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物理學家袁家騮

師從名家,隻身闖美

袁家騮小時候天資聰穎,13歲入天津教會學校就讀。他的物理和數學啟蒙於劍橋博士哈特和在北洋大學就讀的舅舅。自然科學的瑰麗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使他嚮往終身從事科學研究。1930年,他入燕京大學師從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謝玉銘。在名家的導引下,他在科學的迷宮裡漫遊,奠定了終身從事研究的堅實根基。

1936年,經過司徒雷登引薦,袁家騮踏上了隻身闖美國的旅程。他帶著僅有的40美元,乘坐簡陋的三等艙,在近20天的航程中,只靠充滿腥臭味的鹹魚果腹,連一元一碗的稀飯也捨不得吃。到達目的地時,他體重下降了十幾斤,身上只剩下25美元。

他就讀的第一所學校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這兒聚集著一大批年輕有為的物理學家,有發明並建造了“迴旋加速器”的勞倫斯,有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等等。他靠助學金讀完了第一學期的課程。

物理學家袁家騮

事業愛情,比翼雙飛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美國加深了對亞洲人特別是對中國人的歧視。他的助學金被取消了。為了繼續學業,他試著給加州理工學院寄了一份入學申請。很快,院長密立肯教授親自回了信,歡迎他到該校享受獎學金學習。密立肯曾因測出電子的帶電荷量而獲得諾貝爾獎,這位大科學家的惜才之舉成就了未來的物理學大師。

此後五年,袁家騮靠獎學金和兼作助教繼續續學業,憑著一股“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的豪氣,他終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期間,作為一種精神支柱,吳健雄—這位來自江蘇的美人給他的愛情力量也是不能等閒視之的。學業的優秀加上人品的出眾,終於使這位才貌超群的東方美人與他這位“窮小子”於1942年5月30日在密立肯院長家中舉行了婚禮。

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誕生了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和居里夫人。在20世紀,科學界又誕生了袁家騮和吳建雄。他們同年出生,同年到達美國,同年獲得博士學位。

物理學家袁家騮

為了科學,留在美國

1936年離開祖國遠去美國留學的袁家騮、吳健雄,早就想學成之後返回祖國效力。不料,等到他們在1940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正在全世界燃燒。

怎麼辦呢?是回國搞科學研究,還是在美國繼續深造?正處於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北平、南京、上海已陷入敵手,科研是肯定搞不成了。加州大學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勞倫斯先生鄭重地告訴他們:“為了科學,為了這次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希望你們能留下來,將來你們的所學一定會有機會報效你們的國家”

物理學家袁家騮

1942年,袁家騮受命到美國RCA公司從事國防軍事設施連波雷達的研製工作。這種雷達的研製成功使飛機的飛行高度及飛機間的距離可以自動控制。戰後被應用於民間,大大增大了民航飛機與輪船的安全係數。

二戰結束後,袁家騮先後在美國國家科學實驗室和普林斯頓大學長期從事基礎物理研究,並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在“中子的來源”、“高能質子加速器”、“共振物理學”等領域,都有新發現和新成就。

由於這些突出成就與貢獻,1959年以來,他曾獲全美華人協會傑出成就獎,駐美工程師協會科學成就獎。

物理學家袁家騮

見到總理,終身難忘

1973年,出國達37年的袁家騮夫婦終於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曾有人問袁教授:“1973年您回國訪問中,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

袁家騮說:“最難忘的經歷是終於見到了周總理。總理接見我們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我們按照約定時間來到人民大會堂的安徽廳。總理迎上來,緊緊握著我們的手說:‘歡迎,歡迎,今天我在安徽廳接待你們二位,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我們不知其因。總理風趣地說:‘吳教授是江蘇人,袁教授是河南人,安徽在江蘇、河南之間,所以我就在安徽廳接待你們。’總理的心真細,讓我們感到非常溫暖。那天的接見時間很長,從晚上8點一直到次日凌晨1點鐘。總理在其間還請我們吃了一頓夜宵。當時在座的有郭沫若、吳有訓、錢學森等。我們像拉家常一樣,圍繞著中美關係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美科學文化交流、中國對外開放這些話題,無拘無束地進行了交談。”

物理學家袁家騮

恩愛夫妻,生死相隨

對於袁家騮最不幸的是,他的愛妻、被中外學術界稱為“中國居里夫人”的吳健雄女士於1997年2月16日在美國病逝,享年85歲。

2003年2月11日,袁家騮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1歲。按照袁家騮的願望,他和吳健雄一起安葬在江蘇省太倉市,永遠也不分離。

物理學家袁家騮

(邱長海/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