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到宠爱的小妾房中午休,醒来后却将宠妾活活打死,这是为什么?

醉爱侃足球


有人娶了媳妇当个宝,也有人纳了小妾当根草,而曹操棒杀爱妾时,则是拿这位枕边人当“闹钟”来使唤。不幸的是,这名女子见曹操睡得太沉,就没忍心叫夫君起床:

“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严格来说,这段记载并非出自陈寿之笔,而是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引述了《曹瞒传》的故事。按此书记载,这件事发生于建安二十五年二月的一天,当时,曹操处理政事困倦不已,决定小憩一番,并告诉小妾说一会就把我叫醒。

可是,曹操过于劳累,睡得十分香甜。陪在身边的小妾,见曹操睡得这么香,便没有按照吩咐叫醒他。当曹操自己睡醒后,便将她给棒杀了。

当我们读这个小故事时,肯定会觉得脊背发凉。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曹瞒传》中还多有体现。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粮草不济,令粮官用小斛发粮来拖延时间,等待补给,可后来却又杀了粮官平息众怒。这个故事便是从《曹瞒传》中演义而来的。

不同的是,《曹瞒传》中记载,原本是粮官出的主意,帮曹操渡过了难关,后来曹操为了平息众怒,又将献计者当众斩首。曹操的这种形象,与可谓是典型的奸雄本色。

身逢乱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自然跌落冰点。东汉末年,曹操的势力在各路诸侯中算不上最强,但他却能逐步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他的“奸诈”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

关于曹操的故事很多,但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凸显其心机之狡诈、手段之狠毒。比如,曹操为了震慑近身侍卫,故意上演过一场“梦中杀人”的把戏,硬是将给他盖被子的侍者给杀了。

从稗官野史,到官修正史,曹操无疑都是当之无愧的雄主。但在一些野史传闻和历史小说中,则更加凸显了曹操的狡诈和奸险。也正因如此,陈寿虽未在《三国志》中记述曹操棒杀小妾一事,可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还是将其引注于此。


史海烂柯人


这事发生在建安二十五年二月的一天,日里万机的曹操连续处理政事已疲惫不堪了,实在无法坚持下去时,就决定小憩片刻,他告诉小妾说我眯一会后,你马上就把我叫醒,谁知由于操劳过度,这一觉睡得很深沉,陪在身边的小妾是善良的女子,她有意让曹操多睡会,便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及时叫醒他,当曹操睡醒后,便二话不说将小妾给棒杀了。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讲完这故事,你肯定脊背发凉,曹操在历史上被描绘成凉薄之人的故事不止一例,杀伍陌奢一家就不说,《三国演义》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曹操军队粮草不济,他密令发粮官用小斛发粮,迁延时间,以等待补给,可事后为平息众怒又杀了发粮官,奸雄本色立显。



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呢?

1.曹操身逢乱世,知道人与人的信任已出现了严重危机,你死我活的态势下,如果稍有类似如项羽的妇人之仁,不仅成就不了事业,还会像楚霸王一样一命呜呼;曹操自是奸雄,起初与各路诸侯相比实力并不强大,但他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逐步统一了北方,没点奸诈的品格,恐怕早作了他人的嫁衣了;为养成自己心狠手辣的个性,他宁愿杀小妾来警醒自己。

2.具体分析这件事,猜测曹操临睡前正在处理的事很重要,否则,是不会郑重其事地吩咐小妾如此这般的;曹操醒来之后,或者已失去一个重要的机会,自然是会生气的,尽管,曹操知道爱妾是心疼自己,还是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希望星晨58298869


曹操的小妾心疼老公(当然,在古代小妾其实是不被视为妻子的),就想让曹操多睡会,结果招来杀身之祸,想来确是冤到家了,也让后世难以理解。但你别急,听我分析曹操的心理和处境后,你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了?

咱们先来说一个和小妾一样冤的人:曹操身边一个侍卫。他只因替曹操盖了下被子,被曹操斩于床前。

曹操曾对他身边的侍卫们说,我睡着了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接近我,因为我有梦中杀人的习惯。这个习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身边的侍卫们并没有当真,谁会睡着了还能杀人呢?

这天,行军途中的曹操累了,就在大帐休息。睡了一段时辰后,梦中的曹操翻身的时候把被子给踢得掉了一角在地上。在帐门口守卫的一个侍卫见了,就准备过去捡起来给曹操盖上。

谁知,刚走到离床边几步远的地方,曹操一下跳了起来,抓起枕边的剑,只一剑就刺死了这个侍卫,然后倒头又睡。旁边的其他侍卫都吓呆了,没人敢再去给他捡被子了。

又过了很长时间,曹操醒过来(可能是被冷醒了),发现被子掉在了地上,很生气,正要发火,突然发现了地上躺着的尸体。惊呼:谁人杀我近侍?

左右告诉了事情的经过,曹操表现得十分痛心,命人厚葬被杀的侍卫,并再次告诫周围的人,他在睡觉时千万不要到他身边去。

这件事后,身边的人真的相信了曹操梦中杀人的习惯,再无人敢在他睡觉时靠近他身边了。

看到这里,诸位,你相信“梦中杀人”这种习惯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很明显,这并非曹操在梦中杀人,而是刻意而为之。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在正统者的眼中,曹操就是一窃国之奸贼,多少人杀之而后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其实是谁都不相信的。这也就造就了他生性多疑且奸诈的复杂性格。以这种方式杀死一个近侍,显然是要警告身边的人,不要在任何时候打自己的主意。

关于这一点,曹操的手下谋士杨修就看得很明白。杨修针对近侍被杀的事曾说过:

“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并不是丞相在梦中杀人,而是你们这些人在梦中啊。这句话可是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曹操的奸诈性格。

当然,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也因为太明白曹操的心思,终于落得被杀的下场。

“棒杀小妾”同样是这种多疑而又奸诈的复杂性格在做崇。

我们知道,一个人心理防御最松懈的时候,就是面对身边人的时候。曹操就充分认识到了这点,所以,要用这种方式来警告身边的人。

曹操是一个干大事业,有远大理想的人。越是这样的人,越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更宝贵,要不,壮志未酬却莫名的成了刀下鬼,那岂不是冤死了。

至于身边的小人物的生命,其实在他们的眼中是不屑一顾的。如果能杀几个小人物,就立威达成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是不会有丝毫怜悯的。

这个小妾,是曹操最宠爱的小妾,也是最好的杀鸡儆猴的“鸡”。最宠爱,但却是身份低微的“妾”,用来立规矩,在那个年代是最好的对象,也是最没有心理负担的对象,毕竟古代女人本身就地位地下,而妾其实就是高级点的奴仆罢了。

所以说,小妾被曹操用棒子活活打死,不再于她有没有按时叫醒曹操。其实,曹操显然在布置这样一个局,小妾刚好是一颗棋子。没有这件事,总有个理由小妾会丢了性命,棋子的命运就是这样。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会陷入“小妾”这样的境地,成为大人物立威的一个牺牲品。多看下历史故事,也许对我们是有好处。你说是吗?朋友。


挚守静笃


这件事确实在《三国志》有记载,原文如下: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讲的是曹操有一个非常宠爱的爱妾,白天伺候曹操休息,曹操将头枕在她身上昏昏欲睡,但是又有政事要处理,于是说“过一会儿就叫醒我。”

结果爱妾见曹操睡得正香,不忍心将他叫醒,最后曹操睡到自然醒,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责怪爱妾,为何不将他唤醒,最后用棍棒打死了这个小妾。

这种做法很难让人理解,爱妾本是好意,体贴曹操,然而却遭到棒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时常发生在自己身上,醒来之后虽有责怪之意,但绝对不会破口大骂,甚至处死对方,曹操的过激行为我认为是由他的性格以及当时的情况决定的。

01性格决定

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性格的实用主义者,是一个反道德、反传统之人,古人讲究“德”和“礼”,其实这两个在曹操的心中并不是非常重要,曹操最看重的是“才”。

从曹操的行事和言语可以看出,他是个薄义寡信、奢僭擅权、诡谲嗜杀的枭雄,尤其是矛盾的多重性格,让他的所作所为和常人不一,而这种矛盾性格也是因为他内心的欲望和对人性的认知所产生的。

举几个例子

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家乡的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吕伯奢原本想好好招待一番,结果曹操疑心认为吕伯奢要杀自己,不问缘由就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掉。(陈寿《三国志》无记载,裴松之注)

一次大军外出,经过一片麦地,曹操下令不能毁坏麦田,违令者斩,结果自己的马跳进了麦田,曹操还特意让文书官用《春秋》上的道理来回答,然而《春秋》上说不能将惩罚加在统领身上,一般人可能就因此算了,然而曹操还非要处罚自己,用刀割头发,以示杀头,有人说割头发也就是做个样子,其实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下,割头发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难以取舍的。

再就是曹操晚年因头痛病一直复发,于是找来神医华佗,结果华佗说要用刀切开头颅才能治好,曹操不但没有同意还杀了华佗,这种做法其实也很难理解。

综上,曹操杀人似乎不需要理由,都是以自身为核心,用后人常学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02情况决定

当时曹操很可能有事情需要处理,只能睡一会儿,事情比较重要,然而爱妾却没有唤醒他,曹操醒来之后自然是会生气的,当然,曹操也有可能认为爱妾不听话,万一以后还有类似情况发生,岂不是误了大事,于是杀一儆百,这是曹操惯用的伎俩。

更有人说爱妾是故意的,明知道曹操的性格,为何还这样做,其实这纯粹是抬杠,究其原因,就是曹操自身决定的,他认为杀了爱妾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的。


猫眼观史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曹操的为人,他是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杀妻弃子的天性凉薄之人呢,其实并不是,他杀小妾,绝不是因为枭雄天性使然,而是另有原因。

之所以如此笃定,他不是一个天性凉薄,以杀人为乐的人,那是因为曹操他既是一个能写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悲天悯人的建安诗人,又是一个能下令屠城的刽子手,临终之前又说我的婢女妻妾和为我演戏的唱戏的伶人跟着我一天福没享受到,天天跟着我吃苦头,又勤劳又辛苦,我去世之后,让她们在铜雀台住下来,你(曹丕)要善待她们。

但是几乎知道曹操的人都知道曹操有一句名言——宁他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他,这又似乎成了曹操残暴虚伪的重要证据,但这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曹操的人格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是有极大关系的。

曹操南征北战,理想破灭了很多次,年少的时候,他想要做一名仗义执言的官僚,但后来他在洛阳为官得罪权贵后不得不回乡避祸,后来他想做一个匡扶汉室的征西将军,但后来却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他的人生经历绝不是不一帆风顺,虽然遭到如此挫败,但曹操依旧乐观,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虽然种种经历使得曹操人格变得的复杂多样,但是无论如何多样复杂,曹操绝不是一个董卓似的暴君,他依旧是一个雄主,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可以举一个反例——袁绍官渡之后,性情大变,纵情声色,暴虐不恤,不久吐血而亡。

我们对曹操的人格分析完之后,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曹操并不是一个嗜好杀人的暴君,有些时候他还会很仁义,那么为何,曹操会因为小妾的关心——让他多睡一会儿,而对小妾痛下杀手呢?

我们来看一个基本事实,曹操是因为什么原因对小妾痛下杀手的,是因为他的小妾欺骗了他。


曹操由于早年间多次遭遇背叛,有好几次甚至到了存亡生死之际:当年十八路诸侯联盟一哄而散的时候,曹操“诸君北面,吾独西向”中伏,军队几乎死伤殆尽,活下来的士兵纷纷逃离,这是他遇到的第一次背叛——来自同僚。

曹操父亲在徐州遇害,曹操全力征讨陶谦之时,自己的好兄弟兼同学情深的张邈和当年宁可弃官也要义释自己的陈宫与外来户吕布里应外合,几乎将曹操的大后方全盘拿下,绝望之际的曹操对左右说还好还好,至少我的心腹爱将魏种不可能背叛我,结果魏种也背叛了,这是他遇到的第二次背叛——来自好友和心腹。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大喜过望,查抄袁军大营资料时候得到了许多自己部下与袁军密谋的书信,这是曹操看到的第三次背叛——来自下属。

樊城之战,曹操最喜爱的大将于禁变节,这是曹操能看到的第四次背叛——来自跟随多年,忠心耿耿的部下。 曹操,没有安全感。


谁,会在下一秒变节?谁,会成为那个背后捅刀子的人?谁,会欺骗我?以及怎么才能让人不敢欺骗我?如何如何!曹操也许想到了若干年前,中军帐中的某个午后——监粮官,我想要借你的一样东西用一下,你可千万不要推辞啊。“汝妻子我养,汝勿虑也”,曹操只能选择见效最快、代价最小的方法,来让人不敢背叛,那就是:杀人立威。

我的爱妾虽然是替我着想,但是她居然敢欺骗我,你们都看好了,敢欺骗我曹孟德的、背叛我曹孟德的,会是何等下场!而按照曹孟德本身生命最后的一些情感流露“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想,曹操极有可能在处死爱妾之前,已经安排好了这位爱妾的家族,一如当年。

其实欺骗曹操的还有我们熟知的华佗,不管华佗的医术是多么的高超,但由于华佗以妻子生病为由多次来拒绝为曹操看病,曹操发现华佗在撒谎后,恼羞成怒,直接将华佗拷打致死。从这其实也可以看见曹操有多么讨厌欺骗。


夏目历史君


关于这件事,《三国志》原文如下;

又有幸姬常从昼寑,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寐,及自觉,棒杀之。

这里的意思是说曹操到小妾的房间里小睡,睡前吩咐她:我只睡一会儿,某时就叫醒我。小妾应下了。后头见曹操睡得太香,怜他辛苦,不忍叫醒他。

曹操自己睡醒了,一看错过了吩咐的时辰,立时叫人杖杀了该小妾。

这小妾也是命苦,有人分析说这是他误了曹操的机密大事,才被处死的。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

曹操不一定谅有什么攸关生死的大事被耽搁了。他只是要严明纪律,需要众人明白他是令行禁止的人。

这跟当年匈奴单于冒顿的作法是一样的。

冒顿当年为了训练出一支令行禁止的部队,鸣镝所向,不管是自己的爱马还是爱妾,手下都要跟着射杀,否则就会被斩。所以后面这些士兵是指哪打哪。

曹操此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囿于当时的环境与做法,冒顿的爱马爱妾,曹操的小妾,都做了刀下之魂。

在当时的环境下,奢谈保护动物,女人平权,当然是笑话了。


钱多多读文史


《魏书》在为曹操的一生做总结时,开篇就说,曹操一生征战,行军用师大多效仿孙,吴之法。后面才记载了,曹操让爱妾叫他起床,结果一觉自然醒,于是棒杀了爱妾。所以,《魏书》这一段的语境,是在总结曹操的治军,并非什么后宫之事。



而孙武治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借杀吴王爱妾的故事,以立军纪,让一军肃然,才能战无不胜。曹操的区别就是杀自己的爱妾,而不是别人的爱妾,已经很不错了。当然,杀自己的爱妾也是有违人道,可是在军队中,最讲究的是纪律,而不是仁义,所以,《魏书》才拿“曹操杀爱妾”为例子,来说明曹操对军纪的重视以及治军手段。

当然,曹操一开始连军队都很少,更别提讲究什么军纪了。曹操起兵之初,得到丹阳太守周昕支援的四千丹阳兵,丹阳兵是可是汉末最精锐的士兵,但是却难以驾驭。所以,曹操走到龙亢,丹阳兵就造反了,根据《魏书》记载,半夜还烧毁了曹操的大帐,曹操手杀数十人,才能走出大帐,丹阳兵也只剩下五百人了。所以,曹操当时还没有带兵经验,差点就被叛军堵在大帐里烧死,曹操的护卫大将典韦,许褚又还没加入阵营,只能自己来了。也由此可见,军纪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不能令行禁止,连敌人的影子还没见,可能先完蛋了。



到了曹操有了兖州根据地,又拥有几十万青州兵,这些青州兵出身黄巾军,军纪更是败坏,整支军队只有于禁敢制止青州兵无序横行。所以,曹操对于禁的评价是:“古之名将,何以加之!”这几乎是最高的评价了。于禁不能说是“五子”里,武艺最强,谋略最深之人,但是若非后来失节,绝对是五子之首。举个例子,曹操让于禁夺朱灵的军权,于禁只带几十骑进了大营,从朱灵以下,无人敢反抗。这里除了于禁自身威重之外,就是曹操军中军纪的森严了。



军纪就是保证军队的“令行禁止”,虽然曹操爱妾并非军队系列,但是,好色的曹操此时选择杀爱妾来“杀鸡儆猴”,大飞熊认为,这就是和当初曹操犯的错有关。因为,曹操当年在宛城就是因为好色,大护卫典韦战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死于乱军,曹操也差点不免。所以,曹操用爱妾的命,既是对当年犯错的警醒,也是在强调军令的森严。


大飞熊骑士


首先要说的时曹操并不是个滥杀之人,他做事情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曹操打死自己的小妾也是如此,这就比如曹操当初在外打仗,结果军中断粮,为了不造成恐慌,他当时处决了自己的监粮官,借此并把罪名安到了此人身上。

还有就是曹操因为担心有人趁自己熟睡谋害自己,然后说自己睡觉的时候喜欢杀人,让周围的人不要靠近,结果他当时故意把被子踢到了地上,身边的近侍替他盖好,反而被他直接杀害了。

而且曹操也不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在曹操临终之际,他还安排好了自己的众多小妾的归处,愿意改嫁的就改嫁,不愿意的就安置在铜雀台养老。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但为什么曹操会杀害自己心爱的小妾,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小妾没有按照他的命令办事,这件事在三国志记载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们


曹操是军队的统帅,十分看重军纪,在曹操看来,他已经下令让他的小妾叫醒他,但是他的小妾却没有执行他的命令,这就是违抗军令,犯了他的大忌。

曹操不能允许身边人违抗他的意志,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所以曹操要借用他的小妾的性命来告诉自己的身边人,我曹操发出的命令,一定要严格执行。

这就类似曹操在外出征时,曾经下令谁敢毁坏麦田就处决谁,结果自己的战马因为受惊毁坏了一大片良田,在别人眼里估计没什么,但是曹操不同,他认为这是严重的错误,于是假装要自杀谢罪,他的谋士当然不肯答应,于是曹操就以割发代替砍头,而且还将自己的头发传视全军。


由此可见,曹操心中有着严格的纪律标准,而且他很善于借用身边的事情去告诫别人不要违反他的命令。

曹操用他的小妾的死,去告诉别人违抗自己的命令会有什么下场,即使是他宠爱的身边人也不行,哪怕他的命令是一件很小的事,别人也必须严格执行。


东方大史


曹操杀侍妾

曹操在成就霸业的道路上,杀人是家常便饭。 曹操杀人是不看对象的,谁挡了他的路,就一个“杀无赦。”



《三国志》记载: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意思是说:曹操午休,躺在小妾怀里说,就睡一会,到时叫醒他。小妾看他睡得香甜,就没忍心喊他。曹操睡到自然醒,起来后,就把小妾棒杀。



看似是个小事,曹操却是有意在小题大做:我说过的话是算数的,不是放屁玩的。这就是一个总裁的霸道权威。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也讲了一个“一瓜杀三妾”的故事。



曹操也玩吃瓜的游戏,请一帮伙计来吃瓜:

第一个妾来送瓜来,曹操问“瓜熟吗?”妾回答:很熟。曹操立马把此妾杀啦。

又叫第二个小妾送瓜,问她同样的问题,此妾说“不生,”曹操又把她杀啦。

换第三个小妾送瓜,曹操继续问“瓜熟吗”,该小妾说“很甜”。这回答该没啥问题了吧。曹操面无表情地说:拉出去砍啦。

群僚们胆颤心惊,我靠,这哪是吃瓜啊,丞相是不想吃素啊,要吃荤,直接上鸡啊。



曹操自己解释其原因:前两个小妾,端盘子的姿势不合规矩;最后一个动作到位,回答也到位,说明她善于揣测我的心意,也得杀。

我靠,这个就是曹操不讲理啦。

“教不严,师之惰” ,小妾端盘子不符合规矩,是他大老婆没调理好啊;你不揣测别人,咋就知道别人在揣测你哪?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木有王道啊,这就是王道。老板就是老板,打工就是打工啊。

话说千遍,不如鲜血一见。

曹操要做事,需要的是效率。他可没工夫扯淡,弄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谆谆教导。法治治军,法治治国。

不借几颗人头,难以树立权威。如果令不行,禁不止,那带来的后果可能就不是几颗人头啦。



曹操牺牲了自己的几个小妾,小妾的鲜血却没能够擦亮孔融,杨修等人的眼睛。曹操颁布了“禁酒令”,孔融照喝不误,喝就喝吧,还振振有词,怪话连天,结果头没啦,酒喝不成啦;杨修,猜个谜语就行啦,居然“鸡肋”也敢猜,叫你脑袋没啦,看你用啥猜。曹操作为一代雄主,嗜杀成性,看似随意,但其杀人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为了霸业。在这条道上,谁挡了他的道,他就杀谁;他需要谁来做铺路石,随时就把谁杀啦,来为他铺平道路。

成功的道路洒满鲜血,胜利的旗帜靠鲜血染红,这就是曹操。谁又不是哪?


豹眼看历史


曹操打死小妾这件事,还真不是胡编乱造。

这件事可见于《三国志》,读完之后只让人觉得对曹操无语。。。。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

曹操有个很宠爱的小妾,经常伺候曹操在白天午睡。某日,曹操睡觉前对她说:过一会就叫我起来。

小妾见曹操熟睡不醒,就没有及时把他叫起来。等曹操醒过来后,直接派人用大棒子把小妾给活活打死了。

这个故事实在是让人无语。

有些人通过这个故事尬吹曹操如何体现出枭雄气魄——哈喽,这种事和气魄有啥关系?


你在白天睡那么久,那是你自己倦怠政务,跟女人有什么关系?

在女人身上撒泼,只能证明你自己的无能为力。

曹操确实是个枭雄。但是,枭雄并不是什么先天性的品质,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一点能体现出枭雄的。

无非就是老男人恼羞成怒,杖杀小妾给自己立人设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