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迎接至暗時刻:監管來了,要不要“跑”?

“這下監管好像很嚴重,要不要跑?”

“你坑蒙拐騙了嗎?”

“沒有啊!”

“既然你沒有坑蒙拐騙,跑個卵子?”

“不是要清理國內的交易所嗎?不知道是把幣提出來還是直接賣掉好,我擔心全都沒了。”

01

監管來了,而且已經關閉了些交易所。

當下的市場環境,政策面上的東西基本已經明牌了,打擊藉助區塊鏈幌子來傳銷的項目,取締一批不合規濫上幣的小交易所。

該來的總歸回來,只是這次在之前政策上宣佈利好後接連實施打的市場一個措手不及。既然依靠市場的自發調節無法完成市場淨化,那乾脆監管就來搭把手。

迎接至暗時刻:監管來了,要不要“跑”?

可是,監管真的會一棍子打死嗎?難道國內所有的交易所都要退出國界嗎?如果連火幣都要被清退,又會發生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監管是怎麼說的。

中國證券報發佈的文章《嚴禁虛擬貨幣借區塊鏈之名炒作》中說到,“鑑於部分不法分子藉助區塊鏈做推廣宣傳,又想重新造勢的情況,整治辦對存在的亂象進行一些糾偏”。

我們都知道,虛擬貨幣是具有高風險的一項投資,暴漲暴跌是常態。就像我們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在這個市場裡,的確會存在人為操縱市場的跡象。這進一步加大了這個市場的風險性。

很多信息並不透明,而且有些時候還會誤導投資者。

“以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等為由,發行XX幣、XX鏈等形式的虛擬貨幣,發佈白皮書,虛構使用生態,募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資產”;“為註冊在境外的ICO項目、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等提供宣傳、引流、代理買賣服務等”;甚至打著法定數字貨幣噱頭騙取投資人錢財的行為。

這些行為和活動,才是監管的目標。

02

目前,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監管的信號不斷加強,幣價也跟著一頓暴跌,下探到7000以下。

不安的情緒在市場的上空徘徊,行情低迷,加密貨幣的市值也在下跌,不知道哪裡才是底。

有人認為,在國內,炒幣是要完蛋了,要趕緊把幣都賣掉,還能順便做一波空,拿錢走人。

迎接至暗時刻:監管來了,要不要“跑”?

那麼,什麼是ICO?為什麼要打擊ICO?哪些幣種是ICO?

ICO,首次代幣發行,源於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這句話這麼說可能更為準確一些,它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募集資金的常用方式。

簡單來說,ICO也就是通過發幣來融資。

比如,很多ICO項目會募集BTC或者ETH。投資者把自己的BTC或者ETH投給了這些ICO項目,然後換取到該ICO項目發行的代幣,ICO項目方拿到募集來的BTC或者ETH之後,換成法幣,然後去幹他們想幹的事。

直接募集法幣也是一樣。

這類似於一個股票市場,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發行自己的股票,來進行融資,當然,錢拿到手之後,會不會真的做事,還是直接拿去揮霍,投資者無從得知。

還有些ICO項目,從一開始就跟區塊鏈技術沒有任何關聯,只是用區塊鏈的外衣來掩蓋他們非法集資的目的而已。有不少投資者被矇騙,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打擊ICO、為什麼要整治加密貨幣市場的原因所在了。

整治交易所,一是因為ICO代幣問題,二是因為“炒作”。現在國家要大力發展“區塊鏈”,肯定是要正本清源,掃清道路,把一切會阻礙區塊鏈正常、正當應用和發展的障礙給清除掉。

03

當然,當前的消息面已經到了無法辨別真偽的地步,我們也儘可能的不要受這些來自於社群中消息的影響。

行情上至暗時刻現已來臨,不斷的恐慌消息釋放目的就在於砸出玩家手中的恐慌盤,散戶手中的籌碼越少,越有利於主力後市的拉昇。值得關注的監管措施進一步跟進的政策面消息在今天並沒有釋放,不過我們還需耐心等待,所有利空性消息也總有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最後不禁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比特幣價格跌到1000美元,你會選擇“接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