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018年國家不收小麥,而且麵粉廠價格低。那麼種小麥的農民們應該怎麼辦?

笑凌壹生


2018年產小麥的收購高峰期即將過去,9月末託市收購也將停止。今年小麥市場可以有這麼幾個明顯的特點:一個是產量和品質比去年都下降了,而且減產的幅度可能遠大於公開的數據;另一個是小麥託市收購價格下調、收購標準提高,市場正在由政策為主向市場化為主轉變,加工企業成為收購的絕對主力;三個是收購進度明顯慢於去年同期,新麥收購由集中收購向常態化收購轉變,託市收購量大幅下降;第四個是經過收購初期的快速上漲之後,小麥價格在中後期總體保持穩定,局部震盪波動,截止目前,質量好的普通小麥收購價高的也就在1.25元/斤左右。

題主所說的國家不收,主要是說的託市收購量,今年非常之少。相比於去年的2000多萬噸,今年還沒去年的零頭多。這使得即使小麥減產了,但市場上的流通糧源並不比去年同期少,當然,質量好的小麥數量肯定是低於去年同期的。那麼對於小麥價格來說,政策性的支撐作用無形中比往年同期就弱化了。

從麵粉加工企業來說,市場化的企業自然希望上游原料成本越低越好,但畢竟有託市收購支持,因此質量符合收購標準的小麥,特別是毒素不超標的小麥,加工企業較為青睞,掛牌價相對較高。但由於加工企業作為小麥收購主力,在糧庫輪換收購結束之後,貿易商送糧的對象也就剩下加工企業了,這也給了加工企業上調收購價格動力不足的理由。另外,由於麵粉市場競爭激烈,麵粉價格上調壓力較大,在託市政策方向調整的大環境下,使得麵粉加工企業對原糧價格的上漲的接受能力有限。

在這種市場形勢下,農民種糧收益的穩定或提高要受到較大的挑戰,種糧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而應對的辦法,建議在國家糧食調控政策方向由政策性收購為主向市場化收購為主轉變的情況下,農民也要加強市場意識的培養,一方面,種糧最好選擇優質品種,畢竟將來的市場優質優價會更加突出,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種植,更能保證收益;另一方面,加強生長階段的田間管理和收穫後的保管,儘量保證小麥的品質;再一方面,密切關注市場形勢變化,擇機售糧。





糧小咖


首先,糾正大家一個誤區!今年國家依舊在收購小麥,執行臨儲小麥收購政策,只不過由於政策調整,新麥遭遇自然災害等原因,臨儲收購量急劇減少而已。

至於說明年的小麥要不要種,我的回答是肯定!相對而言,在各大主產區,特別是優質小麥產區中,種植小麥,特別是優質小麥品種還會是最佳的選擇。

之所以大家產生今年國家不收小麥這個誤會,還是主要因為在我國今年的小麥購銷市場中,臨儲倉庫給出的收購價格並不像往年那樣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甚至還不及一些將是中介商給出的價格,更別說和一些大型麵粉企業的收購價格了。


在此情況下,又到了各地執行小麥臨儲收購的國儲庫點門口排著長龍的時節,今年這些庫點卻顯得分外冷清,甚至有些門可羅雀的感覺。

2018年,我國臨儲小麥收購繼續。

其實早在2017年底,有關部門就發佈公告稱,我國將在2018年繼續執行小麥收儲制度,只不過將這項有著十幾年歷史的涉農政策在今年有了改動,其中最重要的變動有兩點。

第一,調低了小麥收儲價格。

2016和2017年,國家執行的小麥收儲價格標準是1.18元每斤(國產三等),而到了今年,這個標準只有1.15元,較前兩年降低了0.03元每斤。

第二,提高了糧食收購標準。

以往幾年,我國的小麥收儲允許接受四等糧和五等糧,只不過價格低一些罷了。而今年的臨儲收購中,最低也得是國標三等糧方可進入臨儲倉庫。

所以說,今年並不是國家不再進行臨儲小麥收購,而是提高了收儲等級標準,給出的價格又太低,對於農民來說沒有優勢,農民自然不會選擇去糧庫賣糧。

未來小麥該如何種植?

首先,該種還是要種!畢竟,小麥可是口糧,每年的需求量和消費量比較穩定且數量龐大,不可或缺。


其次,小麥種植效益整體變化不大,除非遇到天災,否則小麥每年的種植收益都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最後,小麥種植者補貼即將出臺。此舉將大大彌補因為收儲價格下調為農民帶來的損失,也可以保證農民的種麥收益不降低。


鍾情三農


今年國家不收小麥,而且麵粉廠價格低。那麼種小麥的農民們應該怎麼辦?

今年國家不收小麥?不是的!

今年國庫繼續收購小麥,但收購量較往年大幅度下降,具體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是有幾個小麥主產區在小麥生產的關鍵節點,遭遇了惡劣天氣衝擊,播種面積和單位產量以及小麥質量都受到了影響。

去年冬天,河南部分地區遭遇連陰雨,使得小麥播種時間延遲,減少了小麥播種面積,又因為小麥播種晚了,積溫也就不夠,後期生長受到影響。而在今年收穫的時候,安徽等地也遭受了連陰雨,灌漿不足,顆粒又發生黴變,所以小麥品質變差!而在清明期間,有些小麥產區遭遇連續低溫,小麥大面積凍傷,後面的出穗就少了!所以小麥總體上是減產了!品質下降了!

二是適應農業供給側改革要求,國家調整了糧食收儲制度。

我國從2004年開始,正式啟動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又實行了糧食臨時收儲政策,以保護農民的衝量積極性。

這兩項託市政策,讓我國的糧食價格與國際價格基本上沒有多大關聯,我國糧食作物價格市場化程度較低,產需平衡出現問題,庫存偏高,庫存壓力大。

所以從2015年開始,下調了玉米臨時收儲價格,2016年玉米臨時收儲停止,並下調了水稻的最低收購價。2017年底,又首次調低了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

三是今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較2017年又下降了,設定為115元/50kg,而品質要求提高了,由過去的五等提高到了三等!

而今年的小麥品質因上面提到的原因,卻下降了!所以不過品質要求的小麥,就被拒之門外了。而且,那些小麥品質較高的農戶,因為小小麥收購價低又惜售了,期待以後的價格會看漲!

面對如此現實,農民們該怎麼辦?

糧食收購政策和價格的調整,是基於農業供給側的改革而進行的,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所以農民們也只有適應市場了!

您覺得呢?

個人愚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各位關注,分享和交流!


村姑說村事


今年國家不收小麥,而且麵粉廠價格低。那麼種小麥的農民們應該怎麼辦?

不知道題主從哪裡得到的消息說國家不收小麥?難道今年沒有託市收購嗎?大概是題主沒有看新聞吧?

國家今年是收購小麥的。不過力度沒有去年高罷了,而且很快就會結束然後交由市場化收購。目前9月初南陽地區小麥市場收購2270元每噸,明顯低於市場均價2467元每噸。下跌幅度還是很大的。

預計9月底國家託市收購小麥就會有停止,然後全部交由市場來決定小麥收購銷售價格。今年託市收購價1.15元每斤明顯比去年下調很多,而且人為的提高了小麥的收購等級標準,主要是為了減緩倉儲供需緊張矛盾問題。但對於麥農來說絕對不是利好消息。

其中小麥收購標準不降低反而提高,對今年小麥產區受災嚴重的麥農來說,相當於是雙重打擊。首先是產量降低,然後是品質不高,然後就會出現差級小麥賣不出去,沒人收購的局勢。

截至9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555.6萬噸,同比減少2166.1萬噸,降幅達到了30%以上。河南收購1003.6萬噸,同比減少1125.5萬噸。

題主說麵粉廠收購價格低,不知道指的是優質麥還是差級麥,如果低於國家託市收購價格標準的話確實低了。這個也不能怪麵粉廠,作為生產加工企業肯定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再低優質麥也不可能低於託市收購價格,說的可能是差級麥了。三等麥以下的小麥想賣高價幾乎沒有可能。

但是根據往年售麥規律,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出現兩個小麥高價收購期。一個是中秋節前後,另一個就是春節前後。這兩個時間應該還是小麥高價收購期間,因為麵粉加工企業處於銷售麵粉旺期。

但是今年看來,有些悲觀,優質麥或許會出現高價突破1.2元每斤之外,等級之外的差級麥怎麼也是不可能出現奇蹟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指的是手中有優質麥。


農村老俗話


2018年國家不收小麥,就是因為今年小麥產量下降一半左右,讓今年的小麥全部在市場流通,不夠的部分國家開庫低價銷售,目的就是為了壓低小麥價格,不讓糧食價上漲,從而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