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何伟文:中美经贸史由广大地方企业创造

自美联储加息以来,有关新兴市场资金外流的讨论便不绝于耳。2018年以前,支持者认为新兴市场国家仍然有大好前途,不必因加息一事自乱阵脚;反对者则认为,随着加息步伐不断跟进、美联储启动缩表进程,资金外流很可能不会是短期的,而新兴市场的货币也将因此遭遇汇率震荡。进入2018年,上述分歧逐渐消散。在美联储高利率、美元走强和国际高油价三重因素的催化作用下,新兴市场正遭遇严重的资本外流;有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表现,甚至直接坐实了之前对于“危机”的揣测。

拉美最先遭殃

2018年4月份以来,美元汇率一路高歌猛进,短短三个月便从89冲到95,刷新2017年7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给新兴市场,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带来直接打击,阿根廷比索、巴西雷亚尔、土耳其里拉、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和南非纳特均在汇率市场承受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全球性金融业协会,成员共计400多家)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5月份,海外投资者抛售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资产共计123亿美元,为2016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月资金外流。

“阿根廷法定货币仅在半年的时间里就贬值了70%左右,以至当地民众不太相信自己国家的货币,把工资换成比特币,暂时躲避风险。现在要说阿根廷在经历金融危机,应该不会有反对声音。另外,该国还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的确比较糟糕。”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仁方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他表示,对于拉美地区的新兴市场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国家内部资本比较脆弱,对外来资本依赖度较高,国内储蓄并不充足,经济走势也不算非常稳定;在强势美元的冲击下,海外资本迅速且持续撤离,令他们难以招架。

何伟文:中美经贸史由广大地方企业创造

拉美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内部资本比较脆弱,对外来资本依赖度较高,国内储蓄并不充足,经济

走势也不算非常稳定;在强势美元的冲击下,海外资本迅速且持续撤离,令他们难以招架。

不过,也并非所有拉美的新兴市场都像阿根廷一样深陷困境。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巴西和墨西哥因自身经济实力强大,情况好一些。其中,巴西面临的处境值得特别一提。

当地时间5月21日,巴西卡车司机开展大罢工,导致全国范围内路面交通受阻,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食品、电力供应短缺。5月31日,卡车工会成员投票同意结束罢工。11天的罢工,不仅直接导致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裁佩德罗·帕伦特的辞职,也为巴西经济带来约200亿美元的损失。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够自由调节油价,是因为政府将定价权下放给公司。这家公司就按照国际油价来调节巴西当地的油价。国际油价一直在涨,巴西的油价也就跟着涨,导致卡车司机运输成本上升。可运输价格并没有变动,很多卡车司机因此亏损。公路运输是巴西最为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工艺品和昂贵的商品交易都少不了它,因而罢工带来的损失很大。”李仁方这样解释。

在他看来,国际油价上涨、巴西雷亚尔贬值并非罢工的最直接原因,但二者也“难脱干系”。

巴西国内炼油厂数量很少。曾经,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计划投资建设两个炼油厂,但因为腐败案爆发,投资被迫停止。尽管目前来看,一些中资企业已表示出投资兴趣,巴西冶炼成品油的能力依然明显不足。在拉美地区,巴西是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成品油消费国。在产业链条上,巴西通常出口原油,然后在周边国家进行冶炼,再大量进口汽油和柴油。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上调油价,一方面是因为要弥补之前丑闻(作为巴西最大的国有企业,其管理层长期以来虚开工程报价,收取承包商贿赂并用作政治献金,涉案总金额高达40亿美元,被称为“巴西石油公司贪腐案”)和罚款导致的资金亏损,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油价上涨的事实。油价上涨给成品油消费大户带来压力,雷亚尔的贬值更是雪上加霜。

“有意思的是,巴西自己也大量出口农产品和原油,雷亚尔贬值倒也有利于出口创汇。因此,强势美元和美联储加息、高油价,并没有为巴西带来社会和政治危机,因为该国自身的财政赤字比较安全,产业相对稳定,债务也没有很夸张。”李仁方说。

当然,大多数拉美新兴市场并没有巴西这般幸运。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中,亚洲的新兴市场很快“接力”拉美国家,韩元、泰铢、印度卢比先后遭遇抛售。许多人禁不住猜测,在走过30多年的发展期后,新兴市场是否正要失去昔日的繁荣。

恐怖三重奏不恐怖

国际投行高盛外汇主管Jeff Curries指出,高利率(美联储)、强势美元和油价上涨堪称新兴市场的“恐怖三重奏”,而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利率、美元和石油“必须有一个要跌”。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告诉《经济》记者,历史上,三者同时上涨的现象少之又少,更为常见的是油价涨而美元降;每一次美元持续升值,都会使某些区域和国家出现危机,但今年的情况尤其特殊。

“加息和美元指数上涨,这很自然;但油价保持高位,主要取决于政治因素。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声称,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大国放弃减产协议,以此削减油价,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特朗普并不希望油价降下来,因为他们自己也大量出口原油。”陈凤英如此分析。

面对Jeff Curries的观点,她强调,我们不要为了去解释难题而拼凑理由。按照以往的规律,美元走强的时候,危机的确很快出现;美联储加息也多对新兴市场形成打击,但现在多出一重因素即“高油价”,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新兴市场国家里很多都是原油出口国,俄罗斯最典型,油价上涨对该国来说是好事。”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研究主管厉克奥博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恐怖”来形容当前的情形并不合适。

“高盛自己在报告中也说到一点,就是他们仍然看好当前的全球经济走势,只是希望给大家提个醒,如果接下来,美联储利率和大宗商品进一步走高,美元指数也继续走高,新兴市场面临的问题可能加剧。为什么加息让这么多人绷紧神经?利率低的时候,美元大量流入新兴市场,成为这些国家的外债,现在美元收益高,资本回流到美国,新兴市场国家的还债成本就升高了。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都和这点有很大关系。”厉克奥博如此解释。

不过,他认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还没有迎来危急时刻。

金融市场最关心的依然是美元指数。在理论层面,美联储加息和美元指数走强有很大关系;但在现实层面,二者并非强相关。美联储加息可预测性强,美元指数已经提前消化了加息带来的影响。厉克奥博认为,当前,美元指数之所以持续走强,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采取了各种制造业回流政策。

厉克奥博说:“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加息相比,这一轮加息还是非常温和的。美联储最核心的指标是2%的通胀目标,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刚刚达到2%,高通胀远未到来,经济也没有过热,紧缩尚未开始。全球市场可以消化这一轮冲击。”

此外,油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全球的市场供需变化。目前,油价也只是从过去比较低的价格回到一个比较正常的价格范围内,没有冲上100美元/桶的高位。石油公司刚刚迎来好时候,风险还说不上;而美国的石油产量迅速上升(预计2018年将达5亿吨),也会对国际油价形成有效抑制。

何伟文:中美经贸史由广大地方企业创造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则告诉《经济》记者,Jeff Curries有关打破恶性循环的论调有些“邪恶”。“这种观点,在潜意识里散布一种逻辑,那就是新兴市场的发展需要完全依靠美元以及围绕美元建立起来的体系。你的货币需要依靠美元,你的工业需要依靠石油,这是他们的假设。”

事实上,在新兴市场中,有些国家的确对上述体系产生了巨大依赖,但也有些国家并非如此。

抱团取暖练内功

不管人们的分析倾向乐观还是悲观,以下事实无可非议:在新兴市场,一些国家已经看见了危机,且一时半刻难以走出;另外一些国家,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因此,如何解决或者预防危机成了当务之急。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认为,美国以邻为壑、一意孤行,将危机转嫁给新兴市场国家,后者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前者主导自己的发展。“新兴市场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国家需要不断增强自身抵抗力,加强内部合作。以金砖国家为例,金砖国家的领导人要借助峰会出台一些有实质意义的措施,让该组织长期发挥作用,仅在一时一刻引起社会或者媒体的关注没什么意义。”

金砖智库(CBGG)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研究员冯兴科也告诉《经济》记者,对于经济结构薄弱、对外依存度高、外汇储备不足、高杠杆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眼下的挑战确实不好克服,但越是如此,越要做好准备。

他说:“新兴市场国家应该首先自己练好内功,管控好汇率风险,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强灵活性操作,保持流动性充裕,切实推动降杠杆,以防范金融风险。要推动改革落实,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只有自身经济搞好了,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全球金融市场已经一体化,新兴市场国家如果发生危机,必定会传导至全球,可能引发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对于当前的三重因素,全球各国必须给予重视,需要加强在G20框架下的全球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建设,防止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

陈凤英则强调,新兴市场和亚洲有一个共同的节点,那就是中国。

“我一直认为,判断新兴市场是否全面危机必须要看中国的情况。不管在新兴市场还是在亚洲,中国的经济体量都占全部经济体量的半壁江山。2017年,亚洲地区对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2%,中国一个国家就达到了33.3%。当前,如果中国能够抵御内部调整和外部紊乱,新兴市场就没有问题。”

“恐怖三重奏”的说法,对新兴市场而言,也许有些言过其实。然而,中国是面临着另外一种“三重奏”的,即内部的结构调整、预防系统性风险、经济转型与持续增长的平衡。陈凤英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平稳走过调整阶段,亚洲就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2015年,大宗商品暴跌不止,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在当时总结了经验教训。“你看巴西,这个国家现在很聪明了,在特朗普表示征收钢铁和铝产品关税的时候,巴西是最先获得豁免的经济体。新兴市场一方面要顺势而为,借助美国的政策做出对自己有益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从全球治理、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经济问题,用策略和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的根源所在。”陈凤英说。

陈凤英表示,对于中国,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8%,高于预期的6.7%。双边贸易冲突可能会导致以后季度经济增速的减少,比如减少0.2%,努力一下,达到6.5%的空间还是有的。如果中国不发生经济危机,亚洲就是非常安全的。另外,新兴市场国家与从前相比,成长了很多。近些年,这些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速的贡献一直保持在70%-80%的比例。这也意味着,新兴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

厉克奥博也告诉《经济》记者,中国因为美国的政策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如果中国的生产和消费跟得上,我们就可以化解困境。

“中国最需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要在对外贸易上保持合理顺差,从而保证汇率市场上的稳定,为贬值形成有效对冲。另外,今年下半年,希望政府可以在去杠杆方面出台更加精准的措施,避免一刀切;也希望决策层在僵尸企业的淘汰、房地产市场上发挥更重要、更实在的作用。”厉克奥博最后补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