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宜秀區:加快扶貧基地和企業復工復產 就近解決脫貧戶就業

近期天氣轉暖,春水較足,羅嶺鎮搶抓時機,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形勢,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加快扶貧基地和企業復工復產,就近就地解決脫貧戶就業,加大力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奮力奪取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雙勝利。

在黃梅村千畝菊花基地,村民們肩背除草機,雙手扶把,只見高速旋轉的刀盤不停地將菊花老梗以及田間雜草一一割斷,以保護剛剛萌發的新苗、嫩芽。

“我就在菊花基地打打零工、忙忙自己的生產,穩定脫貧早就不是問題了。”貧困戶章美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章美華,黃梅村2016年脫貧戶,去年,她在村裡的扶持下栽了2畝菊花,光這一項淨收入就有4000元。

在黃梅村,像章美華這樣受益於菊花基地的貧困戶,還有很多。

作為黃梅村積極引進的扶貧產業項目,杭白菊良好的經濟效益彰顯了脫貧措施的行之有效。去年,黃梅村積極探索“村集體+合作社”模式,試種菊花820多畝,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75萬元,帶動村民務工收入125萬元,帶動農戶分紅1056戶,其中貧困戶62戶。今年,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雙勝利,黃梅村計劃再增加種植面積200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杭白菊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目前,我們菊花加工廠已經初步建設完成,今年準備招工20餘名,屆時我們將為更多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黃梅村菊花合作社理事長張平說。

除了在扶貧基地就近安排脫貧戶就業,這幾天在羅嶺社區扶貧車間安慶市永恆塑料有限公司加工廠內,9名工人戴著口罩,整齊地坐在加工臺前,有序地進行著塑料包裝袋加工,印刷、收卷、分切、熱封……機器的轟鳴聲與工人做工聲,齊奏出扶貧車間裡忙碌的交響曲。9名工人當中的汪錫秀是羅嶺社區2017年脫貧戶,是今年扶貧車間裡上崗的“新人”,

“今年疫情暴發,社區幹部擔心我們家生活會受疫情影響,多次上門。社區的幹部和我的幫扶責任人詢問了我的就業情況,知道我有就近就業意願,就主動幫我聯繫了村裡的扶貧車間。”汪錫秀說。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貧困群眾的影響,羅嶺鎮主動作為,積極行動,結合當地疫情實際,一方面科學有序引導、幫助當地園區、扶貧產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復產,吸納帶動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另一方面全面、精準摸排,瞭解貧困人口就業創業情況,靶向施策,搭建供需平臺、提供就業信息、開發公益性崗位,精準助力解決貧困人口就業難題。

截至3月4日,羅嶺鎮2個扶貧車間已全部復工復產,共吸納貧困勞動力9戶10人,同時,鎮內開發基層網格化管理“三長制”公益性崗位,已吸納貧困勞動力15人。

( 宋欠 董佩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