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宜秀区:加快扶贫基地和企业复工复产 就近解决脱贫户就业

近期天气转暖,春水较足,罗岭镇抢抓时机,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加快扶贫基地和企业复工复产,就近就地解决脱贫户就业,加大力度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奋力夺取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在黄梅村千亩菊花基地,村民们肩背除草机,双手扶把,只见高速旋转的刀盘不停地将菊花老梗以及田间杂草一一割断,以保护刚刚萌发的新苗、嫩芽。

“我就在菊花基地打打零工、忙忙自己的生产,稳定脱贫早就不是问题了。”贫困户章美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章美华,黄梅村2016年脱贫户,去年,她在村里的扶持下栽了2亩菊花,光这一项净收入就有4000元。

在黄梅村,像章美华这样受益于菊花基地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作为黄梅村积极引进的扶贫产业项目,杭白菊良好的经济效益彰显了脱贫措施的行之有效。去年,黄梅村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模式,试种菊花820多亩,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75万元,带动村民务工收入125万元,带动农户分红1056户,其中贫困户62户。今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胜利,黄梅村计划再增加种植面积20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杭白菊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我们菊花加工厂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今年准备招工20余名,届时我们将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黄梅村菊花合作社理事长张平说。

除了在扶贫基地就近安排脱贫户就业,这几天在罗岭社区扶贫车间安庆市永恒塑料有限公司加工厂内,9名工人戴着口罩,整齐地坐在加工台前,有序地进行着塑料包装袋加工,印刷、收卷、分切、热封……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做工声,齐奏出扶贫车间里忙碌的交响曲。9名工人当中的汪锡秀是罗岭社区2017年脱贫户,是今年扶贫车间里上岗的“新人”,

“今年疫情暴发,社区干部担心我们家生活会受疫情影响,多次上门。社区的干部和我的帮扶责任人询问了我的就业情况,知道我有就近就业意愿,就主动帮我联系了村里的扶贫车间。”汪锡秀说。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罗岭镇主动作为,积极行动,结合当地疫情实际,一方面科学有序引导、帮助当地园区、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复产,吸纳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全面、精准摸排,了解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情况,靶向施策,搭建供需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精准助力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难题。

截至3月4日,罗岭镇2个扶贫车间已全部复工复产,共吸纳贫困劳动力9户10人,同时,镇内开发基层网格化管理“三长制”公益性岗位,已吸纳贫困劳动力15人。

( 宋欠 董佩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