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都有什么不同?

近10


哨兵小虎第819条回答。

一、摩托化。

摩托化部队主要是指相对于传统靠两条腿行进的步兵部队,把部队的行进方式从两条腿变成轮子。从而使部队适宜大规模快速的推进到指定地点。


他的代表运输方式就是大卡车,或者具备轻型防护能力的摩托车。


以上三种都是摩托化的部队,强调的是其运输的机动性。

二、机械化部队。

机械化部队主要是指具有重型装甲车的部队,比如坦克团、装甲师等。


主要是指部队在摩托化行进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重型反击火力,比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直升机等行进和作战方式!

三、信息化部队。

信息化部队是指在机械化粗狂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整体优化和提升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这时的部队具备模块化组合的雏形,也就是说一个步兵营(连)可以直接申请坦克连或攻击直升机大队为其提供火力支援。

信息化就是做到了网络式的模块化指挥,比如,一个师级单位,师司令部可以直接跳过团级单位指挥到营、连级单位,而平级的步兵营、坦克连、炮兵连等单位,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通联,实战互相支援。

四、数字化部队。

数字化部队则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把信息化这一概念做细、做精到班、组以及单兵上。

一个单兵侦查到的战场态势,就可以直接提供到战役方向的指挥大厅,而指挥大厅则会把有用的信息,向所有的单兵作战平台(单辆坦克、连排级炮兵、在空直升机)进行推送,使每一个参与作战的军人都能掌握到第一手作战信息和态势。



就像,美军的抓捕本拉登行动一样,突击队员的所有行动,在白宫五角大楼办公室就可以直接看到!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退役老兵,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哨兵小虎


摩托化、机械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可以看作是世界陆军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见证着陆军这支传统部队的成长发展。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陆军的发展正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关口上,尚没有真正的信息化部队出现。

世界陆军的发展早在二战前期部分国家就已经实现摩托化,比如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到了二战末期,机械化部队开始出现,并成为世界陆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有关摩托化步兵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差距,有必要解释一下。

国内的摩托化步兵与国外尤其苏俄的概念不同,我国的摩托化步兵实质上还是步兵,只是机动方式是通过解放车进行输送,大部分时间还是依靠双脚板行军。但是苏俄所讲的摩托化步兵实质上就是我们的机械化步兵,也就是以搭乘装甲车辆进行作战的步兵,这也是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本质上的区别。

机械化部队的范畴就有些大了,这其中涵括了几乎所有的兵种,举个例子,步兵实现机械化需要搭乘、伴随装甲车辆作战;炮兵实现机械化则需要实现炮兵部队的自行化,也就是自行火炮的装备比例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比例;陆军防空兵则是具备野战伴随防空能力,也就是使用机动式防空武器,能够脱离传统定点防空的局限性。

相比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的突击速度更快,火力打击能力更强,火力配置更加完善。作战效能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实现部队机械化是当前国际上主要阶段,甚至部分国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至于数字化、信息化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数字化部队和信息化部队在内涵上并不相同。两个概念最早出现的是数字化,也是美国人最早提出来,也是最早进行实践的。信息化部队才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范畴更加广阔,包含数字化的同时,还进行了相当大的拓展,是当前各国探索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世纪初期,美国提出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按计划在2022年完成,届时美军将组建15个FCS·UA战斗旅,至少装备1万辆FCS战斗车辆、3000辆FCS无人车辆和3000架无人机。但实际到目前为止,美国只进行了轮式的斯崔克快速战斗旅建设,所谓的FCS项目中最终也只停留在纸面上。

但随着单兵通信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以及立体通信网络的建立,数字化部队的雏形基本上塑造成型。通过集成式的通信指挥网络,实现了跨兵种之间的通联能力,从而实现了诸兵种间较为通常的通联能力,为联合作战或者合同作战打下基础,比如美国陆军作战呈现出步兵在后,火力主导的局面,步兵受阻后立即能够呼叫获得各种支援火力的精确支援。

另外一种全新的转型部队最具代表性就是中国的轻型合成部队,即以猛士系列高机动突击车为主要装备,使用较为完善的通信手段和平台拓展,打造了一直以猛士为核心的集机动、防护、火力打击为一体的快速突击力量。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猛士突击车可以在24小时内机动200公里,相比传统装甲部队60-100公里的机动距离提升了一倍还多。

伴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主战装备,信息化部队的特性越来越明显,它在指挥通信体制上到了传统的军兵种壁垒,通过通联的方式,实现机动、火力集成化,部队的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极大的提升了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


鹰鸽分析


这四种部队的类型并不是一回事,其中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是按照部队实施机动时的交通工具来分的,摩托化部队是部队的机动工具主要是各种汽车,而机械化部队是机动工具是各种履带车辆。
摩托化部队可不是骑着摩托车的部队,摩托车在军队中主要是用来作为轻便交通工具,用来给通讯兵,侦察部队使用的,无论是摩托化还是机械化部队都有一定数量的摩托车。


汽车特别是卡车是摩托化部队的主要机动工具

在传统上,英美国家的步兵部队都是装备有大量的汽车,所以西方国家的普通步兵部队就是摩托化部队,或者叫做摩托化步兵部队,而象苏联方面则是直接加上摩托化和传统的步兵部队以示区别。

通常摩托化部队中,会临时加强一些坦克炮兵一类的部队,但是摩托化部队,一般是战斗中,步兵需要下车作战,所装备的机动车辆防护能力太弱,步兵在距离前线一定距离就要下车,徒步投入战斗。


机械化部队中,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是主要作战装备和机动工具。

而机械化部队,由于主要是装备履带车辆,机动工具的防护能力完成摩托化部队强,而且由于大量装备步兵战车,很多时候步兵可以乘车作战,不用在距离前线还有一定距离下车,可以直接从行进间展开战斗队形投入战斗。
数字化或者信息化部队,大多是在现有的武器装备上加装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装备。


而数字化部队和信息化部队都是按照部队的指挥控制协同的方式来分的,不过通常数字化部队和信息化部队都是原来的机械化部队。
各种装甲战斗车辆,由于有良好的防护,凶猛的火力,适当的装甲防护,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在增加了信息化设备以后变成了数字化装备。

数字化部队可看成是早期的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主要是利用数字化通讯装备,是敌情我情等信息能够做到共享,这样就是能够保证各个部队协同密切,能够协调一致的做出反应,能够反映更加迅速。这样相同数量部队能够控制的战场范围急剧扩大,军队的战斗队形进一步疏开。根据美军的测试数字化部队可以击败3倍于己的非数字化部队。


由于数字化信息化部队对于机动速度比较高,所以近些年,这种轮式装甲车开始大量装备,这种兼具摩托化和机械化特点的部队,有时也叫轻型装甲部队。在美国管他叫中型部队。

信息化部队可以看作数字化部队的升级版本,由于通讯带宽的进一步加大,信息的传输量进一步扩大,同时,信息化部队的侦察手段更加多样,数字化部队的侦察手段还是比较传统获取手段,而信息化部队中已经是大量使用各种无人机作为侦察设备,获取情报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红色手电筒


(摩托化部队)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这个问题应该是针对咱们陆军部队的,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信息化部队和数字化部队,实际上是不同时期,对陆军部队的一种称呼,首先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多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而到了80年代左右在一个范畴上对部队的一种称呼。

摩托化部队

摩托化部队是指建制内使用轮胎车辆来运载步兵作战、移动的部队。摩托化部队不同于我们所称呼的骑兵,只是骑马的兵种,而摩托化部队也不仅仅是开摩托的兵种。汽车和装备输送车还有摩托车等,可以利用这些车辆装备进行物资运输、行军作战等的部队才称之为摩托化部队。它们的越野能力较弱,装甲也十分薄弱,主要以公路机动为主,但比起徒步行军和骡马运输要好的多了。

(机械化部队)

机械化部队

机械化部队就要比摩托化部队更加的高级了,主要是以重型装甲车部队为主,比如一些坦克车、装甲运输车等组成的部队,比起摩托化部队,越野能力更强,装甲更加厚实,而且全军基本以坦克、装甲运输车来实施运动和战斗,拥有强大的反击能力。该部队可以快速的从破敌人的防御据点。

(每一位作战的军人都能第一时间掌握战场信息,才是信息化部队的关键)

信息化部队和数字化部队

实际上这两个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前提,只有真正数字化了部队,才能实现部队信息化作战。最早出现的是数字化部队,由美国首先提出此概念,该部队可以利用计算机作为支撑,以数字信息来快速传达情报,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战场上任何变动都可以第一时间通晓全部队。而信息化部队则就是数字化部队的进一步升级,将数字化做到更加精细,情报信息更加准确、更加快速的传递到每一个参与作战的军人手上。

(未来战争必然是朝着数字信息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军队建设走向信息数字化是必然的发展,不仅仅是指陆军,包括海、空三军联动配合才能真正完成信息化部队的建设。


桌面战争兵棋


长文慎入。

总述

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这其实是自20世纪以来陆军的几个发展阶段。从行军作战的角度,陆军可以分为骡马化,摩托化和机械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则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的新概念,可以用“C4ISR”这几个字母概括,主要是信息交换和指挥层面的变革(当然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信息交换,并不是从信息化提出才有的)。数字化是信息化的一个阶段,指的是实现的硬件是基于数字电路的,计算速度和抗干扰能力都要更强。信息化的未来方向则是智能化(AI),这个不展开说了。总的来说,信息化和数字化都是软件层面上的变革,与摩托化机械化建设有显著差别,所以我们全文分两个部分来论述。

摩托化-机械化

摩托化的出现

摩托化(Motorized)可不是全军都开摩托车,这是相对于徒步行军,骡马运输的部队来说的。摩托化步兵依靠军用摩托车、汽车完成物资运输和行军。但车辆由于缺少装甲,不具战场作战能力,越野能力也十分有限,以公路机动为主。士兵到达战场后仍需徒步数公里赶往前线。所以摩托化更多的是军队后勤层面的建设。

一战之前,基本上所有国家陆军都是骡马化运输,虽然早在普法战争就有用铁路调兵,但是这种运输方式没有灵活选择战场的能力,不具备普适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首次出现了用汽车和装甲车运送步兵,这就是最早的摩托化。但那个时候更多是一种雏形,还没有形成完善理论。

1918年乘坐 A7V坦克的德国步兵

机械化(Mechanized)相对于摩托化更进一步,是依靠载具直接将物资和士兵投送到前线,载具本身也具备作战能力。这比载具只负责后勤运输的理念更进了一步。但这也要求载具本身有装甲防护,以及一定的自卫火力(比如机枪或小口径火炮),并且要具备更强的全地形作战能力。二战前,机械化部队的载具主要是装甲输送车,到了冷战时期出现的步兵战车和运输直升机也包含在机械化的概念中。

需要注意,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除了运输步兵和物资的车辆以外,一般还会混编一些专门用来突击作战的装甲力量,比如坦克,突击炮/反坦克炮,自行火炮等,利用这些被坚执锐的装甲力量寻求局部突破口。

30年代和二战期间主要工业国的摩托化和机械化建设

机械化和摩托化的建设都是在二战过程中得到了的实战验证和发展,但在各国,对摩托化和机械化的探索各有不同,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而且一个国家也可能出现反复折腾的情况,比如苏联。苏联于1930年建成了首个实验性质的机械化步兵旅——第1机械化旅。到1938年底苏联已经有了4个坦克军和数十个坦克旅,但是在1939年取消了坦克军,改为组建摩托化师。1940年又改成了机械化师。开战后发现装甲力量分散使用非常吃亏,于是到了1942年又重建了坦克军,每个坦克军下辖两个坦克旅,一个摩托化步兵旅。所以军队建设是几经大改。

二战期间的苏联摩托化步兵

伴随坦克作战的苏联摩托化步兵


德国则在1937年时首次成立了4个摩托化步兵师,全师大量使用摩托车机动,所以那时候的摩托化步兵师是真·摩托化。

二战德国的摩托化步兵,是真·摩托化。大家对这种车并不陌生,因为鬼子也在用

整个30年代,摩托化的普及速度在加快,但在德国陆军占据的比例并不高。在苏德战争前夕,德国才建成了21个装甲师和13个摩步师——装甲师的数量还多于摩步师,这意味着当时德国绝大多数步兵师仍然是依靠驮马运输的(当然,实际上装甲师里也有摩步团)。大多数人印象里,二战时期德军是下面这样的:


但其实更多的是这样的:


后来德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兵种——装甲掷弹兵,是配合装甲部队作战的步兵的统称,其实是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的统称。国防军和党卫军一共组建了近30个这样的装甲掷弹兵师,其中大多数都是摩托化步兵。随着德国的战败,德国的机械化进程也被打破,一直到冷战时期才重新建立起来。

美国在二战前的摩托化和机械化进程其实是非常缓慢的,不论是作战理论还是实际建设。到1939年,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一共只有一个机械化的骑兵旅,非常寒碜。不过美国不愧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虽然起点低,但是追起来毫不费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摩托化机械化建设齐头并进。到1944年,美国所有的步兵师都是摩托化的,所以美国陆军的番号里没有“摩托化”的字眼。排到欧洲战场上的每个步兵师都有1000多辆汽车(一直到50年代苏联的机械化师都达不到这个水平),10多辆M8装甲车。而美国部队番号同样没有“机械化”,所有的骑兵单位其实都是机械化部队。

二战期间搭载半履带车行军的美军骑兵部队

提起二战美国陆军,吉普是少不了标志。很大程度上美军的摩托化就是靠吉普越野车实现的


机械化的新形态——步兵战车的诞生

借着二战期间装甲车辆产能的势头,战后美苏各自继续进行摩托化和机械化建设。需要注意的是,苏联和俄罗斯虽然一直到今天都保持着摩托化步兵师的编制。但实际上从1957年后,摩步师就已经全部机械化了,摩托化彻底成为了历史。因为这个时候的苏联摩步师给士兵配发了BTR-152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BTR-50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虽然它的装甲仅有几毫米厚,最厚处不过15毫米,但是毕竟是一款集物资运输,人员运输和作战为一体的装甲车辆,使全军具备了机械化作战能力。从此陆军进入了机械化部队+装甲部队的二元化结构。不过装甲输送车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作战需求,因此在机械化进程中只是一种过渡。

苏联BTR152和BT50装甲运输车

1956年,一种新式的装甲兵器在联邦德国诞生,这就是Lang HS.60步兵战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步兵战车。这种理念迅速被美苏等国借鉴,到了60年代,苏联的首型步兵战车——BMP-1研制成功,标志着机械化步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奠定了BMP系列履带式和BTR轮式装输/步战两种规格步战车的格局。

世界上第一种步兵战车,汉斯的Lang HS.30

苏军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成员

冷战时期搭乘BMP-1步战车的步兵班


冷战时期的机械化——苏美有别

战后,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带仍然是在欧洲,而欧洲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非常适合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平推。因此苏联战后的机械化建设以二战的经验教训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大纵深作战的理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苏联追求全军机械化,追求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高产量,对设计细节并不过多苛求。这就造成了苏联的坦克装甲车在火炮俯仰角、装甲防护、抑爆性能和人体工程学上普遍弱于美国、德国、英国的同类产品,但是凭借庞大的数量还是足以让西方惶惶不可终日。到80年代,苏联拥有51个坦克师和142个摩步师,装备了5.5万辆主战坦克和6.3万辆装甲车/步兵战车,而北约加在一起仅有不到2万辆坦克(而且比较分散),在欧洲处于绝对的守势。

让北约倒吸一口凉气的西方81军演


这一切得益于苏联对机械化部队的扩充和加强。60年代后期,苏联的摩步师增加到12700人,装甲车/步战车数量达到了470辆;到80年代,摩步师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到13200人,包含两个BTR摩步团(2x156辆BTR)和一个BMP摩步团(147辆),此外还有150辆坦克,48门自行榴弹炮和18门BM-21“冰雹”火箭炮。

苏联一个摩步排按战斗队形展开的示意图


苏联的机械化建设还包括“天上飞的步兵战车”,以Mi-8和Mi-24“雌鹿”为主,辅以Mi-2侦查直升机。它采用适合对地攻击的串列式座舱,同时还有一个运兵舱,可以搭载8名步兵。到80年代,苏联装备的直升机绝对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与苏联庞大的地面部队数量比起来,直升机的编制还是不足,只能编制到集团军一级,而且每个集团军可能还不到100架。不论是Mi-24攻击&运兵一体化的思路,还是编制方式,都与美国的作战思路体现出了巨大差别。

Mi-24雌鹿直升机


相比之下,美国并没有表现出对大纵深作战的兴趣,与苏联的建设差别相当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军不追求陆军数量,只保持了18个师的编制,即便加上4个海军陆战队师,规模也较苏联要小很多;第二是美军并不追求全军机械化(重型化),其中仍保有轻型师和摩步师,只搭乘轮式越野车辆作战,停留在摩托化水平。但另一方面,美军对空地一体化作战能力十分重视,即便是轻型师也有一个弱化版的战斗航空旅。

从60年代到86年,美国一直实行的是ROAD师(重组陆军师)。这种师的作战方式较为灵活,为10个战斗营和3个旅部和一个空中骑兵旅/战斗航空旅组成(平时只有旅部,战时才会配置具体的作战单位)。陆军机步师中装甲部队比例也相当高,重型机步师包含5个坦克营和5个机步营,拥有290辆坦克,要知道装甲师也就是6个坦克营和4个机步营,如此一来二者差别并不是太大。这样一来,美国的机步师坦克比例显著高于苏军的摩步师(坦克150辆左右)。

80年代的美国机械化步兵

80年代美军主要以M2步战车和轻量化的M3步战车为主


美国在陆军的变革探索中,逐渐确立了空地一体化的作战方式,对直升机突击群执行蛙跳战术和利用攻击直升机消灭敌方地面部队给予了厚望。这一切来自根据科学的计算结果,在战场攻击直升机和装甲部队通常的战损比为12:1~19:1,即便对方拥有野战伴随防空。经86年式师改革后,一个装甲师/机步师的战斗航空旅有AH-64攻击直升机48架, OH-58侦查/攻击直升机50架,EH-60电子战直升机3架,UH-60通用直升机30架,总计;甚至还有一个空中突击师(101空中突击师),包含1个战斗航空旅和3个空中突击旅,拥有接近400各类直升机,其中攻击直升机接近100架。美国机步师装甲师高比例的装甲部队和空地一体化作战的理念,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在后面的海湾战争中,101空中突击师两次蛙跳突击的进攻纵深超过了280公里,效率也轻松超过任何一个装甲师。事实证明了在现代陆军的机械化进程中,美军的思路代表了正确的方向。海湾战争期间101空中突击师的攻击直升机群


信息化和数字化

本质上信息化和数字化属于一个范畴的东西,数字化指两个层面,一个是硬件,即以数字电路为基础的信息化。第二个是信息处理层面的,即数据化,对敌我作战单位,地图,飞行轨迹,各种参数和特征进行量化放入数据库。最终在计算指挥中心中实现计算后,进行决策和命令分发。数字化的部队表面上看与纯粹的机械化部队差别不大,但实际上作战效能天差地别,按照美国自己的报告,数字化部队比非数字化部队的战斗力提高3至6倍。


到今天,信息化已经被总结为一个“C4ISR”,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于一体。直观的理解就是,在信息化作战中,指挥官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自身部队和整个战场的情况,并实时做出决策并将指挥命令下达,甚至直接精确到车组和人。平级单位之间也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这样,一张稠密的信息网将所有作战单位紧密连接,使军队的作战更加聪明,反应也更加迅速。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历史并不长。这种作战理念发源于80年代,而美国首次提出要将军队信息化,是在海湾战争之后的1992年,到2000年,已经建成了一直数字化的机步师。到2015年美国才提出要将全军数字化。我军在2009年起开始进行首个全军数字化部队的试点建设,在这一轮变革中,我们虽然落后,但总算落后的不算太多,还是有希望追上的。

未来的信息化趋势,除去完善现有的理念外,就是智能化。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下,无人化将成为作战武器的一个流行趋势,到时候军队的人数规模有望进一步削减,一个人可以控制更多的武器装备,到时候战争的形态必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战争会变得更像是一场电子竞技。一旦一方在这个“竞技”中落败,以血肉之躯去对抗胜方的无人装备将变得毫无意义。


宣仔


这套概念似乎是陆军味道比较重的,海空军一般不这么说,虽然它们也有类似需求,但提法不同。

军语中对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的定义是这样的:

摩托化部队——以建制内的轮胎车辆实施运动的部队。简单说就是乘卡车机动的部队,这些卡车也是隶属于该部队的。

机械化部队——以建制内的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实施运动的部队,不过现在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也有轮式的了,所以有一些轻型机械化部队,比如军改前的54军127师就是轮式步战车,新闻报道也是称其为轻型机械化师。

而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则是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说法了,不过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首先出现的是数字化部队,严格地说,是起源于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师建设。在海湾战争之后,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提出未来作战首先要解决三个基础问题:我在哪儿?友邻部队在哪儿?敌人在哪儿?这三个都属于态势感知范畴的问题,但也开始牵扯到美陆军指挥、通信方面的内部流程。所以美军第4机步师建设的重点就是前端的耳目,通过建立单车、班组、连排级的数字化终端实时获得战场上的敌我形势。在伊拉克,该师利用其独有的“陆军战斗指挥系统”来对付当地反美武装。

美陆军的数字化建设在师级开展后,又开始下沉,开展数字化旅建设,其重点转向指挥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第2机步师第3旅(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完成数字化改造后在欧文堡进行演习,受邀的兰德公司评估结论为:与同等规模非数字化部队相比,数字化部队的作战能力提高约10倍。后该旅驻扎伊拉克。总体来看,在正规化作战中成效显著的数字化体系在反游击战方面效果并不明显,但这只是说明数字化部队并不是万能的而已。就数字化本身而言,仍旧在军队战斗力建设中具有头等重要性。

近年来,美军的数字化建设进一步针对基层战术网络开展扩容、移动通信改造。2012年底,美陆军开始列装具有初始“动中通”能力的WIN-T“增量2”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营以上地面骨干网节点在72千米/小时速度下256K至4M带宽、连以下节点具备在4千米/小时机动速度下64-128K带宽的通信带宽。在此基础上,将无线电台、卫星系统、软件应用、智能电话等设备及其他网络组件完全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从后方固定作战中心——前线指挥官——前线单兵的一体化联通,极大地提高了一线部队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化作战能力。

总之,虽然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一个关于数字化部队、信息化部队公认的定义,但是从美军的实践情况看,先进的战术信息系统不仅能为陆军的前沿战术部队、分队与士兵提供实时战场态势感知,同时还能将地面战术平台、有人/无人的地面/空中作战平台、传感器和单兵集成在一起,形成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功能强大的一体化打击体系。这一趋势代表了联合作战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因此成为各军事大国高度关注与大力建设的重点。


asiavikin


这几种部队类型刚好见证了军事史上的几次大变革,每一次改变都直接提升军队战斗力以及相关战术的变化。近代之前以步行或骡马化行军,跟不上战场态势的快速变化,比如需要增援时部队在路上,需要追击时赶不上等等不一而足。

而到了一二战之后出现摩托化、机械化部队编组,士兵可以通过轮式/履带式装备车辆,以及坦克等装备快速机动。

摩托化步兵是指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徒步进行作战的兵种(有条件的国家可以适当加点重装备支援),最大的特点是战斗开始前运动速度快,可以适应各种地形条件,机动灵活。

机械化步兵同样是指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和作战的兵种,编有坦克、火炮、防空等齐全的支援火力,是摩托化的进一步升级版,也是国力相对较强国家的编组模式。

信息化、数字化是未来作战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整合判断进行作战。通过空天一体的信息集成,甚至精确到单兵数字化设备的高度集成,每年单兵都是网络中的一员,可以实时了解并接受信息,也可以通过单兵数字化系统寻求支援等。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部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河东三叔


四种部队类型四个陆军部队装备建设的指标,向更高级的建设目标不断攀升。过去说到摩托化,有轮式汽车可以搭乘前进,步兵行军再不用开动两条大长腿,称为乘车前进,下车作战,要求600米下车接战。比之二战以前,机动速度更快了,要知道那时能完成摩托化,只有强国才能做到。

当后发展国家终于完成了摩托车,强国的陆军早就进步到机械化。一切武器和装备实现了装甲化,部队装备以坦克和装甲车为主,所有的火炮和防空等重装务全部以履带式车辆为主,更奢侈,若问这得多少钱哪?以现在的价格而论,美军60亿美元才能打造一支机械化的步兵师,我国大致在160亿人民币左右。这一任务目标,美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完成,我军要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

当代军队的建设目标是信息化,各国建设的水平与完成程度不一样,强国建得快一点,但已有相当的距离。信息化突出的是所有的装备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空天陆海电磁网一体化,战场高度透明,发现目标即可摧毁。

致于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基础前提,只有真正实现了数字化了的部队,才能实现部队的信息化。因为实现难度高,大部分技术还没有突破,所以信息化的任务,不论对哪一国家,都是摆在面前相当艰巨的任务。信息化究竟如何,只能说一个大致,还无法详细描述。比之机械化,只能说,信息化作战效率更高了。


魂舞大漠


二战时期,美英苏德意日等强国军队,都配备有大量或一定数量的摩托化部队,主要就是步兵行军时,不必依靠两条腿的11路开进,而是乘军用卡车前行,且同时可以牵引榴弹炮等火炮,军卡大都是一举两用,较好地解决了步兵的行进速度,同时又解决了火炮的牵引问题,这样的军队就是摩托化部队。

机械化部队,是在摩托化部队基层上更进了一层,基本上淘汰了军用卡车,二战时步兵乘装甲输送车前行,当下则乘步兵战车,同时坦克、自行火炮、自行野战防空导弹、自行反坦克导弹,甚至自行突击炮等齐头并进,协同作战的单位就是机械化部队,机械化部队作战能力远超摩托化部队。

数字化部队,是指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信息链为纽带,使部队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最快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新一代部队。

基本上每个士兵都是一个战斗节点,可通过终端显示屏,指挥员都能看到士兵在战场上的态势,甚至能够直接指挥到单兵作战,数据链系统是其最强大的支撑,将改变未来战争的态势和战争格局,是当下稍于条件的国家军队建设的重点。

信息化部队,机械化条件下,陆、海、空、天战场呈现独立存在的格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战场、作战行动的一体化,使得军种融合成为新型军队建设发展的走向与归宿,在新军事革命的催化下开始走向融合,多维立体、多战场合一是未来战场的基本形态。

信息技术、定位与制导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武器装备性能超越了传统的陆、海、空域界线,全球机动、全球到达、全球打击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军队发展的目标。

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表信息和地球环境信息尽收眼底,战场向太空的拓展,使传统的陆海空战场浓缩为一体,成为广阔无垠太空战场的垫脚石与踏板。

简而言之,信息化部队并不仅仅是单一军种,而消除了战场壁垒,融陆、海、空、天战场为一体,则是达成战争速决的通道。

信息化战争作战目的速决性,推动了部队编制、装备、行动的融合,而部队编制、装备、行动的融合,又促进了战场一体化的到来,信息化部队是发达国家经济条件好的军队所追求。


国平军史


摩托化步兵Motorⅰsed.Infantry

“摩托步兵、以搭载轮式/履带式远输车辆实施机动、徒步展开作战、也单兵装备为主要作战装备、由配属的坦克、炮兵、防空旅、团提供火力支援作战……
(比利时第5摩托化步兵师基本装备)


(英国“摩托化旅”机动作战模式)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

集结地场面宏大)

机械化步兵/To.mechanⅰⅰze.机械化

mechanⅰzed.toops机械化部队-成建制以坦克、装甲输送车辆或步战车实施机动作战、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为主要装备、二战和“机械化步兵师”得到快速发展。
(机械化步兵行进途中)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



配备有运输直升机中队、机动作战更加快捷)
IT-based.warfare信息化战争

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在陆、海、空、外太空、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是〔第四空间的角逐和博弈〕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经典作战模式)

dⅰgⅰzatⅰoⅠⅠ.armored.force〔数字化战争〕

美军称为:“数字化部队、用数字化通信系统武装的作战部队、通过改变信息传输方式来生成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美国“数字化太空指挥中心”)


(美军数字化作战单位装备)
(美军“数字化


”单兵装备系统)
(美军数字化+信息化指挥系统)


信息化+数字化将是未来作战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将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作战模式也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