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伊能靜談兒子: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1

近日,在網絡上看到一段關於伊能靜演講的視頻,感觸頗深。

視頻中,尹能靜講述道:

前幾天是母親節,我的孩子給我寫了一封信:母親節要到了,一直都是你教我成為其他的自己,你和其他的母親都不一樣。

我認為這是一個至高無上的讚美,對我來說。

然後我跟他說:“誒,我要去參加TED演講的時候,你說我要穿什麼?”

他說:“穿蓬蓬裙啊,卷頭髮啊,戴粉紅色的蝴蝶結啊。”

我說:“誒我是一個媽媽誒,我能穿那樣嘛?”

我說媽媽應該要像中年的女生對不對,不然我這樣,我上臺,我又會被罵了,說我裝嫩啊,假少女啊什麼什麼的。

然後我就說不行,我是個媽媽。

然後我兒子突然看著我,用一種,“這有什麼好說的”表情,好像我說了一個廢話一樣。

他說,“但是媽媽,你除了是媽媽之外,你還是你自己啊。”

伊能靜談兒子: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這一輩子無論你曾經是一個女兒,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你曾經是一個妻子,不管你如何的順從,你依然失敗,或者你是一個母親,你自私地想,希望在孩子跟自我之間能夠得到一個平衡——我希望全天下的母親都不要忘記,我們應該要團結起來。

就像我孩子說的,你們除了是這些身份之外,你們還是你自己。

2

在湖南衛視打造的綜藝節目《少年說》的舞臺上,高一女孩王晗喊話媽媽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站在勇氣臺上,喊話媽媽:“你除了是我媽媽,你還是你自己,蒲瓊芳。”

伊能靜談兒子: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那一瞬間,臺下的媽媽淚流滿面。


伊能靜談兒子: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面對臺下同學和媽媽,她說自己的媽媽在很早以前,就考取了高級瑜伽教師資格證書,但是因為後來自己的出生,上小學,上初中,媽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將瑜伽老師這個夢想擱置了,但是如今自己已經上了高中,住校生活讓媽媽有了空餘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她希望媽媽能夠重拾夢想,勇敢做自己!

活出自我,才是孩子的好榜樣

3

2017年,可謂是董卿年,她擔任製作人和主持人的《朗讀者》大火。


伊能靜談兒子: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朗讀者》的每一期節目都很好、很用心,很打動我。但這一次打動我的,不是《詩詞大會》和《朗讀者》裡那個妙語如珠的主持人,是她在接受央視《面對面》的採訪裡,首談初為人母的經歷。

董卿曾在事業巔峰時選擇離開舞臺,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直至2015年7月,董卿回到央視,這時她也多了一重身份:母親。

採訪者王寧問董卿,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做母親。

董卿沒講太繁複的理由,只是說,這不過是遵從自然規律,怕過了現在的年齡便永遠都不再有機會做母親,她說,人對“永遠”這個詞是有敬畏的。

初為人母,她也像所有母親一樣,經歷過迷茫期,不知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成長,不知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董卿說,是朋友講的一句話,讓她忽而通透。朋友告訴她:“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伊能靜談兒子: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所謂大道至繁至簡,世間看似最複雜的問題,往往有著最直接最簡單的答案。

想清楚這一點之後,董卿開始規劃自己生子之後的事業發展。

一方面,她不想放棄繼續成長的可能,不想因為孩子而變得止步不前。另一方面,她覺得,為了孩子,自己也應該努力變得更好。

很快,回到央視,投身事業,以製作人身份推出的節目《朗讀者》,驚豔四座。

教育孩子之前,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4

媽媽生活的樣子,就是孩子的典範和榜樣。作家黃淑文說過:“最圓滿的親子關係,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時,成就自己。”

你若積極向上,孩子就會陽光開朗;你若百折不撓,孩子就會奮發圖強;你在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他們會渾然不覺中模仿你,最終就會成長為你希望看到的人。

始終不要忘記別忘記:“你除了是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