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另類的大明權宦——一代西廠督公汪直的傳奇人生(九)

成化十六年正月,鎮守延綏太監張遐、巡按陝西監察御史徐舟接連上奏,言韃靼賊虜渡過黃河進入河套,意圖入寇。內閣認為新年剛過,韃虜未見動靜,不可輕易用兵,讓沿邊將官謹慎守禦。兵部尚書餘子俊請天子舉行廷議,王越等大臣力主出兵征討。於是在正月十六日成化帝下詔,命汪直監督軍務,王越提督軍務,朱永佩平虜將軍印充總兵官,選京營萬人赴延綏禦寇。

這次北征不同與征剿建州,韃靼正值強盛,不是建夷可以比擬。自景泰六年統治蒙古的瓦剌首領也先被殺,瓦剌逐漸衰落,韃靼崛起。到了天順至成化年間,韃靼首領滿都魯勢力強橫,成為蒙古的可汗,但滿都魯去世,滿都魯的妻子滿都海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穩定了蒙古諸部,擁立年幼的巴圖孟克為達延汗,併成為達延汗的可敦(達延汗被稱為蒙古的中興之主,是弘治至正德時期邊患的主要製造者,讓明廷甚為頭痛)。但此時的達延汗年幼,實際上是滿都海執政,滿都海對於敵對的部落征戰,都親自上陣,擊敗了很多政敵,為後來達延汗統一蒙古奠定了基礎,她也是蒙古史被廣受稱譽的女英雄。

另類的大明權宦——一代西廠督公汪直的傳奇人生(九)

早在成化九年時滿都魯汗被王越擊敗,退出了河套地區,現如今滿都海穩定了蒙古諸部,自然又對水草豐茂的河套地區垂涎不已,於是便有了韃靼大軍跨過黃河侵入河套的事情發生。

明廷舊制,向來有武將統兵,文臣節制軍務,內臣監軍,三權分制以防軍變,而內臣代表天子監軍,地位向來崇高,汪直又特別受成化天子寵信,他在征討大軍的地位是為最高,可以說汪直擁有了對各項戰略最終實施的決定權,事實也確實如此。

當時明軍出兵時,王越提議汪直分兵,由朱永率領京營大軍由南路進發,自己與汪直率輕騎順塞垣而西,兩路大軍到榆林會合。到了大同時,王越計議汪直出奇兵奇襲韃靼王庭。

此時達延汗的王賬在威寧海子附近,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旗海,這個消息被王越偵知,韃靼大軍進駐河套,王庭必定空虛,於是王越便產生了這個大膽的想法。

汪直正值年少無畏,心中的冒險精神立即被王越激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這是何等的壯懷激烈!汪直怎會拒絕,何況王越乃當時名將,汪直相信這次奇襲定會得勝。

兩人抽調大同宣府的輕騎,與所率的京營騎兵共計二萬一千人馬,孤軍深入草原,自孤店關夜行晝伏,於二月二十七日到貓兒莊,分數道進發,當時正值大風雨雪,天地昏暗,官軍冒雪連夜奔襲,黎明時已經到達離威寧海子不足數里,當時敵軍居然還沒有察覺,於是縱兵掩殺,大破韃靼王庭,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餘一人,斬首四百三十七級,獲馬一千八十五、駝三十一、牛一百七十六、羊五千一百,另外盔甲弓箭皮襖之類一萬有奇,達延汗僅以身逃。這是自永樂以來罕見的大捷啊!

更何況自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奇恥大辱!雖然前有王越紅鹽池大捷收復河套,但敢於孤軍出塞,一改正統之後明軍對陣蒙古的守勢,破敵於王庭,揚軍威於北虜還屬首次!王越與汪直的功績值得大書特書。

成化天子收到奏報激動不已,驚喜之下將報捷的汪鈺(汪直收的義子)、王時(王越的兒子)連升兩級,要知道當初成化皇帝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就是曾被羈押在威寧海子,現如今蒙古王庭都被明軍一窩端了,簡直就是一雪前恥!

另類的大明權宦——一代西廠督公汪直的傳奇人生(九)

戰後成化天子論功行賞,王越封威寧伯,這是文臣能達到的最高勳爵(除了大明開國那會兒),有明一代僅有的三位以戰功封伯的文臣之一(靖遠伯王驥、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化天子賜予鐵劵,其上有言:“計武烈,不減漢朝之衛霍;論文事,無慚宋室之範韓”,對王越可謂是恩榮備至。而汪直還是鑑於他的宦官身份,只能加食祿米四十八石。

此役王越雖然居功甚偉,運籌帷幄,但也少不了汪直的鼎力支持,也正是有了兩人天衣無縫的配合,才有了這場名垂史書的經典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