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鮮果和蔬菜價格下降成為物價走低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什麼?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9%。其中,城市上漲1.8%,農村上漲1.9%;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0.1%。CPI同比漲幅連續第三個月低於2%,環比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前市場物價穩定,不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費低迷,單純從市場上來講,

從環比上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解釋:“時令瓜果和蔬菜大量上市,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6.7%和1.8%,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鮮果和蔬菜價格下降成為物價走低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什麼?

其他的與我們日常經濟生活相關聯的物價貌似都在上漲,比如:豬肉價格連降3個月後小幅反彈,房租和藥品價格上漲,旅遊旺季,出行相關的物價在上漲,受國際油價的波動,國內汽油價格上漲。多說一句,根據國內各區域、各市場的不同,各商品的物價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說,有些地方市場上的個別商品有可能高於統計的物價。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的物價雖然整體穩定,甚至是有點消費低迷,但個人感覺消費支出是隨著個別物價的上漲是增多的,尤其是油價的上漲,每個月在原有的消費基礎上增加了不少。那麼是什麼影響到了物價的波動,這與央行的貨幣政策存在什麼關係?

經濟大環境使然?

是什麼影響到物價的波動?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國內經濟雖然穩中向好,但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同時,在去槓桿造成市場“信用緊縮”的情況下,企業融資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貨幣增速保持個位數,這些都讓錢變得越來越難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廣大勞動者的收入及收入預期,所以,直接影響到當前市場需求端。另外,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資產價格(樓市)對消費需求形成一定的擠壓效用。

用陳三狗的話說:“不是不想消費,而是因為現在錢難賺,而且還要還房貸,因此只能保持更少的消費支出”。

鮮果和蔬菜價格下降成為物價走低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什麼?

從數據上來看。我國整體並沒有市場通脹壓力,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央行視市場通脹情況而會選擇做出調整貨幣政策,一般情況下,即當市場通脹壓力較大時,央行會收緊貨幣流動性,比如加息,當市場通脹不大(低迷)時,央行會適當放鬆貨幣流動性,比如降息。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貨幣增速放緩,市場通脹壓力不大,這給央行釋放貨幣流動性帶來一定的空間,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央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既沒有放水,也沒有收緊”,因此,預計央行在下一步存在貨幣邊際寬鬆的可能,這裡有必要闡明個人理解,央行大放水是不可能的,最多是一種“精準滴灌”,給中小企業、綠色企業帶來融資支持,從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鮮果和蔬菜價格下降成為物價走低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什麼?

當前經濟環境使然,一面是傳統的負債驅動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受到壓力,另一面是經濟調結構轉型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效,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無論是國內經濟增長韌性,還是貨幣、市場物價環境,都給改革帶來良好的空間,而最大的障礙,或許來自海外市場的不確定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