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专家称明年有九成概率放开生育限制,你怎么看?

暖心人社


最近,有专家称明年有九成概率推进放开生育政策,目前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是在限制三孩的同时鼓励二孩。近日,中科院专家张车伟也对生育问题做了剖析,呼吁彻底放开生育政策。

全国多地推出鼓励生育政策

从2017年开始,全国多地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近期辽宁印发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更是率先提出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的政策,包括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配套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等。

人们生育欲望下降,中国生育率持续下滑

虽然各地都陆续推出鼓励生育政策,但是很多家庭并不买账。现代社会抚养孩子的成本过高,社会保障压力也大,加上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生育观念也在全面改变,很多年轻人早摒弃了“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少生优生”的社会主流观念。人们不愿意多生孩子,生育欲望下滑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从而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

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且一直加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均较2016年有所下滑,但2017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也已占总人口的11.4%。虽然中国现在的老龄化还不算严重,但老龄化的速度却是全世界最快的,并且一直在加速。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特点,而且越发达的地区,老龄化程度越深。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较为发达的东北地区,目前老龄化是最严重的。

提高人口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式之一

面对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提高生育率水平是其中的一大重要手段。鼓励生育,需要国家出台实实在在的政策来减轻抚养孩子的负担,增加产假、完善家庭税收、提高公关服务等多项政策的全面配合。

目前全面放开二孩对生育还是有所限制,二孩政策并没有切中要害,实施效果也并不明显。根据中科院专家的说法,全面放开二孩对人口老龄化的缓解也是有限的,人们生育观点的转变,将会影响今后人口政策的调整思路。彻底放开,让人们自主决定生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当然,鼓励生育只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式之一,从中长期来看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


我是知食君,海龟奶爸,对食品有严格要求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儿童喂养、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食说


时间马上要进入到2020年3月,就算此刻,放开生育,就是随便生,都给你上户口,那结果也没会改变,人口数量,照样减少,每年出生婴儿数量,五年内,大概率降到1000万以内。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政策上放开生育,但实际落实上,完全不配套。这种不配套,就是为了阻止你生孩子的。我只说一点儿,一个女人,如果被医生检查出来怀孕了,从检查出来这一刻,你所有产检看病的开支,形象的说,就是进医院的开支,就得全部自费了;当然,你住院生子的那3天,会按医保规定报销;可是,你生完出院了,接下来一年多产妇本身的检查和医疗,又得自费。

这自费开支,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得花5000到30000元不等。如果再有更高的,那是个例,我们不讲。

可是,这5000到30000元,最终你只能报最高1600元左右。

可正常的医保,报销60%不止吧。

所以,至少医保和生育保险这个环节,它是严重阻碍生育孩子的。

第二,孩子出生后的看病开支,你根本就不要考虑医保了,几乎全是自费。除非你孩子是北上广深户口。其他省份和直辖市,孩子生病,感冒拉肚子了,一率看不了,而且,有儿童医院的不多。

孩子一生病,就得往四大一线城市跑。导致四大一线城市儿童医院,人满为患。

你一出省,儿童医保,无法使用,就算能够使用。也就报5%-15%。跟没有,一样。最多算个添头吧。

第三,持续四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超过60%的家庭,已经是独生子女家庭。

你指望,这些独生子女,给你生两个,能生一个,就不错了。不生的都大有人在。

还有,不要老说,生了孩子,有口吃的就行了。呵呵,这是无知5060岁专家的话。

孩子不吃奶粉、辅食、不打疫苗(现在好多最普遍基础的疫苗,都得交费,比如水痘,就得交176块)、不上幼儿园、不上学、不买衣服、玩具吗?

这些基本的满足,一个孩子,一年少则3万出头,多则10万出头,甚至更高。

这钱,专家管吗?肯定不管。

所以,第四个原因是,不是不想生,是生得起(出5000-30000元)生一个,但养不起。

而且,现在60%的长辈,不愿意帮儿女看孩子,儿女是看住孩子,没钱养家,出门上班,没人看孩子。老人,现在普遍不愿意离天伦之乐,而是愿意过独居生活了。所以,儿女更不愿意生了。


董江波


简单放开也不成了。

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太低。尤其是在城市,二胎都不会考虑的。农村也就想个二胎,还不是全部都想,还有几千万光棍,想生孩子,没有配偶啊。

人们普遍认为:养孩子成本太高,无法承受。

国家当务之急是鼓励生育。

我提一个生育奖励方案,你们看行吗?

一胎奖励五万。

二胎奖励十万。

三胎奖励二十万,

四胎奖励四十万。

生第五胎,奖励八十万。

依次类推,五个孩子,就是155万奖金。

生5个孩子,女人就成了百万富翁,女人们,你们会不会有很大的生育动力呢?

只有调动起年轻人生孩子的热情,国家未来才有戏。

不然的话,我们这群即将老去的中年人,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怕是我们去看病,没人照看,没人运送,没人看病,没人护理,甚至,我们储蓄的钱,拿出来也购买不起,购买不到劳动力了,那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还有很多头条朋友说,

应该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减少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育意愿的问题,这是真知灼见。

年轻人太少了,我们怎么办?


烛光一点


只是简单放开生育限制,就能刺激人们的生育意愿吗?从数据来看,显然不是的!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追求自我,婚姻和生育不再是必需品。经历过计划生育、习惯生一个的中国人,哪那么容易生两个呢?

新财知社

一:养二胎最低要花68万

最近,多地开始用真金白银诱惑大家生娃

这下好,单身狗不但有爸妈催婚,连祖国妈妈都催上了,还是二胎!

这一波鼓励政策由辽宁省打头,天津、湖北、新疆紧随其后。湖北咸宁市最拼,不但将二胎产假延长至6个月,还给父亲1个月带薪护理假,并明确了从分娩、教育到住房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但针对女性的福利却被网友诟病:此举会使更多企业不敢招聘女性

,也有人坦言“生不起、不敢生”。

有人统计,抛开通胀和学位房,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开支不菲,养老二最低要花68万

说好的“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呢?

二:生育意愿低迷

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比去年下降63万,少于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人口总和生育率也连续低于1.5,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45。持续的人口下降将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数量下降、养老金减少……怪不得祖国妈妈着急咱的私事儿了。

但为啥放开二孩不管用呢?

2017年我国二孩出生数占比超50%,说明出生人口的下降,主因是年轻夫妇不愿生一孩。独生子女表示,这锅太重背不起。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追求自我,婚姻和生育不再是必需品。况且,没经历过计划生育,也没有巨大房价压力的外国人都不爱生,习惯生一个的中国人,哪那么容易生两个呢?

三:

各国生育福利一览

专家表示,“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日本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不想生的人,不会因为几千块的补贴就愿意生。”

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为低生育率操碎了心:

法国除了基本生育金,还会根据工作时长,每月给夫妻每人148欧至398欧不等的

额外补贴,生二胎可领取2年,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可领取4年。

美国提供每孩每年400美元的税收减免西欧按家庭子女数设不同档次的个税税率,其中德国规定多孩家庭,夫妻一方可免除个税

德国还是产假鼓励的典型,德国女性享有3年产假,俄罗斯产假更是长达4年半。

人口学者统计了各国养育孩子的财政补贴占 GDP 比和出生率,得出结论:大体上财政补贴越高,出生率越高。不知我国的生育政策急刹车后,是否能够顺利掉头。

想当年,全民为国生娃。如今岁月静好,国家还给予各种配套福利,这个娃,你是生还是不生呢?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咸宁市卫计委官网、欧洲与国际社会保障联络中心、各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财知社


考虑现在二孩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提高人口出生率贡献有限,远达不到政府中、远期人口数量的目标,国家放开生育限制是迟早的事情。但由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6年刚修订实行,2019年再次修法的可能性不大,或许等到下届政府再考虑了。就好像广为争议的《劳动合同法》一样,盛传修改的呼声好多年了,现在也还在酝酿当中。

现在的问题是,即便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就能提高人口出生率吗?从2016年全面实行二孩后的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的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相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比全部出生人口51.2%,比2016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但是,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这就反映出育龄女性、家庭总体生育意愿不强,即便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寄希望解决提高人口出生率问题,作用也有限。

实际上,人口出生率降低也符合一些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的情况。普遍的规律是,公民素质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


黄华社会保险实践者


提倡计划生育是国策,以前是农村农民工人及贫穷落后的人,这一群体是超生或者想多生儿子的主流,而城市国家工作人员知识分子更原意接受优生晚育。现在为什么反过来了呢?一句话,难养。

因多生育幸福指数下降压力会增大,普通人难以接受,而另有少数人(富人豪门)却希望多子女可继承家业,尤其是富二代的更希望回归到过去家族时代。况且目前生育率下降快到人口老龄化时期,很明显二个极端也就逐渐地开始产生了。

当然了,政府也要稳定大局,为了百年大计方针政策随时也会转变的。因此,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也就来了,一方面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布局问题。

首先是国家发展经济战略宏观问题: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较快的增长速度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由土地财政带动的房地产业欣欣向荣。另一个就是资本市场的扩大外加不断发展的科技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高科技产业开始繁荣。在政策的刺激下促使第三产业经济高速度增长。

再则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行问题:其中表现为虚高的经济总量与不对称的增长方式。如科技创新反而拖累创业,虚拟经济过度炒作更加以挤压实体经济,房地产过热高房价造成收入比例两极分化,至使个人收入差别拉大等不平行的状况亦发特出。

通过以上两种原因,社会上普通年轻人大多数比较现实,过去旧的观念生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思想不复存在,而且入不敷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结婚买房依靠父母居多,生活压力和经济条件卡住了年轻人的发展瓶颈,尤其是高房价效应影响到适龄变为大龄未婚(农村居多),从买不起房到难找对象,更别提生孩子了。加上部分名星名人宣耀,贪腐等社会风气造成人人向钱看的盼比心理,女人成变相买卖的工具,普通年轻人如压力山大。

个人认为解开生育心结不光放开生育政策,更要注重物质生活上关心下一代健康有序的发展,面向大众重点在民生,让年轻人过得幸福,原意生又有条仵养,促进资源与人口相匹配,达到社会长治久安。



太宇永恒


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只有一部分人响应号召生育了二孩,而很大的一部分人却无动于衷,使预想中的生育高峰迟迟未到。

为什么人们生育欲望降低了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工作忙,没空生。现在的孩子,由于经济压力大,尤其是农村青年一族,都在盘算为孩子在城里买房子。所以要拼命的干活,攒够首付再攒钱还贷款。如果妻子再生一个,自己歇起来,减少了收入,增加了开支,使家庭收入养起家还不了房贷,所以不能生。

二是头胎是男孩不敢生。如果头一个是男孩,上学找工作,买房买车交彩礼结婚,就够两口子折腾一辈子也弄不起了,如果二胎是个女孩还好说,有钱多赔送,无钱少赔送,免强还能应付。如果二胎还是个小子,那可就犯难了。顾上生活就没法买房买车。而没房子没车孩子们又娶不上媳妇。难道让他们生活一辈子却打一辈子光棍?

三是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不愿多生了。过去人们出于传宗接代的思想,愿意多生孩子,光宗耀祖,为了养老,多子多福。现在的人们,已经摒弃了这种传统观念,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幸福、孩子的优越教育和成长环境,把优生优育放在了首位,不愿意多生了。

四是靠孩子养老已很难实现,要攒钱养老。现在的孩子,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有钱管孩子就没办法为老人养老。再加上现在的人大部都有了养老金,就不愿意再为多生一个孩子,受一辈子拮据,到老了,手里钱花光了,靠孩子养老又靠不住。真不如少生一个,把钱省下来,做为老了后的生活经费。

就以上情况而言,国家就是放开生育政策,生育三胎四胎的恐怕也不会太多。而要一孩,二孩的家庭,恐怕还是占主导地位,只有放开生育限制,才有可能达到国家需要的生育要求。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有几位专家,一直在反计生呼吁生育自由,用这种姿态来赢得老百姓的好感。不知他们有没有想到,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成了对面那些人的公开合谋。

一点都不意外。

他们表面上是在争取自由和权利,但不管出发点还是落脚点,不管是立论还是论据,都还是人口红利消失、养老崩盘、华族灭种那一套,还是把人当资源当工具,和他们假装反对的人的主张没有任何两样。

对他们来说,这是在参与顶层设计,帮助大棚主更好地割韭菜。老百姓却产生了这是在替自己争取权利的幻觉。这其实是同一批人的同样的主张,在时间点上产生了错位而带来的幻觉。

他们哪怕在自己的话术里,稍微加上一些对当下社会,二胎或者是多胎生育的后果的描述,在主张放开生育的同时,给出多子女家庭和少子女家庭蛋白摄入平均身高教育资源成年后收入差异,以及生育对母亲经济地位职业进展的干扰的数据,我都不会自始至终对他们这么鄙视。


韩松落




西门观点:全面放开很容易,但真正落到实处,让人们想生敢生,还必须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做保障,否则,仍然会像全面放开二胎一样,雷声大,雨点小。

目前,有四大信号表明,国家可能会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一是计生机构,二是各地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三是一张内容为一对猪爸爸猪妈妈膝下三个猪宝宝的纪念邮票引发猜想,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切迹象表明,国家将会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然而,先不要盲目乐观,政策全面放开,不等于人们一定会大生特生。之前的‘’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效果很不好,于是,紧接着又出台‘’全面二胎‘’政策,但效果仍然不佳,生育率不升反降。



究其原因,除了传宗接代的观念淡化外,主要是生起养不起,一个住房就把很多想生二胎的年轻夫妇吓回去了。还有上学、就医等一座座大山压着,想生不敢生。

尽管各地都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但大都杯水车薪,难以解决后顾之忧。

再看当年实行‘’只生一个‘’的计生政策为什么效果那么好?30年时间少生了几个亿,相当于少生了好几个中等国家。

除了舆论宣传,政策奖励,最主要的就是罚款和行政处罚。罚款最多的张艺谋748万,就是农村老百姓,超生一个也要罚数千元,公职人员国家干部,除了罚款,还会受到行政降级甚至撤职处罚。

过去是不让生,比较好办,除了罚款外,强制结扎,上环等,都很得力,所以有效。现在是鼓励生育,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想生不让生,现在是想生不敢生。



不敢生的主要原因是养不起,所以,只要解决了养不起的问题,大家就敢生了。那就是给优惠政策,别如二胎孩子可以免费上幼儿园和高中,二胎父母进行物质奖励、二胎家庭买房优惠。

措施跟上了,政策才能落实。能养的起了,人们才敢生。因此,全面放开生育很容易,但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必须跟上!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放开生育是个大趋势,面对老龄化到来、劳动力短缺、居民生育欲望不高的现状,仅仅放开生育二胎,实践证明是不够的。

但是,政策的设计规划,应既考虑到国情的现实需要,又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经得起历史检验。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据相关专家透露,当时的初衷设计是20年。结果执行了30多年才作出调整,耽误了一代人的最佳生育期。历史经验值得借鉴,教训更当汲取。


这次,如果要对‘’放开二胎‘’政策进行修订调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好原有的遗留问题。至少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原独生子女家庭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待遇,是否已经兑现落实到位?

2、原违计超生应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是否应继续追缴(网报不少地方仍在继续追缴)?

3、原私下偷生(指隐瞒私落户口小孩)的人员,还要不要清理清查?

这些问题,起码要给出合理的解释,以消除公众疑虑和原独生子女家庭的失衡心理。‘’生孩子是家事,更是国事‘’,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能体谅国家大局的,也有这样的觉悟和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