阿爾及利亞成功,將其劃分三省並派遣總督管理,開始了長達上百年的殖民統治。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從法國開始殖民阿爾及利亞開始,當地人就進行了各種反抗。直到二戰前,當時的法國本土被迅速攻破,而法國人為了集中更多力量反攻,承諾阿爾及利亞人如果幫助法國獲勝,那麼戰後就許阿爾及利亞自立的要求。


聽了這話,阿爾及利亞人也不反抗法國了,反而積極幫助同盟國反攻法西斯,希望有朝一日堂堂正正脫離法國。

結果,戰爭勝利了,但阿爾及利亞人的君子之行卻換來了法國人的不守承諾——由於法國在二戰中元氣大傷,為了恢復實力,法國非但沒有兌現對阿爾及利亞的承諾,反而加緊壓榨阿爾及利亞的財富。

不守承諾也就算了,還變本加厲,叔可忍嬸都不能忍——阿爾及利亞開始大規模反攻法國殖民者。


當時的世界,殖民體系已經來說崩潰,原本亞非拉的殖民地紛紛獲得新生,去殖民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連英國都不得不放棄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英屬印度。法國加緊壓迫掠奪阿爾及利亞的行徑不僅違背道德,而且也是逆天而行。

更何況,法國的國力本身就不如英國等,加上二戰的影響其實力就更加不足。到1955年底,法國投入了20萬兵力到阿爾及利亞,而前一年,法國剛剛從越南戰場脫身,身上的泥都還沒擦乾淨。對於法國大軍壓境的圍剿,阿爾及利亞的兵力雖然不如法國,但採取的游擊戰讓法國人頭疼不已——敵進我退,敵疲我打。


1956年,法國兵力增加到40萬,1960年年底已經達到80萬。然而法國兵力越來越多,卻無異於渴飲海水,越飲越渴——阿爾及利亞的反抗規模不斷擴大,實力也越來越強。後期法國雖然投入兵力越來越多,卻也是邊談邊打——法國已經後悔了想撤退,卻又沒有合適理由,也不好這麼丟人地離開,所以僵持不下。

另一方面,法國畢竟是侵略者,在國際上受到了巨大壓力與譴責;阿爾及利亞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自然得到了廣泛支持。直到1959年,最終認清形勢的法國總統戴高樂承認了阿爾及利亞的自決權,三年後的1962年雙方簽訂條約,阿爾及利亞正式自立。持續多年的戰爭以法國人的失敗告終。

澹奕認為,戰後的法國本身就實力不濟,已經是強弩之末卻還要逞強做小人。中途後悔想撤之後卻又不願丟臉,不斷增兵,結果80萬大軍換來的也只是更大的失敗。


澹奕


法國和英國都是歐洲最大的老牌殖民國家,但英國殖民的方式跟法國截然不同。英國採取的是比較寬泛的殖民方式,只在殖民地區委任一個總督,其它事情都交給當地人,他們只管榨取當地的資源,對當地建設很少投入。而法國則把殖民地當做自己的家園去經營,對當地人進行奴化教育,推廣法語,大事小事都要插手,還捨得對當地建設進行經濟投入,表現好的人還可以成為法國國民,擁有法國國籍。

由於統治方式不同,在分手的時候的態度也不一樣。英國比較開通,對待殖民地獨立相對要灑脫,分手方式和比較體面,分手了還是朋友。

而法國的殖民地的獨立都要大打出手才分手,再見已是陌生人,就像這幾天鬧得不可開交的當當“鯉魚”之爭。法國在越南獨立的時候就打了好一陣子,最後灰頭土臉撤了出去。法國跟阿爾及利亞也是打了八年才允許人家獨立。

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殖民歷史更長,投入更多,法國上下已經把阿爾及利亞當成了第二個法蘭西,所以在鎮壓獨立運動的時候不惜血本,投入近百萬軍隊,幾乎是孤注一擲了,但最後還是重蹈覆轍,灰溜溜認輸撤軍。

法國是當時也是歐洲軍事強國,為什麼就打不過一個非洲國家的游擊隊呢?

一、法國在道義上處於不利地位。

法國對阿爾及利亞有百年的殖民史,投入不少精力和感情,這不假,但二戰打響後,阿爾及利亞人民也很愛"國" ,他們的子弟紛紛參加法國軍隊保衛法國,這些阿爾及利亞小夥子們在戰場上作戰勇敢,比法國兵還能打,奮不顧身,英勇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戴高樂將軍當初答應說如果你們幫法國打贏戰爭,法國就允許你們獨立。可是法國獨立後百廢待興,不但把人家獨立的事一推再推,還加強了對阿爾及利亞的控制,阿爾及利亞人民對法國人的言而無信忍無可忍,這才揭竿而起。

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國的行為在二戰後亞非拉獨立熱潮中顯得倒行逆施,在國際上站不住腳,遭到了全世界的一致譴責。美國、蘇聯和我們都站在了法國的對立面,在聯合國推動通過決議要求法國撤兵。

在提供道義支持的同時,我們和蘇聯等國還對阿爾及利亞提供了物質支援,為阿爾及利亞人民取勝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國內反戰呼聲高漲。

剛開始的時候,法國人民也不甘心,是萬眾一心要阻止阿爾及利亞獨立。但隨著戰爭的曠日持久,前線士兵傷亡的急劇增加,消耗的戰略物資也越來越多,法國國內對於戰爭要不要打下去就出現了不同的觀點,再也不是鐵板一塊。

在法國人看來阿爾及利亞就是法國的一部分,但畢竟跟法國本土不一樣,戰爭的持續進行已經傷害到了法國的經濟,影響到了法國民眾的生活。而即使打贏戰爭,阿爾及利亞的重建還要法國掏腰包,最要命的是醫治阿爾及利亞的戰爭創傷,撫平人民心上的傷口,還需要更大的投入,耗費更多的財力、人力,這讓法國不堪重負。

而且法國在越南打了那麼久還是無功而返,讓法國人有點害怕,沒有必勝的信念,握不住的沙子何不揚了它?既然留不住人家的心,越早放手越好。國內反戰聲浪日益高漲,法國人民通過罷工、罷課和遊行示威來表達反戰訴求,讓法國政府內外交困、戰爭不能再打下去。

三、阿爾及利亞獨立武裝的正確方針。

阿爾及利亞獨立的主要武裝力量——阿爾及利亞愛國者陣線在開始的時候跟法國軍隊打陣地戰遭受重大損失,之後他們專門派人到東方學習游擊戰術,把部隊化整為零打游擊戰。

與此同時,他們發動群眾打人民戰爭,讓法國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把法國侵略者打得暈頭轉向,焦頭爛額。

法國將軍恐懼地說,白天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晚上就成了游擊隊的天下。

就這樣,在國際社會的聲援下,在法國國內的反戰聲中,在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游擊戰打擊下,1959年,法國政府認栽了。1962年,法國政府正式宣佈放棄阿爾及利亞,承認它們的自決權,這場歷時八年,傷亡幾十萬人的戰爭宣告結束。


歷來現實


在世界的歷史中,有不少大國在殖民主義的後期階段,因為其所謂的大國霸權,對其他不少一貫是看上去不怎麼樣的國家發動侵略戰爭,比如美國攻打越南,蘇聯出兵阿富汗。


但是在這個階段,這些在世界上呼風喚雨的大國無比遭到了看似那些一腳就能踩死的國家的迎頭痛擊,兩個大國都帶著遍體鱗傷為他們的侵略行為付出代價。與此同時,那些被殖的國家為求獨立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解放戰爭,其中就有阿爾及利亞。


1:阿爾及利亞的歷史


其一:你來我往的國家


在阿爾及利亞的歷史上,因為鄰近多個強大的帝國,於是這片古老的非洲土地上,各個人種,語言的殖民統治者你來我往。在中世紀的時候,阿爾及利亞一度完成了自己國家的建立,但是因為還是相當的弱小,哪怕自己後來都是成為殖民根據地的奧斯曼帝國都把阿爾及利亞當成了自己的後花園。當列強們領導的殖民主義開始的時候,阿爾及利亞迎來了法國人。


其二:法國殖民統治


在19世紀的時候,法國因為隨便找了個藉口,就藉著堅船利炮開始對這個古老的國家發動侵略。他們的宗主國奧斯曼對此也毫無能力,反而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們率先發動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者們的第一槍。過了很久,法國才佔領這塊土地,成為了阿爾及利亞的宗主國。


2:為侵略付出的代價


其一:二戰後的風雲


在二戰的時候,因為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僕從國,於是在二戰中,阿爾及利亞跟隨法國出生入死,一塊參戰。戰爭結束之後,因為全世界各地民族意識的覺醒,於是阿爾及利亞也順應歷史潮流向他們的宗主國法國提出了讓自己國家獨立的要求。


法國對於自己可以吸血的殖民地怎麼可能說放就放,於是在戴高樂的建議下,法國派出軍隊開始武力鎮壓阿爾及利亞的獨立行為。相對的,為了民族獨立而上下求索的阿爾及利亞也為了民族的解放成立了解放軍,雙方在北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面劍拔弩張,法國更是派出了八十萬大軍企圖把阿爾及利亞的解放運動扼殺在搖籃裡面。


其二:獲得民族解放


為了反抗法國粗魯的殖民統治,無數的阿爾及利亞青年為了這場戰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成立了數十萬的游擊隊,除了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抵抗法軍,對法軍的各種襲擾也是化整為零。因為阿爾及利亞的國家宗教信仰問題,不少同為一個陣營的國家紛紛對阿爾及利亞施以援手,贈送了大批的軍火來幫助他們反擊法國的侵略。


同時在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佔領區內,各種罷工遊行活動此起彼伏。


高盧雄雞陷入了阿爾及利亞人民戰爭的海洋之中。這時候,除了客觀的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作戰不利外,國內因為軍費的開支導致財政赤字的鉅額飆升也引發了法國社會上下的強烈不滿。於是法國在內憂外患之下放棄了這塊佔據了百年的殖民地。


歷史總探長


從五六十年代是世界反殖民大潮的時代,全世界的殖民地的民族主義者無不紛紛站起來,痛毆兩個老帝國----英國和法國,識相的英國,早早達成協議就溜了,而法國人比較耿直,硬是挺著不撤,一直到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直接被打爆,戴高樂出山滅火才算完成。

這是歷史的洪流,是擋不住的。


奧雷斯山的槍聲


奧雷斯山位於阿爾及利亞的東南,1954年,“民族解放陣線”作出決定,在11月1日進行武裝起義,奧雷斯山區的農民在布拉依德的領導下準備進行武裝暴動,10月31日,布拉依德召集了40名幹部奔赴各地,向300名農民發了武器。

午夜,起義者開始行動,凌晨,起義者伏擊了當地的法國行政長官,打響了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11月1日,阿爾及利亞全國有10多處爆發武裝起義,全國起義軍3000多人,大部分還是拿著很簡陋的武器,襲擊了法國的警察局,憲兵隊和哨所。


起初,法國人並沒有當回事,法軍使用飛機轟炸和撒傳單的方式,寄希望恫嚇起義者。結果起義者不但沒有被嚇倒,反而在君士坦丁北部,阿爾及爾,奧蘭以及阿爾及利亞南部也出現了武裝鬥爭,分散在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很快就形成了一直有一定戰鬥力的游擊隊,讓法國殖民者大為恐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法國政府大為恐慌,法國人沒有料到起義軍居然發展的這麼快,立即任命了後來臭名昭著的蘇斯戴爾為阿爾及利亞總統,此人一上任立即宣佈阿爾及利亞東部和北部處於緊急狀態,並且調派了5萬法國殖民軍以及從法國本土派來數萬增援部隊,企圖一鼓作氣絞殺游擊隊。


蘇斯戴爾在根據地實行焦土政策,對根據地狂轟濫炸,放火燒山,對水源投毒等等,並且在東部突尼斯邊境建了長達300公里的防線,設置了電網和地雷,沿線重兵駐紮。


游擊隊並沒有和法軍硬碰硬,而是採取大規模的游擊戰,襲擊哨所,拔掉據點,破壞交通和通訊,當時的越南獨立戰爭被證明對付法軍非常有效,阿爾及利亞的起義者們基本上沿用了這一特點,法軍疲於奔命,勞而無功。


1956年初,阿爾及利亞境內,除了南部的撒哈拉沙漠以外,幾乎所有地方都有游擊隊的身影,阿爾及壓游擊隊在戰爭中鍛煉出來,他們把分散的,孤立的小片根據地鏈接成大塊的根據地,然後不斷的擴展,形成從東西的解放區,打破了法軍的分割和封鎖。


1956年,民族解放陣線把阿爾及利亞全國劃分成六個軍區,至此,在阿爾及利亞全境都有了革命根據地。


掃蕩和反掃蕩


1957年初,法軍已經在阿爾及利亞投入了40萬兵力,當年法國人抵抗納粹都沒見這麼積極的,1957年6月,法軍司令部集中了數萬名機械化步兵和傘兵部隊,在數百架飛機的掩護下,對東北部的游擊隊進行大掃蕩。


數百家飛機帶著凝固汽油彈,對4000平凡公里的土地狂轟濫炸,沿海巡弋的法國軍艦也對游擊隊猛烈炮擊,上萬名殖民者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對解放區推進。


游擊隊由於早就獲取了法軍來襲的情報,早就做好了部署,把主力轉移到外線,留下了輕裝小分隊和法軍周旋,外線的民族解放軍集中兵力進攻防禦薄弱的法軍據點,不斷騷擾敵軍後尾部隊,導致法軍內線外線同時作戰,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此後,法軍有好幾次集中兵力,分別向阿爾及利亞東部,西部和中部解放區同時發動掃蕩,法軍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企圖是各解放區的游擊隊無法互相支援,但是法軍的掃蕩部隊在大多數地方都撲了空,有的中了埋伏,幾個星期打下來,幾路法軍損失慘重,法軍“重點掃蕩,重點圍剿”戰術很快破產。


法國人之所以霸住阿爾及利亞不放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裡有豐富的油田資源,法國曾經制定過一個把撒哈拉從阿爾及利亞分割出去的計劃,游擊隊為了粉碎法軍企圖,開闢了撒哈拉戰場,從11月初到12月,連續不斷對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石油公司襲擊,法國石油公司開採受到極大的阻礙


兩次大戰


1958年,法國政府終於忍受不了,撤換了阿爾及利亞總督,換上了夏爾將軍為總司令。

1958年,夏爾劃定無人區,強迫當地居民遷到集中營,引發當地居民嚴重不滿,紛紛反抗,法軍大肆屠殺,越有30萬當地民眾在抗爭中死亡。



夏爾劃定了“莫里斯防線”和摩洛哥的“西部防線”,同時在“莫里斯防線”的東側,沿著突尼斯又弄了一條“夏爾防線”,但是法國人好像天生就不是做防線的料,當年法國境內的馬奇諾防線被德軍輕而易舉的突破,夏爾防線也是一樣,從第一天,這些防線就被游擊隊來回滲透。


1959年6月7日,民族解放軍穿越莫尼斯防線,挺進波尼市,與法軍作戰,打死打傷方俊800多人,擊毀坦克5輛,擊落飛機3架。

7月14,民族解放軍集中炮兵部隊和步兵部隊,以壓倒性優勢圍攻了安若拉據點,擊斃法軍少校司令官和245名守軍。


7月22日,夏爾將軍終於忍受不住了,出動4個精銳師,數個傘兵團和海軍突擊隊,一共10萬兵力,同時調集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和火炮,對民族解放區第二軍區猛攻,此次進攻是空前的。


8月3日到9月3日一個月內,民族解放軍同法軍進行了123次遭遇戰和伏擊戰,進攻和突破莫里斯防線和夏爾防線24次,襲擊法軍據點47次,夏爾在給戴高樂的報告中不得不承認,此次行動使得法軍損失了3個團以上的兵力。


經過此役的重大失敗後,法軍全面改變戰略,採取“固守據點,全面封鎖”,守住主要交通線和撒哈拉石油區一級東西邊境,至於解放區根本管不了了,解放區經過幾次大的戰役,士氣大增,兵力擴充到15萬人,解放和控制了全國五分之四的土地。


1960年6月,民族解放陣線在的黎波里會議上,宣佈開闢第二戰場,同年12月,法佔區穆斯林居民相應號召,在阿爾及利亞各大城市爆發了群眾遊行示威,規模極大,導致法軍不得不從戰場抽調一部分軍隊回防。


自此以後,法國人基本上在阿爾及利亞找不到一塊安寧的地區,離開只是時間問題。


李建秋的世界


阿爾及利亞當初就是最激烈反抗法國入侵的北非國家。

阿爾及利亞是原北非巴巴里海盜的大本營,和奧斯曼土耳其是鬆散的羈縻關係,阿爾及利亞統治者稱“德伊”(Dey),意思是“副王、總督”,有很強的獨立性。1830年,法國無端挑起所謂“扇子事件”(Affaire de l'éventail),對阿爾及利亞用兵,1834年宣佈廢黜末代德伊侯賽因(Hussein Dey),將阿爾及利亞吞併為法國領土。當地領袖阿布都卡德爾(Abdelkader ibn Muhieddine)發動起義奮起抵抗,持續到1847年12月23日法國才完全佔領阿爾及利亞。

抗法領袖阿布都卡德爾雕塑


在法屬期間阿爾及利亞被劃為法國本土的三個省,和其它殖民地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二戰期間法國本土被納粹佔領,二戰後非洲原法國殖民地紛紛謀求獨立,但當時的第四共和國一味強調“阿爾及利亞是法國領土不是殖民地”,頑固抵制“去殖民化”,而法國在該國經營百年,法國移民和親法當地人、混血人(俗稱“黑腳”les pieds noirs)多達百萬,他們是最強硬反對“去殖民化”的。

由於法國態度頑固,1954年11月1日,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FLN)成立,最初只有約3000人,但發展很快且遍佈全國,法國當地駐軍最初約5萬人,在FLN的游擊戰打擊下疲於奔命,處於被動。

1955年,法國增兵至20萬,並使用了“拉網”戰術和“戰略村”計劃(將當地居民趕到有軍隊保護和工事圍繞的“戰略村”,隔絕游擊隊和平民的聯繫,據說這種戰術學自舊日軍,後來也被美軍用在越南),還創造性地將直升機等投入戰場(後來美國在越南的各種反游擊戰戰術,很多都從法國處學來)。

FLN部隊


1956年8月,在蘇聯影響下,正規軍已發展到3萬人的FLN發動“總起義”,試圖對法國發動“正規戰”和“總決戰”,結果遭到重創,後在東方某國指點下轉而採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戰法穩住大局,終於在1958年6月轉入反攻,同年9月19日宣佈成立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

法軍.儘管一度在戰場上取得主動,但法國這個二戰中遭受重創的國家已不堪重負:越南戰場陷入僵局,1956年和英國發動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尷尬收場,在這種情況下付出巨大代價(1955-1959消耗軍費80多億美元,相當於1959年度法國預算收入60%,遠超過這5年中法國預算赤字總和),傷亡人數也越來越大。自1955至1958年,法國連續六屆內閣倒臺,這六屆內閣的倒臺,幾乎都和阿爾及利亞僵局息息相關。

1958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終於被阿爾及利亞戰爭所引發的法國社會危機拖垮,隱退已久的戴高樂將軍出山,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自任總統。

最初軍人出身的戴高樂還希望在戰場上有所振作,因此執行了一邊和FLN談判。一邊繼續打仗的戰略,希望以有限的自治權換取FLN妥協,為此他幻想“投入重兵爭取速勝,以打促談,迫使FLN接受對法國有利的條件”,因此才會在1959年增兵至80萬,並修建長達460公里、寬1公里的莫里斯防線(La ligne Morice),試圖用隔離、合圍的方式聚殲FLN有生力量。

但此時FLN已成氣候,且準確地判斷出形勢,即戴高樂和法國不可能長期在阿爾及利亞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時間對本方有利,因此繼續採用游擊戰、運動戰和法軍周旋,並積極爭取國際支持。1962年3月18日,被拖得精疲力盡的法國政府不得不在戴高樂本人建議下和阿爾及利亞簽署埃維昂協議(Les accords d'Évian),承認阿爾及利亞民族自決權,7月1日阿爾及利亞公投,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獨立宣言,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獨立。

阿爾及利亞報紙上關於埃維昂協議簽署的號外


戴高樂將幾十萬法軍和上百萬“黑腳”及法國移民遷回法國,並迅速鎮壓了外籍兵團軍官等冒險者因不滿阿爾及利亞喪失而發動的叛亂、刺殺,轉而帶法國走向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法國之所以拿不下阿爾及利亞,原因概括起來主要為當地反抗根基深厚、民族意識強;國土面積大,游擊隊群眾基礎好,可以和法軍長期周旋;法國二戰中受到嚴重削弱,且在越南、埃及等其它戰場牽扯兵力和財力,無法在阿爾及利亞持久維持一支龐大的兵力,因此雖然在不多的幾次大戰中幾乎都獲得勝利,最終卻被對手拖垮。

當時正是戰後“去殖民化”的第一次高潮,法國堅持殖民化的態度在國際間陷於孤立,而FLN則得到蘇聯-東歐集團和東方某國的支援和國際間廣泛同情。我在阿爾及利亞工作期間,曾參觀過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紀念館,其中陳列的許多裝備,如迫擊炮、單邊帶電臺等,都印有東方某國的方塊字,甚至可以清晰看到生產廠家的番號。

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的紀念性地標——三葉塔,本人2002年在阿爾及爾工作時所拍攝


陶短房


阿爾及利亞是法國在非洲殖民統治的開始,投入最多,是法國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法國人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也沒能同化本地的穆斯林。

1945年5月8日的二戰勝利日,阿爾及利亞人在Sétif遊行慶祝,並藉機表達政治訴求,結果演變為互相仇殺的暴力事件,103名移民和超過1500名穆斯林死亡

殖民政府對穆斯林的歧視態度引起當地人要求政治改革、獲得更多權利的呼聲,而法國移民(總數有一百多萬)則反對一切讓當地人擁有更多政治權力的改革,理由是不必要或太危險。殖民政府曾經打算回應本地人的改革呼籲,例如擴大阿爾及利亞在財政和行政方面的自主權,廢除現行的“二元選舉團”制度(阿爾及利亞議會五分之三的席位由法國移民選出,剩下的歸穆斯林),使穆斯林與移民有平等的選舉權利,因為法國移民的強烈反對而告吹。

1956年9月30日,民族解放陣線成員Zohra Drif在一家咖啡館安放了炸彈,導致3名法國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她被法國殖民當局判入獄20年,1962年被戴高樂大赦

於是,武裝鬥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54年11月1日,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民族解放陣線”開始武裝反抗法國人的統治,其武裝力量稱為“民族解放軍”,開始時僅數百名武裝人員,到1957年已發展為一支近4萬人的武裝部隊。 民族解放陣線採取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他們也發動一些綁架事件,對象包括法軍、警察、法國移民、懷疑通敵者或叛徒,後來更擴大至政府僱員甚至是一些不肯跟他們合作的農民。

1955年8月,在菲利普維爾,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襲擊了26個法國移民定居點,造成123人死亡。怒火中燒的法國殖民當局處決了1273名阿爾及利亞囚犯作為報復,整個獨立戰爭就是這樣恐怖對恐怖的殺戮

最初,獨立武裝的領導者主要是穆斯林激進派,骨幹是參加過二戰的阿裔法軍士兵(他們為自己流血犧牲卻得不到一份工作而憤憤不平),根據地設在在沿地中海的大卡利比山區和靠近突尼斯邊境的奧雷斯山區。 人數不多,裝備落後,只能發動針對警察的小規模襲擊,看起來一副很好欺負的樣子。

在山區追蹤游擊隊的法軍士兵,他們裝備精良,因此游擊隊往往會避免與其正面對抗

但法軍對獨立者的輕視(法國移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游擊戰擴大化和長期化了。駐阿法軍總司令拉烏爾·薩朗上將發展了包括大規模動用酷刑在內的反游擊戰戰術,他拒絕承認阿民族解放軍俘虜為戰俘,宣稱“恐怖分子”不適用《日內瓦公約》。法軍被允許對俘虜動用酷刑,以獲取有關游擊隊的情報。法軍指揮官們認為,讓阿爾及利亞人感到恐懼是平息叛亂的一劑良藥,通過製造恐慌讓他們學會順從。

法軍在阿爾及利亞擁有近乎無限的權力,可以隨意抓捕、拷打和殺死本地人

法軍會強迫被關押的囚徒像古羅馬角鬥士一樣互相毆鬥,甚至還強迫他們觀看親人受刑或遭法軍強暴。法軍還有一種名叫“接電話”的酷刑,所謂“接電話”其實就是反覆抽打受害者的耳部。阿女性所遭受的屈辱更甚,法軍強迫她們吞食自己的排洩物,電擊乳房和私處,施暴者還對女性的敏感部位大小或形狀品頭論足。

法軍士兵公然在大街上調戲當地人婦女,有時還強迫遭到侮辱的婦女拍照取樂

獨立者也以牙還牙。在首都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獨立者用一種嚴密的組織方式開展著針對法國人(包括平民)和穆斯林溫和派的暗殺行動,每一個人只有一個上司和他發展的兩個下線,這樣,一旦某個人出了問題,整個組織卻不會被根除。行動者會得到不認識的人悄悄塞過來的一支手槍或是一個炸彈,目標是某個落單的法國警察或法國人聚集的酒館。

法軍士兵正在搜查穆斯林婦女,利用婦女兒童發動恐怖襲擊是獨立者的慣用招數

這個被法國人稱為“無限增長的蟲子”的組織讓阿爾及爾陷入恐怖之中,卻根本找不到兇手。因為他們就是那些纏著頭巾的女人,他們就是那些懵懂的孩子,他們就是那些本分的果農,他們都是,但他們又都不是,他們拿起槍就是戰士,放下槍就是平民。據稱獨立者一共殺死了4500名法國移民和36000-50000名穆斯林溫和派。

於是法國人變本加厲地還擊。第十空降師師長雅克.馬絮少將被授予軍事統治阿爾及爾全權,部隊指揮官收到命令,可以使用包括酷刑和隨意處決在內的必要手段摧毀民族解放陣線。


雅克.馬絮將軍

馬絮對阿爾及爾實施分區佔領,每個團負責掃蕩一個區,挨家挨戶搜查清除隱藏的游擊隊。在分區掃蕩中,法軍的暴行變得制度化,毆打、電擊、水刑、性侵犯和強姦很普遍。法軍將數以百計的嫌疑人從直升機扔下投入大海,有時屍體會浮上海面,由於擔心屠殺暴行為外界所知,此後法軍常常會在這種行動前往受害者腳上澆注水泥,使他們永沉大海。經過九個月的殘酷作戰,獨立組織的領導人、戰鬥員、後勤人員幾乎無一例外或殺或擒,在阿爾及爾的活動被迫全面終止。

被活埋的獨立者

受害者不僅限於阿穆斯林,同情阿民族解放陣線的法國人也成了打擊對象。在大學當助教的奧丹被法軍以涉嫌窩藏和協助阿民族解放陣線叛亂分子為由逮捕,之後就消失了,他被認為被拷打致死或被草率處決。遭受過法軍酷刑的亨利·阿萊格出版了回憶錄,揭露法軍使用電刑、剝奪睡眠和能使人吐露實情的麻醉藥等對付嫌疑人,還活埋和斬首。



在嚴刑拷問之後,大部分嫌疑犯會被押解至奧塞雷斯設立的“集中營”,“危險分子”遭到機槍掃射,連招供的人也不放過,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價值了”。法國隨軍牧師經常告訴官兵們可以心安理得地實施酷刑,其中一名隨軍牧師路易斯·德拉魯聲稱“特殊情況需要採取特殊措施”。



為了對付獨立者的鄉村游擊隊,1958年4月之後。法國軍隊將兩百萬人遷出山區,剝奪了游擊隊賴以存在的社會土壤,到1958年為止,又成功以鐵絲網+地雷區封鎖了阿爾及利亞與突尼斯、摩洛哥的邊境,基本切斷了獨立者獲得外部援助的渠道。

法國政府為將老百姓和民族解放陣線隔絕開來,模仿日本在東北搞的“集團部落”,將阿爾及利亞農民轉移安頓,集中居住。然而集中居住的條件惡劣,結果招致了阿爾及利亞人更多的怨恨

但是隨著戰爭的日益延長、殘酷(雖然成功),法國人也越來越意識到,將來要重建阿爾及利亞,收拾民心士氣,將付出極大代價。也許要從法國本土轉移大量的資源,可能會拉低法國本土的生活標準。阿爾及利亞戰爭使法國投入了大量的軍事力量,每年要花費7千多億法郎,從1955至1959年耗資達83億美元,大量的國家軍事訂貨,使法國經濟表現出這樣一種不正常的趨勢:一方面是工業生產指數繼續上升;另一方面是財政赤字增大,外匯儲備減少,物價飛漲,法郎貶值。廣大人民群眾對第四共和國的失望和不滿情緒日益加劇。大規模的罷工,要求停止阿爾及利亞戰爭的群眾集會和遊行示威時常發生。

法軍裝甲車在鄉村巡邏

同時,擔心軍隊法西斯化壓倒了政治家們對阿爾及利亞的眷戀。

法國軍方把每一個阿爾及利亞人和同情他們的法裔都看成是潛在的罪犯,決定依靠暴力和恐懼來統治。這種做法不僅被用在了阿爾及利亞,而且也蔓延到法國本土(當時有很多阿爾及利亞人到法國打工和居住,裡面不乏獨立支持者)。軍方對巴黎的共和國政府也越來越不耐煩。許多軍人開始質疑民主政府的可靠性,他們聯想起二戰期間政府對軍隊的“出賣”,也聯想起越南戰爭中政府的“軟弱”,認為民主體制根本無法應付“革命戰爭”這種非常事件。

戴高樂知道,即使看起來獨立運動是被鎮壓下去了,但不能阻止它在五年到十年之內東山再起,法國終究不可能一再投入到綿綿不斷的鎮壓活動之中。同時他非常擔心,戰爭會分裂軍隊和法蘭西民族,並且有誘惑高級軍官搞冒險活動的危險

這讓法國的政治精英階層非常擔心:“在阿爾及利亞的法西斯主義傾向不可能同法國的民主實踐並存……只要法國還在拒絕阿爾及利亞人民的願望,那麼阿爾及利亞戰爭就會延續下去。而只要戰爭延續下去,阿爾及利亞的形勢就會持續不斷的滋長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會不可避免地擴散到整個軍隊中去。”

政變現場,參加政變的法軍官兵和移民正在聽政變將領演說

1958年5月13日,阿爾及爾的法國移民衝擊了總督府大樓,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軍隊一開始坐視不理,隨後馬絮將軍出面,組織了一個公安委員會(這讓不少法國人想起了雅各賓派和羅伯斯.庇爾的恐怖統治)。 隨後法國本土的民族主義者開始在巴黎示威遊行,共和國政府的首腦們悲哀地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指揮軍隊和警察。5月24日,科西嘉島的傘兵出動,奪取政權,建立了本地的公安委員會。

1958年6月6日,戴高樂到達阿爾及爾後接見雅克·馬絮將軍,右邊為薩朗將軍

薩朗將軍和馬絮將軍制定了一個“復活作戰計劃”:從阿爾及爾和法國西南部城市圖盧茲起飛的傘兵與駐紮在巴黎城外的裝甲部隊合作,一起進入巴黎,佔領國民議會,推翻共和國政府。 共和國政府束手無策,只能請來了蟄居的戴高樂,請他重新執政,收拾殘局。

參加政變的三名將軍儒奧、薩朗和夏爾

戴高樂一開始與政變軍人虛與委蛇,上臺之後,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軍事行動並沒有收手,但他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將叛變的高級軍官調到中央高高掛起,又把約1500名軍官從阿爾及利亞或調走或強迫退休。1961年4月18日,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高級將領——薩朗同另外三名將軍澤勒、夏爾和儒奧舉起叛旗。戴高樂發表廣播講話,懇求道:“法國的女人和男人們,請幫助我。”結果到了4月27日,由於法軍中的普通軍官和士兵響應了戴高樂的號召,也由於叛軍缺乏相應的決心,這次政變失敗了。


戴高樂曾向阿爾及利亞穆斯林提出呼籲,給出三種選擇方案:獨立、與法國合併、聯盟(阿爾及利亞自治)。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穆斯林還願意站在法國這一邊了,所有的溫和派不是被獨立者所消滅,就是被法軍和法國移民所消滅

1962年3月18日,認清形勢的戴高樂政府與阿臨時政府簽署《埃維昂協議》,在阿全境結束軍事行動,法國承認阿人民有權行使自決權成立一個獨立主權國家。7月,阿爾及利亞舉行自決公投後宣佈正式獨立。為了安撫軍心,同年,戴高樂總統頒佈大赦令,對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所犯下的暴行不予追究,連奧丹遇害也不立案。

政變失敗後,薩朗逃到了西班牙,併成立了法國秘密軍組織,在法國本土和阿爾及利亞進行恐怖襲擊,這是巴黎的一處襲擊現場。戴高樂也被列入暗殺名單,暗殺至少有四次,分別發生在1961年9月,1962年的5月、6月和8月

所以,法國讓阿爾及利亞獨立,不是因為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出於對軍隊的恐懼。法國人不願意失去阿爾及利亞,但他們更不願意失去法國。

1962年4月20日,秘密軍組織頭目薩朗在阿爾及爾被捕,他被判終身監禁。1968年被戴高樂特赦,對此戴高樂解釋道:“愛國主義有時候是盲目的”


海軍史研究會員


一場戰爭的成敗有很多影響因素,具體到阿爾及利亞殖民地戰爭,我以為有以下因素:

1.阿爾及利亞人民追求獨立是正義的,邪不勝正,獨立運動必然會勝利。

2.當時受世界範圍內殖民地獨立運動風潮的影響,獨立運動勢不可擋。

3.阿爾及利亞國內獨立勢力日益壯大,給了法國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逼迫法國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

4.二戰時,法國層繼許下諾言,倘若幫助法國贏得戰爭,就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

5.法國經過二戰的洗禮以及對越戰爭的失敗,軍事實力以大不如從前。

6.前蘇聯出於意識形態的對立,給予阿爾及利亞人民以幫助。

7.法國國內的政治家(戴高樂)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


迷茫數年


想想日本人為什麼被我們趕跑了,主席說過,決定戰爭勝負的絕不僅僅是幾件武器,還有天時地利人和


風塵廟人


有一點,不是決定性的力量但也不可忽略,摩洛哥,突尼斯以美蘇中英為後臺對阿爾及利亞的支援。決定性的力量當然是阿爾及利亞人民,誰要認為被人殖民會過得好,不是腦子有病就是屁股坐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