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新保安大捷(三)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新保安大捷(三)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新保安战役,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新保安大捷(三)

新保安战役

击退一〇四军西援:9日,傅作义急令怀来的一〇四军(暂三军)和十六军,西进接应三十五军突出新保安之围。三十五军为策应一〇四军之援救多次向东八里方面解放军三道防线发起冲锋,均被击退。一〇四军先向土木堡方向行进,被冀热察军区部队堵击,不能推进。转道向宋家营,又遭华北野战军三、四纵队的强阻。一〇四军一度向西推进到距新保安只有5里的马圈子村而不能进。这时毛泽东主席电令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侧背插入康庄、怀来一带,先歼灭十六军主力。一〇四军为保存实力,遂缩回怀来。张家口方面的国民党军一〇五军,10日9时奉命援救三十五军,在沙岭子一带受阻,午后4时退回张家口。东西援救,均成泡影。这时有人建议三十五军丢掉汽车徒步突围,或进南山夺路返平,或西向大同方向逃走。军长郭景云说:“400辆汽车是傅总司令的命根子,丢掉了可不好交待。相信傅司令决不会不管我们”。于是命令其一〇一师师长冯梓为防守司令。向当地商民强征杂粮、油、盐,作防守准备,将城内主要通道都筑起地堡、掩体,堵塞胡同,打通民宅,固守待援。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新保安大捷(三)

新保安战役

围而不打:10日凌晨3时,毛泽东主席向华北野战军三、四纵队发电报,传令嘉奖:“击退东西援救之敌军,确保自己阵地”。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九个旅,包围三十五军两个师及一些杂牌部队,兵力处于绝对优势。11日,毛泽东作出:“暂不要打,以便吸引平津之敌不好从海上逃走的决心”。解放军战报登载诗歌:“三十五军好比山药蛋,放在新保安锅头边。解放军四面来烧火,越烧越煮越软绵,同志们,别着急,山药不熟不能吃”。为了解救这支“王牌军”,傅作义几乎出动了北平城内所有可用的飞机,或帮助第35军作战,或向新保安投送粮弹。然而,一支腐败的政府养出来的军队,其最终的结果必将是灭亡。投送粮弹的飞机,因害怕被击落不敢作超低空飞行,只是在高空投放了事。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投下来的粮食弹药,多被吹至解放军阵地上。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新保安大捷(三)

新保安战役

总攻战斗:12月12-2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以神速的动作,将北京、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予以分割包围。15日,毛泽东电令前线战士:“加紧完成对三十五军的攻击准备,实行攻击时间需待东北主力入关,确实完成平津包围之后”。解放军集中三个纵队共八个旅,以对敌四倍的优势兵力完成包围。20日,解放军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包围部署提前五天完成,完成了中央的战略部署,各个歼灭敌人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央军委按照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作战方针,开始对新保安实行进攻,围歼三十五军。21日,3个纵队连同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一个炮兵团,集中开始对新保安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占领外围阵地。22日7时,进入总攻阶段,按部署三纵队的七、八、九旅进攻西门和南门,四纵队十、十一、十二旅进攻东门。八纵队廿二、廿三、廿四旅进攻西北角。

12月22日清晨7时,6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总攻开始,炮火齐鸣。九旅两个团冲击西门,争夺激烈未能取胜。八纵队廿二旅攻西北角,经两小时轰击,摧段敌人大部分火力点。进攻东南角的部队集中六〇炮152门,发射炮弹8000余发,城墙被打成斜坡。十一旅某团六连发起冲锋,占领登城点,继续进攻,全旅冲击,一举突入城内。在巷战中向钟阁楼核心阵地猛插。十旅在东门登城成功。炸开东城门,部队入城巷战。12时,十一旅三十三团一营占领钟阁,围歼三十五军军部,东城之敌全部被歼。四纵继续向西城发展,三纵在西门上重新组织火力,七旅14时攻入南门。九旅16时突入西门,八旅14时在西北角登城。

经10小时战斗,攻歼战结束。敌军长郭景云自毙而死,击敌3000余人,俘敌12600余人,缴获火炮164门,枪支5500支,汽车377辆,电台6部。新保安战役的胜利,对敌是孤立其平津,动摇其华北方面的战斗意志,为解放平津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中共怀来县地方史》《张家口文史》,电影《平津战役》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