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从袁绍父子手上得到多少人才?

用户65262218


大家好,我是历史风云阁阁主!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个时期之一。得益于《三国演义》的传播,现代人对三国时代的历史比较熟悉,三国的历史故事也是如数家珍,三国也作为古代的代表性时期吸引着无数人去了解中国历史。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一生之中南征北战,打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让他损失最为惨重的可能就是赤壁之战了。赤壁之战中,曹操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意图统一南方,没想到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

损失最惨重的是赤壁之战,印象最深、最艰难的战役莫过于官渡之战了。官渡之战中,曹操是弱势的一方,绝大多数领域都被袁绍压制,那是决定北方霸主的关键性战役,也是曹操一生中打得最艰难的战争,最终,曹操惨胜,夺得了北方霸主的位置。

曹操和袁绍本是儿时的好朋友,但是为了霸主之位也不得不兵戎相见。这种情况在乱世很常见,因为立场不同、利益不一致而分道扬镳的亲人、朋友多了去了。

三国时期除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外,文臣之间的斗智,武将之间的斗勇也是很大的一个看点。也许有些人不知道,曹操的很多文臣武将都是从袁绍处投奔而来。

一、荀彧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颍川荀家人,是名副其实的世家子弟,出身较好,学识渊博,才能顶尖。

大家都知道,古代从仕都是讲究家世的,不仅君择臣要看家世,臣子选择主子除了看其发展潜力之外,也会看家世和名声。袁绍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传人,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廷之上,为了维护汉室的尊严,执剑与董卓针锋相对,为他赢得了不少名声。

袁绍在当时是天下最值得投资的一路诸侯,不仅名声大,家世显赫,而且到处招贤纳士,俨然是要成为天下第一诸侯的模样。凭借着袁家的关系网和袁绍个人的名望,很多能人异士都前往河北投奔了袁绍,其中就有荀彧。

荀彧是世家子弟,自然也比较倾向于同为世家的袁绍,荀彧一出仕就在袁绍账下效力。荀家也是世家之中的庞然大物,荀彧一投奔袁绍就被待之位上宾。荀彧虽然倾向袁绍,但是他也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见了袁绍之后,荀彧认为袁绍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于是荀彧离开了袁绍。

此时,曹操在兖州招兵买马,引进人才,荀彧几经权衡之后,认为曹操才是成就霸业之人,才是他要找的明主,,于是荀彧直接投奔了曹操。曹操得到荀彧后非常开心,称赞荀彧为“吾之子房”。

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非常毒辣,曹操的魄力、能力和志向都远超袁绍,虽然袁绍借助自己的家世成为了天下第一大诸侯,但是曹操在荀彧等一帮贤臣良将的辅佐下,最终笑到了最后。

二、郭嘉

郭嘉的大名在三国时期可是如雷贯耳,他号称“鬼才”,是当时最优秀的谋士之一,三国时代在谋略方面能与郭嘉相提并论的人不超过五个。而曹操能统一北方,郭嘉发挥得作用功不可没。

郭嘉字奉孝,也是颍川人,跟荀彧是好朋友。郭嘉一开始也投奔了袁绍,他想看看袁绍值不值得自己效力。见了袁绍后,郭嘉立马就看出了袁绍是一个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的人,虽然袁绍效仿古人礼贤下士,但是却不会用人,不善决断,他与荀彧的看法一样,认定袁绍不能成事,于是郭嘉也离开了袁绍。

离开袁绍后,郭嘉在家闲坐了几年,直到好友荀彧将他推荐给曹操。当时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账下缺少能随军出谋划策的军师,于是荀彧就推荐了郭嘉。曹操与郭嘉见面后,共同探讨了天下大势。最终曹操下定结论,能帮助他成就霸业的只有郭嘉,而郭嘉也认定曹操就是他要找的主公。

郭嘉从此就成为了曹操的军师祭酒,跟随曹操南征北讨,出谋划策。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他一生之中的闪光点之一,当时曹操担心自己不能抵抗袁绍,主帅的信心出了问题,那还得了,于是郭嘉就抛出了十胜十败论。

郭嘉根据对袁绍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列举出了十条理由,证明曹操必胜而袁绍必败。郭嘉的分析有理有据,还帮曹操拟定了近期和远期的作战目标,承担了曹操集团战略制定者的角色,极大的提振了曹军的士气和信心,也确立了郭嘉在曹操智囊团中的核心位置。

三、张郃

张郃是袁绍手下的重要将领,与高览、颜良、文丑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属于袁绍手下最顶尖的将领之一。张合的能力极强,以巧变著称,擅长利用地势地形来制定军事行动,在三国后期,他是诸葛亮最为头疼的对手之一。

张郃本是冀州刺史韩馥的部将,在黄巾之乱中,张郃为镇压河北的黄巾军立下了不少功劳。袁绍巧取冀州后又成为了袁绍的部将,为袁绍击败公孙瓒和张燕,统一河北做出了重要贡献。

官渡之战中,袁绍刚愎自用,不纳良谋。在曹操亲自带兵烧毁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后,他不仅不去救乌巢,反而听从郭图的馊主意,围魏救赵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迫使曹操回军救援,这样乌巢之危自解。

但是进攻乌巢的是曹操,乌巢守将是否能在曹操手下坚持到袁军攻破曹操中军大营还是个问题,更别说要攻破曹操的中军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而且乌巢被毁肯定会影响士兵的战斗力。郭图似乎完全没想到这些,张郃却想到了,但是袁绍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最终乌巢粮仓被焚毁,曹操的中军大帐也没攻下来。

袁绍这个人平时表现得礼贤下士,但是实际上是一个小肚鸡肠、仅仅计较的人。打了胜仗还好,打了败仗他肯定要找一个人来背锅,田丰跟沮授就是这样被袁绍下狱的,郭图担心袁绍迁怒自己,于是恶人先告状,诬陷张郃和高览暗通曹操,出工不出力,还诋毁袁绍。张郃得知后,怕袁绍处置自己,加上袁绍大势已去,他和高览商议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奔了曹操。

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他的投降对曹操的意义太重大了,曹操亲自迎接张郃、高览,对他们委以重任。张郃加入曹操账下后,也是忠心耿耿,在曹操攻占河北和平定马超韩遂的叛乱中,张郃立下了赫赫军功,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

四、许攸

许攸大家都不陌生了,他就是那个曹操光着脚跑出去迎接,改变了官渡之战结局的关键性人物。

虽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许攸都是以一个贪财好色,懦弱无能的形象出现,但是许攸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小时候与曹操、袁绍交好,三人都是好朋友。袁绍执剑对抗董卓的废帝之举后,许攸投奔了袁绍,成为了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位高权重。

许攸在袁绍的称霸之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跟袁绍是发小,袁绍对他的信任也比其他人要多一些,许攸虽然生性贪婪,但也是一个智谋之士。在袁绍夺取冀州,击败公孙瓒的战争中,许攸都是帮助袁绍出谋划策的功臣。

官渡之战爆发,许攸随军出征。初期,袁绍凭借绝对优势死死地压制住了曹操。随着战事的推进,袁绍的补给线拉得越来越长,袁曹双方开始进入对峙时期。袁绍的八大谋士相互之间都看他人不顺眼,经常内斗。

这时,许攸的家人在邺城因贪赃枉法被捕入狱,留守邺城的审配终于抓到了许攸的把柄,连忙派人去报告前线的袁绍。此时许攸正在劝袁绍分兵连夜奔袭许都,他认为曹操倾全力来抵抗袁绍,许都必定空虚,如果派一支骑兵轻装前进,便可轻而易举占领许都,首尾夹攻曹操,必能击败曹操。袁绍得到了审配的报告,立马气就不打一处来,将许攸乱棍打出。

许攸搞清楚袁绍为什么对自己态度突然变差后,心中恨极了审配,越想越气,最后一气之下投奔了另一位好友曹操。许攸处于袁绍的决策层,掌握了袁军许多机密,曹操得知许攸前来投奔,连袜子都没穿,冰天雪地的打着赤脚就跑出去迎接了。

许攸投奔曹操后,急需立下大功确立自己的地位,他非常清楚自己掌握的军事机密对曹操有多大的价值。他一针见血的曹操军最大的软肋就是粮草不足半月,必须速战速决,但是正面对战,曹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于是许攸将袁绍军的屯粮之所及布防这等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和盘托出,曹操大喜过望,马上调兵,当夜就烧毁了乌巢。袁绍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被曹操烧毁,军心不稳,在接下来的交战中,曹操士气旺盛的士兵战胜了士气低迷的袁军,成就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除了以上四位,还有陈琳、高览、董昭、朱灵、辛毗、崔琰等大才都从袁绍集团投奔了曹操。袁绍家世好,声望高,一开始谁都以为他是最有希望成就霸业的诸侯。但是袁绍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

袁绍搜罗了无数贤臣能将,但是在他的短视之下,统统为曹操做了嫁衣。曹操集团决策层的重臣很多都是从袁绍处投奔而来,可以说曹操的一统北方的半数班底,都是建立在袁绍的基础上的。


风逍逍兮易水寒


根据印象中的演义,简单分两类,一类是抛弃袁绍跑过来的,另一类是投降或者俘虏过来的。肯定有不全,希望大家补充。

第一类就是大名鼎鼎的谋士三人组,荀彧,荀攸,郭嘉。他们三开始为袁绍打工,后来感觉袁绍这人名不副实,而且组织内都是拼关系,派系斗争严重。相反通过伐董之战曹操崭露头角,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二类人就很多了,最著名的有两个。带路党兼嘴炮党许攸,是他把袁绍内部军事机密向曹操透露得底掉。他背叛袁绍的原因就一个,后方家人违法乱纪,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执行法律了。

另一个就是连诸葛亮都非常忌惮的张郃,他是袁军中有数的将领,只是前期并不是很受袁绍待见,独领方面军作战的基本是颜良文丑,没他啥事。乌巢粮仓被偷袭后,袁绍军队还没崩溃,有两种不同意见,以张郃高览为代表的军方派认为必须救援粮仓,以郭图为首的参谋派认为曹操主力不在,可以趁机击溃曹操大营,一举扭转战局。而袁绍参谋团最著名的谋士,总参谋长怚授却因为意见不合,被下狱。袁绍这时果断了一把,决定放弃救援粮仓,攻击曹操大本营。但老袁也不想想,打了几年的相持战,双方的大本营基本都是金城汤池,哪里那么好打!张郃狂攻几次后无法实现目标,只好上报袁绍,郭图听了后急眼了,这不是表明他没能力吗?这口锅得甩,于是污蔑张郃充满失败情绪,对主公命令阳奉阴违,不出力。前线的张郃听了大为惶恐,无奈之下帅主力军向曹操投降,至此袁军大崩溃。

失败后俘虏的小鱼小猫很多,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陈琳这兄弟,当时袁绍昂扬出兵的时候,命令他做了一篇檄文,那篇文章千古有名,和后来的骆宾王的号称两大战争檄文。曹操看了之后冷汗淋漓,偏头痛都治好了。被俘后曹操第一时间问他,我和你是有仇,但我家祖宗和你没仇吧,你差不多18代都骂翻了!陈琳不亏是袁绍的文胆,嗫嗫嚅嚅的说了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度的曹操于是放了他。

有一个人需要提及,田畴。他原来也属于袁绍管,袁绍失败后他就隐居了。曹操听说过他的大名,把他重新请出。他为曹操在荡平北方少数民族,征服今天北京,辽东这一块立下汗马功劳。


Ray徐徐


袁绍曹操旧交,同朝为臣又是好友,时逢乱世,各自发展,弄至刀兵相见,积不相能,最后大打出手,曹胜袁败,胜者席卷所有,败者全军尽墨,这对老友的交锋后,袁绍手下不少人才为曹操所纳用,在后来的内政外交军事各方面大放异彩,比较知名的有:


张郃,原是冀州牧韩馥军司马,袁绍取冀州后归顺,破公孙瓒立有大功,官渡之战中与郭图意见相左,被逼与高览投奔曹操,得到赏识重用,攻打邺城,渤海打袁潭,出兵柳城,都有突出战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征张鲁时击败氐人,被曹操任命与夏侯渊一同镇守汉中,被张飞连败,汉中战后驻守陈仓及雍凉等地,在三国中期大放光彩,多次阻挡诸葛亮北伐,在东吴前线也有建功。最后因被司马懿所迫追赶退兵中的诸葛亮,中伏被射死。


高览,一个很奇怪的降将,在袁绍时与张郃共列河北四庭柱,在官渡之战时,与张郃一同降曹,之后便消失了史籍失载。从其他齐名三人来看,应不至于默默无闻,这也是三国迷追寻的一大悬案。许攸,曹操官渡之战最大的功臣。这位曹操小时候的同学,性贪多智,原在袁绍麾下很受器重,因其家人犯法而被审配收捕,一怒降曹,献计偷袭乌巢,一举扭转了曹军被动的局面,奠定曹操大胜基础,后来口无遮拦,居功自傲,被收监杀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辛毗,辛评之弟,俩兄弟原在袁绍手下,官渡之战后辛毗辅佐袁绍的儿子袁谭,受袁谭之命出使曹操,被爱才的曹操扣押,因此归顺,受到重用,逐渐成为曹魏集团的重臣之一。在平灭二袁,威逼汉献帝让位等事立有大功,后来还代魏明帝持节到对蜀前线,帮不敢出战的司马懿压服众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有一个不大为人知的武将朱灵,朱灵眼光不错,在官渡之战前就投靠曹操,当时曹操正攻打徐州的陶谦,其时袁曹关系还好,袁绍为了给其助威,就命令手下大将朱灵象征性带四千兵前往相助。朱灵见到曹操的能力后非常佩服,觉得此人比袁绍更能成就大业,就留下来不回去了,随曹操平内乱,征韩遂马超,打汉中张鲁,立下功勋。

其中还有一位易为人所忽视的大人物荀彧荀文若,初时在看到颍川为四战之地后劝乡人离开,自己也携家族到河北,受袁绍重用,看出袁绍不能成事,便投奔曹操,贤士相见恨晚,曹荀一见互相心折,荀彧说遇到明主,曹操说“吾之子房”,曹操的功业,如果没有荀彧相助,未必不能成就大业,但绝不会那么顺风顺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