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韩信能一战定关中,换成诸葛亮就不行了呢?

槿汐诗词


时也,运也,命也!韩信与诸葛亮所处时代不同,局势也不相同,而且两人所长与出身也不同,造就了两人完全不同的性格。

韩信出身贫寒低贱,一般苦寒出身的人都有冒险精神,他们不惧怕失败,反而危险后面的巨大利益更能吸引他们。诸葛亮不同,他出身世家大族,诸地葛氏一直是名门望族,虽然因躲避战乱,有所谓的“躬耕于南阳”之说,那不过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其实当时他的家族及姻亲势力依然胜顶级配置,家族鼎沸的声势及处于维护自身势力的原因诸葛亮是不会冒险的,他也犯不上用冒险去博取富贵,因为他本身已经很富贵了。

韩信本身就是一个将军,统兵作战是他的职责,刘邦之所以看重他,就是因为他的军事才华,离开战争他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消灭了各方势力后,刘邦卸磨杀驴,找各种借口削弱他的势力后杀死了他。诸葛亮不同,他治理内政的能力更加突出,类似于刘邦身边萧何的作用,像这种人才无论是争取天下还是稳定朝政对于统治者来说是须臾不能离身的,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绝不会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一般都会得到善终,诸葛亮又老成持重,所以他没有像韩信那样落得凄惨的下场。

局势,韩信攻击关中时,驻守三秦之地的是原秦军降将章邯、司马欣等三人,他们虽是秦人,却参与了诸侯坑杀秦军子弟兵的行为,秦人对他们深恨不已!由于秦人反对章邯等人,他们想要在当地募兵是极其困难的,所以他们虽然占据了原秦国旧地,可是麾下兵力是有限的,他们手中的军队应该是项羽东归前留给他们的,想用那点士兵来守住三秦大地太难了!种种因素让韩信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一举拿下关中就没那么难了!绕是韩信效率了绝对优势,仍然被章邯以微弱兵力拖住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若不是项羽同样被困在三齐,那么韩信是断不会那么简单就夺取关中的。

诸葛亮时期就不一样了,经过曹操的东征西讨和两三代人的苦心经营,关中早已固若金汤。当时的蜀国虽然在地图上看去面积挺大,但境内多是未开化之地,无论是百姓还是兵源极其短缺,没有百姓就收不到足够的赋税,没有兵源怎么发动战争?所以蜀国国势太弱,打不起消耗战,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诸葛亮明明打赢了还退兵的原因,因为那些打赢的战争不但不能为蜀国赢得什么还有很大可能拖垮蜀国!

有人说如果诸葛亮采纳了魏延的奇袭长安计划,那么不但关中甚至能一举拿下整个魏国!那种结果是最理想的情况下,一旦打不开局面,以蜀国的国势势必有累卵之危!诸葛亮一生持重,绝不会冒此大险。

就韩信、诸葛亮两人能力来说,各有千秋,分别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让两人交换下所处年代,诸葛亮忌惮章邯威名,摄于项羽强悍的战争能力未必会冒险进攻关中。韩信即使谋略再高,没有一支虎狼之师也绝不可能会攻取关中。




南集仙翁


因为历史条件不同,双方实力不同。

一,历史条件不同。

秦末,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大浪淘沙,形成项羽和刘邦两强对峙局面。当此时,项羽和刘邦都是新生力量,如日初升,势不可挡。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蜀汉的太阳已经过了正午,正在一点点儿下沉。

午后下沉的太阳怎么能跟朝日争光辉呢?

这是大的历史形势。

二,双方实力不同。

鸿门宴的时侯,项羽拥兵四十万,刘邦拥兵十万。退到汉中以后,刘邦肯定会大力招兵买马。估计出击关中的时候,刘邦兵力不下二十万。

当时刘邦手下拥有一流名将约略有:韩信、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等等,这些人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萧何筹运粮草,整个楚汉战争五年,从未匮乏。此时粮草充足,是肯定的。

韩信出兵关中,主要对手是雍王章邯的部队。当时章邯手下拥有的军队,估计至多也就在五万人左右。

章邯是一员名将,在征剿义军时,打了很多胜仗。但从他败降于项羽,以及后来被围困于废丘半年,竟无一策破围终至城破自杀来看,他的军事水平也只是一般,难以称之为军事家。

从上述情况来看,韩信出兵关中,胜利是必然的。即使没有韩信,汉军也必操胜券。当然,有了韩信这样杰出的军事天才指挥,仗打得更顺利更漂亮一些。至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源自张良。当初刘邦封汉中王,是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绝项羽之心的。可见利用栈道,非只韩信知道。

再来看一看诸葛亮北伐时的蜀、魏双方实力。

夷陵之战后,蜀汉精锐尽失。至诸葛亮北伐时,估计蜀汉全国拥有兵力,充其量超不过二十万。除去各处防守的兵力以及用于其他工作的兵力外,诸葛亮能直接用于前线作战的,一般也就几万人。

将领寥寥无几,也就魏延,马岱,廖化,王平数人,勉强可以。

诸葛亮是一时的政治军事奇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对方还出了一个司马懿呢!

粮草更是大问题。五次北伐,两次因粮草而撤回。

再看曹魏。仅在关中,曹魏就时常屯兵二十万。其他经济实力,是蜀汉的三、四倍。

曹魏名将层出不穷,曹真,张郃、郭淮、王双、郝昭……个顶个的厉害。

曹魏从未发生粮草问题。

更重要的是,曹魏有司马懿这样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司马懿的政治军事才能不亚于诸葛亮。可以设想,如果诸葛亮不英年早逝,他最终会击败司马懿的,但必是费绝大心力,而且也必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短期是不能实现的。

由上述情况可知,诸葛亮北伐未成功,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条件都有欠缺。非诸葛亮一人可以改变。

再论一下韩信出兵关中。当时,如果项羽亲自带领范增和十万兵马镇守关中,韩信断不能成功。或者换诸葛亮或司马懿镇守关中,韩信也难以成功。

最后比较一下韩信和诸葛亮。客观地说,单论军事,韩信优于诸葛亮。但若政治经济军事综合而论,韩信远不如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才人物。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有这种奇怪的问题,还有人为什么刘备不能和刘邦一样依靠蜀地而夺天下。难道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另一个人就必须也能做到吗?难道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吗?



韩信被称为兵圣,他是一个用兵的天才,但对于政治方面他是一窍不通的,所以在战场上,他所顾及的只有如何取胜,至于后方怎么样,那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再加上,项羽统治天下不得民心,而且脾气暴躁,韩信大可使用反间计,相比较于诸葛亮的困难要小的多!


再想一想诸葛亮当时面对的困境,他一个人要支撑起整个蜀国,不仅军事上靠他,而且国家的政治也需要他来维持,大事小事都需要操心,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如此,诸葛亮所面对的魏国也与当时的项羽不同,魏国不仅富强,而且百姓安定,想要战胜它,只能正面硬打,侧面为辅。而三国时期又属蜀国最贫困,打不赢又怎能怪诸葛亮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加个关注呗,谢谢您的鼓励!



史料小王爷


能力问题。韩信是战神,诸葛亮是政治家。

不少三国迷受演义或者民间艺术影响,认为三国的人普遍比其他朝代的人更加聪明,或者说是更懂权术,其实乱世差不多都一样的。


为什么乱世英雄辈出?因为在乱世,各地军阀会广招人才,所以人才自动会脱引而出。而为什么这么多乱世中三国最出名?这还得回到刚刚说的,三国的民间艺术产品太多了,数之不尽,不说三国演义和三国电视剧了,就比如唱戏,或者三国战纪这些类似的游戏,而我们又是受这些艺术影响长大的。所以在我们眼里,诸葛亮被美化得跟个神一样,谁说诸葛亮打仗不行了,许多人还会跟你犟。

正史里面,诸葛亮除了赤壁之战,还没有哪一场大仗是打胜利过的。而赤壁之战首功是周瑜,次功孙权,鲁肃,诸葛亮其实也占不了太多功劳,他只是个带话的。


韩信则不然,正史里,他是一位实打实的战神,攻无不克。我们还可以看历朝历代各个大人物对韩信的评价,都是评价很高的。

所以能力不同,结果就不同。


如史如画


不能仅凭是否攻占关中而妄论二人的军事才能。韩信还定三秦一战封神,诸葛亮六出祁山名垂千古。军事的强弱与客观条件和指挥统帅都有关系,统帅才能方面,二人的实力都不需多言,仅就韩信与诸葛亮所面临的客观条件解说。

军事实力不同

刘邦被封汉中王,封地在蜀、汉。入汉中的时候,刘邦就有十多万军队,为了能早日占领关中,还在蜀地大量征兵。虽然刘邦士兵对居汉中不满,多有出逃,但韩信还定三秦时候,汉军至少还有十多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急于东归的将士,作战勇猛异常。

反观诸葛亮六出祁山。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大降,军队尚不能平定南中叛乱,经过诸葛亮一年多的修整才具备了南中平叛的条件。北伐曹魏,军需、士兵大多依赖南中所提供。但兵少将寡的局面却始终难以扭转,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带了三万多人,这是蜀汉此时能动用最多的军队了,之后几次北伐也没有超过五万人的。

战争背景不同

刘邦出汗中的时候,项羽的后方并不稳定。齐地田荣兼并三齐,自立为王,封彭越为大将军进攻楚地,赵相陈余驱赶张耳,复立赵王歇,南方的九江王英布还在观望时局。项羽的后方一片混乱,而且齐、赵的反叛致使河北地区已脱离项羽的控制,并与楚形成对立的政权。刘邦趁项羽齐地平叛,一举而定三秦之地。

诸葛亮所面临的是实现北方一统、后方稳定的曹魏。鉴于韩信还定三秦之谋略,曹魏早已对诸葛亮出汉中却要面对曹魏的严密布防。无论诸葛亮是否奇袭,从哪里用兵,曹魏援兵都能在五天之内赶到。韩信还定三秦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诸葛亮肯定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平定关中,只能采用蚕食策略,如第一次北伐欲占领凉州五郡,但曹魏援兵一到,蜀军便没有了机会。况且曹魏政权是君主专制,整个中原地区资源均由中央统一调配,仅是这一点,诸葛亮面临的难度系数就明显高于韩信。

刘邦与刘禅各自政权不同

刘邦政权中,大部分都是刘邦的嫡系,如:萧何、张良、曹参、樊哙、夏侯婴等。都希望跟着刘邦能做出一番事业,所以大家都希望汉军能早日占领关中,进而东进击败项羽,统一天下。

蜀汉政权自刘备死后便不再稳定。先是南中叛乱,后是派系之争,诸葛亮为了缓解内部矛盾才采取了尽快北伐的策略。早年,跟着刘备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才是刘氏的真正嫡系,到了刘禅时期也就剩下年迈的赵云和张飞儿子张苞,以至于张苞逝世的时候,诸葛亮痛哭以致晕厥。此后,当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也只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不顾身死、前往抵抗,其他文武大多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总结

平定三秦之战只能在适当的时机由适当的人统帅才能成功。蜀汉时期中原曹魏政权已成规模,即便是蚕食诸葛亮成功几率也很低。如果把韩信放到蜀汉时期,韩信也就没有一战封神的可能性了。

诸葛亮战术并非保守,而是自韩信之后,奇袭早已不在是奇袭。韩信首次,尚需一个多月时间定三秦,诸葛亮再次,面对曹魏五天就到的援兵更是没有机会。所以诸葛亮的战术是蚕食,通过蚕食占领关中地区,进而通过长安攻占洛阳,使蜀汉得以名正言顺的定都洛阳。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完全是在套用韩信奇袭的计策,用之必被曹魏前后包抄而击败。

蚕食需要时间。所以,对诸葛亮的蚕食策略,后人只能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是历史话光年,欢迎阅读我的文章,喜欢请点击关注,与你一起分享不同视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谢谢点赞。


历史话光年


一是战术成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打乱了章邯的军事部署。

二是关中一分为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来抵抗韩信军队。

三是韩信军队士气高。跟随刘邦的都是沛县出来的人,他们是不愿意待在汉中或巴蜀的,有机会打进关中就有机会打回沛县,估计刘邦也是这样动员的。

四当然是韩信的军事才能了,毕竟国士无双。

相对蜀汉情况,诸葛亮就要面对太多困局,他要面对强大的曹魏,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还有一个才智不比诸葛孔明差的司马懿,难度可想而知了。






秦凯王戈


时代不同,形式不同,个人能力也不同,敌方的能力也不同,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过程和结果是不会一样的,军事的魅力在于不可预测性,不是,是个人就可以做到的,举个例子李世民和李靖都是军事家,但在读同一本兵书的时候,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