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集邮曾经风行全国,而今门前冷落鞍马稀,大家手里都还有什么邮票呢?还有人集邮吗?

清新小船歌


从方寸间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景观,花花草草,动物趣闻,湖河山川,喜剧瑰宝,重要历史,政商时事,也可领略海外风情,是不可多得的可看可赏可玩之珍品,它既丰富了爱好者的喜好,也陶冶爱好者的情操。收藏或者玩赏都应有个度,把本应理性欣赏收藏的物件,当着有价证券进行人为炒作,的确不可取,第一次发行的鼠年生肖邮票,面值不过区区8分钱,在狂热者热捧热炒和相关媒体的鼓噪下,能卖到千儿八百一枚,这就不太常了,背离了集邮者的初衷。现在的集邮门市为何冷落?因为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了,理性占上风,实际上集邮者不减反增,以前邮品门市热闹,主要的是小商小贩所谓的文化人,在那儿捣鼓折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也胖了一些人,不要指望一二件物品就能发家致富了,那根本不可能。把邮品当着兴趣爱好,你的精神肯定充实。


水平688


我是1975年开始集邮的,当时七岁,因为父母特别支持我的这个爱好,所有有很多好的邮票,不幸的是1985家中被盗,邮票也丢失了,后来抓到盗窃犯他也没有能来偿还,我现在还想集邮,看见邮票就有一种冲动,只是现在经济不允许我再搞了,真的很想很想再次拥有那些方寸之间的美,希望现在还有邮票的朋友们珍惜这些吧!


红帽153996580


记得在8几年的时候看了一部国产电影《邮缘》就开始喜欢上集邮了,那时候每个月都到邮政大楼去一次看看有什么新邮票,坚持了五六年那时读书没钱最后家里人嫌烦了不给钱买邮票,最后就换邮票一直坚持到90年终止,搞收藏必须要有经济基础不然谈什么都没用


今生相識乃前世之緣


73年开始集邮,两千年后不再买邮票了。翻起集邮册感觉挺好的,小时候买邮票都是那种从信封上揭下来的,便宜,有的一分钱好几张。为了买邮票舍不得坐磨电上学,每次去邮局也都是走着去走着回。现在想想,真的是好远啊[呲牙]


河马行空1


你好!我是方寸年华(持续更新文章、视频分享钱币收藏投资价值),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方寸年华请记得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

集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数最多,据说人数达到了七八百万,但是这几年集邮人数非常稀少的,从去年专供会员的发行量来猜测全国集邮协会会员人数在二百万左右,可能真实的集邮爱好者有多少呢,并且说现在喜欢集邮的以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一代,老龄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我个人收藏的邮票很多,但还是以编年邮票盒JT邮票居多我收藏集邮当时完全是看到四轮猴票的宣传才逐渐喜欢上集邮,我收藏邮票完全就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没有那邮票当作投资品来看待,邮票的打折从2016年开始就非常严重,甚至说有的年份只有一两套邮票没有出现打折,剩下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打折。

现在虽然邮票打折很严重但是这个集邮爱好者还是有的,就比如说粮票的市场是非常小的,甚至都可以说没有市场,但还是依旧有人收藏的,只是人数很少,其实邮票盒粮票差不多甚至会还好一些,就算是邮票现在停止发行,但是收藏的人数还是要远高于收藏粮票的人数,毕竟集邮历史在我国也有一百多年了,从民国初期就有人收藏邮票。

对于这个集邮会员我要说一下,这个集邮会员人数我感觉并不是多么真实的,首先一点就是在前两年的时候在网厅上购买邮票,都会默认加入集邮协会,这个情况就导致当时集邮会员大量增加,有很多账号就购买了一次邮票就被加入了协会,所以说我感觉这个会员人数远低于二百万,也就在一百万多一点,现在老年人很多都是喜欢集邮的,不过这个老龄化问题还是很严重的,现在有一些00后都不知道邮票是什么。

从去年开始邮票就进行减量发行,但是幅度并不是很大,包括今年年初的时候提出了这个振兴集邮市场八项措施,但是这个措施看起来很高,但是目前来看并没有落实下去,就说这个减量来说,说是2020年邮票减量百分之三十但是这个发行量,但是从目前公布的发行量来看,确实减量了但是并没有达到减量百分之三十,不知道之后的邮票能不能落实下去这些措施。


方寸年华


看到这个问题,真有点心酸,手里有一大把90年代中期后的纪特邮票,有整版的、四方联等多种品种,有意思是本人并不是邮票的爱好者,现在都觉得邮票只不过是印刷品,谈不上有多大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似乎也没有多少历史回忆价值,至今也不明白在当时收入不高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花不菲的钱去买邮票。

可能是当时是改革开放了,鼓励大家想办法至富,业余打工是时间限制且碍于面子,下海经商真没资金和胆量,股市又是风险巨大,所以邮票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大不了可以当邮票用掉,使用价值在,而且当时很多媒体宣传邮票的投资价值,比方第一轮的猴票涨了多少倍,文革邮票拍卖到什么价格,所以脑子一热去买了邮票,现在很少写信了,既用不了又占地方,实在比鸡肋都不如。

不过也得到了一些教训,时代是会变的,没有永恒价值不变的东西,人云亦云的东西都会随风而去。


心有机事必有机心


我人生投资最失败的是邮票。90年代初期在朋友的介绍下投资2万块钱购得89年至95年年册二箱,当时这些钱在地方可以买到一栋商品房,如今邮票还在。估计也就3万块钱左右。现已封存等待时机出手。如今看来机会可能要等到我下一代了。


笑看人生23571299


邮票是四、五十年代出生人的一个美好的记忆,是一种期盼,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文化。八十年代,邮票是亲情,见票就见信,见信如同见人,冷暖都在票里。这才理解了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千古名诗。邮票传递友情、爱情,是爱情、姻缘的见证。那个时代,誰拥有了邮票,就是拥有财富,邮票成了财富的代名词。邮票还是有文化的象征。我八十年代集邮,生活简朴,有了一点零花钱,都买了邮票,心里感到充实。同事、亲朋羡慕。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通讯方式的创新,邮政部门的误判,邮票市场一落千丈。幸运的是九十年代末,为买房,卖了九成的邮票。手里保留了一点岁月的回忆。又是一种幸运。集邮虽然冷落,近几年开始,每年还要去几趟邮币卡市场,买一本年册,缅怀曾经的美好感觉。我收藏的1980年全年邮票册。








用户目及天下


前几天我一哥们帮我从米国带回来一大包盖过销的邮票,太疯狂了,整整用了三天的的时间,整理出来一千张左右邮票,不错收藏着,看看也不是不可以的,











与世无-争


既然看到了,我也说几句,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集邮,那时候第一版猴票黑市卖五毛,我们嫌贵,盖销的扔了。

各种狂热都经历过,直到当兵回来,身无分文,耍朋友要钱,把邮册里头的精华选出去卖了。后来再也没买过邮票,邮市是邮政搞死的,纯粹就是印钱,发行量越来越大,面值越来越高,根本没得升值空间,而且邮票基本上不流通了。

所以除了八二年前的邮票具有一定价值,之后的基本上就是纸,毫无意义。

我至今还有好几本,民国的,满洲国的,刚才找了找照片,居然没找到,换了几个手机了。

奉劝各位一句,爱听不听,不要买邮票也不要买银行发行的纪念币,那个纪念币是回收现金,去除通胀。特别是纸质纪念币。

不服,自己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