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封神演義》人物觀比《西遊記》更大嗎?具體如何?

韻的化身


一、《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厲害人物簡介

1.《西遊記》二巨頭

(1)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在西牛賀洲天竺靈山鷲峰頂上修得六丈金身。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剛一出場便化解了天庭大難。後又多次顯露身手,幫著悟空破了重重磨難。堪稱《西遊記》中的巨無霸。

(2)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乃是海外老仙。他隱居深山,不露頭腳。雖法力無邊,卻是無人知曉。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孫悟空學會了長生不老術、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的本領。這對悟空今後大鬧天宮,以至最後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見菩提祖師絕非等閒之輩。

2.《封神演義》五教主

(1)老子,即太上老君 他是鴻鈞老祖(詳見我的圖書館《孫悟空的師父是誰》)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幫助闡教力退截教眾仙。也曾一氣化三清,戰敗過通天教主。 《西遊記》中,他住在離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聖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稱太上老君。

(2)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鴻鈞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闡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士。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以及“過去七佛”中的懼留孫佛都曾是他的門人弟子。而楊戩、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孫。 後來他成為三清教的主管——《西遊記》中的玉清聖地先天教祖。

(3)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鴻鈞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門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濫竽充數。不過他也為上天做了不少的貢獻。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通天教主聽信眾弟子的讒言,擺了下“誅仙”、“萬仙”二陣,堵住了姜子牙的去路。後來多虧四大教主同心協力才破得此陣。 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聖地通天教祖靈寶天尊。

(4)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麵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淨之所。後來受人之約,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老子、元始共破通天惡陣。

(5)準提道人 準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曾多次來到東土度化有緣人。他比接引更開明,也多次幫助闡教解危難。可以說是二道皆通。他手裡的加持神杵和七寶妙樹真可謂是法力無邊。通天教主曾兩次敗在準提之手 。

綜上所述,終極PK排名:

1.鴻鈞老祖的師傅(神秘人物A) 2.鴻鈞老祖 3.鴻鈞師弟(神秘人物B) 4.如來(進化後的接引道人) 5.菩提老祖(進化後的準提道人、如來的師弟、燃燈古佛) 6.老子(太上老君) 7.元始天尊 8.通天教主 9.南海觀世音 10.文殊菩薩 11.地藏菩薩 …… n.孫悟空 n+1.楊戩

二、《西遊記》中隱藏著線索 《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是一個世外神仙。由於孫悟空在三星洞裡修了7年道,習了3年武,就把靈宵寶殿揭了個底掉,因此有很多人對他的師傅普提祖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麼此人究竟是誰?在《西遊記》中就連一點線索都沒有留下嗎?答案是否定的。 先看看菩提祖師的住所。菩提祖師隱居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靈臺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靈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們合起來就是:“天上靈山”。而我們知道如來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賀洲“天竺靈山”大雷音寺內。這兩座山名如此相像,這真的是巧合嗎?菩提祖師與如來佛祖會不會有什麼關聯? 當孫悟空第一次見到菩提祖師時,吳承恩是這樣描繪的:“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臺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臺下。果然是: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見《西遊記》第一回)。 可見,菩提祖師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徵。難道這就意味著菩提祖師是佛非道嗎?如果他是佛,那他為什麼對道教文化了如指掌呢?如果他是道,為什麼又有“西方妙相祖菩提”之說呢?

三、《封神演義》尋答案 在《西遊記》中,我們無法破解菩提祖師身份之迷。《西遊記》裡的菩提祖師給人的感覺是佛道一體。而在《封神演義》中恰恰就有一個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的存在。西方教中有兩位教主,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曾經幫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佈下的“誅仙陣”和“萬仙陣”,堪稱《封神演義》的兩大頂尖高手。他們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準提道人。

1.接引道人 VS 如來佛祖 接引道人住在西方極樂之鄉,身高丈六,麵皮黃色。不禁讓人想起了《西遊記》中已經修成丈六金身的如來佛祖。兩人相貌如此相似,並且都在掌管西方極樂聖地。難道他們是一個人嗎?那就看看兩位作者對兩位角色的描述吧。 (1)先看《封神演義》第七十八回: 接引道人如準提道人之言,同往東土而來。只見足踏祥雲,霎時而至蘆篷。廣成子來稟老子與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師至矣。”老子與元始率領眾門人下篷來迎接。見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見: 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祥雲更異常; 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 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說豈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閒極樂是西方。 話說老子與元始迎接接引、準提上了蘆蓬,打稽首,坐下。 (2)再看《西遊記》中第七回對如來的描述: 只見赤腳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囟禮畢,又對佛祖謝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無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顆,火棗數枚奉獻。”詩曰: 大仙赤腳棗梨香,敬獻彌陀壽算長。 七寶蓮臺山樣穩,千金花座錦般妝。 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話豈狂。 福壽如期真個是,清閒極樂那西方。 如來又稱謝了。叫阿儺、迦葉,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謝宴。 (3)《封神演義》裡,還有這麼一段: 接引道人頂上現出三顆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劍。那劍如釘釘一般,如何下來得。西方教主進了戮仙門,至戮仙闕立住。 諸多因素表明,接引道人就是若干年後建立佛教的如來佛祖。西方教便是佛教的前身。

2.準提道人 VS 菩提祖師 我們再來看看兩部作品對另外二人的評價如何: (1)準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見《封神演義》第六十一回: 文殊廣法天尊聽得腦後有人叫曰:“道兄劍下留人!”廣法天尊回顧,認不得此人是誰;頭挽雙髻,身穿道袍,面黃微須,道人曰:“稽首了!”廣法天尊答禮,曰稱:“道友何處來,有甚事見諭?”道人曰:“原來道兄認不得我,吾有一律說出,便知端的: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道人曰:“貧道乃西方教下準提道人是也。” (2)菩提祖師首次亮相,見《西遊記》第一回: 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臺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臺下。果然是: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是一個開明人事。他多次來再東土度化有緣人。對東方道教頗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對佛學文化自然更是瞭如指掌。《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見他與西方道教淵源極深。他們一個掌教於西方極樂之鄉,一個隱居在西牛賀洲教徒。種種跡象表明,菩提祖師就是準提道人。只是後來西方教併入(或說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為如來佛祖統領佛門弟子,準提道人改名為菩提祖師,退隱山林,修身養性去了。

四、答案揭曉 根據以上二文、四詩的評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菩提祖師便是準提道人,是如來佛祖的師弟。兩人曾經共同執掌西方教。後來如來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併。菩提祖師也從此隱居山林,將高山命名為“靈臺方寸山”,與“天竺靈山”相對。以後自立道觀修身養性,除了山中居民,沒人知道他的住處。就是那如來,也不知道自己的師弟身在何方。更不知西牛賀洲還有仙人存在。如來曾這樣評價西牛賀洲:“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見《西遊記》第八回)。可見,同處西牛賀洲的如來,卻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行一點都不遜色於如來。甚至可以避開如來的法眼。


龍哥聊影視2


相反,《封神演義》的人物格局,相對《西遊記》,“小”了很多。

儘管筆者不否認,《封神演義》本身也是一部不錯的小說,也可以算作是名著,但和同為神話傳說作為背景的《西遊記》相比,還是很有些不足的,這些不足,也包括了人物設計。

小說的“人物觀”是這個問題提出的特有詞彙,而筆者對於小說的人物設定,將其劃分為整體的人物關係與具體的人物刻畫。

一、主線人物的塑造

人物個性鮮明的《西遊記》

都是描寫神話故事,但《西遊記》的人物,有血有肉,是真正的活靈活現的人物。這包括了(不限於):

1、孫悟空的求知、叛逆、對唐生的感恩;

2、唐僧早期對妖魔鬼怪的認知不足,而中間出現過試圖對孫悟空等人的法術的極端以來(誰來馱我過河?)以及最後越來越淡然的心態;

3、豬八戒對家庭的依戀,逐步轉換為以取經團隊為家,在隊伍中發揮出“家庭組織”能力;

4、沙和尚盡心盡責的貼身侍衛……

看《西遊記》,彷彿可以見到師徒眾人在嬉笑閒談中,像過日子一樣,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推進。這種“步步為營”的操作,真實、貼切。

人物牽強做作的《封神演義》

而在《封神演義》中,人物的性格相對片面單一。很多人物角色,給人的感覺是為了“封神”而刻意的犧牲掉。典型代表就是十絕陣,每一陣,非要先來一個普通的人類大將做炮灰,然後再由闡教金仙出面將其破除,這種操作,斧鑿痕跡過於明顯了。

準備伐紂,文王武王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忠”和“英武”的衝突如何解決,情節顯得突兀。

面對不同場景,姜子牙的描寫過於單一。相對於《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甚至給筆者一種“殭屍臉”角色的錯覺。

實話實話,筆者一直後悔當初自己是先讀了《西遊記》,然後才讀的《封神演義》。試想,如果兩部書的閱讀順序顛倒一下,閱讀體驗無疑會更好。

二、周邊人物配備陣容

《西遊記》——各路高手層出不窮

在《西遊記》中,小說依照同時期社會的實際官僚體系,構建了神仙中的官僚等級。

而相對於單純的官僚體系結構,《西遊記》又為之添加了“學派”、“宗派”中的“大長老”角色——太上老君,這位可是先後兩次明著提到過“化胡為佛”的典故的。

進一步,有添加了真武大帝等地方武裝力量形式的神靈(突出在黃眉怪事件中登場)。

在官僚正統的神仙體制的同時,又添加了海上三星、赤腳大仙一類的類似於社會中的隱士一類的角色……

——而這一切,僅僅是天庭勢力的代表。

同時,還有:

以鎮元子個人為代表的地仙方陣;

以各路山神土地為代表的鬼仙方陣;

僅僅提到了如來、觀音、黎山老母等少數幾位,在最後以報菜名形式逐個點明的佛家方陣……

可以說,《西遊記》的神話世界,可謂城欒疊嶂,讓人一眼望不透。

《封神演義》——正邪兩方都有數,沒懸念

在《封神演義》中,截教為代表的待封神隊伍,是封神榜都明確標明瞭名姓的,這種幾近於嚴苛的“宿命論”的故事展開方式直接影響了情節的曲折性。

而正方代表,更是單一,十二金仙,加上少數幾個數得出名號的支持人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菩提道人、接引道人、……)作為打後臺背景,這一排人物,說白了,就是釋、道兩家,加上一些散仙,這個背景力量可以說,瞄上兩眼,就已經可以讓讀者爛熟於心了。

於是,在閱讀《封神演義》中,我們總會覺得,哦,出現這個情況,嗯,在某某大仙出場了!最為典型的,就是每當遇見無法被斬殺的妖怪,陸壓道人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拿著寶貝飛刀即是感到……(好呆萌的情節設定)

筆者甚至一度有一種邪惡的感覺,如果,《封神演義》中一位了不起的金仙在戰場上犧牲,可能,這樣的設定反而會使整部書更為精彩。(黃飛虎的分量還是不夠啊)。

三、終極boss的氣度

《西遊記》大器、看不透

《西遊記》塑造了不同層面的神仙(如來說了,分成“天、地、神、人、鬼”,而太白金星說了,“有九竅者皆可成仙”)。

佛家老大,如來出手,一巴掌把主角光環拍散,主角秒變羈押犯;

地仙老大,鎮元子出手,一袖子把孫悟空眾人團滅,一網打盡;

神仙老大,玉皇大帝,抱歉,這位根本沒親自動手;

鬼仙老大,地藏菩薩,又一個神秘角色;

人族老大,唐太宗算是一個?呵呵,人家可不是修仙的,人族的“仙”的代表,根本就沒登場!

把整體的構成明確的告訴你了,但具體的角色,點到即止,惜墨如金,這就是人物佈局的含蓄,而含蓄中,同時又飽含張力。

《封神演義》莫名其妙的會下毒的高手

本來,最後出面的“鴻鈞道人”有著一定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感受的。

然而,這個角色出場的太突然,之前沒有任何的鋪墊,之後沒有任何的回應,完全就是 突然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感覺——不是說想孫悟空那樣的情節而是僅僅說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就蹦出來這麼一個神秘高手,突兀一點作為讀者我們也就忍了,而這位出場之後的行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竟然是給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沒人一個毒藥,用這個毒藥來威脅,說以後如果再不團結,就嗝屁……

這是道家的開山老祖的氣度?

怎麼感覺這《封神演義》中的道家像是任我行之流開創的……

綜上

雖然也算得上是名著,也是情節比較吸引人的小說作品,但和《西遊記》相比,《封神演義》對於角色的人設,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啊。

一個榮登四大名著之榜,一個落選,是有道理的。


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探討,一起領略文化的樂趣。

我是縱侃天下,期待並歡迎您的關注支持!


縱侃天下



《封神演義》的世界觀主要還是以殷商為主,通天教主、元始天尊之類的也只是一帶而過。


相比之下《西遊記》的世界觀要更大一些,書的開頭便已經將東勝神州、西牛賀州等地之間的地理關係介紹得明白。


但是這也僅僅是一個起點,從整部書的劇情發展來說,後邊還有很多有待描述的地域地塊。


《封神演義》其實是一部道教內部的派系鬥爭,只是借用了塵世間殷商與西伯侯兩個勢力來一決勝負。


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坐擁天下的商場與其四方大小諸侯,主戰場到後面基本上就是從朝歌到西岐的路段上大大小小的戰鬥與事件。即使是請各方救兵,對於他們的出處與所居之地也不過是隻言片語。


反觀《西遊記》,唐僧師徒一行人就像一個西天自由行的旅行團,一路上步行踏遍千山萬水。


不過附帶著孫悟空也總是利用他的筋斗雲公幹外派的龍宮地府蹭吃蹭喝,無事還會去天庭找玉帝老兒拉拉家常,這本書囊括的幾乎就是三界的一個社會觀了。


凡人與神仙、妖怪、魂魄是完全沒有不和諧的地方,作者想讓誰相遇就讓誰相遇。 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竟然能想到對人物、角色、劇情上做刻畫,還要設計那麼多種類不同的妖怪洞府,作者的腦洞就現在來說也是很出色了。


什麼水簾洞、碧波潭、車遲國的驛站、鎮元子的道觀等等,每一個都被設計出了獨有的特色,對於凡人可能無法抵達的地方,偏偏唐僧旅遊團就和串門一樣進進出出,你說哪個世界觀顯得更大?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視頻


在人物觀方面,封神演義裡的確比西遊記高了一層。

先來看看封神演義的背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共同議立封神榜,闡教門人因三尸未除,犯下殺戒而入世受劫難,裡面各種人物盡出,歸根到底,其實是闡教與截教之爭,既然說人物,就先來看看闡教和截物裡領頭人物。

闡教教主元始天尊,截教教主通天教主,那是鴻鈞道人座下三名弟子中的兩人(鴻鈞道人是誰我就不必細說了,鴻鈞合天道,天道就是鴻鈞),很明顯,天道之下,就這三個人最厲害,層次也最高。

那麼,在西遊記裡實力的天花板——佛教,在這裡是什麼地位呢?

佛教在封神演義裡還沒誕生,這時被統稱為西方教。

西遊記最厲害的大日如來還在輪迴轉世中

觀世音菩薩還是闡教中的慈航道人

文殊菩薩現在是文殊廣法天尊,還有後面一堆什麼佛什麼菩薩,都是被打散的截教或闡教弟子轉投進西方教中的。


麥細一家子


大家都知道,《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中國古典神話名著,二者都有豐富多彩的神話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可是這兩本小說在文壇上和人們心中的地位卻有天壤之別,《西遊記》被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封神演義》卻只能作為一般的神話小說,那《封神演義》比《西遊記》差在哪裡?或者說,《西遊記》比《封神演義》好在哪裡?對此,筆者就來從多方面比較一下《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以給大家一個直觀的認識。

第一,先從《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內容上來比較。《封神演義》中主要寫了並行的兩件事:武王伐紂和姜子牙封神。而《西遊記》主要記述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在《封神演義》中,也有打鬥場景,也有戰場廝殺,可並不總是好人戰勝壞人,因為姜子牙封神,好人壞人都可能有殺劫,可這並不符合人們的期望,人們更期望,故事情節中,好人能夠取勝。而《西遊記》中則不同,唐僧師徒雖總是經歷妖怪,總是遇險,可最終都能戰勝妖怪,化險為夷,更符合人們對故事情節的期待,因此,人們也就更認同西遊記了。

第二,從《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世界觀構造上來比較。在《封神演義》中,時間和空間可以說有些混亂,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莫名其妙的神仙出現,人們只知道《封神演義》中有紂王統治的天下,可是不知道在紂王統治的天下之外又是個什麼樣子,有三教聖人、西方佛陀、玉皇大帝,甚至最後還出現了個鴻鈞老祖、女媧娘娘,甚至還有伏羲三皇,作者顯然想囊括更多的神話元素,可是最終卻弄得時空混亂,如果不是《封神演義》內容還算精彩,放在今天,估計就是寫廢了!而《西遊記》則不同,在空間上,有天上、人間、地府,四大部洲,而時間上,有天上一天,人間一年這樣的時間設定,時空規規矩矩,工工整整,讓人一目瞭然,如此小說世界觀一比較,《封神演義》差得可不是一輕半點了。

第三,從《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人物刻畫來比較。《封神演義》塑造的人物太過片面,人物缺乏感情描寫,就拿主角姜子牙來說,似乎只是為了下山封神,幫助武王伐紂,等這些事情都完了之後,《封神演義》似乎也就走到了盡頭。而《西遊記》則不同,無論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還是沙和尚,都刻畫得惟妙惟肖,人物的所思所想,讀者都能一目瞭然。可以說《西遊記》的人物更生動,更形象、具體,而不似《封神演義》的人物刻畫片面不說,還有些人物前後矛盾,不合情理,比如武王姬發本是伐紂,為父兄報仇,可到最後卻又同情紂王,覺得不該以臣罰君,大逆不道,如此也就難免令讀者反感,宣揚封建君臣觀念,而不如《西遊記》中的人物,哪怕是豬八戒,憨厚可愛,更貼近人們生活,如此比較,《封神演義》卻又插上不止一籌。

第四,從《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兩部小說主題上比較。在《封神演義》中,通過講武王伐紂、姜子牙封神,卻更多的是在強調一種君臣、父子統治階級的倫理道德觀念,還有鳳鳴岐山,大周取代大商,武王取代紂王,更是在宣揚一種君權神授的觀念,這本身就是一種唯心論,必為歷史淘汰的主題觀念。而《西遊記》則不同,唐僧取經,說是為保唐王江山萬世太平,可更有普渡眾生的大眾道德理念,唐僧師徒每遇危險,卻都能化險為夷,戰勝妖怪,更像人們傳達了一種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觀點,如此一比較,《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主題思想就不在一個層面上,又怎麼能和《西遊記》這部經典相比呢?

綜上四個維度比較,我們也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封神演義》在內容、世界觀架構、人物塑造及最重要的堪稱小說靈魂的主題思想上,都比《西遊記》要差上太多太多,所以,《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實至名歸,毋庸置疑,《封神演義》充其量就還算是一部神話故事大雜燴,真地不能和《西遊記》相提並論。





海少製作自媒體


西遊與封神兩部作品算是比較清晰的介紹了來龍去脈,我們先來看看兩部作品,《西遊記》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作,以唐太宗李世民年間玄奘取經為故事背景的神話小說。《封神榜》為明代陳仲琳所作,故事以周王伐紂為故事背景成書年代晚於《西遊記》。可見明代是中國神話傳說體系完善的集大成的時間。

雖然兩部作品所述的故事不同,但很多人願意把這兩部作品放在一起來說,因為兩部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遊記》成書時間雖早與《封神演義》但講述的故事確是大唐時間,裡面的眾神已經歸為。而《封神演義》雖成書時間晚於西遊記但講述的是武王伐紂的故事,由姜子牙建造封神臺,一一封神眾神仙才一一得以正位。





瓊職業廣告人


《封神演義》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和《西遊記》是相通的,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封神演義就是西遊記的前傳,因為這兩本神話小說的神仙體系簡直太像了,而且這兩本神話小說也是被翻拍電視劇最多的,在這種背景下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為何西遊記能成為四大名著,而封神演義卻不行?其實在小易這邊看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西遊記敢寫

我們先來說下西遊記的背景,西遊記在明朝一度成為禁書,被禁的原因就是因為寫的太"大膽"了,因為書中吳承恩借神寓人,把整個道佛兩教的神仙寫的很黑暗,特別是道教,只要有點文學功底和社會經驗的都能看出來,而在當時的社會,神佛是有一定地位的,再加上當時的科學落後,大眾老百姓都迷信神佛,結果吳承恩把大家信仰的神佛寫的這麼黑暗,觸犯了大家的信仰問題和宗教問題,在這個背景下西遊記不被禁封那就怪了,而且就算現在翻拍的西遊記電視劇,也不敢太過於尊重原著,如果過於尊重廣電局是不允許上映的!就問封神演義敢寫的這麼大膽嗎?

西遊記經得住“品”

西遊記這本書是你越讀越想讀,看完第一遍你可能發現的問題不多,但是你多看幾遍之後發現問題越來越多,不懂的人,以為是吳承恩不會寫,因為前後太矛盾了,比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十萬天兵天將都奈何不了他,可為什麼後來在西天路上反而還鬥不過一些妖怪?為何唐太宗能活到貞觀二十七年?等等很多解釋不通的問題!

其實當你把西遊記多看幾遍你就會發現這並不是吳承恩不會寫,而是吳承恩精心設置的一個局,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出來,而且西遊記中還有一大堆到現在都沒法解釋的問題,比如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烏巢禪師的真實身份、孫悟空的真實身份等等!

吳承恩的佈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見!我們再反過來看封神演義能做到嗎?能這麼經的住這麼“品”嗎?能布這麼深的局嗎?很顯然是不行的,這也是小易認為西遊記能成為四大名著的一個主要原因!

西遊記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神話故事

西遊記兒童能看,大人更能看,兒童可以當神話故事看,大人可以當成社會看,因為西遊記寫的不簡單只是一個神話故事,書中的很多故事情節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赤裸裸的寫照,比如只要有背景的妖怪犯下再大的錯誤都不會死,沒有背景的妖怪就算再老實也會送你去西天,看的懂的就能學到東西,看不懂就當神話故事看!





泡麵小鑫288


西遊記主要人物介紹如下:1、孫悟空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角色之一,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悟能、沙悟淨的大師兄。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師學會長生之道、七十二變、筋斗雲,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後經觀音點化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文化圈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民間有人將它奉為神明崇拜。孫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2、唐僧玄奘(原名:陳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西遊記》中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3、豬八戒豬八戒是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的角色。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並非民間傳說裡的后羿之妻姮娥。 )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唐僧和孫悟空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從此成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4、沙僧沙悟淨,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盤踞在流沙河,殺人吃人為業。成為唐僧徒弟之後與師傅、師兄孫悟空、豬八戒以及白龍馬一起赴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後,功德圓滿,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原著小說中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寶杖。 5、小白龍別名孽龍、白龍馬、意馬。是小說及影視劇《西遊記》中的人物之一,由王伯昭、王帥、錢泳辰飾演。小白龍原來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6、菩提祖師《西遊記》中人物,收孫悟空為徒,傳授他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不老的法門,但菩提祖師預知孫悟空一定會惹出是非,故要求孫悟空保密,絕不能提起師門狀況,曾習道的往事。《西遊記》中菩提祖師,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7、太上老君在小說《西遊記》中被尊為開天闢地之祖,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雖然在吳承恩的設計中太上老君並不出彩,但吳承恩巧妙地運用孫悟空的言行,將太上老君過往一一敘述了一遍。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祖宗,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8、觀音菩薩西遊記中出現次數較多的神仙,也是最受大家所敬仰的存在。作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她對於唐僧師徒的幫助可謂是最大的。在入佛教之前,觀音菩薩曾是元始天尊坐下的十二金仙之一,而後西方聖人度入佛教,身份十分的尊貴,個人實力也十分的強悍。9、彌勒佛佛教最高統治者之一,掌管著未來。作為未來佛,彌勒佛祖的地位無疑十分之高,除此之外他的實力也是極為的高,在整個西遊記中都鮮有對手。此外他的形象讓人很容產生好感,是極為厲害的存在。10、如來佛祖是出自於中國明代古典著名神怪小說《西遊記》中的“佛界之主”,法力高深莫測,掌握著無邊佛法和眾佛與菩薩,修為乃丈六金身,貴為群佛之首,統領眾多佛門弟子,以廣大高等的無量佛法傳教萬佛。曾降伏過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曾幫助唐僧師徒四人收伏妖法高強的六耳獼猴和金翅大鵬雕等妖魔鬼怪;最終將取經成功的唐僧師徒全體正式封為座下的佛家弟子。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檸檬愛繪畫


各有特色,西遊記故事描述比較嚴謹,而且內容有不少詼諧和影射現實的成分。

封神演義的故事性很強,但有些地方顯得不夠嚴謹,而且宿命論思想比較重。

不過我覺得光論想象力,封神比西遊記高很多。封神演義裡面很多人物形象或被民間流傳或被道家吸收了。封神演義人物太兩極分化了,故事還算精彩,但重複性太多了,要麼就是鬥法鬥陣,用什麼法術等等,對人物的刻畫沒有西遊記好。


周先生時間


這麼跟你說吧,混沌初開出盤古,然後鴻鈞以身合道稱道祖,再有巫,妖,人三族在洪荒,巫族有12大祖巫,妖有東皇太一執掌天庭,人族被壓迫,直到巫妖大戰,妖族沒落,巫族被滅,人族興盛,六大聖人建立人,闡,截三教,準提,接引建立西方教,也就是西遊中的佛教,所以,西遊只是封神世界觀中分割的一部分世界的人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