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中草藥植物苦蔘

苦參,別名: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苦骨、川參、鳳凰爪、牛參。

中草藥植物苦參

其根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750px,直徑1~162.5px。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捲,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和裂隙,有的具異型維管束呈同心性環列或不規則散在。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長,為深根性植物,應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塊種植。當年播種的幼苗多不開花,冬季葉子變黃脫落進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長,6月孕蕾開花,7~8月中旬果實成熟。生於沙地或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溪溝邊。

中藥屬性

中草藥植物苦參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燥溼,殺蟲,利尿。

【相關配伍】

1、熱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殺人:苦參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亦可為末,二錢,水煎服。《千金方》

2、傷寒結胸:天行病四、五日,結胸滿痛壯熱。苦參一兩,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飲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參醋藥不解,及溫覆取汗良。《外臺秘要》

3、中惡心痛: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後方》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炮製方法】

除去殘留根頭,大小分開,洗淨,浸泡至約六成透時,潤透,切厚片,乾燥。

【產地】

分佈於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草藥植物苦參

醫學作用

1.美容護膚作用:性寒,有清熱燥溼,殺蟲的功效,苦參浴能夠清除下焦溼熱,並且殺蟲止癢,對皮膚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植物中草藥能夠平衡油脂分泌,疏通並收斂毛孔,清除皮膚內毒素雜質,豐富的本草營養,促進受損血管神經細胞的生長和修復,恢復皮下毛細血管細胞活力,肌膚重現緊緻細滑,起到美容護膚的作用。

2.抗菌作用:苦參醚提物及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苦參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毛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作用:苦參鹼在體內外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4.升白作用:苦參總鹼及氧化苦參鹼有明顯的升白作用,對環磷酰胺、X射線與鈷射線照射引起的白細胞減少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5.抗炎作用:苦參鹼對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腫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滲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膠性足墊腫脹,均有抑制作用。

6.抗心律不齊作用:苦參鹼能對抗氯仿-腎上腺素誘發的貓室性纖顫;也對抗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誘發的豚鼠室性纖顫.對氯仿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纖顫、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腎上腺素誘發的兔心律失常有明顯對抗作用;苦參總黃酮並能對抗心肌細胞團自發及哇巴因誘發的搏動節律失常.此外,苦參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苦參生物鹼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中草藥植物苦參

苦參中毒

苦參含有苦參鹼、氧化苦參鹼、苦參烯鹼、氫苦參鹼、槐根鹼等多種生物鹼。

苦參鹼對中樞神經有先興奮後麻痺的作用,並可以強烈收縮血管和興奮脊髓中樞,可使血壓急驟升高,血管收縮而致組織壞死。

苦參烯鹼可引起血壓下降以及呼吸抑制;氧化苦參鹼小白鼠靜脈給藥LD50為150mg/kg,較苦參鹼和苦參烯鹼毒性低。

中毒的症狀

中毒主要表現為流涎、步態不穩、呼吸急促、脈搏快。中毒嚴重者還可以出現痙攣、驚厥、呼吸慢而不規則,甚至呼吸抑制,危及生命。

1.早期催吐,洗胃及導瀉,以排洩消化道內殘留之苦參。

2.口服蛋清、牛奶、鞣酸蛋白。

3.靜脈輸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

4.有驚厥或者呼吸抑制者,需及時對症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