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最近幾天,隨著拼多多的IPO成功,各種對拼多多上假貨的新聞不斷,創維維權引發了各方關注。而此時,美團點評CEO王興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一堆人質疑拼多多卻不質疑淘寶是如何起家的,這已經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是多麼健忘。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目前,拼多多在質量、口碑方面屢受爭議,除了被指“消費降級”以外,假冒偽劣也頗為普遍。但是依靠其超低廉的價格和管理的寬鬆,拼多多依然快速擴張。

在各方對拼多多的強烈質疑之下,同為騰訊系的美團王興居然響起早年的淘寶為拼多多開脫,也是有創意。那麼,如今的拼多多真能和早年的淘寶相比嗎?我們來看一下。

一、當年淘寶是如何崛起的?

淘寶網的歷史並不算太久。

中國互聯網普及大約在2000年前後。早在淘寶出現之前,基於互聯網的零散交易已經有了,但是由於款和貨由於物流的原因存在時間差距,所以各種欺詐很常見,互聯網交易沒有發展起來。

當時已經有了新蛋、易購等電商,淘寶從中脫穎而出是因為淘寶發明了支付寶,通過阿里自己暫時管理貨款的方式,解決了先款或者先貨的欺詐問題(打錢不發貨,或者收貨不給錢)。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在網絡信用通過支付寶解決之後,傳統的銷售渠道就選擇轉移到了網上,此時互聯網的效率優勢體現了出來。

在淘寶出現之前,商品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是要經過多層環節的。

廠家先要找一家中國總代理,中國總代理獲得唯一代理權,然後中國總代理,開始在全國招募省代理公司,獲得全省唯一代理權,其他省份的代理不得到這個省銷售產品,否則要被全國總代理處罰。

然後,省代理再招收市代理,市代理在分到各個商場、小賣部。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在這個過程中,全國代理、省代理、市代理都要獲取利潤,商店要支付租金,倉儲物流不暢,成本高昂。同時,因為省代理、市代理的地區壟斷,定價與加價有地域性歧視。

這樣層層代理,層層加價,傳統渠道的利潤往往超過出廠價50%以上,甚至達到200%、300%。

而淘寶的出現,直接打破了傳統渠道的層層代理,所以在淘寶發展的早期,同樣的商品,淘寶往往比線下渠道便宜很多,淘寶飛速崛起。

就是說,淘寶崛起,一是靠支付寶的制度創新,解決了互聯網的信用問題,二是靠互聯網技術提升了整個零售行業的效率,當時淘寶的便宜是真便宜,消費者節省的是渠道的費用。

二、拼多多的便宜是怎麼來的?

拼多多號稱“拼的多,省的多”。看似也是低價取勝,所以王興為拼多多辯解碰瓷早年的淘寶。

但是,拼多多崛起的時候,已經是2015年。

這個時候,經過多年的發展,阿里、京東早已經把電商理順了,已經有了從廠家到消費者的直接渠道,物流也是用人工智能技術最大優化過的。

所以,拼多多沒有再提升零售效率的能力。這一點,我們用一個正品例子,就能看看所謂“拼的多,省的多”的真相。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2000多元vivo手機,拼多多用了拼單隻比單獨購買便宜2元錢。就是說,行貨正品拼多多的拼購模式帶來的優惠極少。

拼多多的低價,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名為拼單便宜,實際上抽獎。譬如0.01元抽取小米平衡車,這個完全就是個無監督的抽獎。這類拼單,產品大多還是正規產品。

而真正量大是一些價格不透明,不知名品牌的商品。這類商品的名義拼單價格往往比拼單價格高一倍。而這些產品的真正價值無人知曉,產品品質也難有保障。

6月13日,14名商家圍攻拼多多總部,拼多多聲明,這14家裡面7家賣假貨,6家商品和描述不符,1家乾脆虛假髮貨。

圍攻拼多多的商家,只是拼多多處罰商家的一小部分,而處罰的商家又是有問題商家的一部分,拼多多平臺有問題的商家到底有多少?恐怕拼多多自己都不知道。

2018年1月,長沙新聞網報道稱,袁女士通過拼多多購買的某款銷量22萬件的爆款家紡用品存在質量問題。這款售假不到50元的羊毛被內芯包含多種黑色雜質。

2018年2月,《法制晚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中消協發佈了2017年“雙11”網絡購物調查體驗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拼多多平臺上抽檢的雅詩蘭黛ANR眼霜、資生堂洗顏專科洗面奶、阿迪達斯椰子鞋、coach貝殼包等四款產品涉嫌仿冒。

5月,南方都市報揭露拼多多售價9.9元的兒童紙尿褲,從包裝到名稱看起來都神似“幫寶適”(Pampers),但它的實際名稱為“Paonmepors”;而“米家新品U盤”,實際上是品牌為“米家新品”出品的U盤。

最近,創維在懟拼多多,也是因為拼多多的假冒偽劣。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事實上,在電商已經消除了層層渠道的成本。在電商時代不可能再有50%的拼購差價,拼多多的低價誘惑與當年的淘寶完全不同。

當年淘寶的低價,是建立在傳統渠道效率低的基礎之上的,淘寶是提升效率降低價格。

而拼多多的低價是建立在假冒偽劣情況嚴重的基礎之上的,是通過產品品質的縮水降低價格。

王興拿拼多多比早年的淘寶,是在刻舟求劍,邏輯完全錯誤。

二、拼多多難成淘寶

阿里巴巴的2018年財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阿里的年度活躍買家達5.52億,移動每月活躍用戶數6.17億,該財年總GMV為48200億人民幣,其中淘寶GMV為26890億元人民幣,佔比55.79%,天貓GMV為21310億元人民幣,佔比44.21%。

而拼多多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招股書中現實,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數據,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2.95億,APP月活1.66億,該財年GMV達到1987億元,和淘寶對比,淘寶的年度GMV約為拼多多的13.5倍。

而真實情況還要更懸殊一下,因為拼多多平臺對刷單的管理遠比淘寶寬鬆。從第三方刷單的報價看,拼多多的刷單價格非常低廉。就是說拼多多的GMV水分會比較大,與淘寶GMV的實際差距可能會有幾十倍。從單個月活用戶的消費看,拼多多的消費很低。

其實,前一段與騰訊關係不錯的劉強東在美國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拼多多的問題。消費者買三次,就知道去哪買東西了。

為何說王興為拼多多開脫是刻舟求劍

拼多多其實很像微商,它們的崛起,是建立在阿里、京東多年來打擊假冒偽劣,讓消費者建立對電商信任的基礎之上。

大家感覺,網上買東西還行,才會相信微商,相信拼多多。

而這種信任被濫用,結果就是一錘子買賣,假冒偽劣不是真便宜,一臺199元的冰箱用一週就壞掉,一臺1099元的冰箱用10年,哪個更便宜?

微商崛起也很快,但是隨著口碑惡化,現在已經不那麼熱門了。拼多多依靠中國的人口優勢,通過廣告可以大量吸引第一次購物,第二次購物的新用戶。而第三次、第四次用戶還會不知道什麼是真便宜嗎?

所以,拼多多的天花板很低,它的未來並不樂觀。拼多多很可能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