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到底花了多少钱?

第一军情

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段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相对稳固之发展局面,乾隆帝弘历思慕其祖康熙六次南巡的盛况,也想效仿其“盛典昭垂” ,并于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年)先后六次巡游江南。

乾隆第一次南巡始于1751年正月,5月结束游历返回京城。1757年正月开始第二次南巡,4月返回京师。1762年正月开始第三次巡游江南,5月北返回到京城。1765年发起第四次南巡,数月后结束。第五次南巡于15年后的1780年正月才得以成行,5月份兴尽归京。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这位以好大喜功、生活奢侈著称的老皇帝开始了第六次、也是其人生的最后一次南巡。乾隆一行浩浩荡荡,3月到达浙江海宁,巡视海塘后返回。

乾隆在位期间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南巡,给国家财政、人民生计都增加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文献记载,他6次南巡,次次花钱如流水,事后计算各项花费,总数达2000多万两白银。各地官府、盐商为接待他而不惜工本打造行宫、龙船、修桥铺路、征调民夫、维护沿途警戒治安,以及提供一行人吃、喝、拉、撒的巨额花费更是多的难计其数。因而从庙堂到江湖,都激起了不同程度的怨愤。

史载,乾隆第一次南巡出发后不久,全国许多省份的官场即开始流传一份假托工部尚书孙嘉淦之名拟就的奏折底稿,内中直言不讳的斥责乾隆帝有“五不解、十大过”之罪状,而扰动最大的南巡位列第一。清廷在追查这份伪奏折的真正撰稿人时拘捕了上千疑犯,历时两年,还是找不到此文的真正作者。

《清史稿》载:浙江湖州知州赵某,闻听乾隆将至湖州,心急如焚,实在无计可施,只得令人趁夜凿沉船只于航道中,以阻挡乾隆的龙舟,乾隆只得作罢退回。后赵某辞官,湖州百姓哭送数十里而不忍离去。

当然,刚愎自用、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对民间疾苦不闻不问,依然不管不顾地一次次南下找乐。直到晚年,他才有所省悟,亦颇有后悔之意,对左右亲信大臣说:“朕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实作无益害有益”。然而,他六次南巡所造成的经济恶果以及影响整个社会的奢侈糜烂之风,已经无法挽回。

史载,康熙时,清廷国库里有五千多万两存银;到雍正六年(1723)库银增至六千余万两;乾隆初年,国库存银达到八千万两,而到乾隆在位末期,所谓的盛世急转直下,国库存银仅剩200万两。乾隆死后,其子嘉庆继位,他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表面花团锦簇,内里已经朽烂,大清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一条衰落之路了。

【写作码字不易 严禁剽窃】【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说起乾隆下江南,这桩野史里经常简朴到微服私访地步,还经常惹风流债生还珠格格的浪漫事,正史上的糟钱场面,却可用一句天津方言形容:海了去了!

究竟有多“海”?接下来就一笔一笔,给“十全老人”乾隆帝好好算算账。

首先要算的,那就是“动机账”——乾隆下江南是为什么?虽说这事在乾隆自己的解释里,简直各种冠冕堂皇,比如有考察河工和整顿吏治等多个高大上目标。但最终极目标,却恰是乾隆帝两句原话:

“江南名胜甲天下”,“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说白了,就是为了玩个痛快。

本着如此重大目标,乾隆皇帝自1751年起,先后六次南巡江南。而比起祖父康熙帝的行程来,他的这几场盛大旅行,准备就更加细致。每次都是启程前一年,就早早派亲王负责打前站,这可不是简单考察一下路线,而是提前一顿大兴土木,沿途各色道路桥梁全修遍,单供应乾隆帝起居的行宫,前后就提前修了三十多座。甚至为了修路盖宫殿,良田土地都一路占一片,闹得沿途农民流离失所。还没开动行程,就是各种民不聊生。

待到乾隆帝的旅行队伍,浩浩荡荡启动后,前面这些大折腾,却是全变了小儿科。每次都是皇太后皇后贵妃齐出动,外加文武重臣大批随行,车马仪仗护卫一线平推,总数竟多达两千五百多人。且配有大车四百多辆,精壮马匹六千多匹,外加一千多艘精美游船,更有数万名民夫随行,简直豪华旅行天团。其豪华程度,顶着“暴君”帽子的隋炀帝明武宗,瞧见都得连呼不如。

而比起当今好些旅行团的一路暴买,乾隆率领的这支“豪华天团”,一路却是更劲爆景象:所过之处,沿途的地方官,纷纷逮住机会争相拍马,经常是乾隆人还没到,地方官们就提前一天在路口恭候,摆上各种美食佳肴迎接。甚至为了让皇上吃好住好玩好,不但准备好的行宫要再次砸钱翻修翻盖,就连为了叫乾隆带的猎犬们吃饱,好些地方官竟都驱使百姓捕捉鸟雀。沿途好些州县境内,野兔野雀几乎全部逮光。

而且必须补充说明的是,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途径之处,都是这样“寻常”的烧钱折腾,且折腾掉的每一分钱,全是地方官员百姓的“孝敬”,也就是白吃白拿,跟拉动地方经济毫无关系,反而是走一路吃一路,吃到所过之处穷困潦倒。套清朝官员们奏折里的悲愤大骂说:所过之处,怨声载道。

但放在乾隆年间,敢说这话的官员,都是极少数的良心人物。绝大多数的沿途地方官,却是十分欢欣鼓舞。比起拼命也要抵制正德帝南巡的明朝官员,清朝官员相当看得开:劳民伤财又如何?反正又没伤我家的财。还能借这机会拍个马屁发个财。于是沿途招待“豪华旅行团”的开支,全数都是百姓摊派,数额更是层层扒皮,照着既定开支的几倍横征暴敛。本就水深火热的民力,简直火上浇油。

那乾隆皇帝知道不?乾隆三十年南巡时,就亲眼瞧见了,看到好些官员们拆毁民屋房舍,给他盖豪华行宫,当场就乐得合不拢嘴,不但热烈表扬了官员们的“孝心”,加官进爵全不含糊,且甩手就打赏了两万两白银。如此敞亮鼓励,当年乾隆老爹雍正帝呕心沥血打压下去的清朝腐败歪风,这下就像打了强心针,各地官员纷纷效仿,甩开膀子劳民伤财。

待到乾隆晚年时,已经腐败到泛滥程度。

所谓规模空前华丽盛大的“乾隆下江南”,野史演义里各种八卦传说的背后,却是每时每刻,对大清朝民脂民膏的贪婪压榨。看过这六次烧钱闹剧,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乾隆登基初时还国库储备充裕的大清朝,会到了乾隆晚年时财政穷困潦倒的地步。为什么雍正年间那令行禁止的吏治风气,却变成了乾隆年间变着花样贪污腐败的丑态。盛大的下江南场面,就是一根冷冷的引线,扯出大清朝的百态衰败。

也就是在这急剧衰败间,“下江南”的财政消耗,更是空前的天文数字。仅以清朝官方的数字说,就有两千万两白银。这个数额,已经远远超过了后来大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官方赔款数。但事实上,仅是乾隆“旅行天团”的随行人员,一路敲诈勒索的财富所得,就远远不止这数。而沿途官员搜刮民脂民膏的财富,以很多清朝笔记的说法,更是这个数字的十倍。

对比近代史大清朝落后挨打,一次次屈辱赔钱的惨样,这个数字,更叫人感慨一句寒碜话:近代西方列强玩命洋枪洋炮狠打,最后从大清朝身上刮来的钱,可能还不够乾隆皇帝出几趟远门。

可笑的是,对这恶劣后果,当时享受着旅途舒适奢靡生活的乾隆皇帝,真是浑然不觉。当看到有官员痛心揭露一路的民生疾苦,却还气呼呼的反问:“汝谓民间疾苦,试指何人疾苦?汝谓怨声载道,试指何人怨言?”这番记载于《清代通史》里的“自信”模样,几百年来叫人每每读来,无不一声叹息。

但是,随着十八世纪晚期,大请王朝统治危机的加剧,“民财日已竭”的窘境,纵是乾隆帝也无法回避。于是晚年的乾隆,终于对自己六次大张旗鼓的“下江南”闹剧,发出一声懊恼叹息:

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

但这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事的破坏力,“劳民伤财”已是客气话,一个腐败横行经济贫困的大清朝,成了他亲手挖出的深坑。一声叹息,何止是于事无补?甚至可说执迷不悟。


我们爱历史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乾隆乾隆,花钱花个大窟窿。

乾隆六次下江南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乾隆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乾隆六次下江南究竟花了多少钱?真的是为了寻找自己身世吗?还是说真的只是想向爷爷康熙学习?还是单纯的只是为了游山玩水?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乾隆六次下江南都做了什么?再来看看乾隆到底花了多少钱?

用乾隆自己的话《御制南巡记》中所说,无非是巡阅军队、视察水利、笼络人心、了解风俗、游览风景、顺便收藏江南美女;

  1. 视察河道;黄河河道以及江浙海岸工程。

  2. 阅兵;南京阅兵和杭州阅兵(水师)。

  3. 祭拜明太祖陵、孔庙、岳庙。

  4. 减免赋税;体恤百姓。

  5. 游览风光;来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六次下来,有人初步统计过用了2000万两白银,据说,乾隆每次南巡,随驾官兵一般都要到3000名左右,马匹约6000匹,船四五百只,役夫几千名,花费白银上百万两,当然这种统计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很多项目根本没有算进去,比如摊派费用、商人捐款等,2000万两绝对是打了折的。

开头说了句民间谚语,其实是不正确的,别看乾隆六次下江南,花了很多钱,但是乾隆年间的国库一直都是保持盈利的,这还得多亏了和珅,几乎每次下江南所用的钱财都是和珅想办法弄的,比如乾隆初年户部银库存银为3000万两,到乾隆末年在6000万-7000万之间,而清朝国库空虚还得是太平天国之后才逐渐入不敷出。

至于六次下江南的利与弊,我们再怎么评论都是多余的,不妨看看乾隆自己对此时怎么看的。

《御制南巡记》:“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也就是说,在一开始,乾隆认为南巡的意义和他向西北用兵是一样的,都是有利于王朝统续的大事。

几十年后,乾隆跟军机大臣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这里不难看出乾隆是后悔了的,他认为自己是劳民伤财,和爷爷康熙比起来真的是无地自容,其实好在乾隆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恩威并施,不然和隋炀帝又有什么区别?而具体花了多少钱,乾隆自己都不知道,只能算个大概。


羽评历史

托很多影视剧的福,我们总能看到满清皇帝非常的潇洒,展示给观众的往往是吃喝玩乐的一面。比如康熙微服私访,乾隆6下江南,美名其曰体察民情,上山下乡。可真实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乾隆从41岁到74岁之间,花了33年六下江南,途中确实有视察势力,检查工作的事情,但主要目的还是玩乐。跟他爷爷康熙相比,虽然康熙也曾6下江南,但每次随行不过300人,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搭帐篷住宿,花费时间也很短,基本上办完事情就走人。所需的钱财不到乾隆的十分之一。

但乾隆就很奢侈,每次出行光随从就要2500人以上,要提前一年进行准备,在所经过的道路上还要进行亮化,还要征用大批劳力做好准备,一般认为他留下江南总计花费了2000万两白银以上。不过这些银子,乾隆自然不会从国库出,他直接向民间和商人摊派。要知道乾隆初年户部的银子为3千万两,末年为6千到7千万两之间。这种保持盈余的财政状态直到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才彻底崩溃。

而乾隆花费的2000万两银子主要包括三个项目,第一个是摊派费用,比如要求路过的所有房屋全部要刷上漆,征用的民工给予十分之一的工资,这些钱乾隆自己是不会承担的。第二个是,商人捐款,其中安徽浙江的盐商出了大力,据考证他们捐款达到了400万两左右,还为乾隆修建了40多处行宫的费用也有这些商人出。当然乾隆也不白拿这些人的钱,一方面方商人出钱,一方面又用免税政策奖励,比如第五次下江南时候就免除了两淮盐商120万的税银,淮南商人200万两。从今天角度来看,这就是标准的贪污行贿模式。


第一军情

乾隆从1751年40岁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他74岁。分六次巡幸江南。明面上观察民吏,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乾隆是艳羡江南,乘兴南游,饱览江南的名胜古迹和美女景色。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去都在江南巡幸出游小半年之久。作为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出门旅游,那必然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乾隆第一次出游江南,就待了随从2000多人。而后几次基本维持在了3000人左右,沿途使用民夫几千人,船只500左右,马匹6000左右,实际随行人员高达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靡。



很多学者认为乾隆六下江南总共花费在2000万以上,但是这个只是乾隆出的钱,也就是国库里出的钱。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都无法统计进去的钱,沿途地方需要修缮行宫,征调民夫,这些钱是需要当地官府出的,很多地方官员趁机盘剥百姓。还有江浙富商捐款出资高达四五百万两,并且还需要他们提供的行宫住处高达40余座。这些无法统计进去的数据甚至超过了国库的支出。



还有就是乾隆南巡带动了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官场卖官卖爵,盘剥百姓也由此开始。乾隆甚至因为江南盐商的捐助,结交盐商,给他们提供了政策扶持,使他们垄断经营,也迫使了他们盘剥了百姓。



另外侃一个八卦的事,乾隆第二次南巡期间曾经“微服私访”。私访的是秦淮河上的妓院。在秦淮河上彻夜不归,导致了皇后剪断了万缕青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断发皇后。


我是越关

但据史料纪载,乾隆下江南巡察,流连山水,举止阔绰,花费的差旅费用就高达二千多万两白银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清朝中晚期 150—220元左右

2000多万万两白银≈30多亿~44多亿人民币

真的是够奢侈了!


废品之家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巩固他自己的政治统治的目的在里面,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游山玩水。说是效仿康熙帝下江南巡查,但是乾隆下江南的奢靡程度却是康熙的俭朴不能比的。

乾隆皇帝南巡声势浩大,随行人员上万,所到之处奢侈靡费,每一个路过的地方接待供给都极尽奢华,给当时造成了很重的社会负担,也使百姓背上了很大的生活及经济压力。有官员劝说乾隆南巡造成很大的民间疾苦时,乾隆帝不但听不进还很生气地驳斥该官员危言耸听,沽名钓誉。就是纪晓岚都委婉地上奏乾隆说江南财政枯竭是南巡之祸时,都遭到乾隆的贬讽,说他不过因为有点文字根底,自己把他当做是娼妓般地豢养着,说他根本没有资格议论国家大事。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南巡的花费是康熙的百倍以上,高达二千多万两白银。实际上这只是官方记载,真实造成民间负担的绝不止这个数。

乾隆年间的国库收入基本上在一年五六千万两白银之间,最少的时候也有四千万两左右。乾隆皇帝晚年生活奢侈浪费,全靠和珅买官卖官集聚财富来供乾隆皇帝消费,这也是乾隆宠信和珅的关键所在。


Satan丶玄

实际上这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糊涂账!因为费用中的大部分都是盐商或者地方的所谓孝敬,比如乾隆皇帝在一次行船的时候,岸上有盐商安排的一个巨型寿桃突然打开,其中有福禄寿三星向皇帝参拜,献壽,结果乾隆大喜!此外皇帝一旦高兴就给随行上至亲王下至走卒予以赏赐的红包,从数百到几两不一而足,但是这些钱肯定不是皇帝的腰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