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來伊份施永雷:小零食吃出大生意


來伊份施永雷:小零食吃出大生意

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永雷

  作為國內休閒食品行業專業的品牌和全渠道運營商,來伊份一直專注於為消費者提供美味、健康的休閒食品和便捷、愉悅的一站式購物體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擁有近2700家門店(全國共有加盟門店300多家)會員超過2000萬,通過線下連鎖門店、線上電商和移動APP、特通渠道全渠道一體化網絡,滿足消費人群隨時、隨地購買安心、好吃的零食需求。

從一家“夫妻老婆店”發展為“主板零食第一股”,來伊份,這家上海老百姓家喻戶曉的零食品牌正借力資本市場,趁著消費升級東風,逐浪智慧零售潮流。


吃出“真味”

  味無味處有真味。小小零食,其實也有真味。

  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夫婦都非常愛吃零食,幾次機緣巧合後,兩人選擇進入零食行業,並創建了自己的零食品牌。摸爬滾打十多年後,不僅在零食行業吃出了“真味”,而且還把公司推上了A股市場。

1990年畢業後,16歲的施永雷起初選擇在二叔店裡幫忙。1991年,剛滿17歲的施永雷決定告別江蘇老家,去上海灘闖蕩,他聰明好學,憑藉著一手修理鐘錶的技藝很快在上海立足。

  1993年,剛剛20歲出頭的鬱瑞芬離開家鄉,和父親來到上海開飯店。這飯店旁邊就是施永雷打工的鐘錶店。每次鬱瑞芬穿著白褂兒站在飯館門口梳頭的時候,對門鐘錶店的施永雷就會出現。一見鍾情,情投意合的兩人選擇了結婚。

當時小夫妻在不停地思考,接下來從什麼行業創業?正好一個同學在一家生產冰激凌的企業工作,憑藉著這個契機,憑藉著僅有的3000塊錢彩禮,兩人買了一臺冰淇淋機開始創業。

一方面上海颳起一股甜筒冰激凌的風潮,另一方面市場供不應求,憑藉著這個契機,。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幾年後施永雷夫婦迅速掙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一千萬。這也為之後創辦“來伊份”打下了物質基礎。

“我們自己烤蛋筒,買進筒裝的冰淇淋,然後打成一個一個的冰淇淋球賣給消費者。”施永雷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流行逛展覽會,他們倆在各大展覽會上擺攤設,把冰淇淋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冰激凌生意異常火爆,十天之內就賺到8000元。那時候的冷飲產品很少,市場很大,利潤率也比較高,只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施永雷夫婦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元,為後來創辦“來伊份”打下了資金基礎。

然而,他們也發現,冰淇淋買賣有很大的侷限性。“他們以跑展會的方式來銷售,生意是一波一波、斷斷續續的,還要受季節的影響。而且,後來展會的舉辦質量有所下降,大家對於逛展會的熱情不如從前了。

於是施永雷嘗試著逐步轉型,在3米乘3米的攤位上,他們利用多餘的空間擺放炒貨等其他食品,品類就這樣豐富起來了。他說:“我們有空間,人家有產品,我們把產品拿來賣,賣完了再和供應商結賬。”這樣的模式既拓展了有的生意,還避免了過大的資金壓力,控制住了現金流風險,為施永雷夫婦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1999年,施永雷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打造有固定門店的零食連鎖店。他們一致認為人流量較大的淮海路是一個不錯的發展地方。不過當時,淮海路那間店鋪的老闆只是同意將半間店面出租供他們使用,他們的小零食生意就這樣從炒貨開始。

來伊份開業那一天,來伊份1500斤密制核桃仁就被一搶而空。鬱瑞芬連夜緊急從臨安拉來1000公斤,第二天中午門口還是排起了500米的長隊。

  吃出“生意味”的施永雷夫婦,不斷在全國各地尋找具有特色的小零食。靖江豬肉鋪、炭燒腰果、奶香花生、開口松子,越來越多的小零食被來伊份聚在了一起……來伊份也在淮海路站住了腳,生根發芽。

從淮海路上的半間店鋪,此後到徐家彙太平洋百貨開了第一家整間店鋪,接著在上海四川北路租下一個門面,創辦了第一家休閒食品專賣店。

開始時,店名從夫妻兩人的名字中分別取一個字,命名為“雷芬”。後來,幾個熟悉的朋友們聚在一起討論覺得休閒零食的品牌名字一定要朗朗上口,建議更換名牌名字。施永雷靈思一動,“來一份,來一份,這個名字就是顧客買零食時常說的,並且能夠快速讓受眾記住。”不過在註冊商標時,工商部門因通俗名稱不予註冊否定品牌註冊的要求。之後,選擇改名為“來伊份”,“伊”又有俏麗的意思。

就這樣迎來了第一個爆發期。2002年來伊份品牌應運而生,當年年底就已經擁有了38家連鎖門店。

正當來伊份的經營發展得風生水起之時,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肆虐全球,讓整個社會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淡中。當時全國上下在一片“關店”、“隔離”、“封閉”的陰影下,一時間人心惶惶,大家都選擇足不出戶,零食行業也收到了一定衝擊。

危機中,施永雷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和妻子鄭重商量後決定:逆勢而上,迅速以較低的價格吸收一批旺鋪門店

這會是盲目下注嗎?他回憶當時決策時,“第一,雖然社會各界應對SARS沒有一點經驗,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事件,但堅信危機會很快會過去。第二,在SARS期間,我們自己也算過一筆帳,如果店鋪沒有一分營業額,純付工資和租金,公司能支撐一年。如果能做1/2營業額,公司可以支撐兩年;當時我們能做到2/3營業額,所以我判斷我們能抗住,如果擴張的門店不賺錢,我們還能支撐下去。”

說幹就幹!2004年,來伊份的門店從原來的38家迅速增長到88家,SARS的風險很快過去,商業重歸繁榮,而依靠口碑的力量,擁有88家店的來伊份開始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食品品牌。

同樣,在2009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施永雷再次選擇了擴張,此時來伊份門店擴張至1283家,到2010年達到1786家。對於公司發展的總結中,施永雷將2009年和2010年定義為來伊份發展史上的“提升年”和“創新發展年”。

2016年10月12日,中國休閒食品連鎖經營模式的締造者來伊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603777,成為“主板零食第一股”


來伊份施永雷:小零食吃出大生意

  吃無止境

  經過十多年發展,來伊份如今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近2700家門店,但公司的掌門人施永雷覺得“吃無止境”,除了繼續擴張門店,他還與時俱進,通過既有的渠道優勢和資源優勢,實現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打造來伊份智慧零售平臺。

  過去三年,來伊份穩健增長,營業收入從2015年31.3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6.4億元,淨利潤維持在1億元以上。但施永雷覺得這個行業未來的市場規模還是很大,公司業績增長的空間依然廣闊。“接下來我們還將不斷去擴大市場佔有率,上市後公司就制定了一個‘萬家燈火’計劃,即目標實現一萬家門店。”

  在施永雷的棋局中,門店的擴張是為後續業績持續暴發奠定更大的基礎。

  施永雷指出,公司以打造自有知名品牌“來伊份”的方式精耕細作,專注休閒食品產業鏈中最核心的零售渠道、品牌培育推廣、信息化管理與應用等環節,並通過線下連鎖門店、線上電商和移動APP、特通渠道全渠道一體化大平臺協同發展。“目前我們自己APP上的會員已有500多萬,8月份還將開始做推廣項目,不斷完善APP功能、用戶體驗等,通過不斷挖掘資源,將為公司後續業績的增長提供較大的推動力。”

  施永雷的上述所言,其實已經觸及新零售範疇的核心。

  最近兩年,“新零售”概念在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縱觀這些大小案例可見,線上線下的打通,注重互相導流,促使線下價值最大化是其商業核心。


來伊份施永雷:小零食吃出大生意

  吃出“智慧”

  面對新零售浪潮,來伊份憑藉敏銳的“嗅覺”提前佈局大數據,導入信息技術系統,逐步實現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打造來伊份智慧零售平臺。

  施永雷認為,新零售、智慧零售其實從廣義上來說,它改變了傳統的零售方式,加強採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整合了線上線下資源。“我們在幾年前就預料到未來的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在信息化技術方面早期就開始投入了,未來會逐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在競爭中,我們會有一個內在成本的控制能力,在人效方面也會比一般傳統的零售企業要管理得更精細。同時,在自建渠道成本上,我們也會比傳統的零售企業在做通路的時候成本做的更低。”

  來伊份APP的會員超過了2000萬,這是個金礦一般的數據源。“做了會員制後,我們可以更好地採集大數據,比如客戶的消費習慣、喜歡的產品,我們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包括產品優惠、會員升級等,很多企業對數據的採集以及對數據的精細度分析是缺失的,如何運用好大數據來服務消費者,我覺得未來這塊蘊藏了很大的商機。”施永雷說,新零售從廣義上來說,是技術的提升。通過技術提升我們可以獲取更多線上線下的流量,近期我們的APP會推外賣服務,這就需要強大的數據技術支撐。

  正因為有強大的線下資源優勢,所以來伊份有足夠的底氣去全面強化線上渠道。“每個渠道都有各自特點,只是我們的線下相對規模特別高,因為我們前期戰略是線下,但現在我們發現線上也是有幾個億的規模,佔到我們目前10%以上,這個比例後期會越來越大。”施永雷表示,現在來伊份已實施全渠道戰略,但對每個渠道的產品在規格、特色等方面都做了差異化佈局,使得每個渠道的產品都“各有真味”。

  據悉,智慧零售已成為來伊份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據施永雷介紹,公司會繼續精耕細作現有的線下連鎖網絡渠道,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對線上電商業務和新市場加大投入和培育,培育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在供應鏈方面,將持續提升供應鏈的效率,保障及時提供全渠道優質、放心商品供應;另外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將構建、完善基於數字化、智慧化、系統化的智慧管理體系、營運平臺,形成線下“智慧門店”的連鎖經營網絡和線上渠道的一體化的來伊份智慧零售平臺。


來源:上海證券報 yjcf360 金融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