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耶律楚材:投降敌国历仕两朝,为何还能成为人们歌功颂德的对象?

前言

据《元史.卷一百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三》记载,耶律楚材是汉化的契丹人,生于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从他的名字我们不难得知,他是一位契丹人,并且还是一位契丹的贵族。他是辽台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还是东丹王的八世孙,可以说是妥妥的皇家血脉,倘若辽国依然存在那么他肯定一生下来就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可是在他出生的时候辽国却早就灭亡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金国。


正文

耶律楚材的父亲名叫耶律履,他是一位懂得风水学的人,在当时身居金国的尚书右丞,在他生下耶律楚材的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了,老来得子的他十分激动,亲自为耶律楚材取了名字,并且还说:“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在别的国家有大作为。这句话听来怎么都有些别扭,难道是耶律履提前预知了金国将被取代吗?

耶律楚材:投降敌国历仕两朝,为何还能成为人们歌功颂德的对象?

耶律楚材画像

除此之外,耶律楚材的名字也含有一个典故,那便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意思就是楚国虽然人才多,最终却被晋国使用了,这也在暗示着耶律楚材今后将为别的国家效力。不管是巧合还是耶律履真的有这样的本领,最终耶律楚材果然是为取代金国的蒙古效力了。


在耶律楚材小的时候,便博览群书精通各门学问,是一位难得的全才。后来参加全国的科举考试还取得了第一名,被金章宗提拔担任了开州同知,后来还被金朝丞相完颜承晖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可以说靠着自己出色的能力以及俊秀的外表,耶律楚材在金朝的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倘若金朝能够再存在百十年,那么耶律楚材很可能成为金国的一代名臣,只可惜在蒙古与宋朝的夹击之下,金国的国土日益萎缩,最终覆灭了

耶律楚材:投降敌国历仕两朝,为何还能成为人们歌功颂德的对象?

南宋、金、蒙古形势图

  • 在金朝灭亡后,耶律楚材一下成了亡国奴,沦为了成吉思汗的阶下囚。在攻灭金国之后,早就听说了耶律楚材大名的成吉思汗点名要见他,此时的耶律楚材面临着一个为难的问题,那便是见了成吉思汗自己就成了叛国者,但是不见的话又免不了成为刀下亡魂,思来想去,耶律楚材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就这样浪费掉自己的一身才华,于是他便投降了。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得知,耶律楚材对待百姓十分宽容,在金国当政时期,实施了许多利于百姓的政策,然而在跟随了成吉思汗之后,耶律楚材却要经常跟随者成吉思汗四处征战,并且蒙古军队还喜欢将占领的城市中的人全都屠杀殆尽。这对于耶律楚材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向成吉思汗谏言。

耶律楚材:投降敌国历仕两朝,为何还能成为人们歌功颂德的对象?

成吉思汗画像

终于在一次战争的过程中,成吉思汗见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就问耶律楚材这是什么。也当然也没有见过,不过他想着正好可以借题发挥,于是便说:“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经过耶律楚材这么一说,成吉思汗竟然心软了,放弃了继续进攻,下令班师。


  • 还有一次耶律楚材组织蒙古人杀戮实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当时窝阔台继位为大汉,随后蒙古人攻灭了金国的都城开封,为了能够彻底镇压金人的抵抗,蒙古人决定屠城,要知道城中可有着147万百姓,这个消息可让耶律楚材心急如焚,因此他急忙找到了窝阔台,向他建议说:(如果按照他的办法做,每年可拿)“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因此窝阔台才下令不再屠城。
耶律楚材:投降敌国历仕两朝,为何还能成为人们歌功颂德的对象?

耶律楚材雕像

后来,耶律楚材去世无论是蒙古人还是金国人,甚至是宋朝人都对其凭吊缅怀,哭得如丧考妣,耶律楚材作为一届叛国者,为何会成为全天下都钦佩的对象呢?

  • 其原因正是他在蒙古为官时多次在蒙古人的屠刀下解救了大量的百姓,这些本可能化作刀下亡魂的百姓们在耶律楚材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生机,因此人们岂能不对这位救命恩人亲人钦佩有加?

综上所述,耶律楚材虽然历仕两国,但是他的选择本也无可厚非,更何况他无论在哪一朝都始终为了百姓着想,还多次救人于水火之中,保存了汉文化不至于毁于屠刀之下,单靠这一份功劳就值得后人对他永远缅怀。

《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