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亮劍》中李雲龍為什麼重用張大彪而不給和尚一官半職?

樂謙bady


這個題其實很有意思,魏和尚是亮劍中最受觀眾喜愛的角色了,記得我們高中那時候在班級看亮劍,看到魏和尚死的時候,好多女同學都哭了,後來我們老師還藉此給我們開導,什麼叫戲劇的衝突,有些人物他必須死!

縱橫曾經也想仗劍走天涯,像魏和尚一樣擁有一身武藝,打抱不平,實際上,能在家裡宅著不厭其煩的看亮劍的男人,註定是一個宅男!

說正題,為何李雲龍重用張大彪而不給和尚一官半職?

從資歷和履歷上來說,張大彪完爆魏和尚

其實,從年齡或者說軍齡上來說,張大彪都高於魏和尚,張大彪在長城抗戰的時候就在宋哲元二十九軍大刀隊擔任排長,二十九軍的大刀隊那可是聲名遠播,寫進歷史教科書的隊伍啊!

張大彪的履歷是以排長的身份參加喜峰口戰役!

這個時間節點,大家要注意,是發生在1933年的事情,也是宋哲元二十九軍最風光的一仗,二十九軍也是憑藉這場戰役開始主宰平津等地區,成為不折不扣的實力派。

很多人會說,既然二十九軍已經勝利了,並且有發展壯大之勢力,在二十九軍有大好前途的張大彪為何還會參加八路?

實際上這也是有原因的,張大彪為了安置母親回家看到家鄉已經被日軍燒了,村民和母親也被燒死了,張大彪和日本是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當時的二十九軍卻不想和日本開打,委曲求全,張大彪只能選擇真正抗日的部隊八路軍了!(這個解釋,縱橫認為無懈可擊,看到這裡,大家就應該點讚了!)

從二十九軍的排長在八路軍裡面混幾年混一個連長,實際上也並沒有重用哪去!

魏和尚就不一樣了,魏和尚在參加八路前的履歷是中央軍七十二師的班長參加忻口會戰被日軍俘虜後又逃出來的。

忻口會戰是發生在1937年,也就是全面抗戰爆發後,而這個時候,魏和尚還只是一個班長,班長就是士兵,沒有軍銜,跟排長之間的距離很遠,排長才算是軍官。

所以,從參加八路的時間來說,從以前的履歷來說,張大彪都是完爆魏和尚!

從性格和能力來說,張大彪適合帶兵打仗,魏和尚最適合當警衛員

從能力上來說,張大彪是完全得到李雲龍認可的,並且也是其從新1團調到獨立團所堅持要帶過去的人,在我軍的傳統中,“帶人上任,全是親信”,可見張大彪多受李雲龍的信任。

李雲龍之所以信任張大彪,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張大彪個人來說有一股子幹勁,有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壓倒一切的霸氣,這一點正是李雲龍所要表現的亮劍精神;更主要的是在團隊當中,能夠感召一個團隊,在其擔任領導職務的同時都能夠坐到對上面完全服從命令,並且保證部下安排的任務。

魏和尚也能打,這一點無可否認,估計是亮劍中最能打的人了,但是其個人定位並不適合帶兵作戰,而更適合警衛員。這一點從段鵬入伍的時候就能看出來,雖然段鵬最後為魏和尚為折服,但前期也是鬧了不少摩擦,從這也能看出來,魏和尚儘管能打,但是不服眾。

另外,魏和尚對組織紀律性這方面的事情還是不太上道,也不太會妥協,魏和尚剛出來的時候殺了幾個鬼子跑出來了,這是命大,所謂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每次魏和尚出場縱橫都是提著心,和尚啊,小心點啊!最後李雲龍只是讓他去送個信,遇到了日本人他還放幾下黑槍,這種鬥狠的思想可要不得,一切得以任務為重。

和尚的死,也是咎由自取,在和段鵬看他孃的時候,魏和尚也要和那些日偽軍動手,還是段鵬橫豎攔下來的,單獨執行任務沒人攔著了,就不行了,在黑雲寨的劫匪也只是搶點錢財而已,其實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結果和尚就下了黑手。

這樣的人,李雲龍不可能把軍隊放到他的手裡,而且八路軍在人事任免上,多數還得聽政委的,趙剛看人也很準,要是能升和尚,趙剛就給升了。

不給一官半職並不代表不重用和尚

當然,不給一官半職並不代表李雲龍不重用魏和尚,一般警衛員都是首長的親信人員,到時候有什麼肥差,肯定都可警衛員來,後來的段鵬被安排為偵查連連長,所以說,和尚是沒熬到時候呢!

當時正是首長需要保護的時候,怎麼可能把這種武藝高強的人放出去,李雲龍獨自外出期間,始終都領著魏和尚,比如有一次和魏和尚去醉仙樓殺鬼子,就是如此,把身家性命都交給和尚了這還不重要?

這和尚可以說是有李雲龍罩著,在獨立團也是橫著晃的,話說白了,跟著團長有吃有喝的,到下面當個排長什麼的既不合規矩,也不見得好哪去。

另外,魏和尚能夠參加八路也並不是感謝趙剛的救命之恩,而是對李雲龍的仰慕之志!


史論縱橫



因為電視劇裡張大彪的身份背景在1933年已經是29軍的排長,抗戰時不滿國民黨消極抗日才投奔李雲龍。


我們根據電視劇裡交代的這個背景,用歷史研究方式來分析一番為什麼李雲龍會重用張大彪。


按照電視劇裡的交代,張大彪1933年已經是29軍的排長,而且還是“大刀隊”的排長,要知道根據史實,夜襲喜峰口的“大刀隊”並不是真的大刀隊,而是29軍特別抽調的“手槍連”,手槍連是西北軍從馮玉祥就開始的一個特別編制,名為“手槍隊”實際性質類似“特種兵”,就連紅軍後來也學習西北軍組建了自己的“手槍隊”。



張大彪能在“手槍連”當排長,對於西北軍系統來說,那就等於坐上了升官的快速通道,所以,抗戰爆發時張大彪再怎麼也至少是一個營級軍官。


以他的資歷來說,投奔李雲龍,李雲龍必須重用。


另外,他出身29軍,29軍是出了名的訓練有素,這不是自誇,而是日軍在抗戰時總結國民黨59軍(29軍改編而成,司令張自忠)時也認為訓練有素,戰鬥精神頑強。


而張大彪既是29軍出身,還是營級軍官,那麼他對於當時八路軍來說就是急需的軍事技術人才。



我們現在根據彭老總等人的報告或者傳記、回憶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抗戰爆發初期,八路軍軍事幹部急缺,而且擴充後的八路軍訓練水平、軍官素質都不太好,用彭老總報告上的話說“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和部隊的戰術技術水平與殘酷的戰爭需要不相適應。”、“遊擊習氣等不良傾向有所滋長”


這個時候一個出身以訓練嚴格著稱29軍營連級軍官主動加入李雲龍部,李雲龍當然是喜從天降,重用是理所當然的。


至於為什麼不給魏和尚一官半職,這就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了。


別說魏和尚,毛老人家的衛士長李銀橋,人家是正經的“三八式”幹部,如果一直待在部隊,授銜的時候最低也是大校(師級),可是就因為他給老人家做衛士,一做做了17年,離開老人家的時候才只是一個團級幹部,分配到天津公安局只能做副局長。


就連老人家在李銀橋去職的時候,都含著淚對李銀橋說“銀橋啊,你在我身邊,地位很高,職務太低。我捨不得你走,但我還是為你的前途著想啊。”


可見老人家也知道李銀橋因為一直擔任衛士職務,結果耽誤了他級別和職務的提升。


這比電視劇裡的魏和尚可委屈多了。


如果按照李銀橋的事例,假設魏和尚一直在李雲龍身邊做警衛員,那麼解放後頂天了就是一個連級幹部而已。


蘭臺


張大彪以前是西北軍大刀隊的連長,後來加入了八路軍,在新一團李雲龍手下當營長。張大彪在加入八路軍之前就已經是軍官了,具有帶兵的經驗。在李雲龍手下當營長的時候,也是一員猛將,有勇有謀。打仗的時候張大彪能衝鋒在前,就是浪費布料,動不動就仍帽子;伏擊日軍觀摩團的時候,大刀隊出身的張大彪面對日軍佐官的武士刀一點也不畏懼,手起刀落就把日本軍官幹掉了,這是張大彪的勇;李家坡之戰的時候,身為一營營長的張大彪能心領神會團長李雲龍用土工作業的方式推進,這裡體現了張大彪的謀。以後李雲龍又提拔張大彪當了團參謀長、師參謀長,參謀長的地位是不同於營長、團長的,有勇無謀是可以當營長、團長的,但是絕對當不了參謀長的。

魏大勇是中央軍72軍(實際上72軍是川軍,根本不是中央軍)的士兵,以前在少林寺幹過,在日軍的戰俘集中營能徒手幹掉四個鬼子,並從裡面逃出,身手可見不一般。正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對於魏大勇,李雲龍讓其充當自己的警衛員還是比較正確的。魏大勇在李雲龍身邊既是保衛首長、並照顧其生活的警衛員,也是生死與共的兄弟。魏大勇拳法了得、武功高強,但是沒有帶過兵,也沒有當過軍官,讓其去帶一個排的話,估計全排的兄弟只有魏大勇一人能活著回來。相反,適合魏大勇的還是警衛員工作,李雲龍和楚雲飛去赴宴幹掉平田一郎的時候,李雲龍沒有帶張大彪,而是魏大勇。魏大勇死後,當警衛員的仍然是身手了得的段鵬。去楚雲飛部赴鴻門宴的時候,李雲龍跟隨的同樣是警衛員段鵬,而非張大彪。


歷史軍魂


《亮劍》中已經給出答案了,李雲龍對和尚說:你小子給我當警衛員是不是感覺吃虧了?下到部隊裡去起碼當個連長。魏和尚的回答是:團長給俺臉,俺得兜著。

事實也如此,李雲龍第二個警衛員段鵬,在淮海戰役期間就已經是華野二師的師部偵察連連長 ,所以並非是和尚得不到一官半職,而是李雲龍離不開他,他也捨不得離開團長,否則的話下到部隊早就是個連職軍官。可惜和尚犧牲過早,不然李雲龍也一定會把他安排到部隊裡去鍛鍊,做警衛員或者副官等,權重級低,是影響軍人前程的。



另外,和尚雖然武藝高強,卻未必是個帶兵的好材料,李雲龍也應該有這方面的考慮。打仗不是單打獨鬥,魏和尚個人能力再強,不代表他能帶好一支部隊,《亮劍》中從鬼子的戰俘營逃出時的一節可以看見,他就是個中央軍72師中士班長,並沒有軍官資歷。而張大彪在西北軍29軍時已經是上尉連長,是具備相當的帶兵經驗的。

所以魏大勇恐怕更偏愛團長警衛員這個身份,他跟李雲龍也絕不僅僅是首長和警衛員的關係,他敢偷喝李雲龍的酒,他可以有特權分配到更多的子彈,他會打暈因為“打擺子”拒不撤退的團長揹著突圍,甚至準備在辛莊與李雲龍與敵同歸於盡,更像一對生死兄弟。



在李家坡戰鬥中,魏和尚一杆紅纓槍上下翻飛,護衛著與日寇肉搏的團長,李雲龍喊他支援不會玩刀的趙剛,他的第一反應還是保護團長,這樣忠心並且一身本領的警衛員,李雲龍真是沒看錯人;在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時,面對最後的“亮劍”決鬥,魏和尚輕輕攔住準備赤膊上陣的李雲龍,一口氣捅死兩個日本軍官,警衛員的身份太合適了。

要是下面哪個營連長代替團長出馬單挑,李雲龍這臉朝哪擱?

“老子還想在這一片混呢,不能影響聲譽。”

兄弟情深,李雲龍重病昏迷不醒,和尚綁了郎中背了幾十裡山路來救命;和尚陰溝翻船,死於幾個土匪之手,李雲龍寧可犯錯誤,也要剿了黑雲寨砍了二當家山貓為警衛員報仇,在他心目中,魏大勇的份量並不比張大彪就輕。

直接導致“謝寶慶溜冰”,亮劍四大梗麼!



所以說,重用不一定非得給個“一官半職”,魏大勇雖然是個團長警衛員,恐怕在獨立團也是橫著走路的,同樣武藝高強的段鵬剛來時都被他欺負,而與一營長張大彪相比,那就是“革命分工不同”而已。


度度狼gg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2005年上映的電視劇《亮劍》作為一部抗戰劇,一改昔日抗戰劇中偉光正的主旋律,將李雲龍、楚雲飛等人的優點和不足都表現了出來,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飽滿的形象,至今仍是其他抗戰劇難以超越的巔峰。

在《亮劍》中,作為主角李雲龍的左膀右臂,張大彪和魏和尚可謂是能力卓著,各有千秋。

但是,在跟隨李雲龍抗戰的過程中,張大彪成為一營的營長,而和尚則只能“屈尊”成為李雲龍的警衛員。

看起來在李雲龍麾下,張大彪比魏和尚更受李雲龍重用。這是為什麼呢?靜夜史認為:

1、張大彪更適合帶兵打仗

在電視劇《亮劍》中,張大彪是一出場,就是李雲龍麾下的虎將。

在李雲龍因違抗上級命令被降職當被服廠廠長時,李雲龍曾經和丁偉提出他日要走張大彪,李雲龍的原話是:“這個張大彪是個好手”。

好在哪裡呢?靜夜史認為張大彪有以下幾個優勢:

  • 心細:在第一集蒼雲嶺阻擊戰中,在坂田聯隊還不知道自己對手是誰的時候,張大彪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所以當李雲龍問起對面敵人的番號時,張大彪對答如流;

  • 有全局觀念:在蒼雲嶺阻擊戰中得知上級讓從俞家嶺方向突圍時,張大彪指出這裡是鬼子包圍圈的薄弱點,說明張大彪對戰場情況非常熟悉;
  • 聰明:在李雲龍佈置李家坡攻堅戰時,張大彪脫口而出土工掘進;李雲龍跟趙剛吹牛說自己沒酒,眼睛一掃張大彪就顛顛地倒上;
  • 武力高強:在小說中,交代過張大彪曾是宋哲元29軍的部下,在長城抗戰中擔任大刀隊的排長,李雲龍的大刀技巧還是跟張大彪學的;在蒼雲嶺阻擊戰、李家坡攻堅戰、伏擊日軍觀摩團時,張大彪都以白刃戰大量殺傷敵人。在獨立團練兵時,張大彪挑戰李雲龍,挑戰二營長沈泉。
  • 服從命令:雖然李雲龍經常抗命,但是張大彪絕對服從李雲龍,這是李雲龍用得最順手的原因。

綜合來看,張大彪有帶兵經驗,有作為指揮官的基本素質,是個打仗的好手,將張大彪安排為自己麾下的營長,李雲龍沒有委屈他。

不過張大彪遭遇的情況就和縣級機關單位領導一樣,晉升是有天花板的。獨立團最大的領導,就是李雲龍,除了李雲龍和政委趙剛,就屬張大彪職位最高了。但是張大彪在1933年就是排長,經過7年時間,到蒼雲嶺阻擊戰中才是個營長,這並不是太快的升遷。

所以李雲龍對張大彪是很重用,但是並沒有體現到官職上。

另外,在小說野狼峪伏擊戰中,描述張大彪是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主,這樣的下屬自然是好用,但是一旦開戰大家都興奮起來,領導的安危張大彪能不能保護,還真的不好說。

2、重用和尚不等於一官半職

在《亮劍》李雲龍與和尚在反掃蕩的突圍中,李雲龍曾經對和尚說:“ 就你這一身功夫,又有幾十次戰鬥經驗,當個營長都不算啥”。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李雲龍看來,和尚的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在他的心裡,和尚的能力不亞於張大彪。

但是和張大彪比起來,和尚又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 武藝高強:這一點和張大彪很類似,但是魏和尚在少林寺呆過,武功更高,相比之下,張大彪的功夫更像是軍體拳,適合近戰搏擊。所以魏和尚更適合當保鏢;

  • 體力過人:在李雲龍和趙剛分開突圍時,李雲龍這邊因為掩護百姓撤離大部犧牲,魏和尚揹著李雲龍走了很長時間的遠路;在撤進大山後,魏和尚又走了十幾裡山路把郎中扛到團部,這說明魏和尚的體力非常驚人。
  • 目中無人:和尚被俘時,單挑鬼子軍官,非常幸運地逃了出來;在被趙剛帶回來時,執意要回中央軍,看不起八路軍的部隊;在段鵬入伍後,更是不斷尋釁挑事。這樣的人,是帶不了兵的!

  • 衝動:和尚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感情用事,比如和段鵬執行任務時就要和鬼子幹,在送信時更是因為衝動丟了性命!衝動意味著不理性,這不利於帶兵,卻是和做警衛員,因為只要聽領導李雲龍的意思就可以了。

綜合看來,和尚能力出眾,但是不適合做領導,李雲龍的話是對和尚的一個肯定,但是並不代表就適合讓和尚去當營長。和尚身上江湖氣太重,這和紀律嚴明的八路軍格格不入,所以李雲龍對和尚的任用更多的是對他的特殊保護。

再者,近水樓臺先得月,雖然和尚只是警衛員,但是時刻更在領導身邊,意味著和尚比張大彪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所以,重不重用在李雲龍這裡並不是以官職體現的,張大彪和魏和尚的任用體現了李雲龍的各司其職的安排,並沒有刻意的重用和疏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張大彪和魏和尚都是李雲龍的鐵桿追隨者,但兩個人的軍齡經歷不同,從劇情來看張大彪從當連長時就跟著李雲龍到當師參謀長,魏和尚自參加八路軍就是警衛員直到被土匪砍殺害。

一.李雲龍重用張大彪

張大彪原是國軍29軍的,長城抗戰,29軍的大刀隊威名遠揚。那時張大彪是個排長。1937年抗戰爆發時,張大彪有感於29軍抗日熱情不高,這才投奔了八路軍到了李雲龍的手下。根李雲龍混時是張大彪是連長,李雲龍是黃麻起義入伍,如果論軍齡,他當兵的時間並不比李雲龍差多少。

蒼雲嶺突圍時李雲龍是新一團團長,張大彪是一營營長,他曾提醒李雲龍從正面突圍是抗命,他還是堅決服從命令。因沒按命令突圍,新一團雖然幹掉坂田、從正面成功突圍,連國軍楚雲飛都稱之為奇蹟,但李雲龍還是被擼去團長職務任被服廠廠長。

丁偉接任新一團團長,臨別,李雲龍悄悄對丁偉說“張大彪是個好手,哪天我用得著,你得把他讓給我”。當李雲龍被任命為獨立團當團長,向旅長提出兩個要求:團長、政委一肩挑,把張大彪給我調過來,這個同志我使著順手。旅長答應了後者。在獨立團,張大彪把訓練搞得風生水起,讓李雲龍有精力去琢磨怎麼消滅小鬼子、多摟點東西來壯大自己。

無論是在新一團還是在獨立團以及後來的華野2師,張大彪都是最能領會李雲龍的作戰意圖的人,是軍事主官意志的忠實執行者和好幫手。李家坡採用土工作業推進的辦法,幹掉山崎大隊,張大彪是突擊隊隊長。打平安縣城前,張大彪升任獨立團參謀長,成為副團職幹部,是李雲龍的得力助手。

李雲龍因為給魏和尚報仇而帶兵剿滅黑雲寨被貶為營長,張大彪不離不棄,一口一個團長地叫,並說“在獨立團只有姓李的團長沒有姓李的營長”,其關係非同一般。

淮海戰場上李雲龍負重傷,邢志國和張大彪率軍南下,電視劇裡從此沒了下文,當李雲龍傷愈歸隊任C軍代理軍長時,參謀長已經不是張大彪了。小說裡,張大彪犧牲於解放一江山島戰鬥。如果張大彪不犧牲,或許會被授予少將,至少也是大校。

二.李雲龍與魏和尚

魏和尚曾在少林寺受過戒,原國軍27師中士班長,忻口會戰中負傷被俘。在戰俘營山本特工隊利用戰俘進行徒手殺人訓練時,魏和尚徒手殺死四個鬼子從戰俘營裡逃出來的路上被到獨立團上任的趙剛所救,八路軍生活苦、裝備差,和尚只是答應到八路軍看看,並沒有答應參加八路軍。因敬佩李雲龍殺鬼子的威名才自願參加八路軍獨立團。

李雲龍對和尚徒手幹掉四個經過特殊訓練的鬼子表示懷疑,吃了和尚一掌,才知道和尚的厲害,李家坡之戰和尚峰趙剛命令保護李雲龍,李雲龍見識了和尚還是“一根筋”,甚是喜歡。請趙剛喝頓酒以和尚“一根筋”、“沒有眼力勁”為名,把和尚換成自己的警衛員,趙剛知道李雲龍“陰險”但還是把大度地和尚讓給了李雲龍。從此,和尚死心塌地跟著李雲龍。

在反掃蕩中的辛莊突圍,李雲龍打擺子,拿槍逼著和尚撤退,和尚不僅沒走而是把李雲龍打暈背下來,又跑了幾十裡山路通過“來硬的”請來郎中為李雲龍治病。和尚對李雲龍有救命之情。李雲龍說,憑和尚一身功夫和幾十次的戰鬥經驗,當個營長不算啥。和尚說“團長拿俺當兄弟,俺這條命就是團長的,給多大官也不幹,情分比啥都重要”。感動地讓人掉淚。和尚不僅“一根筋”,更是個重情重義的漢子!在獨立團,李雲龍不想讓和尚離開他,和尚也不願離開李雲龍。和尚在首長身邊“自由慣了”,沒想過去獨擋當個營長或連長。但李雲龍肯定不會讓和尚長久給他當警衛員,假以時日,必定會把他放到重要位置上。

和尚死在土匪手裡固然窩囊,這與自身魯莽和自恃武功高強有關。和尚被殺,讓李雲龍“龍顏大怒”而剿滅黑雲寨,李雲龍也因此被降職,很長時間沒有從中和尚之死的悲痛中走出來。“和尚,和尚,你去把老子那個……”,和尚已經融入李雲龍的生命、成為生活習慣。派和尚去送信李雲龍腸子都悔青了。

如果和尚不死,一定會把他放下去的帶兵的。淮海戰役時,段鵬是偵察連長,如果和尚不死,職務一定比段鵬高。李雲龍當軍長時段鵬是團參謀長,如果和尚還在,怎麼也得是個團長吧,和尚和段鵬都救過李雲龍的命,感覺李雲龍對和尚更“偏心”。

總之,對於張大彪和魏和尚,李雲龍的使用方向是不一樣的,張大彪不僅有作戰經驗、有勇有謀,而且一直在基層帶兵;尤其是當參謀長後,其協調指揮能力是和尚所不具有的。魏和尚自參加獨立團,就在團首長身邊轉。和尚的武功要比張大彪厲害。他們的共同點是都佩服李雲龍面對強敵敢於亮劍的勇氣、死也要死在衝鋒路上的軍人血性,他們的戰術水平都很高和戰鬥經驗很豐富。向英雄致敬!


罐頭辰


張大彪和和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第一,從性格上來講,張大彪粗中有細、精細過人,遇事冷靜、善於思考,天生就是個帶兵的。而和尚則是憨厚忠誠,對李雲龍忠心耿耿。但他卻缺少了張大彪那樣的頭腦。和尚遇事過於衝動,此外,和尚的人緣一般,特別橫,並非指揮員的好人選。


第二,從大局觀上來說,張大彪做事,能夠通盤考慮,大局觀強,考慮問題全面,所以從營長到團參謀長,再到師參謀長,能夠不斷升遷。而和尚就缺少了這一點,雖然身手過人,但在謀略上確實不如張大彪。

第三,從指揮才能來說,張大彪的戰術意識,並不弱於李雲龍,在所有的指揮員當中,張大彪總是第一個領會李雲龍的戰術意圖,是李雲龍的好幫手。而和尚始終跟在李雲龍身邊,沒有機會去指揮部隊。


此外,對於張大彪和和尚來說,沒有什麼重用不重用的,只是分工不同。李雲龍是根據兩個人不同的性格、才能,合理給他們安排位置。

假如讓和尚來當團參謀長,讓張大彪來當警衛員,只怕是不合適的。可以說兩個人的職務安排,體現了李雲龍的識人之明。


脂肪故事


個人看法是還未到時機!

首先重用不代表非要提拔成軍官,作為可以算得上是獨立團第一高手的魏和尚,在加入獨立團的初期被安排成為李雲龍的警衛員,正好是符合他的本事和身份的!

魏和尚加入八路軍是1940年的事,在隨後一次突圍過程中,李雲龍和魏和尚兩個人突圍而出,在一個廢棄的房子裡兩個人聊天時,李雲龍曾經說過如果把魏和尚下發到基層部隊,起碼是個連長,但恐怕只是這麼一說!



這次突圍的時間是在百團大戰之後,日軍一舉對八路軍各根據地展開掃蕩,並且在這次掃蕩中左權將軍陣亡,因此可以準確的推算出事發時間是在1941年,也就是魏和尚加盟八路軍一年之後,從這一點上來看,魏和尚有成為八路軍連長的資質,但不具備成為八路軍連長的資格。

因為這個時候魏和尚加盟八路軍才僅僅過去一年,又是國軍戰俘的身份,也許能力上有,但資歷有限黨齡更是沒有,又是隻身前來,在我軍軍事主官也要注重資歷和黨齡的背景環境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魏和尚很難成為八路軍軍事幹部,而且從之前的李雲龍多次調侃丁偉的話語上來看,李雲龍參軍大半年的時候也只是副班長,魏和尚加盟八路軍才一年,以他的各方面綜合情況來看很難直接晉升軍官的。



尤其是魏和尚加盟獨立團沒多久,八路軍就遭遇了日軍的掃蕩,在反掃蕩作戰中魏和尚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功夫,幫助李雲龍殺出重圍,因此以他的表現和實際情況,適合繼續留在李雲龍身邊擔任警衛員,並藉此培養個人資歷,事實上魏和尚的繼任者段鵬後來也是走上的這條發展道路,武功高強的他在抗戰後期長期留在李雲龍身邊擔任警衛近兩年,直到解放戰爭才進入戰鬥部隊擔任軍事主官,所以當年魏和尚加盟八路軍之後,短期之內很難成為軍官,經過幾年的磨礪之後才有晉升軍官的可能,很可惜由於黑雲寨事件,魏和尚沒有等到那一天。。。



至於李雲龍為什麼重用張大彪,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張大彪在沒參加八路軍之前,就曾經是西北軍29軍的一名排長,個人軍事素養和帶兵能力極為出眾,近身格鬥力壓李雲龍,帶兵能力也更是無可挑剔,又因29軍出身,刀上功夫更是值得缺少熱兵器的八路軍去學習和效仿普及,因此張大彪加盟八路軍後直接就能成為軍官,並且間接成為新一團大刀隊教官,甚至在李雲龍調往獨立團之後,張大彪也是為數不多他想帶走的人,可以說張大彪是放大版的魏和尚,後者缺的就是資歷和帶兵能力,後來段鵬的加盟,成為李雲龍的“副警衛”,並讓魏和尚指導,一定程度上即為了讓魏和尚學習帶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未來段鵬轉正,魏和尚另做他用,只是可惜魏和尚沒有走上李雲龍企圖為他鋪好的路,而是多年後段鵬走上了這條路。。。


遼寧資深球迷


別看李雲龍是大老粗,但他做事包括絕不是大老粗,而且非常精明的人,不然,他不會成為能能打仗、會打仗的我軍優秀指揮員。


在人員使用上,他對張大彪,和尚的使用可以說是知人善用,恰到好處。張大彪是一個頗有軍事頭腦的人,在連長、排長崗位上摔打多年,在指揮打仗上很有一套。獨生團在劃整為零,分頭獨立行動期間,半年的時間張大彪帶走的一營人馬快變成一個團了,用李雲龍的話說"一個個變成大財主了"!李雲龍暗暗佩服張大彪的本事,心裡想這小子不愧為我李雲龍的兵,不熊!李雲龍看準了張大彪是個帶兵打仗的料,因而委其重任。

再看魏和尚,李雲龍讓他當警衛,而沒有封他個一官半職,也反映出李雲龍洞察秋毫的眼光。按理說魏和尚一身武藝,又是國民黨正規軍過來的,當個八路軍班長、排長問題不大。但李雲龍不那麼看,在同魏和尚初次見面兩人摔跤中,李雲龍就看出魏和尚勇則有餘,智則不足,是那種緊急關頭容易急火攻心,魯莽行事的事,不適合帶兵打仗。後來,魏和尚在執行任務送信途中遭遇土匪,只要他腦子稍為靈活一點就可以化險為夷,可他魯莽的性格終於惹怒山貓子,召來殺身之禍!從魏和尚的悲劇中可以看到,李雲龍不讓魏和尚擔任一官半職是非常正確的,否則會給部隊帶來損失。


千山車神




張大彪是何許人?29軍長城抗戰時,輪著大刀片子和日本人乾的張大彪是個排長。因為西北軍裝備比較差,所以就多練習大刀砍人的習慣。

這也就是說張大彪在1930年前後就在西北軍中混了,如果論軍齡,他當兵的時間並不比李雲龍差多少。


1937年抗戰爆發時,張大彪有感於29軍抗日熱情不高,這才投奔了八路軍,到了李雲龍的手下。

正像《亮劍》中丁偉說的那樣,現在八路軍中缺軍事幹部,尤其是優秀的軍事幹部。像張大標這樣,有多年作戰經驗和指揮經驗的抗戰老兵,自然容易脫穎而出成為營長。



為什麼和尚功夫那麼好,在國民黨軍中的時候就已經是班長了,到了獨立團卻只當了一個警衛員?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在的官場,有很多主政官員,都是從秘書的位置上升上去的。也就是說,長期在大領導身邊還是能夠學到不少東西,並且是有升遷機會的。

和尚同樣如此,他天天都跟李雲龍身邊。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可惜老天沒給他這個機會,在執行任務的路上被土匪害死了。

同樣是李雲龍警衛員的段鵬,就在解放戰爭期間當上了偵察營的營長。解放戰爭後,如果不是犯了錯誤,他的升遷應該會更加快。



一個優秀的軍官需要具備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要能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快速成長起來。第二個特點就是要有快速的學習能力,這就多少需要一點天分。

歷史上所有的名將都是慢慢成長起來的,沒有人天生就能打勝仗。


像和尚這樣的人才,長期呆在李雲龍身邊,耳濡目染,加上幾年的培訓,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下放出去,至少是個連長。

在電視劇中,李雲龍也對和尚說:跟著我只帶一個警衛員,虧不虧?像你這樣的放在軍隊裡邊,至少也是個連長。



軍隊是一個戰鬥組織,能打的人天生就受尊重,也就是說像和尚這樣的人天生就是軍事幹部。

但是和尚身上也有很多毛病,需要經過長期雕琢,才能獨當一面。

和尚自由散漫,大大咧咧的性格,如果不能有所改變,很容易在戰場上吃虧。畢竟當一個指揮官是需要相當的軍事頭腦的,拼勇鬥狠很容易被對手消滅掉。

就在和尚給師部送信的時候,碰上了土匪搶劫。正常情況下,土匪只劫財不殺人的。結果是和尚先動手殺人,才被暗藏的土匪開槍打死了。

如果和尚不提前動手殺人,只是點到為止。相信土匪也不會殺他的,這就是說他的死是自己的魯莽性格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